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研究

2021-01-02洪新雅

时代金融 2021年15期
关键词:信贷风险风险管理商业银行

洪新雅

摘要:商业银行是以多种金融负债筹集资金,多种金融资产为经营对象,具有信用创造功能的金融机构。信贷业务作为商业银行最主要的资产业务,与商业银行自身的经营息息相关。商业银行存贷利差的获得必须承担贷款资金收不回和存款资金到期无力支付的风险。就目前来看,我国的信贷风险事件时有发生,本文从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入手对其进行研究,并分析提出了与其对应的对策。

关键词:商业银行 信贷风险 风险管理

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管理工作无论在何时都是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中重要的一环,它关系到银行自身、银行业,甚至整个金融系统的有序发展。就目前来看,国内资金需求者筹集资金的首要选择仍是我国经济主体中的商业银行,从而产生的信贷业务是商业银行最主要的资产业务更是银行主要资金来源。因此,信贷风险对银行造成的损害也是巨大的。处于改革发展时代的背景下,顺应时代发展步伐大力发展经济的同时更要防范金融风险,以确保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而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管理就是维护金融稳定关键性的一步。

(一)外部因素

1.社会环境存在缺陷。由于我国信用环境和金融法律制度体系还不够成熟,尚处于不断完善过程中,信贷审核可能存在模式化问题。小微企业融资困难,很难达到银行信贷要求获得资金。而其他一般企业在信贷方面同样存在问题,通过虚假报表虚报业绩,隐藏真实经营情况的事情时有发生,而银行则根据企业所提供的报告信息对其经营状况及信誉进行评估审核,给银行信审工作造成许多困扰,影响银行资金的有效供给甚至形成坏账损失。

2.借款人信用风险的不确定性。作为信用贷款的主要参与者,借款人在其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借款人信用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信贷活动的实施和结果。借款人首先要有还款意愿和能力,其次要有良好的生产经营能力,保持资金的持续周转。对于出现短期的资金问题虽然可以寻求保证人的帮助或提供担保物,但担保人的信用又将存在风险,例如担保人所提供的抵押物或质押物的合法性、有效性以及保证合同合法性等。其次客户自身抗风险能力脆弱,企业客户特别是小微企业客户出现信用风险,既会受到当前经济大环境的影响,又存在企业自身经营管理出现问题的风险。

3.法律法规体系不健全。我国目前正处于市场经济的形成和完善阶段,法律制度和体系还存在很多不足之处。就信贷风险方面而言,相关法律法规还略有欠缺,对于具体风险情况很难找到确切可靠的法律依据,只能按照总体规定执行,适应性较差。更有利用国家政策和法律空缺进行企业改制或重组,使银行不良贷款率大幅上升造成信贷风险。

(二)内部因素

1.信贷资产质量差,不良贷款比例较高。我国金融业实行的是混业经营,贷款业务是主要的资金投向。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尚不成熟,企业获取资金的主要方式仍然是向银行借贷资金,所以就目前而言,商业银行占据资金输出的重要地位,由于缺少强有力的竞争,金融产品日趋同质化。同时与企业的生产周期,尤其是现金周期不完全匹配,银行产品单一、本身存在缺陷也是不良贷款率攀升的重要原因之一。

2.信贷人员风险意识薄弱,水平参差不齐。我国商业银行信贷人员基数大,但水平却不甚相同,专业人才十分匮乏。而且商业银行尤其是国有银行员工年龄结构普遍偏大,学习能力较差,对于新产品的理解以及外部环境变化的认知存在不足。对高端或有特殊需求的客户的服务水平和质量还不到位,而对于一般贷款需求,没有形成专人专项管理,造成管理空缺。加之一部分的借款人不愿意银行对其资金进行监控,不明确告知资金的使用去向,而银行基于同业激烈的竞争,为争取到业务,放松了资金使用方向的监控,这些都会加大银行的信贷风险。

3.信贷风险管理内部控制不健全、体系不完善。一是对信贷风险管理内部控制的理解和认识不到位。我国商业银行在思想认识上普遍存在重业务轻管理现象,在实际工作中,内部控制主要体现在制定一系列的规章制度,对于制度具体执行情况和效果欠缺考量。银行的规章制度也只是内部控制的一小部分,未形成整体的内部控制机制。二是部门与部门之间的相互制约不足。我国商业银行建立了逐级信贷审批相互牵制的授权制度,但授权審批管理不够严格,集体决策程序缺乏或执行不严,各层级各部门之间岗位设置和岗位分工不科学、不清晰,信贷业务的权责不够明晰,业务审批、核实、审查未能科学分工,导致滥用权、滥授权的现象时有发生。三是内部控制的有效性与独立性不足。我国商业银行虽然设立了内部审计部门,但由于内部制度的建立和执行是同一部门,审计部门直接受本行行长的领导,有时不能独立行使职权,有时由于人员配备不足,导致对同级业务部门活动的监督效力低,力度弱,执行力不强,检查的深度和频率不能与风险程度相适应,大大消弱了内审部门的监督作用。

