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图书馆“听书”阅读推广路径探究
2021-01-02吕略
吕略
关键词:公共图书馆;有声阅读;听书服务;喜马拉雅FM
摘 要:信息化与网络化的迅猛发展使阅读早已不再是单纯的眼睛浏览行为,人们的阅读习惯在社会化媒体环境中发生了巨大改变,“听书”成为一种新的阅读时尚。公共图书馆作为阅读推广工作领域的主体机构,也逐渐开始重视“听书”服务,文章以喜马拉雅平台为例,对公共图书馆的账号运营、音频内容发布、有声服务体验等情况进行了分析和总结,并就“听书”阅读推广中的不足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中图分类号:G258.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588(2021)12-0010-03
第十七次全民阅读调查报告显示,自2019年以来有31.2%的国民有听书习惯,其中成年国民的听书率为30.3%,17岁以下未成年人的听书率为34.7%,移动有声App平台成为最受国民欢迎的听书介质,其次是微信语音推送和广播听书[1]。有声阅读作为移动阅读的一种重要方式,具有成本低、便捷化、娱乐性等多重优势,受到社会公众的青睐,为全民阅读创造了更好的条件。在此背景下,公共图书馆也开始思考如何开展“听书”阅读推广,尝试在喜马拉雅、懒人听书、蜻蜓FM等移动阅读App平台开通账号推广有声读物,拓宽服务范围,提升服务水平,助推全民阅读事业新发展。
1 有声阅读的特点
1.1 资源丰富、文本开放
有声阅读早期以磁带、光盘和其他音频媒介为载体,现在主要以App为主要载体,如喜马拉雅、蜻蜓FM、懒人听书、酷我听书、氧气听书等。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现有的移动有声阅读App已超过200个,充分赋予了用户自由选择权。各类阅读App依据用户大数据及群体需求调研不断丰富平台资源。以喜马拉雅为例,其有声资源包含娱乐、知识、有声小说、生活、特色等五大类,各大类下又细分出多个二、三级类别,如知识类目下设有8个二级类目、150余个三级类目。文本开放是有声阅读推广的另一个优势,其集中表现为有声内容付费率低,用户不用购买图书就能听到海量内容,再加上优美的配乐,使阅读成为一种享受。
1.2 阅读体验新颖美妙
以智能手机为代表的移动终端全面影响了大众的学习、工作与生活方式,设备的升级与信息技术的迭代令人们养成了碎片化的阅读习惯。在浅阅读盛行的背景下,有声读物迎来了发展契机,依托网络平台与移动设备构建了以“听”为特色的阅读模式,引领阅读新的发展方向[2]。听书给大众带来了全新的阅读、学习与娱乐体验。不少读物是基于纸质图书进行的二次创作,这些图书原本就具有较强的可读性,经过专业人士的再创作,加上特色音效、背景音乐以及主播的感悟、理解等,成为极富感染力的声音作品,用户在收听的过程中不仅能获取信息、知识,还能提升艺术欣赏水平。同时,各类有声阅读App也在不断升级体验功能,优化页面设计,探索以用户选择为导向的智能推荐系统,设置更完善的阅读标签,并推出私人定制听书服务,用户不但可以提炼关键词筛选读物,还可以指定音频时长甚至声线类型,大大增强了听书的感知娱乐性[3]。
1.3 社交性强、易于分享
当前,社交成为人们生活的基本元素,也是几乎所有新兴服务与产品必备的一项功能。有声读物的传播推广具有极强的社交属性,各类听书App可以实现与微信、QQ等通信软件的无缝对接,用户可在收听的同时即刻在朋友圈、QQ空间等分享动态与资讯,这种社交互動方式吸引了大量的潜在用户。此外,App的点赞、评论等功能使用户可以与作者、主播、客服等进行直接交流,实现多向传播,使阅读更具效率和价值。同时,部分用户还执行主播养成计划,他们自发组成交流小组探讨文本朗读细节、音频录制技巧等,促进了阅读的推广与平台影响力的扩散[4]。
