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全麻复合腰椎旁神经阻滞在高龄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2021-01-03张超
张超
摘要:目的:探究浅全麻复合腰椎旁神经阻滞在高龄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我院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期间行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高龄患者46例,根据不同的麻醉方式进行分组,对照组全身麻醉,观察组浅全麻复合腰椎旁神经阻滞麻醉,检测两组患者肿瘤坏死因子α、白介素-6、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指标,比较麻醉优良率。结果:观察组T1、T2、T3的TNF-α、IL-6、FIB、DD均较对照组低(P<0.05);观察组麻醉优良率明显较对照组更高(P<0.05)。结论:针对高龄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临床应用浅全麻复合腰椎旁神经阻滞麻醉的效果非常显著,值得推广。
关键词:浅全麻复合腰椎旁神经阻滞;高龄;髋关节置换术;麻醉优良率
髋关节置换术是借助人工假体代替病变关节来重建机体髋关节功能的一种临床常用术式,对患者生活质量的提升具有较大积极作用,临床认可其疗效。但因此类手术属于大型创伤性术式,会增加患者创面严重程度,引起不良应激反应,所以术中麻醉必不可少。全身麻醉一直是临床普遍应用的麻醉方式,但并非所有患者的麻醉效果都较好,手术难度较大。腰椎旁神经阻滞是经人体腰椎旁注射麻醉药物来有效阻滞神经冲动传导的一种镇痛手段,麻醉效果好。对此,本文尝试研究复合这两种麻醉方式在高龄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中的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以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期间进入我院接受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4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不同的麻醉方式,分成两组,每组23例。对照组:男性12例,女性11例,年龄63~82岁,平均值(70.67±4.53)岁;全髋关节置换14例,半髋关节置换9例。观察组:男性13例,女性10例,年龄65~84岁,平均值(70.72±4.50)岁;全髋关节置换16例,半髋关节置换7例。两组患者基线资料分析,尚未发现显著差异(P>0.05)。本研究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且排除心肝肾原发疾病者、近期治疗史者、高血压、糖尿病和甲狀腺疾病者。
1.2麻醉方式
观察组给予浅全麻+腰椎旁神经阻滞麻醉:健侧卧位,微曲两腿,在患者脊柱棘突和棘突旁2cm部位进针,垂直刺入患者皮肤,微向对侧推进,直至触及横突,回抽不见血脑脊液,回抽的同时,慢慢注入10ml 1%利多卡因和20ml 0.25%罗哌卡因,待完成腰椎旁神经阻滞麻醉,实施浅全麻,观察患者有无麻醉平面,出现后实施静脉诱导,药物包括咪达唑仑0.05~0.1mg/kg+丙泊酚1~2mg/kg+芬太尼1~2ug/kg+罗库溴铵0.1mg/kg,为患者插入喉罩进行机械通气,术中间断性推注麻醉药物(罗库溴铵、芬太尼、丙泊酚)进行麻醉维持,手术结束前半小时,停止使用罗库溴铵,完成手术前5min,停用全部麻醉药物。
对照组给予全麻处理:除上述腰椎旁神经阻滞麻醉操作外,其他操作同观察组。
1.3观察指标
①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两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
②监测时点:麻醉前(T0)、麻醉后10min(T1)、髋关节置换时(T2)、术毕(T3)。
③麻醉优良率:评价级别有优、良、差三种:良好肌松,术中牵拉反应不会增加患者不适感,即为“优”;一般肌松效果,术中牵拉反应患者可耐受,即为“良”;肌松效果差,术中牵拉反应患者无法耐受,即为“差”。麻醉优良率=优率+良率。
1.4统计学分析
SPSS23.0软件,(x±s)表示计量资料,t检验;(%)表示计数资料,x2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分析两组各项检测指标
除T0时点指标,其余监测点的TNF-α、IL-6、FIB、DD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表1。
2.2分析两组麻醉优良率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麻醉优良率明显更高(P<0.05)。表2。
3讨论
对于高龄人群来说,各项身体机能衰退,骨质疏松越来越明显,易出现骨关节炎、股骨头坏死、股骨颈骨折等疾病,所以,以髋关节置换术为主要代表的外科手术至关重要。髋关节置换术的应用,可有效减轻患者关节疼痛,改善关节畸形、恢复关节运动功能,但属大型手术,操作相对复杂,对患者的创伤性较大,会造成诸多应激反应;同时,手术的实施,也会紊乱人体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和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加重炎症反应,导致血管内皮损伤,从而增加手术治疗难度,不利于患者术后恢复速度。基于此,临床建议术中实施有效的麻醉处理。
浅全麻是在开放人体静脉后所注射的麻醉药物发挥良好的镇痛作用,但因手术创伤性大,单纯全麻无法满足手术需求,影响麻醉效果,不利于手术顺利实施。外周神经阻滞是经穿刺针穿透患者腰椎旁3、4棘突,注入镇痛药物的一种模式,对机体外周神经具有良好的阻滞效果,可充分抑制机体冲动传到,发挥出最佳的镇痛效果。这两种麻醉方式复合应用,可更好的阻断疼痛刺激传入,起到最佳的镇痛效果,保证手术顺利开展。
TNF-α是源自巨噬细胞与单核细胞的促炎细胞因子,直接参与至人体正常炎症和免疫反应中,而IL-6属于白介素一员,在人体局部炎症反应中占据重要地位,这两项指标都可反映人体炎症反应状态。FIB是蛋白质的一种,合成自肝脏,具被凝血功能,是促进血栓形成的关键介质;DD是一种交联纤维蛋白凝块,来自人体溶解的纤溶酶,对机体纤维蛋白溶解功能具有良好的反映作用,均是人体凝血功能状态的重要的反映指标。本研究观察组T1、T2、T3时点的TNF-α、IL-6、FIB、DD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提示复合麻醉方式的应用,可有效减轻患者应激反应。这是因为腰椎旁麻醉对人体神经细胞钠离子通道具有良好的抑制效果,可充分阻断患者神经兴奋传导,避免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过度分泌激素,如生长激素、胰高血糖素、抗利尿激素等,减少分泌儿茶酚胺,从而预防患者高凝或者高炎症反应状态的出现。另外,本研究观察组麻醉优良率高于对照组(P<0.05),提示复合麻醉的镇痛效果显著。究其原因,在于腰椎旁神经阻滞可以避免股骨周围神经的传入纤维,尽快终止神经元向患者传递的疼痛信号,麻醉关节部位,加上有效的静脉浅全麻,可发生麻醉叠加效果,提高镇痛效果。
总之,浅全麻复合腰椎旁神经阻滞在高龄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值得临床大力推广与应用。
参考文献
[1] 陈虹烨,刘苏,刘功俭. 单侧髂筋膜间隙阻滞联合喉罩浅全麻在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中的应用[J]. 徐州医科大学学报,2019,39(9):657-661.
[2] 戴东升,王丹凤,廖燕凌,等. 髂筋膜间隙、骶丛神经联合阻滞方案在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 中国疗养医学,2019,28(9):924-926.
[3] 董大龙,张明明,王安奎,等. 超声引导下腰骶丛神经阻滞联合喉罩浅全麻在老年患者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9,23(2):64-67,71.
[4] 姚曙东,贾伟. 腰椎旁神经阻滞联合浅全麻在髋关节置换术的效果[J]. 中华关节外科杂志(电子版),2020,14(2):131-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