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练就“金手指”铸就大工匠

2021-01-03郝迎灿

企业文化 2021年16期
关键词:金手指油箱数控机床

文|郝迎灿

除了掌心厚厚的老茧和指甲下黢黑的泥垢,这双手并不能瞧出有何特异之处。但就是这双手,轻触钢铁,便能感知百分之一毫米的误差,被称为“金手指”。这双手属于裴永斌——哈电集团哈尔滨电机厂的首席技师。

自1985 年从部队转业以来,裴永斌一直在生产一线与机床相伴,平均每年提出技术革新10 多项,参与生产加工水电站发电机组核心设备——弹性油箱4000 多件,创造了无一废品的纪录,并先后获得全国劳模、中国首届质量工匠等荣誉称号。

1982 年,18 岁的裴永斌走进了军营。服役期间,他全身心投入军事训练,是当时全师第二个入党的新兵,也曾是全团年龄最小的装甲运输指挥车车长。脱下军装后,裴永斌来到哈尔滨电机厂穿上“工人蓝”,当了一名普通车工。“白天跟着师傅学,拿个小本随时记,晚上回去再梳理总结。”没几年,裴永斌就凭着过硬技术在厂里崭露头角。

1995 年,裴永斌开始接触到弹性油箱的生产加工。作为水电站发电机组核心设备,弹性油箱承载着机组数千吨重量,其品质关系到整座水电站的安危。才上手,裴永斌就倒吸一口凉气,“作业误差只允许有百分之一毫米,在加工油箱内部时,车刀刀架遮挡入口,注入的冷却液也会产生烟雾,根本看不到走刀情况,实在太难了。”为提高效率,裴永斌决定用手测量,他找来一件以前的废件,下班后就一个人在车间练习。年复一年,他终于练就了一手绝活。“裴永斌用手摸就能‘盲测’油箱壁厚和表面粗糙度的绝活,测量精度不亚于专用仪器,他也因此成为行业公认的‘金手指’。”哈尔滨电机厂水电分厂党委书记、厂长许晖说。成绩背后,是每天工作10 多个小时、节假日不休的艰苦付出。

近年来,弹性油箱的订单量大幅增长,厂里开始引进数控机床。数控机床要投产,离不开关键一步:编程。这项重任,又落到了裴永斌的肩上。裴永斌此时已年近50岁,他没有任何抱怨,又带领团队一头扎在生产车间。“日夜奋战30 多天,数控机床生产的第一台弹性油箱顺利下线,生产效率提高了100%。”裴永斌说。

“要敢打硬仗,敢啃硬骨头。”裴永斌说,虽然退役30 多年,但是部队的好传统、好作风不能丢。2014 年,非洲某水电站的水轮机发生故障,当时正是埃博拉疫情暴发期,裴永斌义无反顾踏上了前往非洲的航班。“当地最高温接近40 摄氏度,为了抢时间,中午不停机,夜班连轴转,用了4 天时间就完成了抢修任务,比计划提前3 天。”裴永斌说,当地项目方给他竖起大拇指。

再有几年,裴永斌就要退休了,他把主要精力放在了传帮带上。“这么多年一共带出了20多个徒弟,都已经在各自的岗位上成为骨干。”裴永斌说,“近5 年我开展技能培训40 多次,受训人员千余人次,这是让我最感欣慰的。”

猜你喜欢

金手指油箱数控机床
杭州华方数控机床有限公司
数控机床故障检测与维修
空客A320系列飞机典型故障引起的通风油箱NACA口溢油
储存在机翼的燃油
金手指
一种防倾斜式油箱设计
数控机床电气系统的故障诊断与维修
PLC在数控机床中应用
基于通气管路的民用飞机机翼油箱通气设计中的安全性考虑
小气的多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