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理念、挑战与应对

2021-01-02王斌

桂海论丛 2021年3期
关键词:应对挑战理念

王斌

摘要: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是习近平总书记基于全球卫生健康治理发展大势提出的新理念,是维护世界人民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它以命运共同体为核心理念,以共同健康为价值目标,从共同体的角度谋划全人类卫生健康,体现中国共产党“为世界谋大同”的初心和使命。面对世界政治体制、经济水平、思想文化差异、单边主义制约、世卫组织作用弱化等诸多困境和挑战,世界各国应秉持命运共同体加强国际合作,持续深入推进全球化以提升应对能力,坚定践行多边主义以提高协同水平,充分发挥国际组织联结作用以强化全球治理,共同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

关键词: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理念;挑战;应对

中图分类号:R19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1494(2021)03-0076-06

基金项目:湖南省高校“名师工作室”建设项目(20GG047)、湖南省社科基金项目“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重要论述研究”(20YBA018),湖南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专项资金资助。

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是共同体理念在卫生健康领域的集中体现,是全球卫生健康治理的新理念,是全球公共卫生治理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的肆虐,全球公共卫生治理遭遇严峻挑战。疫情在全世界范围内快速蔓延并使成千上万的人感染再次证明,人类在病毒面前是如此渺小和无助,传统的全球卫生健康治理模式受到严峻挑战和强烈冲击。习近平总书记在领导中国抗疫中深入思考全球卫生健康治理问题,他在总结中国抗疫经验的基础上,从维护人类卫生健康出发,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理念,形成了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理念。

(一)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理念的提出

任何事物都是过程的统一体。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理念的提出也经历了一个萌芽、形成和发展的过程。早在2020年1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应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时就提出:“要及时向世界卫生组织有关国家和地区组织及港澳台地区通报疫情信息,加强合作、全力应对,共同维护地区和全球卫生安全。”[1]此后,习近平主席在会见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塞,同法国总统马克龙、西班牙首相桑切斯通电话时都表达了中国愿同国际社会“共同维护好地区和全球公共卫生安全”的意愿。2020年3月20日,习近平主席在同俄罗斯总统普京通话时表示:“中方愿同包括俄罗斯在内的各国一道,基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加强国际防疫合作,开展防控和救治经验分享,推动联合科研攻关,携手应对共同威胁和挑战,维护全球公共卫生安全。”[2]2020年3月21日,习近平主席在同法国总统马克龙通话时提出中法合力推动全球卫生健康共同体的建议:“中方愿同法方一道,推动有关各方加强在联合国、二十国集团等框架下协调合作,开展联防联控,完善全球卫生治理,帮助发展中国家和其他有需要的国家加强能力建设,抵御疫情给世界经济带来的冲击,让合作的阳光驱散疫情的阴霾。”[3]2020年4月2日,习近平主席在与多个国家领导人通话中再次强调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的必要性:“病毒没有国界,不分种族,是全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国际社会只有形成合力,才能战而胜之”,中国愿“同各国一道促进全球公共卫生事业发展,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4]2020年4月16日,习近平主席在《求是》杂志上发表重要文章指出:“病毒没有国界,疫情不分种族。任何国家都不能置身其外,独善其身。全人类只有共同努力,才能战而胜之。”[5]42020年5月18日,习近平主席在第73届世界卫生大会视频会议上作题为《团结合作战胜疫情共同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的致辞。2020年6月18日,在中非团结抗疫特别峰会上,习近平主席提出“携手抗击疫情、推进中非合作、践行多边主义、推进中非友好”等4点主张[6]。2020年6月23日,习近平主席会见欧洲理事会主席米歇尔和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时再次表示中国“愿同欧方就重大国际和地区问题加强协调合作,加强全球公共卫生治理对话合作,推动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7]在中国推动下,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逐渐成为全球抗疫的国际共识,成为全球卫生健康治理的共同理念。

