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网络语言对大学生的影响分析及引导策略

2021-01-02任春娇

快乐学习报·教师周刊 2021年36期
关键词:引导策略网络语言大学生

摘要:网络语言是一种特殊的语体,具有简洁性、独创性、生动性的特点,对大学生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同时也产生了一定的消极影响。积极营造和谐的高校网络环境,提高教育工作者的育人水平,引导大学生有效运用网络语言。

关键词:网络语言;大学生;引导策略

网络语言是随着网络的兴起、发展、普及而产生的一种语言现象,是一种适应网络语境的言语交际方式。在互联网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网络语言更是有了深入的发展,也走进了人们的日常生活。新时期教育的一个重要载体就是网络,网络平台是是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利用网络这个平台更好的加强教育是我们一直以来关注的问题。大学生群体是使用网络语言进行交流的重要人群之一,网络语言也以潜移默化方式改变着他们的学习生活。

一、网络语言的特点

1.网络语言具有简洁性

网络语言是一种特殊的语体,在形式方面不同于口语和书面语。网络语言的形式是使用网络的人们群体创造的,它既有口语语体的灵活特点,又具有书面语体意义鲜明的特点。在网络语境中,交际双方所使用的网络语言一般都比较简洁明。可能使用几个英文字母或者阿拉伯数字就可以清楚的表达交际意图。在网络交际中,最为简洁的就是使用字母。利用此类语言替代汉字则成了大学生的聊天首选。例如字母词GG(哥哥)、MM(妹妹)、886(拜拜喽)、9494(就是就是)。

2.网络语言具有独创性

网络语言交际话题涉及的范围很广,可以说,我们在生活中所面对的所有问题都可以成为网络言语交流的话题。网络语言在网络中通行使用,没有语言规则的制约,可以不符合语法规则,网民们可以天马行空、自由发挥。例如“蚌埠住了”中的“蚌埠”其实是安徽省的一座城市,由于谐音问题表达了“绷不住了”的意义,带有一定的幽默色彩。又例如“yyds”,意为“永远的神”,是汉语拼音首字母的缩写,是指所崇拜的人。

3.网络语言具有生动性

网络语言除了运用语言形式手段外,还有一些非语言符号。这种表达方式能够表达出当时说话的心情,甚至可以再现面部表情。例如“u1s1”表示有一说一的意义,还有字母“Q”和“w”组合成的“QwQ”表示很开心,增添了网络言语交际的乐趣。又例如“班班”,我们知道叠音词可以表示喜爱的感情色彩。班长是班级同学的核心,是班级事务的主要参与者,大学生叫班长“班班”,体现出同学对班长的态度,同时也能看出班长的性别,一般会叫女性班长“班班”。

二、网络语言对大学生的影响

1.网络语言对大学生的积极影响

语言是思维的工具,有助于大学生开拓思维。当今的大学生从小就接触网络,网络给他们带来巨大的信息量。人们普遍遵循语言的经济原则,而大学生使用网络语言可以用简洁生动的形式传情达意,大大提高了交流的速度。

语言是交流的工具,有助于大学生提高沟通效率。大学生活以三点一线式为主,这样的生活方式更加使他们渴望与外界交流。通过网络交流扩大了他们的“朋友圈”,使用网络语言尽情的去表达,促进了网络的人际交流沟通。

言语交流情感是人的独特且重要的方式,有助于大学生心理健康。网络世界是一个虚拟的、可以匿名交流的空间,大学生可以满足自我心理需求,释放压力、宣泄情感、寻求自我、展示自我,身心得以调节,有效地缓解了心理压力。

2.网络语言对大学生的消极影响

网络语言影响了大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网络语言的创造及使用有一定的随意性、不规范性,比如错别字、语音错误、不符合語法规范,大大降低了大学生的书面表达及语言运用能力。

网络语言阻碍了大学生与教师的有效沟通。大学生易于接受新事物,对新事物有较强的感知力。教师由于工作、专业学习和生活的原因,解除网络语言受限。网络语言一般应用于群体交流之中,这样就导致了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对网络语言掌握及了解、使用情况的不对等,很难产生共鸣或互动。

网络语言为不文明语言传播提供了载体。网络具有隐秘性,一些大学生在网络上发表与现实不符、甚至是违反道德及法律的言语,有的竟然使用语言暴力攻击他人,给当事人造成了困扰、伤害甚至更加严重的后果。

三、引导大学生正确使用网络语言

1.营造和谐的高校网络环境。随着智能手机的出现,网络显得更加重要。高校是重要的育人阵地,校园网络环境需要加以完善并充分利用。利用网络积极弘扬主流文化,传播正能量,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加强监管力度,净化网络语言环境,强化大学生的网络文明意识。

2.引导大学生有效运用网络语言。在不同的交际领域中,语言会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特点,网络语言中的部分词语必然会进一步融入人们的日常言语交际之中,同时网络言语交际方式也会进一步渗透到人们的日常言语交流之中。大学生是国家未来的建设者,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完善自我。在网络言语交际中,要时刻保持清醒,自觉抵制低俗的网络语言,自觉抵制不文明的言语行为,不触及法律及道德底线,自觉使用网络文明用语。

3.提高教育工作者的育人水平。教育工作者需要不断提高自身业务水平、与时俱进。对于大学生乐于使用的网络语言需要辩证的去看待。同时需要教育工作者熟悉掌握大学生所使用的网络语言,提高自身网络语言使用能力,利用网络平台,积极主动的有效利用网络语言同大学生交流、谈话谈心。这样,不但可以缩小与大学生的距离,走近同学的内心,缓解学生的紧张心理,使学生能够与其敞开心扉、以友相待,及时为同学解决问题,大大增强了工作的实效性。

总之,语言的创新满足不断发展的社会交际需求,网络语言正是满足了使用网络的人们的交际需求,但同时网络语言需要进一步加以规范,因为语言的规范保持了语言作为手段的价值。说话是否得体,交际用语是否文明,不仅是一个人的修养,也体现了这一时代人的精神风貌。大学生使用网络语言不应该加以限制,而是需要教育者的积极引导,促进大学生的成长成才。

参考文献:

[1]张再兴.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9.

[2]曹进.网络语言传播导论[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

[3]田娟.网络语言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湘潭:湖南科技大学,2012.

[4]敖永春,陈纯柱.网络语言传播的失范与规范[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3(1).

作者简介:任春娇,女(1982.02-),汉族,吉林省农安县,硕士研究生,长春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语言学研究。

基金项目:吉林省青少年发展研究计划课题《网络语言对大学生的影响分析及引导策略(课题编号:2021jqy-084)》;吉林省高教学会2021年度高教科研课题《网络语言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及对策研究(课题编号:JGJX2021D266)》。

猜你喜欢

引导策略网络语言大学生
大学生就业趋势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的引导策略
网络语言朝生暮死现象探析
模因论视域下的网络语言汉英翻译
模因论视角下的英汉网络语言对比研究
符号学视域下的网络语言传播研究
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的引导策略
党中央给大学生留下啥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