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德国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对我国的启示研究

2021-01-03河北科技大学周姝宁

区域治理 2021年23期
关键词:德国大学生教育

河北科技大学 周姝宁

一、引言

1991年,东京创业创新教育国际会议把“创业创新教育”界定为:培养最具有开创性个性的人,包括首创精神、冒险精神、创业能力、独立工作能力以及技术、社交和管理技能的培养。本文研究的创新创业教育是指有系统、有目的地培养在校生的创业意识、创新精神、创新创业能力为主的教育,其本质上属于一种实用教育。2019年教育部关于印发《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管理办法》中提出,要深入推进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以下简称国创计划)工作,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造就创新创业的主力军[1]。由此可见我国对创新创业教育非常重视,尤其是对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但不可否认的是,我国对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相比发达国家仍存在较大差距。

二、德国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

德国自20世纪70年代中期开始创设创新创业课程,开展创新创业研究。1998年德国启动“EXISTI”计划,其目的在于对有创业想法和创业计划的大学生提供扶持和资助。发展至21世纪,德国先后启动了“EXISTⅡ”计划以及“EXISTⅢ”计划,进一步加大投资力度,深入落实创新创业教育[2]。

(一)德国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模式

从宏观上来看,德国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大体可分为政府资金支持模式、校政企合作模式和联合培养模式[3]。其中,政府资金支持模式是指德国政府拨款支持大学生创业,在政府的政策导向下,德国诸多银行和企业也纷纷开始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校政企合作模式是德国的许多大型公司企业分配支持大学生创业的专项基金,对大学生的创业项目进行投资,支持其发展。联合培养模式是指从小学到大学均设有创新创业相关课程,培养创新创业意识和精神,尤其是高等职业技术学校与综合性大学联合培养,具体表现为同一地区的综合性大学和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在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方面进行广泛深入的合作,对高质量且发展前景好的创业项目进行重点帮扶。

微观来看,德国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主要分为两种:经典教学模式和创业学习模式[4]。经典教学模式即对大学生进行集体授课,让大学生对基础创业知识理论以及案例等进行学习,掌握一定的理论基础。创业学习模式即鼓励大学生进行创业实践,同时对其进行细致入微的指导,帮助其创业。德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特点就在于以经典教学模式为主、创业学习模式为辅,既注重创业教育理论知识的传输,又注重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业实践能力。

(二)德国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理念以及创新创业文化

德国各大高校均追求非功利性的洪堡教育理念,其体现在创新创业教育上就是“利于实践,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德国政府十分注重对创新创业文化的培养和弘扬,通过一系列措施和形式,广泛营造参与式创新文化氛围,例如,对创新创业成果进行透明化,创造透明环境。对于新兴技术建立专门的“模拟实验室”,将技术、解决方案以及变革管理方案作为研究对象,在模拟实验室进行研究和验证[5]。德国多数高校都成立了各级创业培训中心,为大学生提供免费的咨询培训,同时高校积极创造条件,强化创新创业文化的建设和培育。

三、我国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

国内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实施始于20世纪末。1998年,清华大学举办首届清华大学创业计划大赛,成为第一所将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引入亚洲的高校。2002年,高校创业教育在我国正式启动,教育部将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9所院校确定为开展创业教育的试点院校。多年来,创新创业教育逐步引起了各高校的重视。

为深入了解我国创新创业学院的建设情况,对全国15所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进行初步调查,其中,河北省内高校5所、省外高校10所。调查发现我国一些高校建设了具有特色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我国高校秉承“兴趣驱动、自主实践、重在过程”的原则,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教学改革,加强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但在发展过程中也遭遇了诸多困境,原因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点:

(一)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不完善

(1)创新创业课程体系不完善。目前许多高校已经开展了创新创业方面的课程,但是没有专门的创业学专业,学术界也没有形成系统的创业学理论,因此很多创新创业的课程只能作为选修课程。“双创”型师资力量不够强大,甚至很多一线教师并没有创业经验,进而使得创新创业教育真正落到实处的效果并不理想。