4.缺乏健康的信贷文化。人类的进化史就是文化的发展史,在商业银行的众多文化中,信贷文化占据重要一席。信贷文化应是引领企业信贷工作发展而形成的普遍认同且可以依照执行的工作方式、思想纲领和文化认同。由于我国商业银行在信贷文化建设方面认识不足,内容欠缺,导致信贷业务发展的高度受到局限。

5.企业内部管理中的信息不对称。我国小微企业由于自身规模较小、人员较少,信息披露相对大企业来说不够完善,小微企业对自身信息更为了解,占有更大的优势,在银企融资关系中,银行信息来源比较匮乏,无法从外部获得更多信息,造成信息的不对称,导致银行面临承担更多风险的可能性,这对于双方都将十分不利。而在贷后的资金管理上,由于银行对企业经营和资金使用情况了解的局限性,造成企业与银行信息的再一次不匹配,加大了资金管理难度,增加了银行的风险。

(一)外部对策

1.培育良好的外部环境。我国应进一步建立健全银企信用关系法规制度,完善相关制度体系,并且严格贯彻执行相关法律法规制度,严肃查处妨碍人民法院执法的违法违纪行为。如部分企业利用改制、重组、破产等方式,提供虚假报告、报表,转移或逃避银行债务,给商业银行造成贷款损失,应由司法机关设法处理企业逃避银行债务的不法行为,维护商业银行的合法权益,使整个社会信用环境得到有效维护,缓释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

2.加快构建社会信用体系,完善征信系统。一是努力将信用识别系统构建成一个为人民群众提供所需公共服务的便利平台。使得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能够更好地服务于经济价值和社会效益的各个方面,起到放大、甚至倍增的效果。研发全国信用识别服务系统,积极建立覆盖全国的信用识别网络,提高全民信用意识,让重视信用和使用信用植根人心,建设出一个社会信用体系,并结合大数据基础,以现代信息化建设为支撑的综合服务平台。二是通过弘扬征信的守信来降低其借贷成本,通过征信体系的失信惩戒来限制过度的利己主义损害他人,通过征信的记录来规范人们的守信与合作,逐步建立起全社会成员之间互尊、互信的良好局面。

3.建立完善的法律体系。要通过对监管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的清理与整合,使各种金融法规完整、协调、配套,形成一整套有效体系。同时简化审批手续,加强信息披露管理。

(二)内部对策

1.改进信贷资产质量。一方面做好贷款三查工作,把控新增贷款质量。一是贷前调查要准确。将贷款风险控制关口前移,完善企业准入制度,从客户准入的源头上把控信贷风险,贷前尽职调查要做细、做实、做精,对客户进行风险评估。要通过查看报表、实地走访等方式摸清客户情况,根据风险偏好,掌握企业真实和具体的资金需求,严格审查客户,综合判断客户,审慎优选客户;二是贷时审查、审批要审慎。严格准入管理,审慎办理高风险业务,加强审批部门与经营部门的沟通交流,缓解信息不对称矛盾,严禁不符合条件的客户或项目准入,把握实质风险;三是贷后管理要联动。贷后管理要实地检查,加强与会计部门之间信息交流和反馈,对借款资金用途、还款来源等进行有效制约,明确贷后管理风险把控措施,把好监测监控关口,共同防范信用风险。另一方面做好不良贷款清收处理工作,提升存量贷款质量。一是要建立多部门协同联动的清收机制,制定具体细化的清收工作方案,分解落实工作任务,对标对表,积极推进清收工作。要按照“自身化解、自身清收、市场化处置、核销、协调政法机关帮助清收、资产置换”的清收路径,大力清收处置不良资产;二是要建立内部考核评价机制。将不良资产清收纳入各级班子绩效考核体系,严格兑现奖惩。对需要法院和检察院帮助清收的,涉嫌犯罪行为需公安机关依法打击,要及时有效对接,寻求强有力的司法保障。同时要加强银保监部门对清收工作的业务指导,确保清收入账成果依法合规。各有关部门要协同联动、合力推进,实实在在落地见成效。

