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纪念日

2021-01-02单巨兵

作文通讯·高中版 2021年12期
关键词:丰碑纪念日纪念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如果说时间是一条单行道,那么纪念日就是道路两侧最醒目的路标,它告诉我们怎样从昨天走到了今天。时间永不停步,纪念日不会消失。记住它,可以让日历上简单的数字成为岁月厚重的注脚,而它也不断提醒着我们带着初心奔向前方。

你对这段话有怎样的理解和感悟?请结合自身体验,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拟标题;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文体特征明显;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一精准审题和立意

回顾近几年天津高考作文题,可以发现,思考人生成长、关注社会生活,是一贯的主题。今年,天津高考作文以“纪念日”为主题,启发考生关注重要历史节点,回顾国家、民族走过的凝结着鲜血与汗水的伟大历程。同时,题目要求“结合自身体验”,引导考生思考个人成长过程中的理想、责任、使命、担当等问题“,立德树人”的意图十分明显。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但命题没有直接站在百年华诞的角度,而是创设了富有诗意的情境,便于考生抒发真情实感、表达深刻感悟;立意层级丰富,书写空间广阔,可以让考生充分发挥写作潜能。题目重在考查思维的深度与广度,进而凸显独创性,这也是写作的难点所在。

具体来看,题目的中心词为“纪念日”,材料中共有三句话:第一句用比喻的手法,点明纪念日“标志性”的特点;第二句指出“纪念日不会消失”;第三句阐释记住纪念日的重要意义———它能成为时间的注脚,使我们不忘初心、奔向前方。在审题时,考生要明确“纪念日”的含义,可以选取某个或某些重大节日,也可以选取学校的、家庭的或个人的值得纪念的日子,以之作为写作的主体对象,或叙写值得纪念的事件,或记述举行纪念活动的情景,或抒发真切的感受,或发表个人的看法。因为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所以很多考生马上就会想到这里。这个角度确实切中题意,但是,考生不应该局限于此,就大而说大,而是要想办法以小见大,避免大而空、大而假,这样更容易让自己的文章在众多作文中脱颖而出。

立意时,考生要从材料中提取以下信息:记住纪念日,记住我们怎样从昨天走到了今天;记住纪念日,从而提醒自己带着初心奔向前方。考生不可偏离“纪念日”这个核心概念,更不可偏离材料限定的概念内涵。具体来说,可以讨论“我们为什么要纪念”“我们在纪念日要纪念什么”“以什么方式来纪念是最有价值的”“什么样的日子才是我们应该纪念的”等問题。

总之,选材是广泛的,立意是多元的,但都必须紧扣“值得纪念”和“日子”这两个要素,都必须有着健康的思想情感和正确的价值取向。

二适用素材

1.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纪念日

2020年9月3日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5周年纪念日。在那场关乎人类前途命运的生死较量中,中国与世界正义力量风雨同舟、患难与共。75年来,无论国际风云如何变幻,中国始终是守护和平的坚定力量,这一点从来没有改变,将来也决不会改变。

运用示例

在14年反抗日本军国主义侵略的艰苦岁月中,中华儿女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凝聚起抵御外侮、救亡图存的共同意志,用鲜血和生命谱写了一首感天动地、气壮山河的壮烈史诗。抗日战争启示我们,要铭记苦难、继往开来。尽管中国发展起来了,但我们不能骄傲自满,而是要铭记苦难,朝着中国梦的实现继续发力。

2.上海浦东开发开放30周年

2020年4月18日是上海浦东开发开放30周年纪念日。1990年4月18日,党中央做出了开发开放浦东的重大决策;30年后的今天,在曾经的阡陌农田上,浦东已建起一座功能集聚、要素齐全、设施先进的现代化新城。浦东从过去以农业为主、发展相对滞后的区域,神话般地成为上海的标志,成为中国改革开放的象征。

运用示例

对历史的最好纪念,就是创造新的历史。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而立之年的浦东要勇做新时代改革开放创新发展的标杆,勇当“排头兵中的排头兵”和“先行者中的先行者”,更好地发挥重要窗口作用和示范意义,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做出更大的贡献。

3.伟大建党精神

中国共产党成立于1921年7月23日。把7月1日作为中国共产党成立的纪念日,是毛泽东于1938年5月提出来的。当时,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一文中提出:“今年七月一日,是中国共产党建立的十七周年纪念日。”

