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考作文任“我”行

2021-01-02姜有荣

作文通讯·高中版 2021年11期
关键词:阿亮高考作文纪念

姜有荣

高考作文要想“出乎其类,拔乎其萃”,就必须有“我”的一手。只有这样,才能别开生面、抓人眼球。综观2021年各省(市、区)涌现出来的高考优秀作文,“我”的特质是其共同的制胜法宝,具体呈现出如下七种样态:

高考议论文要想从众人皆言的“公理”“常理”“大道理”中突围,就必须有一个让人眼前一亮的全新观点。这就要求考生既结合材料,又不囿于材料。怎么办?从材料说开去,生发出“我”的观点。如:

(1)马太效应揭示了强者愈强、弱者愈弱的现象,但在人类和谐共生的理念下,强者应助力弱者,促进社会进步。(新高考Ⅰ卷·江苏考生《乾坤未定,未来可期》)

(2)我认为,当代青年需承古人一撇之稳重与内敛,需扬新人一捺之勇毅与张扬。(新高考Ⅱ卷·辽宁考生《承古扬今》)

例(1)中,考生没有受材料中“强不必喜,弱不必悲”“强可转弱,弱可变强”这些既有观点的束缚,而是在此基础上又大胆地向前跨出了一步,提出了“强者应助力弱者,促进社会进步”这一独到见解。这个观点不仅站位高,符合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而且视角新,突破了“马太效应”的怪圈。诚可谓“见人之所未见,发人之所未发”。例(2)中,考生没有常规地认同“逆锋起笔,藏而不露”“中锋用笔,不偏不倚”“停滞迂回,缓缓出头”等题面观点,而是有自己的认识与评价、鉴别与取舍,提出“稳撇扬捺,承古扬今”的观点,体现了新时代青年的思考,具有很强的创新性、思辨性,符合当代青年的人生观及社会对青年一代的期望。

高考作文要想吸引眼球,就必须有“料”。这个“料”就是素材,它不能拾人牙慧,而应该是一截“新”而“鲜(xiǎn)”的甘蔗。其法有二:一是“热”,新鲜出炉,可蹭热度;二是“冷”,没人爆过,是块猛料。如:

(1)就像“严大国之威以修敬”,凭实力出圈的外交部英语翻译张京……一个个中国人在自己的位置上奋发,让旺盛的生命力焕发出光与热。(全国甲卷·四川考生《家国处处舞雩风,青春灼灼应节舞》)

(2)“光是不是一种波”的问题曾困扰了许多物理学家。一次竞赛中,菲涅尔提出了关于光波衍射的计算公式,评委泊松据此推算出如果光照射在不透明圆板上,阴影里会出现一个亮斑,并试图用这一结论否定光的波动性。然而后来,泊松提出的实验方法反而成了光具有波动性的有力证明。就这次论证而言,泊松无疑输得彻底,但这并不意味着失。他看到了自身的狭隘与偏见,了解了光的特质,而且后人为纪念他提供的实验方法,将这个亮斑命名为“泊松亮斑”,可谓得也。(浙江考生《淡看得失,人生熠熠》)

例(1)是块“热料”,张京以沉稳大气、完整准确的翻译表达,充分地展现了新时代大国外交人员的风采。考生援引此例入文,青春活力四射,时代气息扑面。例(2)是块“冷料”,“泊松亮斑”是闻名物理学界的一个反证实验,作者用来论述“得失之间的较量,往往会成为提升自我的过程”,给人以新奇之感,不仅“用所未用”,而且“闻所未闻”。

有些考生能够从亲身实践中获得对人生和社会的某种认识,或者从别人及书本的经验中得到某种启示,进而从“人事”走向“事理”、从“感性”走向“理性”,展开具有思辨色彩的说理,让文章闪烁理性的光华。如:

(1)把得到当成馈赠,因为每一次得到,生活都记录着我们的欣喜;把失去当成拥有,因为每一次失去,生活都赐予我们独特的经历。(浙江考生《得失人生路,过程写春秋》)