2.培养优秀的人才队伍,强化风险意识。一是完善信贷人员培养机制。运用定期培训、人员交流等多种方式,进一步加大培训工作力度。提高信贷队伍素质,要重视培养信贷人员的敬业精神,加强风险识别能力和信贷管理能力的培养,提高信贷人员对新型商业模式、新型业务、新型风险类型的认知水平,提升信贷从业人员应对复杂形势的能力;加强信贷人员信贷法规制度的学习,提高信贷队伍合规经营的自觉性。继续开展信贷合规文化教育,积极培育合规诚信的信贷经营理念,促进信贷队伍不断改进工作作风,严格职业操守,加强廉政建设,规范从业行为。二是规范考核办法,落实问责机制。根据内外部审计及检查中发现的问题,逐笔逐条分析不良成因,针对不同性质及情况对责任人予以处罚问责。

3.健全信贷风险管理机制。一是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组织框架。完善内部组织框架,实现机构的扁平化和业务的垂直化。建立全行统一的信贷业务管理系统,做好系统性风险和局部风险的防控,加强风险监督。及时更新升级信贷分析和决策系统,充分发挥信贷专业优势,促进信贷与会计的前后台业务分离,设立专业化作业和经营中心。二是进一步加强内部控制制度。完善内部控制机制,防范信贷业务风险。强化信贷风险管理委员会作用,突出其在全面风险管理体系中的重要地位,采用条块结合的矩阵型管理体系,在岗位设置上要相互制约,纵向总分行管理与横向的部门之间分工制约,齐抓共管,形成合力达到风险控制与资源配置效率的最佳组合。确保内部审计部门的独立性,加大监督检查力度,提高检查的覆盖面和频率,完善奖惩机制,建立健全风险防控制度体系,加强监督与制约。三是进一步加强信贷风险管理技术水平。我国商业银行更多的采用定性分析方法进行信贷资产风险管理,使其风险管理水平受到信贷人员自身业务知识水平和风险防范能力限制,从而可能出现因计算错误或准确度不高得出错误结论的现象。通过使用现代风险管理技术,依靠系统数理统计及风险量化分析,减少主观个人因素风险,有效实行风险资产组合,实现利润最大化。

4.建立有力的信用风险管理文化。在全行树立质量意识、风险意识、责任意识和创新意识,将信贷风险管理理念融入到员工的思想意识之中,培养员工遵章守纪、扎实细致的工作作风,达到外部约束与自我约束的和谐统一,在全行树立良好的内控价值观,构建信贷风险管理文化的长效机制。不断根据新经济形势和信贷环境对现有的规章制度进行更新、修订,提高可操作性,建立规范化的信贷业务操作流程,制定精细化的信贷业务规定,规范业务人员操作行为。制定业务发展计划和绩效考核,强调价值创造,在全行上下形成清晰的信贷风险文化价值导向。

5.强化信息管理。一是建立高效的信贷管理信息系统。商业银行要进一步完善信息共享的全行统一信贷信息管理系统,改变各部门独立进行信息收集使用的现状,指定部门人员负责信贷信息的收集、加工、更新和管理工作,提高信息共享率和利用率。同时要保证系统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及时性、完整性、全面性,充分运用系统功能及数据资源,全面、实时、持续地进行风险监控。二是提高信息挖掘识别能力。通过对信贷信息风险系统数据的分析判别归纳,对其进行信息分级,有效减少业务人员在操作过程中的超权限的越权行为以及流程上逆操作的行为,强化风险控制的效力和权威性,通过加强对员工风险行为的控制与管理,尽可能规避可预见的操作风险和道德风险。

商业银行是经营风险、管理风险的特殊企业,信贷业务作为主要收入来源之一,其产生的风险伴随着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始终。信贷风险管理并不会彻底消灭风险,只是尽可能地降低其危害以减少损失。现如今受全球疫情影響,使得经济全球化、全球一体化趋势更加凸显,给我国的商业银行及其他企业都带来了更多的挑战,同时也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我国商业银行应该高度重视信贷风险管理,提高自身风险管理水平,努力构建科学信贷管理机制,实现商业银行的稳健高效经营。

参考文献:

[1]曹雪妮.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的新思考.时代金融,2013(1).

[2]谭雯.浅谈经济新常态下的银行信贷稳健经营.现代经济信息,2015(4).

[3]任健.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的思考与研究.金融经济,2012.

[4]郭毅飞.论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成因与对策.现代商贸工业出版社,2010.

[5]李沅璋.新常态下银行信贷风险的防范之道.银行家,2014.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银行大兴安岭地区中心支行

猜你喜欢

信贷风险风险管理商业银行
探讨风险管理在呼吸机维护与维修中的应用
商业银行信贷风险影响因素分析
关于加强控制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探讨
基于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的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防范研究
四川农户小额信贷风险防范研究
我国商业银行海外并购绩效的实证研究
护理风险管理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应用
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研究
地方性商业银行防范和化解信贷风险的思考
风险管理在工程建设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