2 公共图书馆喜马拉雅账号调研
喜马拉雅App于2013年上线,是目前我国发展最快、规模最大的在线移动音频分享平台,截至2020年12月,其对外宣称手机用户人数超过6亿。用声音分享人类智慧是喜马拉雅的建设理念,其PUGC的内容生态体系不仅吸引了大量的文化与自媒体人投身音频创作,也招揽了不少品牌入驻平台[5]。
2.1 账号开通情况
笔者在喜马拉雅App中检索图书馆,检索日期为2021年4月7日,剔除错误信息后发现共有62家公共图书馆在喜马拉雅开通了账号,其中有43家公共图书馆上传了音频作品,包括3家省级图书馆(陕西省图书馆、湖北省图书馆和河南省少年儿童图书馆)、18家市级图书馆、14家区级图书馆、8家县级图书馆,其余19家公共图书馆仅开通账号,还未发布任何音频作品。
2.2 账号内容建设
为更好地了解公共图书馆喜马拉雅账号的运营情况及内容建设,笔者依据音频作品的数量选取排名前五的公共图书馆账号统计其作品的主题内容。表1显示,音频数量与播放总次数未呈现明显的正比关系,如陕西省图书馆的音频作品虽然仅有453个,但播放总次数达到了19.87万次,远远超出作品数量排名第一的盘锦市少年儿童图书馆。在内容分类上,各公共图书馆注重打造专辑以满足听众的主题喜好需求,用户可通过搜索栏查询专辑名称直达内容,省时省力,如:盘锦市少年儿童图书馆建立了36个专辑,涵盖亲子阅读、朗诵教学、知识科普、心理微课等内容,为各类型用户提供服务。此外,不同专辑的阅读推广效果差异显著,如:陕西省图书馆的公益性讲座“陕图讲坛”的播放量达17.7万次,占该馆作品播放总量的89%;宁波图书馆的文化通识专辑“打开耳朵听讲座”的播放量为2.7万次,超过该馆其他14个专辑播放量的总和,详见表1。
3 公共图书馆“听书”阅读推广存在的问题
3.1 版权保护难度大
有声读物的兴起及普及必定对传统图书的发行权、出租权、信息网络传播权以及侵权行为认定等带来新的挑战。大多数有声阅读App开放UGC权限模式运作,很多用户由于不了解版权相关法律知识或缺乏经验,挑选热门图书或著名作品制作而成的音频作品未经作者许可便自由上传,存在较大的侵权风险。当前,由于有声阅读尚缺乏法律规范,网络版权管理混乱,致使盗版有声读物流入市场的现象屡禁不止,版权问题成为有声读物类产品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尤其是出版社与科技公司,二者就网络文学作品的版权归属问题经常产生争论,挑起官司[6]。盗版的传播将严重打击原创者的积极性,损害有声阅读市场的发展,同时也会阻碍公共图书馆的有声阅读推广。
3.2 原创性内容比例较低
原创性不足是困扰有声阅读App建设及公共图书馆有声阅读推广发展的一大因素。一方面,当前我国有声阅读行业平台建设大多采用内容集成方式,追求类别上的广而全,新闻、音乐、情感读物、玄幻小说等同质化严重,大量引用相同的资源,缺乏自身原创内容,致使用户对各听书App没有独特的印象[7],久而久之会降低用户黏性,导致用户分流,而公共图书馆基于平台打造的有声阅读推广也就失去了意义;另一方面,公共图书馆本身的推广也存在原创性内容比例较低的问题,大多数账号的专辑以诗词歌赋、经典文学、科普知识为主题,音频作品只是对原有文本进行添加背景音乐等简单加工,而这些作品通过其他账号也能大量获取,降低了用户对公共图书馆账号的使用依赖度,使公共图书馆有声阅读推广的价值大打折扣。
3.3 阅读方式认知度有待加强
媒介形态及阅读形式不仅是文化的一种传播方式,更对文化起着重塑和规范的作用,其本身就是内容生产的重要一环。新技术、新设备的运用可以延伸阅读推广的触角,但用户对阅读方式的认知转变尚需要一个过程。当前,有声阅读在我国仍处于启蒙阶段,参与利用的传统用户群体基础薄弱,不少人认为听书是视障人士、少儿和老年人的专属活动,社会认可度不高,即便遇上优质的音频作品,也会因刻板印象觉得行为落伍而不愿分享。
3.4 作品质量良莠不齐
