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胜任力视角的会展专业“双创”人才培养研究

2021-01-02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1年7期
关键词:特质胜任会展

(上海出版印刷高等专科学校 上海 200093)

1 “互联网+”背景下会展产业人才需求分析

在经济全球化与国际化的浪潮中,会展产业正随着中国经济模式的改变而产生巨大变化,包括其价值链构成、资源配置方式、区域格局、人文环境等。会展产业在“互联网+”时代下,已呈现出高知识密集、高附加值、高创新性的产业形态,“多业态、全业态”的融合发展模式趋于主流。因此,在这样的社会语境中很多的创新创业空间与机遇被催生(逯付荣,2020)。基于此,培养“双创”型会展人才才是响应产业召唤的积极应对路径。大力培养创新创业型会展“双创”人才,才能更好的服务国家经济转型和会展产业的全面发展(王鸣柳,2019)。

随着我国会展产业链条的不断延展和动态发展,产业本身正在经历从要素驱动到创新驱动的模式变迁。在此过程中,会展产业的组织模式、业态功能被不断拓展和迭代,市场对人才的需求不断多元。因此在这种经济模式下,有必要针对产业发展的新态势来研究该产业人才的胜任力模型,以此为原点来探讨会展人才的培养路径。

2 会展专业“双创”人才的胜任力模型初探

2.1 胜任力模型的含义

胜任力顾名思义是回答完成一个任务角色所需具备的胜任能力。这是针对性培养专业人才的目标“初心”,即为了什么目标和使命进行培养。胜任力模型理论最早是由哈佛大学DavidMcClelland教授(1973)提出的。根据该理论,胜任力是指担任某一特定的任务角色所需要具备的胜任特征的总和,包含动机、态度、价值观、技能、知识等不同维度的特质。更需要强调的是,这些特质是能够帮助区分业绩优秀者与业绩一般者的能力总和。在此定义下,美国学者Spencer等人(1993)编撰了《胜任力辞典》即“才能模式资料库”,提出了为学术界公认的经典胜任力模型——冰山模型和洋葱模型。洋葱模型与冰山模型的构成逻辑一致,越表层越易于识别与改造,越内层越不易于识别但确是问题的本质。不同层面的特质的综合输出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个体在职业情境中的行为表现。因此构建胜任力模型需要包含价值观念、个人特质与职业技能三个维度。

2.2 会展专业“双创”人才胜任力模型的结构

胜任力模型通常被用来探讨企业的人才需求特征。会展产业的发展离不开会展人才的助力。目前在会展产业迅速发展的过程中,很多企业迫切需要大量合适的人才创新会展服务的形式,提高会展服务质量,但由于高校培养与企业需求之间存在结构性的差异,导致会展产业存在人才供给与人才需求不完全适配的问题愈发明显。解决这个问题的核心是需要探讨会展产业不同类型与层次的岗位在胜任力方面的不同诉求。

需要注意的是,胜任力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能力,而是指在某种岗位上将优秀绩效者与普通绩效者区分出来的特征综合体。根据美国学者Spencer等人编撰的《胜任力辞典》,不同类型工作的胜任力核心诉求不同,其衍生出的层次标度亦有差异。例如以成就驱动为核心的工作其胜任力诉求主要体现在成就导向、秩序意识标度等;以服务驱动为核心的工作其胜任力诉求主要体现在理解能力、服务意识标度等;以影响力驱动为核心的工作其胜任力诉求主要体现在关系营造、组织意识标度等;以个人效能驱动为核心的工作其胜任力诉求主要体现在压力对抗、责任意识标度等。会展专业“双创”人才的胜任力模型构建也可以借鉴此理论。

本文通过文献分析法和德尔菲法,梳理了会展行业现状与发展趋势,剖析会展产业不同类别岗位的胜任力结构。从会展专业“双创”人才的胜任力结构上来说,由内至外分别是价值观念层次、个人素质层次以及职业技能层次。其中,核心层价值观念就是会展专业人才的态度、信念、立场、价值取向、道德标准等因素;中层个人素质层次包括个体身体素质、心理素质、思考能力、沟通能力、管理能力、组织能力、计划能力、自律能力、应变能力、团队合作能力、信息收集与问题解决能力等因素;最外层的职业技能层次则包括会展产业领域从策划到管理,从创意到执行过程中的一系列知识与基础技能。同样的,在这个胜任力模型架构中,最外层的知识与技能可以与中层的个人素质层次、最核心的价值观念层次进行多种组合形成不同的胜任力版本,从而匹配不同类别不同层次的会展领域工作需求。

