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旱地秸秆还田对春小麦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2021-01-02朱涵珍梅四卫王术杨习文

江苏农业科学 2021年23期
关键词:光合特性秸秆还田春小麦

朱涵珍 梅四卫 王术 杨习文

摘要:在旱地设置普通耕作(CK)、旋耕还田(XG)、免耕还田(MG)、深松还田(SS)和深耕还田(SG)处理,连续3年(2016—2018年)研究不同秸秆还田模式对春小麦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由于秸秆还田对土壤及水分和养分环境的改变,总体上秸秆还田对小麦光合特性及产量的作用大于不还田。2016—2018年春小麦叶片水分利用效率、光合速率、蒸腾速率、胞间CO2浓度和气孔导度均表现为SS>MG>SG>XG>CK,其中以深松还田效果最好,免耕还田和深耕还田次之。春小麦叶片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叶绿素a和叶绿素b含量总体表现为SS>MG>SG>XG>CK;而脯氨酸和丙二醛含量总体表现为SSMG>SG>XG>CK,说明不同模式的秸秆还田增加了春小麦穗数、穗粒数、千粒质量、籽粒产量和生物产量,其中以深松还田效果最好,免耕还田和深耕还田次之。互作效应分析表明,年份×耕作方式对穗数、穗粒数及籽粒产量的影响均达极显著水平(P<0.01)。综合分析表明,影响小麦产量的主要因素为叶面积指数和叶绿素a含量;为充分发挥春小麦的产量潜力,最佳的管理措施是深松还田。

关键词:秸秆还田;春小麦;光合特性;产量;深松还田

中图分类号: S512.104;S512.10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2-1302(2021)23-0098-06

收稿日期:2021-04-23

基金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编号:2013BAD07B07-4)。

作者简介:朱涵珍(1974—),女,河南杞县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小麦玉米高产优质生态生理研究。E-mail:hanzhenzhu@126.com。

通信作者:梅四卫,博士,副教授,主要从事小麦玉米高产优质生态生理研究。E-mail:Siweimeei@126.com。

我国幅员辽阔、地大物博,拥有众多的人口,需要大量的粮食作物维持生活,受制于地理因素及气候的制约[1-3],我国南方和北方地区的粮食作物呈现较大差异,我国北方最主要的粮食作物是小麦,水稻和小麦是南方的关键农作物。对于小麦而言,不仅具有高产优质的优势[4],同时具有较强的适应性,能够在较为复杂的环境中生长,这对于其大面积种植起着关键作用,也是其成为主要谷物的原因[5-6];此外,大面积种植小麦不仅保障了农业生产生活,同时对于局地气候的改善也起着关键作用。从世界粮食作物产量的角度来讲,小麦占其总量的1/4左右[7-8],进入21世纪,农业生产不仅是量的保障,更重要的是质的保障,是可持续发展的要求,现代化农业生产成为顺应农业发展的趋势,绿色有机成为大众的需求[9-10]。对于春小麦来讲,制约其产量的关键要素之一是光合特性,此影响因素不仅呈现突出的多样性,而且其复杂性也尤为突出,除了自身特性之外,土壤养分及水分等条件、气温等环境因素均显著制约着小麦生长[11],而且农田管理等方面的影响效应也尤为突出;为了促进小麦种植,近年来开展了秸秆还田、有机施肥等一系列举措,旨在促进土壤肥力和活性的保持,从而改善小麦生长条件。不少学者通过实证研究发现,无论是秸秆还田,还是地膜覆盖等,耕作方式的改变会对小麦的光合作用产生突出影响,但旱地耕作条件下,秸秆还田对光合作用的影响效应研究并不多,基于此,本研究立足于旱地小麦种植,探究秸秆还田的影响效应,旨在为农业种植提供有益参考和借鉴。

我国东北地区气候寒冷,主要的粮食作物较为单一,其中冬春小麦及玉米等成为主要作物,从全国春小麦种植的角度来讲,东北地区种植面积占到了10%[11-12],具有广泛的分布。但是在种植过程中容易出现氮素低效高损耗的问题,这一矛盾制约着小麦种植,尤其是干旱条件下具有更为突出的影响[12-14]。为了促进小麦种植的稳定高效发展,大量学者开展了相关育种研究,对不同小麦品种的生长特性进行了对比分析,对其环境适应性加以比较,在当前土壤质量不断下降的情况下,推行秸秆还田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对于土壤条件的改善效果突出,进而促进小麦种植[15-17]。基于此,本研究选取东北地区春小麦,从秸秆还田的角度来分析其生长适应性,对其土壤特性加以分析对比,探究其光合特性的作用机理,从而为我国的小麦高效种植提供有益参考和借鉴。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与设计

