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研究

2021-01-03刘增军

齐鲁师范学院学报 2021年5期
关键词:中华政治传统

刘增军

(齐鲁师范学院 美术学院,山东 济南 250013)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1]33《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提出:“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全方位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艺术体育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贯穿于启蒙教育、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各领域。”[2]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改革创新发展也面临着新形势,且提出了新的要求,将新时代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植根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宝库的肥壤沃土之中,探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新的时代价值、现实的工作困境和创新的实施路径,对于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增强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际效果及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价值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着极为强大的精神推动力和价值引导力,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之中,深入挖掘其中的教育资源和时代价值,对于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创新、系统提升工作实际效果具有重要价值。

(一)有利于构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语境

数千年来的发展历程得出:中华文化筚路蓝缕、薪火相传,不断地进行着对于物质文明的文化创造、制度文明的社会构建和精神文明的深度建设,逐渐发展形成了“中华文明”。思想政治教育恰是以优秀文化成果的传播、践行为载体,运用优秀文化所蕴含的教育资源、时代价值、文化属性与人文精神开展育人工作。中华民族以数千年来发展和演进中积累的深厚文化资源,经久不衰且独具特色,使我们能在国际舞台上建立起自己的话语体系,促进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世界各地的广泛传播,也为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提供了丰富的教育资源和良好的文化语境。针对当今经济全球化、价值多元化的文化发展语境中面临的机遇、挑战和冲击,高校应深入挖掘优秀传统文化中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教育价值和时代内涵融入到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改革创新发展之中,引导新时代的青年大学生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的过程中不断增强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

(二)有利于丰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载体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化人”“育人”功效与高校对思想政治教育“化人”“育人”的目标紧密相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修身、齐家、至善、内圣”来教化培养“圣人君子”。从社会伦理的角度看,“君子”是一种理想的人格,是人人向往成为的人格状态,人人都应该争取成为君子,而不能成为小人,大学生群体也不例外,更应该成为首当其冲者[3]12-16。这恰与我们对于青年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目标是不谋而合的,通过对大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和价值引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优秀传统文化可以营造和谐繁荣、积极向上的高校校园文化,是推动高校将大学生思想政治课程从理论教育到深入转化实践结果的一种重要载体与实现途径。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是为了能引领青年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和政治方向,牢固地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高校浓郁的校园文化恰恰可以让大学生在潜移默化中牢固树立正确的“三观”。校园文化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两者是密不可分的,良好校园文化的形成和建立必然具备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反之优秀的传统文化走入校园也得益于优秀校园文化的有效承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民族传统、文化资源等丰富的教育内容具有重要的“化人”“育人”功能,能够为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发展产生巨大的推进力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谨言慎行等一系列人们广泛认可的价值理念,能够改进现阶段高校在对大学生的思想教育中的些许问题,对于不断丰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教学内容,改进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行为模式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入有效融合,可以有效帮助在校大学生将“思政-课堂理论学习”与“思政-社会实践锻炼”相结合,形成“课堂—实践—课堂—实践”的教育形式,促成广大学生在学校课堂及社会实践中广泛进行思想交流互动,促使大学生亲身体验并感悟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从而构建可持续发展的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模式。当今在经济全球化、价值多元化的文化发展语境影响和冲击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也面临着机遇、挑战和冲击,仅仅依赖于课堂教育已无法满足大学生的正常要求,亟需通过实践教学对其补充,以实践形式开展育人工作,有助于促进和提升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文化素养与人文情怀,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丰富的实践教育资源和有效载体。

(三)有利于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际效果

一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入可以帮助广大青年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充分发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蕴含的丰富的思想内涵,正确地教育引导广大学生主动学习,运用优秀传统文化中具有新时代教育价值的部分,对帮助大学生理解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守望民族精神家园,坚守文化自我和自信具有重要意义。传统文化中的“仁义正气”“兼爱非攻”“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都体现了高尚的思想品格和强烈的担当精神,有助于新时代大学生理想信念的牢固树立以及高尚人格的健康养成。将优秀的传统文化深度地融入到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有利于不断提升学生思想政治觉悟、道德文化素养、品质修养水平,成为符合社会期望的时代新人。二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入有利于大学生形成民族文化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中华传统文化的历史源远流长、内容广博丰富、内涵深奥精微,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充分融入到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有利于培养青年大学生深厚的家国情怀,更好地将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战略思想的理解付诸于实践中,对于提升青年大学生欣赏、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信心与自觉性、责任感与使命感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三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入有利于培养大学生强烈的爱国意识。中国传统文化其实是深深地刻进每位中华儿女骨子里的,中华儿女的生活都充满了“中国风”,热爱祖国是对每位中华儿女最基本的要求。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基因中充满了坚定的理想信念、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这与当前高校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价值引领的目标是不谋而合的。深入引导广大青年大学生把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爱国奋斗精神学深学透、入脑入心,把个人的理想信念和爱国情怀深深地融入到国家社会发展的伟业中。有利于增强大学生对实现党和国家奋斗目标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情感认同[4]1-8。四是有利于大学生自觉地去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一个民族若是没有自己独立的文化,它本质上是消亡的。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儿女的精神归属,继承和发展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当代大学生的责任使命。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并落实到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有利于不断提高学生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并使大学生主动担当起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责任和光荣使命,同时也为大学生主动参与继承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提供科学的指导。