(二)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理念的内涵

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的核心要义是将全人类的卫生健康作为一个休戚相关、命运与共的有机整体,共同行动方能保障全人类共同的卫生健康福祉[8]。首先,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着眼的是全人类普遍实践、普遍受益。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致力于“共同维护全球和地区公共卫生安全,保护双方人民和世界各国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9]病毒是全人类共同的敌人,不管是曾经在欧洲肆虐的黑死病,还是在非洲广泛传播的埃博拉病毒、寨卡病毒;也不管是非典疫情,还是H1N9,都对全人类健康构成严重威胁。在肆虐的病毒面前,任何国家和人民都无法独善其身,世界人民已经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关系。其次,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的治理目标是全球公共卫生安全。人类文明史本身就是一部与疾病斗争的历史,公共卫生安全是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就是要通过构建全球卫生安全体系,“共同佑护各国人民生命和健康,共同佑护人类共同的地球家园”[10],为世界人民健康福祉建立切实可靠的安全屏障。再次,齐心协力打造“共同体”是实现人类卫生共同健康的必然之路。团结合作是战胜疫情最有力的武器[5]4。只有树立共同体意识,齐心协力打造卫生健康共同体,才可以战胜包括疫情在内的所有病毒。从中国当下来看,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就是通过把“一带一路”打造成维护人民健康安全的健康之路[11]、共同打造中非卫生健康共同体[6]、携手共建新时代中阿命运共同体[12]共同维护全球公共卫生安全,护佑各国人民生命和健康。

(三)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理念的价值

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理念是中国在总结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和与世界各国携手抗疫的经验基础上提出的全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治理理念。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对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和全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都有极其重要的价值。首先,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的提出为人类应对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提供了行动指南。疫情发生后,习近平总书记提出“重大传染性疾病是全人类的敌人”“全人类只有共同努力,才能战而胜之”[5]5,指出“团结合作是国际社会战胜疫情最有力武器”[5]7,提出“加强全球公共卫生治理对话合作,推动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7],向应对疫情能力薄弱的国家和地区提供帮助,健全完善惠及全人类、高效可持续的全球公共卫生体系。这些倡议被国际社会普遍认可,同时在抗击疫情的战斗中取得显著效果,为全球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提供了行动指南。其次,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的提出提升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国际认可度。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习近平外交思想的重大话语创新,是应对单边主义的有效武器。但是,受各国发展水平、意识形态、制度文化等各种因素的影响,人类命运共同体在世界范围内的接受依然受到一定的制约。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后,中国秉持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理念,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非洲国家以及欧洲国家伸出援手并积极合作,让世界人民真正理解了全人类是一个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团结协作才是疫情治理的根本之道。再次,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的提出增强了中国国际话语权。中国是最早爆发疫情的国家,但中国发挥制度优势迅速取得了抗击疫情的重大胜利。中国从维护全人类卫生健康出发,不分民族、种族对全世界人民伸出援助之手,向世界提出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方案,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支持和认可,这大大提升了我国的国际话语权。“中方行动速度之快、规模之大,世所罕见,展现出中国速度、中国规模、中国效率,这是中国制度的优势,有关经验值得其他国家借鉴”[13]。

共同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是人类应对重大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和应对人类健康威胁的必由之路。但由于世界各国政治体制的区别、经济水平的差异、思想文化的不同,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构建仍面临诸多困境与挑战。

(一)政治体制各异,应对方式难以统一

世界各个国家的政治体制不同,客观地给卫生健康共同体的构建带来一定阻力。一是政治运行机制的差别给“共同行动”带来一定困难。西方政治体制注重权力制衡,中国政治体制讲求集中统一领导,因而在资源调度和行动方式上都有明显的差别。以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为例,中国可以在短时间内形成从中央到地方自上而下的统一领导、统一调动物资、统一协调人员,做到步调一致、令行禁止,集中全国力量应对疫情。而在美国,联邦政府在很多方面不能与各州达成一致,纽约州与联邦政府在应对新冠肺炎疫情中的相互扯皮和互推责任即是最好的证明。二是政治价值理念的差别给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打造带来一定掣肘。中国始终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始终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当疫情来袭时经济可以按下暂停键,一切以保障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为中心。而西方却是从政治利益和政治目标来考量的,以政治集团的利益为核心利益,把经济利益和商业利益放在第一位,把老百姓的健康放在第二位。西方很多国家疫情还没有得到有效控制就急于复工复产,继而引发疫情反弹。三是意识形态的差别对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的认同带来不利影响。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之初,西方国家集体对中国发难;但当其防控不力造成疫情蔓延时,却又是众口一词大搞疫情政治化和病毒污名化,中国“起源论”、中国“负责论”、中国“赔偿论”满天飞。按照意识形态来进行抗疫和“甩锅”,严重影响了抗疫的共同合作行动。