根据对产业从业人员的访谈资料整理,目前产业最迫切需要的人才除了职业意识、专业素养外,踏实肯干、创新意识、以及学习能力这三个指标成为最高频次被提及的评价指标。特别是正直诚信和爱岗敬业这两个因素被赋予很高的评估权重。很多从业人员都认为这种最核心的驱动力才是挑选人才最看重的素养。因为这种核心价值观念直接影响员工工作态度,对工作绩效的影响是非常显著的。也就是说,不论是什么层级的岗位,什么类别的岗位,尤其是会展产业的从业人员,首先,都需要拥有坚定的信仰与立场、正确的政治理想与态度、符合时代要求的道德素养与标准。因为会展产业是能够与第一产业、第二产业、以及房地产业、旅游业、文创业、信息业甚至体育业及演艺业等第三产业进行广泛且深入融合的产业。其作为中国的新兴产业,也是现代城市建设的加速器和城市发展的助推器,涉及到城市形象、文化符号等信息的构建与传播。所以从事会展产业的人员最核心的胜任力应是能够拥有正确的政治信念、政治态度与政治立场,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价值观念的出发点。第二,在个人特质和职业技能方面,根据会展产业与其他产业融合的方向与程度,以及从事岗位的级别的差异,人才胜任力模型构建时的维度需要根据具体岗位具体探讨。通常不同层次的会展管理人才胜任力考量维度排序差异主要来自于个人特质和职业技能方面多因素在不同权重下的组合。例如,基层会展人才在个人特质方面主要涉及学习能力、创新能力、自律能力、信息收集能力、人际沟通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等;在职业技能方面主要是包括基本操作技能、会展相关法律法规、物流外语等知识。中层会展人才在个人特质方面主要涉及决策能力、组织能力、协调能力、计划能力、创新能力、抗风险能力等;在职业技能方面主要是包括岗位专业知识、会展相关法律法规、会展外语知识等。高层会展人才在个人特质方面主要涉及领导能力、创新能力、决策能力、洞察能力、组织能力、协调能力、沟通能力等;在职业技能方面主要是包括跨岗位知识与技能的理解与应用。

3 基于胜任力模型背景下的会展专业“双创人才”培养策略

早在2015年国务院印发的《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展览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中,会展产业的发展基调已经确立,需要会展人才不断开展商业模式创新、管理创新、服务创新等,大力发展新兴展览业态,包括线上推广与信息采集;线上线下融合发展;甚至是线上会展模式等。这为“互联网+会展”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在此转型升级的过程中,如何根据会展企业的人才需求,修订现有人才培养方案,是每个从事会展专业教育事业工作者需要持续思考与摸索的问题。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大形势下,高校教育也应当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将培养双创型人才加入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当中,积极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章丹华,2018)。会展策划与管理专业本身就是一个实践与理论并行,甚至实践超前于理论的领域。特别是在分析了会展专业“双创”人才的胜任力模型之后发现,目前各大院校的会展专业重点培养的内容主要是基于最外层的职业技能方面。而较少专门针对个人特质和价值观念方面的培养。

高等职业教育作为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效地推进了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弥补了我国高等教育结构单一的局面。此外,在创意经济时代的宏观背景下,培养学生的双创能力,不仅需要理论层面的职业教育发展,且需要基于“互联网+”大赛平台的实践层面的胜任能力评估,才能进一步解析学生在创新意识方面的缺失,或是在创业能力方面的不足。因此,参与大赛,在实践中获得职业认知与专业素养是人才培养的一条捷径。而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是由教育部牵头组织的国内最高层次、规模最大的大学生创新创业竞赛。在此背景下,根据大赛要求打磨项目内容,锻炼团队能力可以有效的帮助学生在定位选择、专业能力、责任意识、实训操作等综合素质方面给予正确的引导。因此,将参与“互联网+”大赛作为会展专业培养“双创”人才的平台是非常好的可操作可复制的培养路径。以具体的大赛项目为出发原点,在项目中,依据学生能力缺失性判断,提出具体的改良方案。由于胜任力模型是一种评估手段和鉴别机制,在应用胜任力模型时,需要从高职教育的早期便开始构建。因此,在专业培养正式开始前,就需要与学生共同研究往年大赛资料,让学生提前了解大赛相关内容及情况,激发学生参赛热情,让学生带着问题去体验生活、了解社会,带着问题与老师交流。这样以“互联网+”大赛为平台,早期开展创新意识培养,中期开展创业能力培养、后期开展综合能力培养,以便精准运用胜任力模型。

与此同时,会展专业应依照“互联网+”背景下会展产业转型升级的不同模式,针对课程设置中存在的问题,优化课程体系,融入紧跟时代的“互联网+”新课程,同时在传统课程中补充加入新素材,重塑学生的会展知识体系,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例如5G时代中,微网站、视频号、抖音、快手等新媒体已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新媒体运营、网络文案、网络直播等知识也会成为会展“双创”人才所需的职业技能之一。通过赛教互动来评估胜任力缺失项,从而不断地进行培养方案的匹配与调整。

猜你喜欢

特质胜任会展
文人的心理探索之“痴颠狂怪”特质
新形势下如何增强会计从业人员职业胜任性
基于胜任力的人力资源管理
论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特质
抓住特质,教出说明文的个性
基于胜任力生成过程的组工干部培训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