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

目前,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面已经取得了一些成绩,同时也存在些许的问题和不足。尽早理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到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产生的现实困境,对于科学制定整改措施,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际效果至关重要。

(一)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一方面是对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广大青年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认知和学习传承缺乏积极性、主动性,高校“高精尖”式的理论研究人才和专业技能人才培养越来越突出,相比而言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却显现出发展较弱的局面。另一方面是高校的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课程和教学内容融入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构建方式缺乏系统性、科学性。相对于其它学科来说,缺乏对传统文化教育“全面、系统、科学”的学科交叉“顶层设计”,对传统文化教育资源发掘不深、教育课程内容不多、教学实际效果不好;各学科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中对传统文化课程的设置差异也比较大,长期以来也对大学生深入学习和继承弘扬传统文化造成了不利影响,致使传统文化教育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衔接不好、效果不佳。

(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施过程不畅

中华传统文化思想深奥、内容广博,自身的传承具有很强的复杂性,使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衔接不到位、融入思政教育过程困难、融合的效度不佳。未经过创造性转化的传统文化不能有效适应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要求,难以发挥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作用,因此优秀传统文化和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很难有效结合。尽管党和国家高度重视传统文化教育,但在专业课程中很难体现,使传统文化融入的过程已经脱离了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的实际,难以真正彰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意蕴、时代内涵、价值观念和规范体系,从而使“融入”效果不佳。很多高校缺乏对传统文化师资力量和教学质量的总体规划,缺少传统文化教育的师资队伍,且很多教师也缺少深厚的国学素养,存在讲授传统文化的教学能力不足的情况;培养方案中的多数课程设置的人文性被专业性所取代,传统文化课程一直以选修课为主,专业课程中的传统文化内容分量不足。

(三)中华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载体不足

一是校园文化建设中对传统文化承载体现较少。随着大学的不断扩建,校园面积不断扩大,但是传统文化元素在校园文化建设的融入环节还较为滞后,新的校区、建筑、景观普遍缺乏文化底蕴。高校也缺乏关于传统文化实践教育基地的建设。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性比较强,碍于相关的实践教育基地建设短缺等原因,使得传统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中关于实践性的教学和活动部分没有得到充分的开展。二是以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的传统文化教育实践活动开展较少。多数校园活动以文体娱乐类为主,关于传统节日类的教育活动的组织开展力度不够、数量较少,且部分传统节日教育活动的组织管理不足、活动设计不精、内容形式单一,致使广大青年学生在现实的学习生活中参与传统文化教育实践活动的主动性不强、积极性不高、体验感不深、影响力不足。三是借助新媒体技术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活动时,新媒体技术的运用带来便捷的同时也诱发新问题,其低门槛性和开放性易致使优秀内容在庞大的信息场被掩盖和冲淡,网络虚拟化较为突出,学生的亲身感受体验被弱化,影响到了传统文化教育的实际效果。

三、中华优秀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路径

高校应从师资队伍建设、课程体系与教材建设、校园文化建设、新媒体技术运用和文化精髓的融入等诸多方面,加强新时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探索与实践,系统提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思想政治教育中“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实际效果。

(一)将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融入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

“要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和阐发,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把跨越时空、超越国界、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5]。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从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分别就价值的目标、取向和准则进行的高度凝练和集中表达,进一步凸显了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时代要求,在对国民教育中发挥着强大的引领作用。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将传统文化中的时代内涵融入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成为促进新时代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力量之源,帮助大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厚植爱国情怀、强化奋斗意识、练就真实本领、力行真抓实干,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广博丰富的内容、深奥精微的涵养充分融入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来组织开展对广大青年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不断坚定文化自信、实现文化振兴、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及培养时代新人的一种必然之选。把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紧紧地扎根到祖国这片肥沃土壤之中,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经典、继承中华优秀文化的精髓、创新中华传统文化的新内涵;善于利用优秀文化载体、文化艺术手法及其文化表现方式,有效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功能;优化“引进来”和“走出去”的合作交流环境,促进不同民族文化的相互交流和共享,借鉴国内外的先进经验及做法,形成内外联动、互利共赢的文化发展体系,不断增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创新优秀传统文化引入到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实施路径,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效果。