(二)经济水平不同,义务承担难以协调

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为了维护全世界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应对全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必须集中全球的人、财、物共同应对。但由于各国经济水平不一致,在承担义务方面很难协调一致。一是共同体的理想与逆全球化的现实难以协调。全球化水平越高,调动全球资源应对疫情的水平相应也就越高,应对突发公共卫生安全事件的能力也就越强。但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欧洲右翼民粹政党崛起,欧盟贸易保护主义势力抬头,特朗普一味“美国优先”,英国脱离欧盟,世界逆全球化进一步加剧。在逆全球化背景下,美国、欧洲各国互相强制扣留、征用口罩等抗疫物资,“各人自扫门前雪”和“祸水外流”成为一些国家所持的消极态度。二是各国经济发展水平与应尽义务难以协调。按照一般逻辑,经济发展水平越高的国家承担应对全球性公共卫生安全的义务应该越多,但现实却并非如此。首先是发达国家有能力却不愿承担较多的义务。以美国为例,美国是拖欠世界卫生组织经费最多的国家。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后,美国非但没有与世界携手共同抗疫,反而指责世卫组织“为中国服务”,攻击世卫组织总干事谭德赛,不愿承担应该承担的义务。其次是一些发展中国家的矛盾心态和消极举措。不少发展中国家一方面想得到别国的帮助,一方面又不想承担太多的义务,在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上态度消极。再次是个别欠发达国家无力承担相应义务。由于无力承担义务,疫情来临时只能任由其发展,“等靠要”心态严重。

(三)思想文化差异,合作理念难以一致

对传染病的防控,最有效、最直接的方法就是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由于中西文化的差异,在应对全球性公共卫生安全问题时公众和政府的应对均表现出明显的差别,对共同体理念的认同也很难一致。一是集体主义与个人主义相悖。中国文化以集体利益、国家利益为重,强调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和国家利益。西方文化以个人为中心,强调个人感受和自我支配。以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为例,中国可以做到全国一盘棋居家隔离,甚至可以让传承千年的拜年习俗停摆。但在西方,民众却以人权、自由精神为借口拒戴口罩,封城令也频频遭遇示威反对甚至被迫解禁。二是多边主义与单边主义的冲突。全球公共卫生突发事件打破了国际界线,也突破了种族界限,坚持多边主义团结合作是抗击疫情最有力的武器,这是国际社会抗击艾滋病、埃博拉、禽流感、甲型H1N1流感等重大疫情取得的重要经验[14]。但以美国为代表的单边主义却采取以邻为壑的做法,奉行“合则用、不合则弃”的实用主义,断供和退出世界卫生组织,在造成本国疫情肆虐的同时也严重影响了全球抗疫合作。三是共同体意识与现实主义的矛盾。共同体意识要求超越民族、种族、宗教信仰和意识形态,让共同利益克服分歧对立。现实主义则否认国际合作、国际制度等对于实现全球治理具有根本性意义,认为国际合作不是国家的必选,甚至不是首选[15]。以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为例,当中国倡导全球守望相助、协同作战,书写“山川异域,风月同天”抗疫故事时,西方不少国家却用民众玩一场“轮盘赌”的群体免疫,实施类似“牺牲老人优先救助年轻人”“年长者要为国家牺牲以拯救经济”的操作,对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的构建构成严重威胁。

(四)世卫组织弱化,共同协作很难默契

世卫组织是联合国系统内国际卫生问题的指导和协调机构,有194个会员国,在全球设有150多个办事处,其宗旨是共同致力于增进世界各地每个人的健康。世卫组织在应对全球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和维护世界人民卫生健康方面发挥着重大作用,但日常费用主要来自各会员国的会费。在2020年4月14日白宫记者会上,特朗普宣布暂停资助世界卫生组织。2020年7月6日,特朗普政府宣布从世卫组织中退出。美国退出世卫组织将对世卫组织的运作和全球抗疫带来严重影响。美国将政治利益凌驾于全球共同利益之上,削弱了全球发现和应对疾病威胁的能力,因为很多中低收入国家都有赖于世衛组织的技术专长开展检测和疾病监控、数据收集以及必要医疗物资采购等。美国智库全球发展中心执行副主席、公共卫生专家阿曼达·格拉斯曼认为:“(美国)退出世卫组织是最糟糕的做法,也是对人类生命最糟糕的威胁。”[16]

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是全球应对重大突发公共安全事件和推进世界人民生命健康的治理方略。世界各国均应秉持命运共同体加强国际合作,践行多边主义以加强全球公共卫生治理,持续推进经济全球化以提升全球应对整体能力,充分发挥国际组织特别是世卫组织领导作用以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