(2)我們应当辩证地看待时间沉淀与事物价值的关系:若是酿酒,自然是时间越长,酒味越醇;若要赏花,便无须顾虑其他,尽情享受那短暂盛放的美,足矣!(上海考生《时间酿酒,余味成花》)

(3)人虽然无法选择自己出生的时代,但可以选择自己的人生态度———是锐意进取还是自怨自艾。一般而言,那些锐意进取的人,在盛世能成就伟业,在衰世也能“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努力寻求和创造机遇。对这样的人来说,每一个时代都是生逢其时。而那些自怨自艾的人,在盛世埋怨人才济济难以出头,在衰世畏惧忧患不敢迈步,只会感慨生不逢时,殊不知是自己白白浪费了机会。(北京考生《论生逢其时》)

例(1)中,作者没有绝对化地看待问题,而是把得与失看成是人生的两个重要方面,都有其独特的价值。这是经过生活历练后获得的智慧,此理说得练达。例(2)前文主体部分论述了“时间的积淀,能够让生命获得更丰富的价值,能够让艺术真正不朽”,此处则为这一观点打上了一个“补丁”,从而使全文的论述更加严谨缜密。这是对事物勤于揣摩获得的感悟,此理说得精当。例(3)中,作者没有在客观上找借口,而是在主观上找原因,弘扬的是“我命由我不由天”的“燃文化”,而不是“佛系”“躺平”一族的“丧文化”。这是阅诸色人、观诸般事后才有的见识,此理说得透彻。

高考议论文借鉴杂文的技法,以“由头”开篇,一方面可以使读者知晓你的议论缘何而来,避免“凭空立论”;另一方面也可以让议论文顿生“看头”,从而牵引着读者一步步地追随你的议论。如:

(1)非洲大地上,有一种名叫“尖毛草”的植物。在最初半年的生长期内,它几乎是草原上最矮的草。而在沉潜半年后,雨水到来之际,尖毛草就像被施了魔法一样,以每天一尺半的速度向上疯长,用不了几天便会长到两米左右的高度,最后成为“草地之王”。在雨季到来之前,谁又会想到,这种其貌不扬的植物已然深深扎根了呢?

可见,生为弱者,只要埋头扎根,亦能指日凌云。正如《体育之研究》中的强者之音,站在峰顶鸟瞰无余固然酣畅,但拾级而上的奋斗之乐却更令人回味无穷。(新高考Ⅰ卷·湖南考生《天不绝人,何以自轻?》)

(2)电影《银河补习班》讲述道:人生就像射箭,梦想就像箭靶子,如果连箭靶子都找不到的话,每天拉弓还有什么意义?诚哉斯言,我们青年一辈心中要存有正确且远大的目标,并为之不懈奋斗,如此方能追高逐远。(全国乙卷·陕西考生《心存大志,追高逐远》)

例(1)中,文章开篇,考生没有直述毛泽东主席关于体育强弱的见解,而是颇有新意地以“尖毛草”的故事为由头切入,令阅卷者眼前一亮;而后回归材料,简明扼要地提出自己的观点,可谓引人入胜。例(2)中,开篇以电影《银河补习班》中的台词为由头引出论题,以“箭靶子”比喻“梦想(目标)”,以“拉弓”比喻“奋斗”,将“梦想”“奋斗”的抽象概念具体化,后文分析“梦想的格局”以及“奋斗的路径”,可谓由头导入,一脉贯通。

高考议论文要将议论引向深入,一个基本策略就是“两步走”:第一步,通过设置论述层次(分论点)来对中心论点加以切割、分解。第二步,理清、理顺论述层次之间的逻辑关系,进行有机整合,从而揭示出事理发展的某种“必然”。比如北京一考生的《论生逢其时》:

今天,我们生逢其时,也重任在肩。未来的发展,取决于今天的奋斗。(总论点)

生逢其时,我们要树立远大理想。(论述层次一)

生逢其时,我们要练就过硬本领。(论述层次二)

生逢其时,我们要勇于担当。(论述层次三)