通过选择性播放部分音频,笔者发现各公共图书馆账号所发布的作品质量良莠不齐。各公共图书馆重点打造的专辑具备更强的原创性、专业性、娱乐性,整体质量较高,这些核心专辑多由图书原作者、音效制作人及专业播音员合作打造,音频制作过程严格把控,能够为用户带来绝佳的听书体验。而其他一些专辑作品准入门槛较低,多由普通朗读爱好者录制,内容、音质与时长未能实现恰当的融合,难以成为明星产品。
4 公共图书馆“听书”阅读推广的提升策略
4.1 尊重版权,避免侵权
尊重版权应当成为公共图书馆开展有声阅读推广的前提,否则一旦发生侵权行为,不仅会造成经济损失,还会让图书馆的名誉受到损害。一方面,平台方需加强对内容的审核监管,如喜马拉雅采用三审加抽审制度,同时与语音智能识别公司达成合作,在加强人工审核的同时辅以技术手段对内容进行更精准的侵权识别[8];另一方面,公共图书馆作为内容生产方,需要了解、掌握设计版权的基础性法律法规及有声书平台的相关规定,在挑选图书录制音频,特别是最新的网络文学作品、专业教材时必须经过原作者同意方可开始创作,同时应留心图书馆的作品素材有无被其他账号盗用,逐步构建行业内的数字音频有声阅读版权保护体系,保障图书馆有声阅读推广的长期健康发展。
4.2 把控质量,创作高水平有声作品
用户是否持续关注账号并收听其有声作品,关键取决于作品质量是否能够达到用户的预期。因此,公共图书馆在开展“听书”阅读推广时应全面把控音频作品质量,可考虑打造由馆员、播音员、剪辑专业人士组成的专业推广团队,并与内容版权方展开充分合作,将优秀的传统图书建设成为高水平的有声资源,提升用户的听觉享受与阅读体验。
4.3 精准定位,适配用户核心需求
相关调查显示,有声阅读在未成年人教育、视障人群阅读等需求层面发挥了较大作用,但尚未在普通大众中得到普及。公共图书馆应明确自己的定位,利用调查问卷及大数据技术等分析本馆用户的类型与喜好,满足不同用户对有声阅读的个性化需求,如:针对女性用户打造女性题材系列的专辑,创作职场、美妆、言情等类型作品,以此增强女性用户对公共图书馆账号的忠诚度和使用黏性。
4.4 加大线上线下宣传推广力度
针对阅读平台账号粉丝数量较少的问题,公共图书馆应加大线上线下的宣传力度,线下可在馆内醒目位置张贴海报、发放宣传册广泛宣传,并提供二维码供到馆读者扫码关注;线上除利用微博、微信、QQ群等开展宣传外,还可将朗读类阅读推广活动移至听书平台上举办,将普通用户转变成为有声作品听众与制作者,使其在享受阅读新体验的同时成为阅读推广人。
参考文献:
[1] 全民阅读调查:纸质书阅读量下降,听书成新主流[EB/OL].[2021-08-03].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64508746947855546&wfr=spider&for=pc.
[2] 张贤冲.浅阅读时代有声读物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4.
[3] 顾元元.新媒体时代有声阅读APP的创新模式及运营策略:以“懒人听书”为例[J].传媒,2020(10):59-61.
[4] 魏海燕,姚照丰.数字时代“听书”视阈下图书馆阅读推广服务研究[J].四川图书馆学报,2018(4):57-60.
[5] 喜马拉雅公司简介[EB/OL].[2021-08-06].https://www.ximalaya.com/more/aboutus/.
[6] 王小平.有聲书开启图书阅读新方式:以有声文学图书为例[J].出版广角,2017(19):25-27.
[7] 于畅.听见真知,从喜马拉雅听书APP看数字环境下另类阅读新发展[J].传播力研究,2018(18):7.
[8] 蔡翔,王睿.从国民听书率看我国有声阅读产业发展趋势[J].现代出版,2018(1):65-70.
(编校:徐黎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