(一)秉持命运共同体,加强国际合作

命运共同体主张世界各国“在国际活动中目标一致、利益共生、权利共享、责任共担,从而促进人类社会整体发展。”[17]命运共同体本来是全球治理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但受意识形态偏见、“零和博弈”排斥,在全球的认同度与其本身的价值度并不匹配,有必要加大宣传,扩大其影响。一是推动世界人民理解命运共同体。要加强对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的解读和宣传工作,消除各种曲解和偏见,让世界人民熟知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是人类健康发展的必然出路。二是推动世界人民认同命运共同体。要让世界人民认识到“唯有团结协作,携手应对,国际社会才能战胜疫情,维护人类共同的家园”[5]4,意识到“我们是一个命运共同体”[18],“加强国际合作是各国人民合作抗疫的人间正道。”[10]三是推动世界人民践行命运共同体。命运共同体既是一种价值理念,更是一种实践方略,践行才是关键所在。只有全球携手合作,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才能提升全球卫生健康治理水平和治理能力,保障世界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二)持续深入推进全球化,提升应对能力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虽然单边主义有所抬头,逆全球化有所回升,但和平与发展依然是当今世界的主题。随着世界格局的发展,国际秩序正在重塑,世界主导权也逐渐由西方独持转向多边共持,全球化主体动力呈现多元化趋势[19]。当今世界,没有哪个国家能够独自应对人类面临的各种挑战,也没有哪个国家能够退回到自我封闭的孤岛[20]。任何国家都无力独自承担维护人类卫生健康安全的重任,必须顺应时代发展潮流,深入推进全球化,强化国际社会合作意识。一是推动全球经济良性发展,为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奠定基础。维护人类自身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必须以经济为支撑,逆全球化严重影响国际经济秩序的平稳运行,也对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产生严重制约。因此,必须推进全球化,只有在经济得到持续发展后各国才能提升共同体意识,才有参与全球公共治理体系的热情加强联防联控,才能提高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二是建立新型国际政治秩序,为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夯实基础。全球公共卫生治理应摒弃文明冲突、零和博弈、冷战思维,摒弃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以合作取代对抗、以共赢取代独占,构建求同存异、相互尊重、互学互鉴的新型国际关系,以共商共建共享理念建立新型国际政治秩序,为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扫清障碍。三是维护人类生态持续发展,为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提供保障。地球是我们唯一的家园,自然界是人类生存的依托。因此,人类必须尊重自然、敬畏自然,树立包括生物安全在内的新安全观,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恩格斯曾指出:“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的胜利。对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着报复。”[21]人类必须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自然环境,汇聚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的强大力量[22]。

(三)坚定践行多边主义,提振协同水平

多边主义体现了全球治理多元主体协商共治的价值内涵,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必须坚定践行多边主义。一是旗帜鲜明地反对单边主义以维护全球良好治理。单边主义严重冲击国际秩序和全球治理体系,损害各国的共同利益和发展空间。美国一意孤行地实行单边主义不仅造成本国疫情肆虐,同时给全球抗疫和世界人民身体健康造成严重影响。以多边主义为行动指导的世界卫生组织不仅在此次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应对SARS、埃博拉病毒等历次抗疫斗争中都发挥了其全球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协调作用。二是秉持共建、共商、共享理念以推进全球卫生治理转型。随着世界格局的不断发展变化,二战以来建立的全球卫生治理体系逐渐显示出不适应性,新冠肺炎疫情“放大了全球治理体系中不适应、不匹配的问题。”[23]而共商共建共享理念超越了国家、民族、文化、意识形态的界限,尊重不同国家不同发展治理模式的选择,强调不同价值诉求之间的包容性和互联性[24],体现了最大限度地捍卫各国人民的生命权和健康权,为国际社会应对全球公共卫生危机提供解决方案。三是加强国际合作以建立全球公共卫生应急联络机制。世界各国要摒弃意识形态偏见和零和博弈思想,不搞一国优先的霸凌主义,要在双边、地区、全球层面加强对话和合作,提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响应速度,“建立区域公共卫生应急联络机制”[25],提振全球协同水平。

