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活授课方法,提高课堂质效
2021-01-02欧阳熙张鹏
欧阳熙 张鹏
授课是向学员传授知识的基本方式,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课讲得好不好,对教学质量有直接的影响。要使授课有成效,总的来说,除了要广博而深入地掌握学科内容,并按照教学大纲、教学计划的要求拟定教案以外,还要讲求正确的授课方法。
一、开门见山,一针见血
授课的目的在于使学员掌握科学知识的基本方面,为独立地完成作业和进一步探索知识奠定基础。如何使学员在授课一开始就被吸引住,并且使他们的思路遵循着教员的讲述而逐步发展,逐步深入,根据笔者的体会,头起得好不好,有很大关系。
怎样才能做到开门见山、一针见血呢?这要根据课程内容的性质,有区别地对待,不可一概而论。因为每次授课的内容,可能是前课题的继续,也可能是新课题的开始,还可能是与以往课题同属一门类而又有一定区别的内容。显然,内容的性质不同,开头的方法也应有所不同。
(一)对一个新课题或是新的定理、定义、原理、原则等,一般是采取先解析后综合的方法讲解。即先将新内容中最本质的东西,用极为通俗但又十分明确的几句话,把它点出来,给学员一个初步的概念;继而用逐点解析的方法,阐明各点的性质、特点、区别和联系,层层解剖,步步深入;最后综合讲解,概括叙述。
从现象上看这样做好像是把一个完整的东西肢解了,似乎会给学员造成一个支离破碎的印象。但根据笔者的经验,这样的讲法听起来饶有兴趣,易于接受。因为人对事物的认识是要有一个过程的,不可能一下子就把没接触过的东西都了解深透。在讲课中如果不考虑这个特点,而一下子就把所有东西和盘托出,看起来似乎是完整系统,但实际上对方往往难于接受,不易抓住它的本质,于是就不得不再回头重做解释,如此,时间并没有少用,效果却不那么理想,而且不论教员还是学员,都显得那么呆板,课堂氛围死气沉沉。遇到这类问题时,采取先点出其本质。次解析、最后综合的授课方法,效果为佳。
当然,这样的授课方法也不是没有缺点。主要缺陷在于不便于学员记笔记。
(二)如果课题的内容是学员所熟知的原理、原则或方法在新条件下的进一步运用,就采取归纳与引申的方法展开,即先将原来的东西用归纳的方法概括为简明的几条或几点,说明其实质;继而再将新情况、新条件提出,用对比的办法逐条分析,指明其在新情况、新条件下不能适应的地方;最后在此基础上提出新的內容。采取这种方法,既能使学员更深刻地理解旧东西,也能促使他们积极地展开思维活动,从而深刻地掌握新的知识。
根据笔者的体会,采取这样的讲授方法,能不能给学员一个较深的印象,全在对旧东西的分析是不是深刻,两者的对比是不是鲜明、生动。如果能做到这点,一定会有满意的效果。因为当教员在对旧东西进行分析时,学员的思维活动一般是比较紧张。在教员分析的同时,他可能在想,在新条件下怎么办。在这种情况下提出问题,给学员的印象,一般是比较深刻的。
(三)对于与以往讲过的课程同属一种门类而又有区别的内容,则是采取点明共性、抓住个性、互相对比的方法提出。即首先点明两者之间的共同点,再紧紧地抓住它们之间的差异点,逐点分析对比。这样做,一方面可以充分利用学员已有的知识,避免重复,节省授课时间;另一方面能培养学员观察与分析问题的能力。
以上这些方法概括起来说,就是在授课中要开门见山、一针见血,切不可绕弯子,更不要节外生枝。只有这样,才能引人入胜,便于学员理解;如果绕弯子,就会越绕越乱,头绪纷繁,使学员坠入五里雾中。
二、由浅入深,深入浅出
人们对事物的认识,一般都是经过不知——渐知——深知的过程而逐步深入的,不可能一下子就掌握事物的全貌。在教学过程中,学员掌握知识基本上也是这样,不过学员是在教员的指导下,研究经过验证的知识,而不需要和一般的认识过程那样,再经复杂、曲折的道路去发现真理。因此,教员在教学过程中,就必须根据这个特点,有重点地、循序渐进地进行讲述,以便在规定的时间内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
