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国有企业党建考核指标量化的思考
2021-01-03林晓芳
文|林晓芳
习近平总书记曾掷地有声地指明新时代新征程国有企业的战略定位,国有企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顶梁柱”。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是国有企业最本质特征,也是国企的独特优势,更是应坚守的“根”与“魂”。推动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落地见效,关键是要牢牢抓住考核评价体系建设这个“牛鼻子”,建立体现高质量“标尺”为引领的考核指标。
党建考核指标制定实施是检验党中央决策部署贯彻落实程度的重要举措,是提升企业党的建设质量关键环节,是国有企业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的重要保证,更是确保党委发挥领导作用,引领企业更好应对风险挑战,迫切需求行稳致远。落实党建考核工作,量化党建考核指标,不断巩固国有企业党建的基础性工作,探索更为清晰地衡量基层党组织党建质量的尺度,如何更好发挥考核“指挥棒”“风向标”“助推器”作用,则是广大企业党务工作者需要思索解决的重要课题。
一、推进国有企业党建考核指标量化的必要性
企业党建工作是国有企业的政治核心。企业党建中组织设置和运营机制直接影响了国企的发展和思想政治工作水平,所以推行量化考核是企业党建工作标准化建设的重要环节,也是落实企业党建责任制的创新举措,更是检验党建质量成效基础保障。
细化量化党建考核指标,“考什么”决定着“干什么”,形成既符合企业发展实际且公正科学的原则的党建考核“指南针”,这有利于有针对性地提高党务工作者的专业素养,明确自身责任和方向,调动基层党建工作者工作积极性,确保基层党建工作质量的改善和提高,进而全面提升国企党建工作质量。
二、当前党建考核评价指标设计存在的普遍问题
(1)党建考核指标内容的设置与企业业务的融合度不强。国有企业党建考核国有企业基层党组织党建工作考核方式以“软指标、软任务”为主,内容设置往往以上级的考核内容为一切导向,甚至照搬照抄上级考核文件,缺乏对本单位业务的深入了解调研。在设置企业党建考核目标时,无法从本身企业战略规划、机制体制基础、行业定位等企业环境与制度分析。党建考核指标内容的设置与企业业务的融合度低,企业党建考核与经营考核平行不互融,党建考核实施“走过场”,而企业经营考核重业绩,忽视党建工作价值,容易产生企业经营与企业党建“两张皮”现象。
(2)基础性工作党建考核指标内容抽象化,缺乏具体量化标准,可实施性低。国有企业基础性工作党建考核指标内容描述偏概念化、抽象化,而各级党组织在推进落实过程中,缺乏指标量化标准参照,日常的党建工作若无法以数量形式为定量指标,在考核自评或评价中,考核工作参与者易以日常不重视、考前做表面、临时抱佛脚等态度应对考核,企业党建质量检验无标准无指导,基层党组织党建工作开展无方向无侧重,党建质量参差不齐,无法完成自我整改操作,甚至出现“软弱涣散”而不自知情况。
3.党建考核指标中“规定动作”与“自选动作”比重设置失衡,企业党建活力无法被激发。党建考核指标内容围绕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廉政建设等方面设置的基础性指标项目、“规定动作”多,而忽视了创新性党建指标的设定。这样的比重考核设定,导致企业在疲于完成常规性党建工作之余,又抑制了企业特色融入,党建引领企业发展的活力无法被有效激发,企业党建引领示范作用与可推广可复制的价值被削弱。
三、国有企业党建考核指标内容的量化方向
(1)基础性党建考核指标可定量。对照《党章》《中国共产党国有企业基层组织工作条例(试行)》等相关要求,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廉政建设等常规基础党建指标制定量化标准,以“任务清单量化”形式分类体现,这有助于基层党组织落实党的建设有客观标准可执行。如落实“三会一课”的月度、季度次数情况,党员学习教育培训的次数,党建制度数,党员领导干部调研、谈心谈话的季度数量进行“任务清单”式分类定量,使企业各级党组织基础性党建更具可操作性,工作落实清晰具体,助推企业各级党的建设工作全面过硬。
(2)“规定动作”考核适度运用信息技术过程式量化评价。借助企业内部行政系统,开发党建工作流程模块,固化党组织会议纪要备案、信息稿件申报、党组织活动申报与备案等工作,辅助运用信息化技术对涉及思想政治建设、群团建设、文化宣传多方面指标进行模块化与流程化管理,针对性制定该类指标月度或季度量化考评要求,最终形成年度考核结果。这有助于全年度中动态管理企业各级党组织党建工作情况,及时发现不足,解决党组织过程中的突出问题,助推党建各项工作措施的落到实处。
(3)融入业务的创新性党建指标应分阶段量化评价。企业党建考核评价不可搞“一套衣服大家穿”,应该在总体框架下,根据不同党组织的特点“量体裁衣”,建立体现各有侧重、各具特色的指标内容。企业创新性党建指标内容设计应立足企业战略规划、行政管理与生产经营工作,在圈定“一企一品”“党建+业务”等“自选动作”指标主题、理念的基础上,把立项主动权交给各级党组织,而创新性党建的指标考核可分立项方案申报情况、立项工作实施情况以及成果展示情况等分阶段量化对创新性党建指标评价考核情况,按照立项初期、中期推进、最终成果细分阶段对创新性党建指标在党建与业务融入的紧密度,立项指标开展的积极程度,立项成果影响度等多维度量化考核分数进行评价。这有助于在一定程度上破解党建与生产经营“两张皮”,也从全年度更好把握调动各级党组织党建活力度与参与度,切实提升党建引领企业经营发展“含金量”“含新量”。
(4)综合考核结果与分级定性评价相结合。综合所有的考核指标形成最终考核分数基础上,辅以定性评价为反馈指导,最终考核结果分数可依次按照“好”“较好”“一般”与“差”四个等级来分级定性评价,综合分数90分及以上且排名在前30%的党组织定性评价为“好”,而“90分”以上且排名不在前30%的党组织定性评价为“较好”,80分到89分的党组织定性评价为“一般”,80分以下定性为“差”。“考”是基础,“用”是关键,定性评价应做好结果运用,定性评价为“好”的党组织应给予相应奖励并通报表扬,定性评价为“一般”的党组织应做好谈话提醒,对于定性评价为“差”党组织应取消所有评优资格并通报批评。充分发挥党建考核工作的评价功能、导向功能和监督功能,增强国企考核评价工作对企业高质量发展的目标引领和保障支撑作用。
国有企业改革已步入深水区,推进党建考核量化建设就是为了更好掌握党建考核“指挥棒”,为国企改革发展把好“方向舵”。国有企业要把党建考核量化建设工作与社会的发展、行业的进步和企业的战略调整等统筹起来推进,以应对新情况、新问题与新要求。根据党的建设和企业中心任务,融入企业自身特色,合理确定工作目标,通过用量化的数据作为衡量党建工作成效的依据、分析判断的基础和考察评估的尺度,在实践与时俱进、动态调整指标内容,深入分析和评估结果运用效果,把党建考核“软任务”变成“硬指标”,把党建责任“大锅饭”化为“责任田”,从而提升党建管理水平,真正落实国企党建全面进步全面过硬,为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应有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