本研究所选小麦品种为周麦18,是河南省主推的高产品种,具有广阔的种植面积,具体种植区域位于沈阳农业大学试验田(123.59°E、41.81°N),该区域属于典型的偏旱区,以砂姜黑土为主,受制于其所处的地理因素制约,其温带大陆季风气候特点突出,无论是降雨还是气温,其季节变化尤为突出。为了尽可能地降低试验误差,本研究从2016年4月开始,之后连续3年重复该试验。对于该区域而言,其碱解氮、速效磷及速效钾含量分别为111.5、28.3、132.1 mg/kg,有机质含量为14.3 g/kg;在试验区域进行随机分区,要求其长、宽分别为20、10 m,为了避免交互影响带来的试验误差,要求其保留5 m的间隔;为了进行试验可比性,对于试验分区采取统一的大田管理模式,即采取标准施肥,其纯氮、磷、钾分别按333、150、12 kg/hm2进行施肥。

旋耕還田(XG)处理如下:在上一茬玉米收割的同时进行秸秆粉碎并还田,之后旋耕2遍,然后再常规播种小麦。对于免耕还田(MG)而言,依然是在上一茬玉米收割的同时采取秸秆粉碎并还田,但是播种方式为以免耕播种机进行,要求播种、施肥的深度分别为8、13 cm。对于深松还田(SS)来讲,依然是在上一茬玉米收割的同时采取秸秆粉碎并还田,但播种前深松1次,免耕机播种的方式,要求深度达到40 cm。对于深耕还田(SG)而言,秸秆还田后深耕1次,然后旋耕2次,最后采取普通播种。

1.2 春小麦光合特性测定

在研究过程中不仅对春小麦光合作用加以比较,同时探究其碳氮含量等相关指标,在数据测定过程中借助于LI-6400测量系统,为了尽可能地降低试验误差,在7月下旬进行指标测定,要求在晴天无风的情况下进行,从7:00开始每间隔2 h进行1次测定,直至19:00止,为了降低试验误差,各测量进行3次重复;在试验过程中采取的光源为红蓝光,而对于CO2流量来讲,需要达到400 mol/L,整个试验测定尽量在22~35 ℃下进行,空气湿度尽量控制在24%~45%,为了尽可能降低试验误差,叶片测定过程中尽量选择光照条件较为接近,同时对其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进行测定,并及时记录气孔导度(Gs)等指标。

1.3 春小麦生长各指标测定

为了对小麦生长特性指标进行测定,对各个小区进行分别取样5~10株,要求其长势较为接近,对其株高等长势特点进行测量记录,并测量其叶面积,待其成熟后进行干质量测定。

1.4 叶片生理指标的测定

对0.5 m2的小麦分区进行收割,测量其生物量,并将其部分叶片进行烘干处理,待其恒质量时停止,要求温度达到65 ℃。本研究采取浸提法测定叶绿素含量,首先将新鲜叶片研磨处理,对于可溶性蛋白、糖分的测定分别借助于染色法、比色法[15]进行。

1.5 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测定

试验过程中在各个分区进行5 m2的取样测量,主要是测其产量及构成。

采用Excel 2003和SPSS 18.0进行数据统计和单因素方差分析(One-way ANOVA),t检验比较各处理间的差异性。

2 结果与分析

2.1 秸秆还田对春小麦水分利用效率(WUE)的影响

由表1可知,春小麦水分利用效率在生长期达到最高,不同年份春小麦水分利用效率总体表现为SS>MG>SG>XG>CK,说明不同模式的秸秆还田增加了土壤含水量,水分利用效率逐渐变大,其中以深松还田效果最好,免耕还田和深耕还田次之。

2.2 秸秆还田对春小麦成熟期叶片生理指标的影响

由表2可知,成熟期春小麦植株叶片生理指标具有明显的差异,不同年份差异并不明显,其中2016—2018年春小麦叶片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叶绿素a和叶绿素b含量均表现为SS>MG>SG>XG>CK,说明不同模式的秸秆还田增加了春小麦叶片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叶绿素a和叶绿素b含量,其中以深松还田效果最好,免耕还田和深耕还田次之。而2016—2018年春小麦叶片丙二醛含量和脯氨酸含量整体呈相反的变化趋势,均表现为SS

