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丘县小麦黄花叶病的发生与防治对策
2021-01-03岳明智
岳明智
(沈丘县种子技术服务站,河南 沈丘 466300)
沈丘县地处豫东平原东南部,是典型的平原农业大县,常年小麦种植面积6.8万hm2左右,是国家小麦商品粮基地县,全国粮食百强县之一,曾先后获得国家和农业农村部粮食生产先进县荣誉称号。自2007年以来小麦单产连续13 a超7 500 kg/hm2,年总产稳定在5亿kg以上。近几年沈丘县小麦黄花叶病发生严重,且发生面积呈逐年上升趋势。2021年小麦黄花叶病发生面积600 hm2以上,预计减产5%~30%。
1 沈丘县小麦黄花叶病发生现状
小麦黄花叶病传入沈丘县后,由最初的1个乡镇逐步扩展到目前的8个乡镇,占沈丘县22个乡镇(办)的36.4%。以首发地莲池镇为中心,沿周边向相邻的范营、石槽、刘庄店、老城等乡镇蔓延,进而往较近的留福、李老庄和邢庄等乡镇发展。上述8个乡镇分布在县域内南部,沙颍河以北的新安集镇也有个别地块零星发生。
目前,沈丘县小麦黄花叶病发生面积600 hm2以上,而且面积不断扩大。老病田黄花叶病越来越严重,新病田面积不断增加。老病田黄花叶病发生比例70%左右,严重的可达100%。新病田在地头、地边或地中间呈斑驳块状分布,麦苗新叶黄化。
2 小麦黄花叶病危害症状
小麦黄花叶病病毒侵染小麦后,冬前症状不明显,到春季小麦返青期才出现症状,小麦病株4~6叶后的新叶上产生褪绿条纹,少数新叶扭曲畸形,以后褪绿条纹增加并扩散,病斑联合成长短不等、宽窄不一的规则条斑,形似梭状[1]。小麦黄花叶病从新叶中部发生,老叶逐渐变黄并枯死。小麦黄花叶病病株分蘖减少、萎缩,根系发育不良。重病株则明显矮化,节间变短变粗,茎基部变硬老化,拔节滞后或不能拔节孕穗,分蘖成穗率降低,穗形变短、变小。有的穗轴弯曲,形成畸形穗。公顷成穗数、穗粒数、千粒质量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小麦减产5%~30%,严重者可减产50%以上。
3 小麦黄花叶病传播途径
小麦黄花叶病主要靠病土、病根残体、病田水流传播,另外,病株汁液摩擦也可传病。因此,田间旋耕、犁耙等整地机械,成为黄花叶病传播的主要载体。小麦黄花叶病毒是一种根部的专性孑孓寄生菌,其传播介体是一种习居于土壤中的禾谷多黏菌。小麦播种后,禾谷多黏菌产生游动孢子,侵染麦苗根部,在根细胞内成原质团,病毒随之侵入根部进行增殖,并向上移动扩展。小麦越冬期病毒呈休眠状态,第2年休眠返青后表现黄化症状。小麦收获后,病毒随禾谷多黏菌休眠孢子越夏,成为秋播小麦的再侵染源。
4 小麦黄花叶病发生条件
小麦黄花叶病病毒能随禾谷多黏菌休眠孢子在土壤中存活10 a以上。土壤温度15 ℃左右、土壤湿度较大,有利于禾谷多黏菌游动孢子活动和侵染;高于20 ℃或土壤干旱,病毒逐渐钝化,失去传毒能力,侵染不易发生或很少发生。早播麦田发病重,晚播麦田发病轻。
5 小麦黄花叶病防治对策
5.1 合理轮作
轮作1 a发病可减轻10%~20%。重病田连续轮作3~5 a,发病可减轻60%以上。通过非寄主作物马铃薯、油菜、西瓜、大蒜等轮作倒茬,能够改变禾谷多黏菌的生存条件,不利于其侵染,从而使禾谷多黏菌数量逐渐衰减并失去活力。
5.2 整地深耕
深耕可以将病菌埋于土壤深层并稀释,深耕一般在30 cm。通过深耕,可避免小麦根系年前过早接触病源,躲过最佳侵染期,减轻侵染危害。同时,增施基肥和充分腐熟的农家肥,培育壮苗,以增强小麦抵抗能力。
5.3 土壤处理
针对小麦黄花叶病发病区,可用50%的多菌灵可湿性粉剂22.5~30.0 kg/hm2,随肥均匀撒施于地表,旋耕耙实,可一定程度上抑制禾谷多黏菌侵染。
5.4 清理整地机械
农业机械化程度逐年升高,通过机械在田间传播是病毒侵染面积逐渐扩大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整地后应及时清除机械上黏附的病土或植物残体,防止机械带菌交叉传播。
5.5 选用抗病品种
选用抗病或耐病品种,是一条行之有效的小麦黄花叶病防治途径。目前,沈丘县抗黄花叶病表现较好的小麦品种有滑育麦1号、淮麦44、平安11、存麦11等。
5.6 适时增加播量
黄花叶病影响小麦分蘖成穗,因此,应适当增加单位面积播种量,以提高公顷成穗数,减少产量损失。
5.7 药剂拌种
发病区田块,用2%的戊唑醇可湿性粉剂10 g拌种10 kg,可抑制禾谷多黏菌活动,对黄花叶病的发生具有一定的预防作用。
5.8 适当延迟播种
小麦黄花叶病在8~15 ℃的条件下,易侵染小麦根系。因此,适当延迟播期,错过病菌最适侵染阶段,可减轻病毒危害程度。沈丘县小麦适播期为10月8—12日。适播期推迟15 d左右,气温会阶段性下降,同时不影响小麦正常生长发育。因此,沈丘县小麦黄花叶病区田块播种期可酌情推迟到10月25日左右。
5.9 加强田间管理
在小麦黄花叶病发生的田块,可于春季返青期及早追施速效性氮肥。可追施尿素150~225 kg/hm2,给予营养补充,增强抵抗力,促苗早发快长,能延缓和减轻小麦黄化及矮化程度,减轻分蘖萎缩。
5.10 药物防治
可于春季小麦黄花叶病初发期,用5%的氨基寡糖素水剂或0.06%的甾烯醇微乳剂450~600 mL/ hm2+0.01%的芸苔素内酯150 mL/hm2+磷酸二氢钾1.5 kg/hm2,对水450 kg/hm2,均匀喷雾[2]。7 d后再喷1遍,连喷2~3遍,对病毒的侵染具有一定抑制作用,减轻病毒危害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