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联合吡柔比星膀胱灌注治疗膀胱癌临床效果分析
2021-01-03王姣洁
摘要:目的:探究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联合吡柔比星在膀胱灌注治疗膀胱癌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于2020年6月~2021年6月选取本院收治的44例膀胱癌患者参加本次研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22例患者,完成尿道电切术后分别进行常规膀胱灌注与吡柔比星膀胱灌注,对比其术后复发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术后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使用吡柔比星膀胱灌注与电切术联合治疗,可以有效控制患者的术后复发率,保证患者治疗的安全,减少患者的痛苦,建议广泛推广。
关键词: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吡柔比星;膀胱灌注治疗;膀胱癌
前言
膀胱癌是泌尿外科常见的恶性肿瘤。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是治疗膀胱癌的常用方法。据统计仅进行电切手术其术后复发率高达30% ~ 50% 。重复的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已被证明可以减少术后复发。但是手术会给患者带来巨大的痛苦,其依从性差,会对患者的家庭与经济产生巨大压力。目前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联合膀胱内灌注是治疗膀胱癌最常用、最经济的方法。吡柔比星是一种主要用于治疗淋巴瘤、膀胱瘤的抗肿瘤药物,有研究表明,吡柔比星可有效提高进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患者临床疗效,降低患者术后复发率[1]。因此,本文将对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联合吡柔比星膀胱灌注的临床应用效果进行探究,详情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于2020年6月~2021年6月收治的44例确诊为膀胱肿瘤患者,采用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22例。观察组患者中,男性12例,女性10例,年龄范围52 ~ 75歲,平均年龄为(64.32±3.67)岁;对照组患者中,男性13例,女性9例,年龄范围55 ~ 77岁,平均年龄为(66.78±4.32)岁。患者的其他基础资料无统计学意义,P>0.05 。
纳入标准:①本次已获得伦理委员会批准;②实验患者均已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③经过诊断确诊为膀胱肿瘤,需进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的患者。
1.2研究方法
对对照组进行常规膀胱灌注,药物选用卡介苗(生产厂家:成都生物制品研究所有限责任公司;国药准字:S20123007)30mg /次,1次 /周,持续8周后,1次 /月,持续6个月。
对观察组进行吡柔比星(生产厂家:深圳万乐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0930105)膀胱灌注。40 mg吡柔比星加5% 葡萄糖注射液40 mL混合均匀。排净尿液后,安装导尿术插导尿管,吸净尿液后注入药液。拔出导尿管,药液在膀胱停留1 h后排出。1 次/ 周,连续8周,之后1次/月,持续6个月。
1.3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术后复发率进行统计,复发类型包括原位复发与异位复发。术后复发率=(原位复发例数+异位复发例数)/ 总例数×100% 。
1.4统计分析
采集的数据运用数据分析软件SPSS20.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人数和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当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术后复发率对比
可以看出观察组的术后复发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1。
3 讨论
膀胱癌是指原发于膀胱的恶性肿瘤。经尿道膀胱癌电切术是目前治疗膀胱癌的主要方法,但经尿道膀胱癌电切术后易复发。结果表明,经尿道膀胱电切术后进行膀胱灌注化疗可有效降低复发率。
膀胱化疗是一种高安全性的方法,通过导尿管将药物注入膀胱。膀胱灌注的主要药物是化疗药物和免疫调节剂,其中吡柔比星是一种膀胱刺激性小的化疗药物,更适合临床应用。吡柔比星转化为磷酸化代谢产物,与DNA结合,抑制DNA复制,阻断细胞的增殖,抑制RNA的合成,从而抑制膀胱肿瘤的术后复发机率[2]。
在本次研究中调查结果显示,治疗后,采用吡柔比星膀胱灌注治疗的观察组患者,其术后复发率明显低于进行常规灌注治疗的对照组,P<0.05。证明了在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中联合吡柔比星进行膀胱灌注治疗,可以有效降低患者的术后复发率。
综上所述,对于经尿道电切术治疗的患者,联合吡柔比星膀胱灌注治疗,其疗效更为显著,且安全性也更高,既能减轻患者的痛苦,还会改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非常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赵昌,齐庆宏. 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联合表柔比星膀胱灌注治疗膀胱癌临床分析[J].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2018,0(10):73.
[2] 方晓. 表柔比星膀胱灌注联合经尿道电切术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疗效观察[J].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21,21(7):87-88.
王姣洁(1991.8.21),女,汉族,陕西蒲城,本科,陕西省人民医院,710000,护师,研究方向:泌尿外科快速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