(2)创新创业实践体系不完善。高校对于参与创业实践的学生进行的实践培训并未形成体系,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理论教学与实践相脱节的现象。同时部分企业对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信任度不够,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投资指导热情不够,进而导致大学生并未得到实际有效的实践锻炼。

(二)创新创业教育模式落实不到位

近年来,有学者尝试探索新型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如课外师生工作室模式、“理论基础—立项运营—竞赛评比—入园孵化”四位一体教学模式等。但是在之前的调查中发现,诸多地方高校开展的创新创业教育仍存在教学模式单一的问题,创新创业教育处于边缘地带且流于形式,造成理论与现实脱节的现象。

(三)创新创业教育师资力量匮乏

我国长期以来严重缺乏创业型人才,现阶段担任创新创业课程的教师多为科研型人才或者关联专业教师,这直接造成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仅限于对创新创业基础理论的传授,不利于培养学生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为解决此类问题我国进行了诸多探索,不少高校聘请校外企业教师,定期为学生授课。但这又带来了新的问题,例如,校外企业教师的教学能力以及科研能力不足,虽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但很难将其商业经验整合为系统的理论知识,因此教学效率难以保障。

四、德国创新创业教育给我国的启示

(一)建立健全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

德国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绝不仅仅是高校的责任,我国接下来应着力于建设政府、社会、高校共同构成的“三位一体”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其中,政府为大学生创新创业制定完善的制度以及法律保障,宏观调控民众思想导向,同时加大资金投入,建立合理的资金投入制度,从实际上帮助大学生创新创业。社会跟随政府政策导向优化融资体系,加强创业集群建设,包容并帮助大学生创新创业,进而为大学生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高校应建立完善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德国创新创业教育作为通识教育的一部分,始终贯穿教育全过程,我国高校应借鉴其课程体系的优点,建立全面性、多样性、实用性、系统性于一体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课程计划始终。另外,学校以合理安排创新创业课程、加强创新创业教师队伍建设、营造创新创业良好氛围、不断完善创新创业激励机制四种方式,构建创新创业教育体系。

(二)建立创新创业教育师资培养体系

专职教师专业化程度欠缺、兼职教师数量不足是我国职业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面临的主要问题[6],其根本原因在于我国没有建立起专业化的创新创业教师培养体系,创新创业教育也并没有成为一个独立的学科体系。我国要提高创新创业教育教师整体水平,需要建立一个专业培养“双创”型教师的培训基地。此外,高校还可以与企业有机结合,聘请校外企业家或成功人士作为兼职校外咨询教师,形成开放式、动态化的创新创业导师聘用机制,建立专兼结合的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

(三)注重实践教育,强化孵化模块的育人作用

纵观我国创新创业教育,长期以来,各大高校普遍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高校间同质化现象严重,导致学生实践能力与理论储备不平衡。国内高校应顺应时代潮流,不断创新以“实践”为导向的人才培养范式,教学内容紧贴行业、市场的需求,增加实践教学环节和实践学时的比例,积极发挥企业对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作用。

五、结语

创新创业教育是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一系列战略举措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通过对中国、德国创新创业教育模式进行对比分析,剖析我国创新创业教育实施过程中凸显出来的一些问题的根本原因,提出相应对策。高校应该把创新创业教育作为创新办学体制机制、全面推进综合改革的重大课题,全面加以推进,加快“双一流”建设工作。全员全社会要共同努力,营造创新创业氛围,建设创新创业文化,加强创新创业师资队伍建设,形成一个由高校、政府、企业、家庭等多个部分组成的良性循环系统,构建一个全方位、立体化的创新创业教育生态培育体系。

猜你喜欢

德国大学生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我们在德国怎么扔垃圾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在德国喝啤酒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梦梦”“娇庆”德国行
六旬老妇“养出”了个大学生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2013年第三届大学生演讲比赛圆满落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