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逢盛世,重任在肩

2021-01-02路雯雯

作文通讯·高中版 2021年11期
关键词:西南联大时代情境

路雯雯

中国共产党走过百年历程。在党团结带领人民进行的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已经深深融入我们的血脉和灵魂。我们的节日如“五四”“七一”“八一”“十一”,我们唱的歌曲如《义勇军进行曲》《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我们读的作品如《为人民服务》《沁园春·雪》《荷花淀》《红岩》,我们景仰的革命烈士如李大钊、夏明翰、方志敏、杨靖宇,我们学习的榜样如雷锋、焦裕禄、钱学森、黄大年,等等,都给予我们精神的滋养和激励。我们心中有阳光,我们脚下有力量。我们的未来将融汇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我们处在一个大有可为的时代……

请结合材料,以“可为与有为”为主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我们须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为己任,激扬青春,争做有为青年。虽然该作文题审题立意难度不大,但要让文章论证充分、思想深刻,却实属不易。本题将红色文化传承的重大问题,自然而然地转化为考生必然要思考的成长与发展问题,既实现了“立德树人”在写作中的有机融入,又考查了考生的思辨能力与创设情境的想象力。

本题是一道典型的情境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题,写作时应注意以下问题:

一准确分析材料,确定立意

材料中含有三个真实情境:中国共产党走过百年历程;以红色节日、红色歌曲、红色经典文学作品和英雄人物为内容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给予我们精神的滋养和激励;我们的未来将融汇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我们处在一个大有可为的时代。

该题要求考生必须关联材料中的内容,来对主题“可为与有为”进行论述。所以,我们不妨先看看材料哪里体现了“可为与有为”这一主题,从而将这两个概念界定清楚,选好角度,确定立意。

一百年前,中国共产党成立时只有50多名党员,在那个兵荒马乱、暗无天日的年代,似乎“不可为”。但党的队伍却能不断成長、壮大,并团结带领中国人民浴血奋战,推翻了三座大山,建立了人民当家做主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战乱的年代,他们没有埋怨生不逢时,而是毅然投身革命,通过不断“有为”,将“不可为”变成“可为”。

一百年来,我们有在战争烽火中挺立如山的李大钊、夏明翰、方志敏等革命先烈,为了数以亿计的同胞能够获得幸福和自由,他们舍生取义、杀身成仁;我们有在建设岁月里埋头苦干的王进喜、焦裕禄、钱学森等先锋模范,他们为了新中国的建设,攻坚克难,完成了一个又一个“不可能”的任务;我们有在科技事业中不断突破的于敏、彭士禄、袁隆平等功勋科学家,他们敢为人先,用智慧和汗水成就辉煌;我们有新征程上奋力拼搏的黄大年、张桂梅、黄文秀等时代楷模,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他们奉献出自己最美好的青春年华……每一个时代都会出现“不可为”的论调,而正是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人们砥砺奋斗、不断前行,才有了现在这个大有可为的时代。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时代是人创造的,每一个时代都是大有可为的时代。

考生如何论述“这是一个大有可为的时代”,正好能体现其思维的层次。举例论证时代给予人的丰富资源和发展空间固然不错,但如果能从“可为”的对立面———“不可为”出发去深入思考,更能彰显考生的思辨能力。

同样,如果仅仅将“有为”解释为去奋斗、去成就,则显得太过单一和空洞。如果考生能想到“有为”的对立面是“无为”“不为”“乱为”,然后去论述“有为”需要勇气和智慧,去回答“为什么要有所作为”“为什么不能‘躺平’”,去思考如何才能“有所作为”,那么作文的充实度和深度就有了。

二创设符合要求的具体情境

命题人提供的三个真实情境都比较宏大,仅仅就此来写极容易套路化、堆砌素材或空喊口号。考生如果能在写作过程中联系一些社会现象(如青年人的“焦虑”“颓废”“佛系”“躺平”等),创设恰当的、具体的情境,就能使文章具有较强的针对性。

另外,选择应用文来写作,比如演讲稿或发言稿,添加五四青年节演讲比赛、国旗下讲话、班会课发言等具体情境都可以让文章更有对象感、针对性,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增强感染力。

1.西南联大

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是中国抗日战争开始后高校内迁设于昆明的一所综合性大学。日军战机的频繁轰炸,加上战乱带来的通货膨胀,使得师生们的生活每况愈下。然而,在困顿的岁月中,师生们依旧精诚团结、和衷共济,让西南联大成了救亡图存的精神高地,让一个仅仅存在了八年零八个月的学校写下了教育传奇:毕业学生仅3000余人,却走出了8位“两弹一星”元勋(赵九章、邓稼先等)、2位诺贝尔奖得主(杨振宁、李政道)、173名两院院士、100多位人文大师、9位党和国家领导人……

运用示例

烽火连天,西南联大师生却能结茅立舍、弦歌不辍。“刚毅坚卓”既是西南联大的校训,也是师生近九年日常学习和生活的真实写照。在貌似“不可为”的时代,在极度艰苦的环境中,是大批倾心治学、坚持为国育才的名师与勤奋刻苦、立志报国的学生共同创造了中国近代高等教育史上的奇迹。

2.时代楷模

2020年,中共中央宣传部授予敦煌研究院文物保护利用群体、陆军第74集团军某旅“硬骨头六连”、江西九江消防救援支队、援鄂抗疫医疗队等10个抗疫一线医务人员英雄群体以及黄诗燕、毛相林、张桂梅等“时代楷模”称号。

运用示例

我们的时代是大有可为的时代,一个又一个英雄人物接连涌现、灿若群星,他们的事迹在中华大地广为传颂,在人民群众中引起强烈反响。他们用自己的爱心和善行,用自己的坚守和执着,在危急时刻做出了英雄壮举,在生死关头展现了人间大爱,感动了全社会,感动了全中国。他们被誉为“最美教师”“最美司机”“最美卫士”,他们是“最美的中国人”。他们体现了当代社会的道德高度,不愧为当今中国的“时代楷模”。

优秀片段

1.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论语·泰伯》

2.子路宿于石门。晨门曰:“奚自?”子路曰:“自孔氏。”曰:“是知其不可而为之者与!”

———《论语·宪问》

3.孟子曰:“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

———《孟子·离娄章句下》

4.因循苟且逸豫而无为,可以侥幸一时,而不可以旷日持久。

———王安石

5.一个人如果碌碌无为,只为自己渺小的生存而虚度一生,那么,即使他高寿活到一百岁,又有什么价值和意义呢?

———杨沫

猜你喜欢

西南联大时代情境
情境—建构—深化—反思
纪念西南联大在昆复校(三)
纪念西南联大在昆复校(二)
纪念西南联大在昆复校
西南联大研究的现状及反思
学理审思:真实情境写作之中考命题
画好运动情境图——解决追击与相遇问题
e时代
e时代
e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