2.3 秸秆还田对春小麦光合特性参数的影响

Pn和Tr分别是反映植物光合作用和蒸腾作用强弱的最重要指标,Pn、Tr越大,说明光合作用水平越高、蒸腾作用越强。由表3可知,春小麦植株叶片光合特性具有明显的差异,不同年份差异并不明显,其中2016—2018年春小麦叶片光合速率、蒸腾速率、胞间CO2浓度和气孔导度整体表现为SS>MG>SG>XG>CK,说明不同模式的秸秆还田增加了春小麦的光合速率、蒸腾速率、胞间CO2浓度和气孔导度,其中以深松还田效果最好,免耕还田和深耕还田次之。

2.4 秸稈还田对春小麦叶片性状的影响

叶片厚度是表征植物生长过程中碳收获的叶性状指标,叶片厚度的调整是植物对遮光强度环境做出的典型形态学反映。由表4可知,春小麦植株叶片性状具有明显的差异,不同年份差异并不明显,其中2016—2018年春小麦叶片面积、比叶重、叶面积指数和叶片厚度均表现为SS>MG>SG>XG>CK,说明不同模式的秸秆还田增加了春小麦叶片面积、比叶重、叶面积指数和叶片厚度,其中以深松还田效果最好,免耕还田和深耕还田次之。

2.5 秸秆还田对成熟期春小麦产量的影响

由表5可知,年份和耕作方式对小麦穗数、千粒质量、籽粒产量和生物产量均有极显著影响(P<0.01),年份×耕作方式对小麦穗数和生物产量均有极显著影响(P<0.01),对小麦籽粒产量具有显著影响(P<0.05)。

由表6可知,春小麦产量具有明显的差异,不同年份差异并不明显,其中2016—2018年春小麦穗数、穗粒数、千粒质量、籽粒产量和生物产量均表现为SS>MG>SG>XG>CK,说明不同模式的秸秆还田增加了春小麦穗数、穗粒数、千粒质量、籽粒产量和生物产量,其中以深松还田效果最好,免耕还田和深耕还田次之。

2.6 主成分分析

由表7可知,3个主成分特征值>1,累积贡献率为85.867%,满足主成分分析条件,故可以从前3个成分来表征对小麦产量的影响。从表8可以看出,第1主成分的方差贡献率最大,达到了55.346%,负荷量绝对值>0.8的影响因素为叶面积指数、光合速率和叶绿素a含量;代表第2主成分的方差贡献率为19.287%,负荷量绝对值>0.8的影响因素为叶面积指数、叶绿素a含量;代表第3主成分的方差贡献率为11.234%,负荷量绝对值>0.8 的影响因素为叶片面积、光合速率。综合分析表明,影响小麦产量的主要因素为叶面积指数和叶绿素a含量。

3 讨论与结论

对于处于生长期的小麦来说,其光合效应尤为重要,直接影响籽粒饱满程度,进而决定其产量,在此期间,其产生了大量的光合物质。大量学者通过实证分析发现,在合理开展秸秆还田的情况下,叶绿素的降解速度被延缓,从而导致叶绿素含量得到明显的提升,对于光合效率的提升起着关键作用[18-19]。通过长期观测研究得知,对于春小麦而言,无论是穗数、穗粒数,还是千粒质量及籽粒产量,虽然存在一定的差异,但是整体而言,其具有较为接近的变化规律,即深松还田处理下具有更高值,其次是免耕还田处理,而旋耕还田最低,但是均高于对照组,对于生物产量来说亦是如此,从中不难看出,虽然秸秆还田的程度有所差异,但是均利于作物产量的提升,尤其是深松还田处理下达到了最好的效果。此外,通过交互作用分析得知,年份及耕作的交互作用也对作物产量有突出影响。整体而言,深松还田的秸秆处理模式能够突出地提升作物产量。

受秸秆还田的影响,灌浆期小麦的叶绿素降解较为缓慢,这对于促进光合效能有突出影响。此外,温度、湿度等一系列环境因子也对其有关键影响。受秸秆还田的制约,土壤气孔度得以提升,且小麦的叶气孔导度也得以突出提升,从而促进了光合产能,主要原因在于秸秆还田促进了土壤理化特性的改变,对于微生物的生长发育及新陈代谢起着积极作用,另一方面降低了水分的蒸腾等,最终促进小麦生长[20-21]。

通过连续观测得知,在不同的秸秆还田处理模式下,小麦的光合效率差异并不显著,而蒸腾速率、胞间CO2浓度和气孔导度呈一致的变化趋势,即深松还田处理下更高,其次是免耕还田和深耕还田处理,旋耕还田最低,但是均高于对照组,从中不难看出,虽然秸秆还田的程度有所差异,但是均利于作物光合效能的提升,尤其是深松还田处理下达到了最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千怀遂,魏东岚. 气候对河南省小麦产量的影响及其变化研究[J]. 自然资源学报,2000,15(2):149-154.

