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只道是寻常
2021-01-02王天心
王天心
清晨,我被明媚的阳光唤醒,麻雀和喜鹊叽叽喳喳地叫着。我站在木质书架的第二层,像往常一样安静地等待家人醒来。
那时候家中有个三岁小儿,他总会踩着透过窗棂洒在木地板上的暖和阳光,蹦蹦跳跳地来到书房的大桌旁,小手搭上桌沿,回头催促跟在后面的老人。慈眉善目的老人乐呵呵地走到书架旁边,取下我身边的一本书,坐进椅子,抱起孩子,开始给他读故事。
孩子听得聚精会神,目光跟随老人粗糙的手指看着书上的文字,时不时会问一句:“这是什么意思?”这便是我上场的时候了———老人将我从书架上捧下,然后翻开,不疾不徐地搜寻那个词语,再将印在我身上的文字缓慢而清晰地念出来。看着那孩子充满好奇的清亮眼眸,我自豪又得意地抖了抖书页。
这样的日子平常又生动。我的心中漾起丝丝暖意,不知是被这一老一小身边祥和的氛围所感染,还是为自己拥有浩如烟海的知识而陶醉。
后来,便只有老人安静地坐在桌边,用漂亮的正楷抄写我身上的词句。那时,孩子已长大了不少,他问老人:“一本《辞海》有什么可抄写的呢?”老人笔下不停,笑着答道:“每一个词啊,都是有故事的。出自哪里、有何典故,都不乏趣味,丝毫不比那些文章逊色哩!”
我听得高兴极了,心中满是幸福。老人笔尖的墨水浸透一个又一个沉甸甸的本子,我便安静地陪着他,偶尔心生感慨:这些慢慢悠悠的寻常日子,当真把人和书一并醉了。
后来,老人不在了,我的纸页也泛了黄。当年那个孩子已经成为父亲,我想抖落些灰来吸引他的注意,谁知那点尘埃即刻消失在手机屏幕蓝莹莹的光中,像是旧日的珍藏遗失在时代的更迭里。我见他飞快地打了几个字,瞥了一眼屏幕上弹出的词义,便搁下手机继续写作了,也不知那些知识是不是真的走进了他的心里。
我叹了口气:曾经的寻常日子,竟有一天不再寻常。
被冷落一旁的我逐渐积满灰尘,纸张变得生脆。正打瞌睡时,突然有一双小手把我抱起来,掸去我身上的灰。“这是什么书?”我听见一个稚嫩的声音问道。他的父亲愣了一下,把孩子抱起来,又小心翼翼地将我翻开。
此时此刻,父亲的身影与记忆中的老人似乎重叠在了一起。那个旧日里眼眸清亮的孩童已经长大,他代替了当年的老人,开始带着自己的孩子在《辞海》里观涛踏浪。他的手指滑過一个个词语和典故,也滑过那些曾经无数次被忽略的岁月,那些弥漫着无尽暖意的春秋。
教师点评
文章构思巧妙,文化韵味浓厚,寓意深刻,以《辞海》为第一人称,大胆想象,用散文化的语言娓娓讲述了三代人关于文化传承的故事。老一辈对纸质辞书的珍视与信息时代对纸媒的冲击形成鲜明对比,引发读者思考。细节描写精妙传神,多处细节前后呼应,彰显主题,使文章充满张力。结尾给人以希望,暗示传统文化得到了传承。(王学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