APP下载

高职院校劳动教育存在问题及路径探析

2021-01-03长春汽车工业高等专科学校辛德娟黄丽多

区域治理 2021年23期
关键词:劳动院校精神

长春汽车工业高等专科学校 辛德娟,黄丽多

劳动教育要积极回应人的发展需要和时代发展需求,劳动教育具有立德、明智、增体、育人的综合育人作用。高职院校作为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基地之一,理应关注对学生核心基础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然而,在高职院校开展劳动教育虽然具有一些教育优势,也存在着一些不足,因此,高职院校需要突出劳动教育的针对性、有效性、制度性,保证劳动教育育人功能的持久发挥。

一、高职院校劳动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劳动教育被忽略或形式化

当前,高职院校以促进就业和产业发展需求为导向,劳动教育往往被忽略或是被形式化。一些学校仅注重职业技能和职业素质的培育,忽视了劳动精神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和影响,存在着劳动教育形式单一化、劳动教育内容模糊化、考核方式随意化等方面的问题。一是教育内容不系统,缺少设计和规范。许多学校把劳动教育被简化为体力劳动,被简化为技能教育,缺乏必要的内容设计,以及对职业道德、劳动素养等方面的人文素养的培育,重技能教学、轻思想观念引领。二是教育形式单一化,缺少传承与创新。一些学校没能从人才培养的角度去贯彻劳动教育,而是用社团活动、勤工俭学、志愿服务、企业实习实践等单一形式代替其他形式的劳动教育。然而,简单的体力劳动不能满足学生的专业化劳动教育需求,没能体现智慧劳动、创造性劳动的内涵,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三是教育方法过于陈旧,缺少创新。教育方法陈旧和相互模仿,造成学生对教育内容的抵触心理,影响其正确劳动价值观念的建立,更难以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无法使学生在接受学校劳动教育后养成自我约束自我教育的意识。

(二)劳动教育意识淡薄、能力缺乏

一是劳动教育意识淡薄。90后或00后大学生多数为独生子女,成长环境较优和生活压力较小。许多孩子从小在“学习至上”的教育观念中,缺少劳动锻炼,生活自理能力较差,许多身体力行的简单劳动,都由家长代劳,劳动意识淡薄。对待劳动教育态度抵触,积极性不高,经验不足,方法不当,责任意识和奉献意识弱,在劳动中没有收获幸福感和价值感。二是劳动能力欠缺,学生缺少动手和操作能力以及创造劳动价值的素质。伴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宅男宅女成为一种生活方式,使得一些大学生滋生惰性思想,过于依赖和迷恋互联网带来的便利。互联网的便捷性在改变着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得学生产生“等靠要”的惰性思想和情绪,当学生面对学习任务时,习惯于向网络求助和抄袭,弱化了独立思考的能力。利己主义、消费主义、享乐主义盛行,对学生劳动观念侵蚀,使学生盲目崇拜“不劳而获”,无视劳动、不想劳动、不会劳动成为通病,忽视劳动价值。学生重物质享受轻吃苦耐劳,沉迷于网络世界,抵制不良诱惑能力较弱,缺乏从崇尚劳动、尊重劳动的情怀,也加大了劳动教育的难度。

(三)劳动教育评价机制不完善

目前,诸多院校劳动教育的教育评价体系尚未完全确立,只是简单地将劳动教育纳入到实习、社团活动中去考评,缺少对劳动教育精神、劳动态度的考核,劳动教育的真正价值和目的没有突显出来。一方面,由于制度的缺乏,导致学生在劳动教育结束以后,要么没有反馈的途径,要么反馈不及时,造成学生缺少正激励的作用,心理上产生巨大的落差感,认为做不做一样。再一方面,一些院校对于劳动行为表现差,劳动态度不好的同学同样缺少惩戒机制,导致学生产生心理不平衡感,造成对劳动教育的抵触情绪,使得劳动教育难以顺利开展。另一方面,对教师而言,缺乏系统完备的评价机制,在劳动教育过程的各个环节没有明确的评价标准,在劳动教学过程中很难对学生给予很好的评价与引导,导致劳动教育工作水平低,不利于对学生劳动精神的有效培养。此外,劳动教育管理方法不当,很容易引起师生之间的矛盾,不利于师生之间的关系,影响教师对学生劳动价值观的传递,劳动精神很难落实,在一定程度上使劳动教育被淡化、弱化。