运用示例

回顾百年党史,聚焦共产党人的信仰,可以让我们在迷惘中找到方向。百年来,无数的人被吸引到马克思主义的旗帜之下,不求个人显达,为了理想与信念抛头颅、洒热血。从早期的共产党人到当代的英模人物,他们用青春和生命书写的史诗,一次又一次震撼我们的心灵。回顾这些故事,可以帮助我们树立信仰、坚定初心,勇敢地担负起时代的重任。

亮点

为了不能忘却的纪念

(题目化用鲁迅的杂文《为了忘却的记念》的标题,新颖醒目,抓人眼球。)

天津一考生

紧扣主题,从个人、民族、国家三个角度论述纪念日的意义,结构清晰,论证充沛,事例丰富,思考深刻。

“去年元月时,花市灯如昼”,纪念日,将真挚的情感刻入每个人的记忆;“三十八年过去,弹指一挥间”,纪念日,展现伟人豪迈的胸襟与不忘初心的品质;“时间永是流逝,街市依旧太平”,纪念日,提醒真正的猛士记取斑斑血色,奋然前行……纪念日,在永不停息的时间中化初心为动力,化伤痛为希望,化瞬间为永恒。纪念,是为了永不忘却。(以排比、引用开篇,增强语势,增加文采,从不同的角度阐释“纪念日”的意义。)

纪念日,记录死与生的悲欢,为岁月写下注脚,将昨日化为永恒。(第一个分论点,阐释纪念日对个人的意义。)

对于个人来说,最重要的纪念日莫过于生日和忌日。出生时的那一声啼哭承载着多少欢乐,亲历者无法记起;离开世界时眼角的最后一滴泪水蕴藏着怎样的悲伤,生者无从知晓。唯有在那一个个如期造访的纪念日中,我们捕捉到时光的痕迹,甚至参透了生死。翻开时光的相簿,一脸稚气渐渐变成了在喧闹中宁静自得的成熟;想到至亲之人离去的日子,我们也会偷偷哭泣,但最终带着嘱托与希冀继续前行。生与死的纪念,永生不忘。在纪念日中,失去变为了获得,岁月化为了永恒。

纪念日,镌刻着一个民族共同的伤痛,也承载着民族的精神与气节,孕育着希望。(第二个分论点,阐释纪念日对民族的意义。)

回首中华民族的历史,那一次次痛彻心扉的纪念,我们怎能忘却?(反问句增强语气,引起下文。)冲天的炮火,路边的白骨,南京城十二月刺骨的寒;士兵的狞笑,百姓的哭号,乱尸中幸存者含泪的眼。(描写细腻,让读者深切感受到南京大屠杀的惨烈与悲怆。)当国家公祭日肃穆的钟声响起,我们明白,纪念,是为了不忘曾经的痛。而当疫情肆虐,举国支援武汉,白衣执甲,众志成城,终于将凛冬换作春天,留下樱花绚烂。四月八日,武汉解封,我们明白,这个纪念日不仅记录着同胞逝去的哀痛,也饱含着中华民族扛住压力、打赢战役的自豪。在纪念日中,我们从伤痛中走来,向希望中走去,不负曾经的苦难。(整散句结合,长短句结合,使文章更加具有说服力,同时也能吸引读者,激发阅读兴趣。)

纪念日,提醒前行者不忘初心,挺直脊梁平视世界,目光坚定奔向远方。(第三个分论点,阐释纪念日对国家的意义。)

从南湖红船披波行,到硝烟烽火遍神州;从建国伟业载史册,到改革开放化春风,中国共产党在纪念与反思中坚守初心,在变革与创新中眺望未来。(句式整齐,读来朗朗上口。)今天,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设想震惊世界,脱贫攻坚的成果振奋人心,每一代人都在奋力书写着值得纪念的故事。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见过十月一日天安门广场前盛大的阅兵,七十余年发展,我们的祖国日渐繁荣昌盛;我们也在每年的七月一日看见父母长辈佩戴着党徽,百年变局前,逐渐明白了祖国走向富强的背后,有着一代代党员的坚守与奉献。纪念日,始终记录着初心的模样,让我们坚定地奔赴向前。(事例丰富,论证充沛,引发共鸣。)

纪念日,时间这条单行道上的醒目路标,它提醒着我们“不见去年人”的时过境迁,也让我们看到“今年花胜去年红”的喜人变化。(巧用诗句,首尾呼应,增加文采。)纪念日承载了瞬间与永恒、伤痛与希望、初心与动力。更重要的是,正因为纪念,我们时常想起,永不忘却,個人由此成长,民族由此团结,国家由此富强。尔后无论时间怎样流逝,为了那不能忘却的,让我们一同纪念那厚重的一天又一天。(结尾富有感染力与号召力,总结全文,引人深思。)

