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融媒时代下的理论节目创新
——以“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第十一季为例

2021-01-02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1年7期
关键词:导演组卫视浙江

(浙江广播电视集团 浙江·杭州 310005)

电视理论节目主要是以聚焦党和国家、地区的重大理论宣传工作为主,利用相关理论宣传主题与舆论关注热点,形成具备议论性的节目内容。承担着对受众群体实施理论宣传与教育的功能作用,是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电视节目形式。然而由于节目理论性强、教育性明显,创作容易落入从理论到理论、从概念到概念的窠臼。这样的节目在当下新媒体爆炸的时代,很容易失去受众的持续关注与支持。数据显示,2019年上半年,我国有线电视用户总量净减少385.6万户,降至2.19亿户,有线电视在中国家庭电视收视市场的份额降至49.02%。而抖音作为自媒体用户的大本营之一,2019年1至7月,其用户日活量由2.5亿逐步增长到3.2亿,至2020年1月日活量超过4亿。一降一升之间,反映的是受众接受信息的途径正快速地发生着转变。在这样的背景下,相对枯燥、无味的电视理论节目,更应该寻找新的突破口。

1 重新架构媒体特性,锁定年轻观众

在这样的背景下,浙江卫视“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第十一季导演组在节目策划之初,就针对受众收视变化的特性,确定了重塑传统节目架构,将原有的重心由传统大屏向移动端小屏进行转移,精准定位在校大学生这一收视人群,通过“同上一堂思政课”的形式,更好地发挥电视理论节目的宣教作用。

精准定位收视人群,其实传统媒体一直在做,我们在电视中看到的各个频道:体育频道、少儿频道、财经频道、影视频道、军事频道、农业频道、甚至更加精细的钓鱼频道、乒乓频道、围棋频道等等。这些都是传统媒体在大众传媒领域进行的垂直划分。然而随着网络的发展以及移动终端的普及,电视观众正迅速流失。因此与新媒体争抢网络蛋糕成为传统媒体特别是电视理论节目必须要迈出的一步。

在争取收视人群的选择上,导演组将目光锁定为在校大学生。首先这些人群正处于求学、求知的关键时期,更渴望了解身边人、身边事。数据显示,网易公开课的收视人群集中在18—45岁,而另一款网络学习APP樊登读书的会员从2015年底的20万,跃升至2018年底的1300万。数据说明,年轻人爱学习、有市场。另外,这些在校大学生,几乎不看电视,他们更加习惯通过网络观看视频节目。如果“同上一堂思政课”能获得他们的持续关注和支持,将更有利于这档节目在网络传播的影响力。

同时,近年来党中央对高校思政课也格外重视。习近平总书记曾提出:“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在创新中提高,及时更新教学内容、丰富教学手段,不断改善课堂教学状况,防止形式化、表面化。”如何进行思政课创新,也是不少高校正在探索的一项工程,“同上一堂思政课”的理念也获得了高校的支持。

2 创新节目形式,既是“思政课程”又是“课程思政”

本季“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的主题是《奋力打造“重要窗口”》,这是习近平总书记赋予浙江的光荣使命,立意高远,内涵丰富,涉及到经济、社会、民生、文化、社会治理等方方面面。要更好阐释清楚这一主题对于浙江未来发展的纲领性作用,不仅要讲理论,更要讲历史、讲当下、讲未来,不仅要讲浙江,更要讲全国、讲全球。对于这样一个跨度大、内容广的主题,高校的思政课教师讲起来还是有相当难度的。为此节目设置了三个授课教师,一个主讲、两个助讲,三个嘉宾可以从各自研究的专业领域出发,围绕同一个主题,互相启发、互为补充。把课堂打造成一堂信息量大的思政课,同时实现专业课的思政化。例如,浙江大学副校长黄先海通过校内无人快递车的故事,引申出浙江创新发展的成果,并利用这一成果回答了为什么选择浙江作为新时代全面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窗口这一疑问;在浙江理工大学,助讲嘉宾高翔则从经济学的角度,阐述了“八八战略”与“重要窗口”之间的关系。为了让枯燥的理论生动起来,在环节设置上,编导们与嘉宾反复沟通,力争用最通俗的语言将最深奥的理论解释清楚。例如,在中国美院,校长高世名利用美院师生的著名画作,阐释了马克思主义与浙江的不解之缘;在浙江农林大学,主讲嘉宾沈满洪借用了农林大学师生感触最直接的“摘苹果”为例,解释什么叫做“创造性张力”。