从认识的发展过程来说,按照问题的逻辑顺序,先从事物的表面现象和外部关系讲起,逐渐推向中心,导出本质,这样做法便于学员理解。但必须注意,要把问题讲得深透,必须用通俗的语言,浅显的事例,对那些本质、原理等做进一步地抒发、证明。只有这样,才能使学员理解得深透,掌握得牢固。
由浅入深是引导学员步步深入,深入浅出是使学员易于理解,两者都是为了解决可接受性问题。所以在授课中,只有两者紧密结合,才能使问题阐述得更清晰,更透彻,使学员理解得更明白,更深刻。
三、全面安排,突出重点
重点通常指的是学科内容的主要问题,一般通常指的是次要问题。在授课中对重点必须突出地讲述,务必深透;对一般问题点到即可,无须深讲。在授课中要使重点突出,应从两方面考虑:一是如何根据课程内容的特点和主、次、难、易进行具体安排;二是采取什么方法来突出地加以阐述。因为学科的内容有的是概念性的,有的是方法性的;有的可能是学员完全不懂的,有的可能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因此在授课时采取的方法也应该是有所不同的。
(一)对学员完全不懂的内容,一般应采取循序渐进的方法,依方法的逻辑顺序,逐步展开。其重点应该放在说明每个问题的原理、实质和运用方法,也就是讲明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做。在讲述中,还应注意把问题的各点以及各问题间的区别和联系交代清楚,不要使问题孤立起来。
(二)对学员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或者是似懂非懂、存在疑问的内容,对前者应着重讲明为什么,即是把重点放在原理原则上面,对后者就应该把重点放在存在些什么问题,这问题是什么性质,如何产生的,症结在什么地方,应该怎样解决上面。
(三)对学员搞不清彼此间关系和挂不起勾的内容,应该着重指明何者是问题的中心,以及他们之间区别和联系。
这几种方法都是笔者在教学中经常运用的,实践证明,能否正确运用这些方法,关键在于对学科内容是否深入理解,对学员情况是否真正了解。如果两方面都掌握得很好,运用起来就自如一些,效果也好一些。当然,突出重点的方法不仅于此,而且应用时也不是一成不变的。
四、就实论虚,寓虚于实
授课必须注意虚和实的统一。专业课程中的虚与实的统一,也就是课程思政与专业业务的统一和理论与实际的统一。授课时如果只讲实,就不能使学员对实有深刻的规律性的了解,也就不能提高对实的认识;反之,如果只讲虚不讲实,就使理论脱离了实际,成为无源之水,无木之本,不可思议、不可理解的东西。因此,在授课中不仅要讲实,而且还要讲虚,虚实统一。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教学质量,才能使讲课收到应有的效果。
虚实统一,采用这种方法授课时,应该特别注意的是子啊务虚时不要离题太远,切不可牵强附会地引用某些名人名言来证明自己的观点。否则,就会不伦不类,不仅专业讲不好,而且把名人名言、经典著作庸俗化了。
五、恰到好处,适可而止
不论办什么事情,都必须有个度,不能过头,过了头就要出毛病。授课也是这样,不论讲述什么问题,都应该有个分寸。授课是要按照教学大纲规定的目的、范围、深度来讲的,而且是有一定时间限制的。如果教员在授课中不注意这点,铺得太宽,扯得太远,甚至随性而至无边无际地发挥,势必形成喧宾夺主,该讲的反而没讲,甚至把学员的学习引入歧途。其次,在教学过程中固然要强调教员的主导作用,但这并不是说不要发挥学员的主观能动性作用了。不能认为只要教员把课讲清、讲细、讲深、讲透,就可以解决一切问题。课讲得过头了,就无法启发学员独立思考,引不起他们对问题进行进一步探索的兴趣,听课也就索然无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