(四)发挥国际组织作用,强化全球治理

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必须“积极支持国际组织发挥作用”[5]12。一是积极发挥区域国际组织作用以夯实共同合作基础。区域性国际组织由于地缘影响,共同体意识更加强烈,行动会更加积极主动。要积极发挥欧盟、东盟、非盟、阿盟、拉共体、上海合作组织、亚太经合组织在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中的基础性作用,加大机制内对话交流与政策协调力度,以地区合作带动全球合作。积极打造中非健康共同体[6]、携手共建新时代中阿命运共同体[7],发挥其示范引领作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二是积极发挥世界卫生组织作用以强化领导组织机制。世卫组织是联合国系统内负责公共卫生事务的专门机构、全球卫生领域的领导及协调机构,在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中的作用至关重要。单一的国家行动无法阻挡疫病的跨国、跨洲际的大流行,必须进一步加强国际卫生领域的有效合作,促进“世界卫生组织发挥关键领导作用,加强国际合作和联防联控,共同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24]三是积极发挥联合国的作用以强化全球合作保障。联合国是当今世界各国公认的处理国际事务的国际组织,在历次应对全球公共卫生事件中都发挥了关键领导作用。习近平主席指出:“世界上只有一个体系,就是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國际体系;只有一套规则,就是以联合国宪章为基础的国际关系基本准则。”[24]联合国可以调动全球资源,协调世界各国协调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可以超越国家、民族、文化、意识形态界限,站在全人类高度,推动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

人类健康是社会文明进步的基础。一部人类文明史,也是一部人类与疾病的斗争史。病毒没有国界,疾病不分种族,在全球公共卫生事件面前,人类是命运共同体。保障全世界人民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是唯一正确选择,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理念理应成为全球共识。世界各国应该携手一致,共同打造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共同赢得人类战胜疾病的最终胜利,构建更公平、更健康的世界。

[1]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召开会议研究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主持会议[N].人民日报,2020-01-26(1).

[2]习近平同俄罗斯总统普京通电话[N].人民日报,2020-03-20(1).

[3]习近平同法国总统马克龙通电话[N].人民日报,2020-03-24(1).

[4]习近平同印尼总统佐科通电话[N].人民日报,2020-04-03(1).

[5]习近平.团结合作是国际社会战胜疫情最有力的武器[J].求是,2020(8).

[6]习近平主持中非团结抗疫特别峰会并发表主旨讲话[N].人民日报,2020-06-18(1).

[7]习近平会见欧洲理事会主席米歇尔和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N].人民日报,2020-06-23(1).

[8]胡鞍钢,李兆辰.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视域下的中国行动、中国倡议与中国方案[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5):54-63.

[9]就新冠肺炎疫情习近平向欧洲理事会主席米歇尔和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致慰问电[N].人民日报,2020-03-15(1).

[10]习近平.团结合作战胜疫情共同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在第73届世界卫生大会视频会议上的致辞[N].人民日报,2020-05-19(2).

[11]习近平向“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级别视频会议发表书面致辞[N].人民日报,2020-06-19(1).

[12]习近平向中国—阿拉伯国家政党对话会特别会议致贺信[N].人民日报,2020-06-23(1).

[13]习近平会见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塞[N].人民日报,2020-01-29(1).

[14]高祖贵.坚持多边主义推动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N].学习时报,2020-06-26(1).

[15]苏云婷.新冠肺炎背后:现实主义全球治理观回溯[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2):60-67.

[16]特朗普“退群”世卫遭广泛批评[N].新京报,2020-07-09(A12).

[17]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新时代的中国与世界[N].人民日报,2019-09-28(11).

[18]比尔·盖茨:疫情让世界意识到我们是一个命运共同体[EB/OL].(2020-04-17)[2020-09-26]https://tech.sina.com.cn /it/2020 - 04-17 /dociirczymi6810047.shtml

[19]杨鸿柳,杨守明.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的现实境遇与路径选择[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4):41-49.

[20]習近平.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7-10-28(1).

[21]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383.

[22]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上的主旨讲话[N].人民日报,2017-12-02(2).

[23]习近平会见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N].人民日报,2020-09-24(1).

[24]姚璐.多边主义困境下全球治理体系的转型[J].红旗文稿,2019(6):37-38.

[25]习近平出席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应对新冠肺炎特别峰会并发表重要讲话[N].人民日报,2020-03-27(1).

责任编辑洪明星

猜你喜欢

应对挑战理念
浅谈中西方健康及健康理念
营改增背景下企业财务管理应对策略分析
浅谈教师如何应对校园霸凌
石油企业建设学习型党支部的实践与思考应用
用公共治理的理念推进医改
第52Q 迈向新挑战
中医理念的现代阐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