据不完全统计,四堂思政课上下来,授课嘉宾们讲述的内容涵盖了:哲学、经济学、公共管理学、社会学、环境学、艺术赏析等。授课嘉宾们通过专业课展示了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浙江的生动实践,又用党的最新理论成果丰富专业课的内涵。这不仅是对传统思政课的延伸和探索,更是对专业课思政化创新的一种尝试。

3 创新互动形式,让节目创新有结果

近年来,国内的电视理论节目层出不穷,东方卫视的《这就是中国》、天津卫视的《大家说理》、东南卫视的《中国正在说》、海南卫视的《光荣的追寻》、内蒙古卫视的《开卷有益》等都在探索用不同的电视表现形式将理论节目做的生动有趣。“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系列电视理论节目,自2017年开播以来,节目组以“生动”为宗旨,不断创新表达方式:唱歌、跳舞、朗诵、远程连线、虚拟天幕、任务互动……活跃现场的手法几乎用了个遍;进乡村、进社区、进展馆、进剧场……适宜录制的现场几乎走了个遍;从一条板凳的距离开展座谈,到行进式记录的真人秀,再到舞台上的古今“穿越”……电视表达手法更是几乎用了个遍。既要在国内同类节目中寻求新的突破,又要在已有节目形式上创新,这是摆在导演组面前的一个巨大难题。

在确定了走进校园上“思政课”这一表达手法后,讲台、课桌、学生、教师,PPT,这些相对静止、又单调的元素,成为本季节目能呈现的画面主体。炫酷的舞美效果、多维的互动方式、多元的节目流程以及多角度的摄制机位,都不复存在。形式创新乏力,怎么突破?导演组通过现有元素将PPT作为节目的“节奏调整器”;同时将节目播出时长压缩至30分钟,避免观众出现视觉疲劳。另一方面重点在创新互动上寻求突破,力争做到“院内花开墙外香”。

在节目策划之初,导演组就将节目影响力的表现平台锁定在中国蓝新闻APP这一移动端上。并制定了大屏录播、小屏直播互动的方案。让更多的网友参与到节目当中来。另外,为了让这堂特殊的“思政课”真正发挥作用,导演组与高校商议,将这堂课纳入学生课时统计,并设置了“看视频写作业”环节,围绕课堂知识整理出课后作业,学生作答成绩纳入到期末考核。这种合作形式的设计和确定,对外整合了高校年轻受众资源,增加了中国蓝新闻APP的下载量,并锁定了一批年轻用户。对内则加速了融媒体中心各部门的协作。为了达到预期效果,导演组、研发部、推广部等多部门通力合作,为本季节目设置了专题页面,不仅集合了本季节目的直播、回看,互动、答题等内容,导演组还将前十季“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链入专题页,为高校思政课教师提供鲜活的授课素材。

从11月6日节目录制开始,截止到11月17日,10天时间里,通过中国蓝新闻APP专题页答题量累计超过1.4万人次;APP全网点击量超过400万;节目全网点击量破千万。此外,据中国试听大数据统计显示:本季节目省内平均收视率为0.574%,居同时期地方卫视节目收视率前三。一档栏目互动形式的创新,撬动了台内台外的资源整合,收到了意料之外的传播效果。

4 新想法催生新手段产生新收益

为更好的还原课堂氛围,本季节目在录制过程当中,使用了高清广播级摄控一体机,这是一种可以远程操控的高清摄像机,一般用于探密性、真人秀等节目当中。这也是“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首次使用这种新设备。新设备的投用,最直接的“收益”就是减少了四名摄像,降低了成本;另外,由于这种设备的隐蔽性,能最大程度上保证“课堂”这一元素的画面呈现,减少上课过程中的人为干扰,保障了录制的质量。这也为日后类似节目的录制进行了有利的探索。

此外,理论节目进校园这种模式也激发起校方的兴趣,甚至有高校愿意采购相关节目。这一思政课的模式也被温州大学等高校效仿,在校园内尝试这种新型思政课的授课模式。

5 结语

在新媒体爆炸的时代,传统媒体应及时求变,用互联网思维精准定位收视人群、重塑节目架构、创新互动方式,并充分发挥传统媒体在内容制作方面的优势,就一定能扭转颓势,实现多方共赢。

猜你喜欢

导演组卫视浙江
部分卫视下半年待播剧
扫一扫阅览浙江“助企八条”
试论涉案纪录片的“进行叙事”功能
——以《纽约灾星》为例
浙江“最多跑一次”倒逼“放管服”
浙江“双下沉、两提升”之路
天津卫视的淡定太匪夷所思
浙江医改三部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