教师点评

本文结构清晰,采用“总—分—总”的结构形式,依次从个人、民族、国家的角度论述纪念日的非凡意义,层层深入,丝丝入扣,具体而充实。平实的议论包含着细腻的描写和具体的意象,又蕴含着热烈的情感和深沉的思考,具有特别的感染力。此外,文章引用的材料丰富而贴切,显示出作者丰厚的素材积累。全文文脉清晰,文辞精炼,整散结合,富有美感。(单巨兵)

亮点

值得铭记的丰碑

天津一考生

文章情感饱满,内容丰富,既有时间的长度又有空间的广度,古今映照,点面结合,文笔优美流畅。

抬眼以望,历史河汉汤汤;俯首以看,脚下江水泱泱。(对仗工整,富有文采。)我们的国家就这样从遥远的时空褰裳而来。回望来路,每一个转弯,都屹立着一座丰碑———纪念日。(运用比喻修辞,把纪念日比作丰碑,开篇点题。)丰碑的注脚随年份更迭,伫立凝望,恍然又回到了那段华年。(紧扣材料,引起下文。)

我们的祖国从诗三百中走来,带着一身远古的暗香,越陌度阡走过苍茫时光。在绵延五千里的长河尽头,树立着一座丰碑,是为中华诗词歌赋之滥觞。这丰碑上的日子虽然不能精确到某一天,但数不胜数的迁客骚人从这里得到了启发与滋养……(文学史上的丰碑对后世文人的创作影响深远。)

我们的祖国,沿着黄河的流向蔓延着她的文明,她将丰碑树立在先秦时代的历史烟尘里,在上面篆刻下“处禹之堵”的字样。据学者统计,从公元前206年到1949年,中国发生过上千次大水灾、大旱灾。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其实也是一部与灾难抗衡、与命运搏击的抗争史。在胼手胝足的奋斗历程中,我们的祖国留下了太多值得铭记的日子:巍峨绵延的长城、造福一方的都江堰、沟通南北的大运河……它们建成的日子,正是中国历史变迁的一座座丰碑。(历史变迁的丰碑彰显着中华民族文明的发展。)

我们的祖国,抵抗过西洋的坚船利炮,也背负过帝国主义的大山。她在1840年的广州海面,愤然树起一座新的时间丰碑。鸦片战争爆发后,中国步入了近代。从此,中国哪怕茕茕孑立,也是风雨兼程,她相信要一直走,走到灯火通明。(苦难的丰碑提醒我们不能忘却历史的耻辱。)1950年的初秋同样值得铭记,我们的祖国在鸭绿江畔树起了一座丰碑。三年的战斗与牺牲,换来了家国无恙,国泰民安,也铸就了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激励着代代中华儿女奔赴明天。在鸭绿江江水的年年拍打之下,这座丰碑经久不衰,历久弥新。(抗美援朝的丰碑激励中华儿女奋勇前行。)

就在去年,我的祖国又树起一座崭新的“抗疫纪念日”丰碑,上面密密麻麻地镌刻了每一位援鄂医护工作者及社会各界人士的姓名,镌刻了雷神山、火神山医院速建的功绩,镌刻了中华儿女共克时艰的勇气。度过那些最艰难的日子,我们便可以在蓝天下等一声雁来,一世花开。(抗疫的丰碑展现了中国人民携手并肩的强大力量。)

我想,就在今年的七月,我们的祖国会再筑起一座新的丰碑。它屹立在首都,与100年前嘉兴南湖上的那一座相互辉映。而这两座丰碑之间的距离,哪里仅是100年的时间更迭,更是百年间的砥砺前行、风雨辉煌。(点出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纪念日,立足当下,回顾历史,展望未来。)

教师点评

这篇文章内容丰富、情感饱满,以时间为顺序,梳理了中华民族发展过程中的一个个重要的纪念日:从诗词起源到历史变迁,从鸦片战争到抗美援朝,从抗疫到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内容跨越时空,具有历史的纵深感。文章从不同层面挖掘纪念日的内涵,指明纪念日的意义与价值。行文思路清晰,结构谨严,层次分明,内容丰富,文采飞扬。(单巨兵)

猜你喜欢

丰碑纪念日纪念
特别的纪念
童长荣:铮铮铁骨铸丰碑
新黄
My Thank You Year
曝光
为纪念中俄建交 7O 周年
丰碑最初不是『碑』
丰碑
新月历
结婚纪念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