二、高职院校加强劳动教育的路径

(一)优化劳动教育课程设置

劳动教育课应作为一门独立的必修的公共基础课程进入各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设立学分、学时。在教学内容的设计上要既有高度又有温度。一要加强对马克思主义劳动观、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劳动和劳动精神重要讲话的学习,将新时代的工匠精神、奉献精神、吃苦耐劳精神等和劳动教育有机结合,找到在高职院校开展劳动教育的支点和人才培养的契合点。二要在劳动教育中融入家国情怀教育、传统美德教育与责任担当意识教育,引导学生充分认识到劳动不仅仅是个人的事情,也是集体、社会、国家、民族的事情。它关系到集体荣誉、社会繁荣、国家富强和民族的振兴。三要重视在专业课程中挖掘劳动教育要素,这既可以体现课程思政的基本要求,也能做到二者有机统一。在专业课程教育中蕴含各种形式的劳动要素,可以根据专业课程的教育需求,将挖掘到的劳动要素进行拓展,做成系统的实践课程,使学生在劳动实践中理解和掌握专业知识,培养劳动技能,传承劳动精神,提升劳动责任感和荣誉感。

(二)丰富劳动教育形式

一是拓宽社会实践教育活动。社会实践是劳动教育的重要载体。依托社会实践基地,开展各种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走进企业、社区、社会去体会劳动的价值、意义,去领会劳动精神在当今社会中的重要意义,不仅可以强化学生的劳动意识,也可以锻炼学生的劳动能力。二是丰富校内劳动教育实践活动,在学校内设立勤工助学岗位,如在学校公共领域实行校园卫生责任制,引导学生关注劳动、热爱劳动、参与劳动,并结合劳动节表彰身边的劳动模范。开展丰富的社团活动,如兴趣社团、爱心社团、创新创业社团,可以说这些社团活动兼具劳动教育和德育、智育、美育的功能,可以塑造大学生的劳动精神、奉献精神、创新精神等,提升大学的参与热情,强化大学生对劳动教育的参与感和认同感。

(三)健全劳动教育评价体系

劳动教育要想达到一定的效果,收到实效,评价体系是极为重要的。学生的劳动素质和劳动精神培养的好不好,关键在于劳动教育评价体系的合理性与科学性。它就像一个指挥棒,在引导着劳动教育的方向。在劳动教育的评价体系中,既要有教育理论课的考核,又要有劳动实践课的考核,多元立体成体系。针对不同类型的劳动教育也可设定相应的劳动评价指标。指标项目不必过于繁杂,但要涵盖对劳动观念、态度、行动、成果等多方面的考量,而且要可操作、可量化,符合实际。同时,要开展劳动教育结果评价,根据劳动教育工作方式、内容、途径的变化,对评价方案进行及时调整,确保评价机制和劳动教育的契合度,保障评价结果的客观性和科学性。以一个学期为期限,以学生为对象,设立每一位学生的劳动档案,对学生的劳动情况进行观察和评价。同时要建立完善的奖惩机制,督促学生的劳动自觉,强化学生的劳动意识。此外,应根据劳动教育的主题,配合相应的规章制度,以此保证劳动教育课程、劳动教育考核体系能够在大多数高校落地生根,落实做强。激发学校、师生对劳动教育的重视度和认可度,改变目前的教育现状。

(四)完善劳动教育教师队伍建设

育人者,先育己。要想培养出具有劳动精神、奉献精神的学生,离不开专业化教师队伍的引导。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影响到学生,只有教师从内心深处真正领会劳动精神的实质,才能为学生传递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因此,要培养一支专业化的劳动教育教师队伍。学校要为教师创造学习的平台,根据劳动教育的需要组织教师进行教育培训、外出学习、课程进修等,开展全员培训,提升教师的劳动教育素质。对承担劳动教育课程的老师要进行专题的培训,提高教师劳动教育的专业化水平。不仅重视专业教师的培训,还要聘请劳动模范、行业专家参加学校的教育活动,从劳动情感培育、实践指导、技巧传授、精神传承等方面,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强化学生对劳动的认知,深化劳动价值观,让师生更多的了解现在社会的需求导向,使得学校的劳动教育更具有前瞻性。

三、结语

新时代,伴随着中国经济的腾飞,需要一批又一批高素质的劳动者。而高职院校作为技术技能型人才摇篮,肩负着立德树人的光荣使命。如何让学生认识到劳动的重要性,感知到劳动精神对于个人成长成才、对于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时代价值,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树立正确的劳动观、价值观、人生观,理应成为高职院校的工作重点。高职院校应立足于自身职业院校的特点,充分利用校内校外的资源,营造全过程全方位全员育人的良好环境,从教学理念、内容、形式等多方面入手,全力打造适合高职学生发展的劳动教育体系。

相关链接

高等职业院校包括专科和本科两个层次教育,根据教育部相关规定,非师范、非医学类的专科层次的普通高等学校应逐步规范校名后缀为"职业技术学院"或“职业学院”,而师范、医学类的专科层次的普通高等学校则应规范校名后缀为“高等专科学校”。

高等职业院校是高等教育学校的重要类型,也是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应用型专门人才的使命。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对教育问题有一系列重要的阐述,其中提到的“: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提高高等教育质量”,这是我国高职教育事业发展中永远不变的主题。

猜你喜欢

劳动院校精神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虎虎生威见精神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初心,是来时精神的凝练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拿出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