“论述层次一”中的“远大理想”决定着一个人有没有奋斗之心,想不想奋斗。“论述层次二”中的“过硬本领”决定着一个人有没有奋斗之力,能不能奋斗。“论述层次三”中的“勇于担当”决定着一个人有没有奋斗之胆,敢不敢奋斗。该文从心、力、胆三个层面对奋斗进行了深入的剖析,不仅让人“信”,而且让人“服”。

“一打宣言不如一个行动。”“学”的真正目的是“用”,“知”是为了更好地“行”,“做”是一切认知活动最终的落脚点和归属点。为此,高考作文须在“怎么做”上用足功力,要用“力行”铸就“力作”。比如:

(1)(上文梗概:阿亮是寄宿制高中玲珑中学的学生,周末下午参加自己喜爱的篮球活动,因为比赛进球兴奋,在篮球架底座上跳起了“打糕舞”,跳回球場时把右脚的脚后跟弄骨折了。队友小飞推脱跟自己没关系,大甲教训小飞“太不成熟”,没有考虑到“可能会残疾”的严重后果。)

接下来大甲冷静地分配了任务:大甲去学校医务室找医生;阿华去找班主任,向班主任汇报情况,让班主任联系阿亮的家长;野子、小飞留下照顾阿亮。

分配任务完毕,几人各自忙碌起来。不一会儿,大甲请来了校医,确认过阿亮的伤情后,校医联系了附近的医院。没过几分钟,救护车来了,大家小心翼翼地把阿亮抬上救护车。到医院后,大家掏出身上所有的钱给阿亮挂号、拍片子,急诊科的医生很快给阿亮的右脚打好了石膏。班主任和阿亮妈妈此时也赶到了,急诊科医生对阿亮妈妈说,幸好阿亮被及时送来医院,保守治疗就行。(北京考生《这,才是成熟的模样》)

(2)纪念,应该由内而外,应该内外合一。如此,这些日子才会真正成为警示的钟声或奋进的锣鼓声。(天津考生《纪念———内外合一的庄严》)

例(1)是菁菁校园内发生的一幕。何谓“不成熟”?遇事甩锅,只想着自己。何谓“成熟”?敢于扛事,先考虑别人。这一点在大甲等一众队友身上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他们以各自的作为塑造出了自己“成熟的模样”,让人会心颔首。例(2)将论述重心放在“如何纪念”上,强调纪念不能流于形式,不能世俗化,更不能庸俗化。纪念是为了更好地汲取精神营养,是为了更好地“行远”,为此,应该将“纪念”付诸“由内而外”“内外合一”的实际作为,论述透彻。

高考作文乃急就之章,要想通篇皆为妙笔实非易事。但是锻造金句,使文章时有风骚,还是可望亦可即的。擦亮标题,使之顾盼生辉;扮靓开头,使之夺人眼球;烛照事理,使之启智润心;雕琢结尾,使之回声铿锵。比如:

(1)一个时代对英雄最好的纪念,就是英雄辈出;一个国家对历史最好的纪念,就是创造新的历史。我们回望历史的纪念日,是为了不忘历史;我们眺望未来的指路标,是为了更好地前行。(天津考生《一百年长歌未央,九万里风鹏正举》)

(2)撇捺之间,峰回之念,以逆起,以正用,以缓收,展个人之哲思,现国家之精神,彰人类之尊严。(新高考Ⅱ卷·重庆考生《撇捺间,峰回念》)

例(1)紧扣“精神传承”的命题意图,运用对仗语句,阐释“历史”与“未来”之间的联系,富于哲理。例(2)是全文的收束,句式整齐,两个四字句,回扣标题;三个三字句,总结全文;三个六字句,向外延展。从而给人以贴切精准又意蕴无穷之感,可谓豹尾。

有个性,才有灵性;能独到,才能笑傲。笔者坚信:在高考作文中,有不一样的“我”,一定能绽放出“不一样的烟火”。

猜你喜欢

阿亮高考作文纪念
特别的纪念
新黄
被高考作文概括的年轻人
拿错包的人等
高考作文没有统一标准
为纪念中俄建交 7O 周年
送打糕
高考作文常见错别字大全
高考作文“踮起脚尖”升格示例
日纪念广岛核爆64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