[2]李勤英,姚凤梅,张佳华,等. 不同农艺措施对缩小冬小麦产量差和提高氮肥利用率的评价[J]. 中国农业气象,2018,39(6):370-379.

[3]刘宇娟,谢迎新,董 成,等. 秸秆生物炭对潮土区小麦产量及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J]. 华北农学报,2018,33(3):232-238.

[4]殷 文,柴 强,胡发龙,等. 干旱内陆灌区不同秸秆还田方式下春小麦田土壤水分利用特征[J]. 中国农业科学,2019,52(7):1247-1259.

[5]陆宁海,杨 蕊,郎剑锋,等. 秸秆还田对土壤微生物种群数量及小麥茎基腐病的影响[J]. 中国农学通报,2018,35(34):102-108.

[6]刘 娜,郭丽丽,路 明,等. 秸秆还田下灌水及施肥对冬小麦气孔特征的影响[J]. 节水灌溉,2019(8):14-23.

[7]盛海君,牛 东,张莀茜,等. 稻秸秆还田与腐熟剂对小麦当季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J]. 扬州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2018,39(2):29-34.

[8]周鹏翀,沈 莹,许姣姣,等. 长期定位耕作方式下冬小麦田根系呼吸对土壤呼吸的贡献[J]. 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2018,36(6):766-773.

[9]胡明芳,赵振勇,张 科. 周年秸秆还田量对南方双季稻生长及产量的影响[J]. 中国农学通报,2020,36(4):1-6.

[10]马璐璐,闫翠梅,冯彩莲,等. 玉米秸秆还田对假禾谷镰刀菌及小麦茎基腐病化感效应的模拟研究[J].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2019,42(3):38-44.

[11]谭 娟,陈 楠,董 伟,等. 玉米秸秆还田量对小麦生理生态特征和产量的影响[J]. 安徽农业科学,2019,47(18):41-42,45.

[12]何芳芳,杨占喜,杨金娟. 不同秸秆还田对小麦生长、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J]. 宁夏农林科技,2018,59(4):6-9.

[13]魏淑艳,马洪亮,牛博英. 秸秆还田条件下小麦播前整地机的设计与试验[J]. 中国农机化学报,2018,39(4):1-4.

[14]宫明波,王圣健,李振清,等. 麦玉两熟秸秆长期全量还田模式下氮肥对冬小麦生长发育、产量及品质的影响[J]. 中国农学通报,2018,34(20):7-14.

[15]李春喜,李斯斯,邵 云,等. 有机物料还田对冬小麦农田土壤温室气体排放影响的研究[J].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2019,27(6):815-824.

[16]马建辉,黄培新,姜丽娜,等. 不同秸秆还田方式配施氮肥对麦田碳平衡的影响[J]. 河南农业科学,2019,48(11):62-69.

[17]罗天相,谢芳芳. 秸秆及植物残体还田对土壤N2O排放的影响综述[J]. 江苏农业科学,2019,47(18):1-5.

[18]周德平,褚长彬,赵 峥,等. 小麦秸秆全量还田下腐熟剂对下茬水稻产量及土壤的影响[J]. 中国农学通报,2018,34(19):102-107.

[19]宋广鹏,孙新素,何瑞银,等. 秸秆机械集中沟埋还田对稻麦轮作作物生长和产量的影响[J]. 土壤通报,2018,49(3):653-658.

[20]徐弘博,胡志超,吴 峰,等. 全量稻秸还田小麦播种机秸秆分流还田装置设计[J]. 农业工程学报,2019,35(9):19-28.

[21]袁梦轩,王晋峰,谭跃慧,等. 长期定位有机物料还田对关中平原夏玉米—冬小麦轮作土壤NO排放的影响[J]. 环境科学,2018,39(6):2819-2826.

猜你喜欢

光合特性秸秆还田春小麦
早春小麦田间管理抓哪些
西藏春小麦SSR遗传多样性分析
5个引种美国红枫品种的光合特性比较
4种砧木对甜樱桃叶片光合特性的影响
玉米高产栽培秸秆还田保护性耕作技术措施
不同水分条件下硫肥对玉米幼苗叶片光合特性的影响
春小麦复种大豆高产栽培技术
冬小麦和春小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