(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优化团队协作

教师是上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做好价值引领的关键在所在,亦是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组织者和实施者。加强中华传统文化师资队伍建设,强化师资队伍培养、培训与选拔,采取相应的支持配套措施,不断优化师资团队协作开展教学科研的路径,为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人才队伍保障。要不断加强教师自身的知识能力素养的提升,特别是自身知识能力结构中的优秀传统文化方面的素养提高,以便更好地在教学科研中为学生传授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提升传统文化师资队伍的教学能力和水平,加强关于传统文化领域的教育科学研究,深刻把握好传统文化的精神特质和时代内涵,切实掌握好关于传统文化课程的授课方法技能,把握好传统文化诠释和传授话语权,在教学中注重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作用,将其中的智慧同大学生的生活学习相结合。高校教师要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供给侧改革层面积极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与方法,教师必须扎扎实实苦练内功,夯实专业知识,自觉提高传统文化素养,用自己的人品和学识感召学生、赢得学生,努力培养品格高尚、品行高洁、品味高雅的学生。

(三)完善教材与课程体系建设

《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系统融入课程和教材体系。”[6]高校要深化传统文化教育课程、教材改革,积极研发符合时代发展趋势和学生成长需求的课程培养体系、教材建设资源,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优化到人才培养方案中(推进传统文化“进教材”),为有效提高思政课教育工作水平提供科学指导。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蕴含的思想理念、精神特质和时代内涵等融入到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中(推进传统文化“进课堂”),推动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程的改革与创新,充分发挥学校课堂教学的教育主渠道作用。挖掘各学科专业中所蕴含的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资源,把各学科专业教育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相结合,统一纳入到大学人才培养方案中,面向全体大学生实施综合素质的培养(推进传统文化“进头脑”),促进优秀传统文化知识的学习传播及在思想政治教育中作用的有效发挥。

(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利用传统节日开展教育活动

校园文化具有丰硕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是新时期高校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价值引领的有效载体和重要途径。传统文化本身也具有优质的教育资源、重要的教育价值和极为浓郁的时代内涵,将优秀传统文化以校园文化建设为载体融入到大学的管理制度建设、教风学风建设、学术科研文化营造等方面,在校舍楼宇建设、人文景观建设、精神文化景观建设中注入传统文化资源,为大学校园文化的建设提供肥沃的文化养分,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提供了强大的内生动力[7]25-32。传统节日是千百年来在中华民族历史进程中逐步积淀形成的内容广博的文化瑰宝。深入发掘传统节日中的“民族特色、文化底蕴、人文精神”,将传统节日以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校园文化为载体融入到思想政治教育中,以生动活泼、容易被广泛接受的形态和方式将传统文化融入到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中,让学生直观体验优秀传统文化的经典魅力、深厚底蕴和时代风采,深刻体会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价值和潜移默化地“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功能。

(五)结合新媒体技术拓展教育平台

科技的不断进步,新媒体技术的飞速变革,对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产生了深刻影响。高度信息化的新媒体技术打破了传统校园时空限制和常规的教学手段,为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提供了强有力的科学技术支持。学校应成立相应的新媒体技术中心(部门),加强新媒体技术平台的研发、运营与管理。强化新媒体管理人员和技术人才的选拔、培养、培训,提升他们新媒体平台的管理能力和技术水平,为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拓展工作路径、提供技术支持。创新课堂教学模式,改变过去课堂单一的说教模式,依托信息化技术手段,围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结合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进行教学[8]1-5。打造“互联网+思政”模式,充分发挥微博、微信、抖音等多种媒体形式传播优秀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构建“智慧思政的学习方式+网络思政的教育平台+课堂思政的教学渠道+实践思政的活动载体”的新媒体技术育人体系。同时,强化网络新媒体技术平台的监管,筑牢网络宣传的阵地。

四、结语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当前发展和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教育资源和有效实施载体,也是增强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力量支撑。针对优秀传统文化在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过程中出现的理解认识不足、衔接过程不畅、融合载体不够、实际效果不佳等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高校应当积极探索富有针对性和创新性的实施路径,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作为学校教育工作的重点工程,将工作抓实抓紧抓好,落细落小落实,使广大青年学生将传统文化中优秀的精神元素内化于心、外显于行,切实增强高校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际效果。

猜你喜欢

中华政治传统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政治攀附”
郑国明 立足传统 再造传统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Satiric Art in Gulliver’s Travels
An Analysis of "The Open Bo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
On the Images of Araby and Their Symbolic Mean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