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的心态对优秀运动员的影响
2021-01-02
(广东省广州市二沙岛体育训练中心 广东·广州 510100)
培养运动员积极心态属于将积极心理学、运动员心理学等相关理论、实践作为基础而产生的研究领域,旨在运用积极的方式指导运动员立足于积极方面处理问题,使之形成良好心理品质和乐观品格,消除消极心理,发挥出自身潜能,实现最佳训练和比赛效果。
1 体育运动为何要关注积极心理学
在运动心理学方面,其研究的最终目标并非是解决运动员的心理问题。其最终目的是除了对运动员的运动表现引起重视外,还需重视其生活,同时其积极情绪体验也是不可忽略的一项内容,从而让其将积极思维模式形成。如此一来,便能够把运动心理学研究领域进一步拓宽。而运动心理学的另一个重要研究内容就是如何构建良好的社会环境与氛围,以促进运动员的健康发展,使之潜能得到充分发挥。不仅如此,积极心理学可改变运动心理咨询目标,运动心理咨询目的不仅要求协作运动员解决现有问题,还需加强运动员心理调节能力,深入发掘其心理潜能,及时解决各类问题。若消极心理学研究取向下,运动心理咨询运用“问题——解决”的模式,积极心理学让我们知晓,运动心理咨询并非只是单纯的把问题解决,且还应做好相关预防工作,借助对运动员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使之能够实现“自助”。
2 优秀运动员生理心理特征
2.1 优秀运动员生理特征
优秀运动员相较于普通运动员来说,还是存在较大的差异,主要表现在肌肉类型、心肺功能以及神经调节方面。对长时间做有氧耐力的优秀运动员来说,在其机体内,占主导地位的是慢肌纤维,如,在慢肌纤维比方面,长跑运动员占到了65%以上,游泳运动员则在60-80%;无氧运动则属于肌肉运动,可以让肌肉锻炼收缩,进而加强自身速度、力量等,是运动健身的必备部分,例如举重运用。长时间系统的训练可降低运动员的呼吸频率,呼吸深度加深,并提高机体肺泡通气量、气体交换率以及肺通气效率。并且,运动员左心腔扩张,心脏容积增大,每搏心输出量增多,在安静状态下心率降低,泵血功能加强,进而适应长时间运动需求。优秀运动员在实际运动过程中,胶干神经活动会增强,减弱神经活动,增多肾上腺髓质分泌的肾上腺素以及去甲肾上腺素,加快心率,提高心肌收缩力,增加搏出量。
2.2 优秀运动员心理特征
在比赛时,很多运动员都有焦虑情绪出现,但优秀和普通运动员存在的区别表现在前者可以将焦虑控制在可控范围中,进而降低焦虑值,并将其转变成比赛动力,可以对自己状态进行有效调节,维持良好唤醒水平和专注度,就算是比赛中产生不利因素,也可以从容应对逆境。
3 积极的心态对优秀运动员的影响
3.1 积极心态属于维持耐力的前提
立足于遗传,受教育、环境等的影响,通过主体实践训练形成的性格品质以及心理能力的综合体现,涉及多个方面,具体包括兴奋、信念、人生观以及情绪等。而相关研究结果也证实,诸如Ach、多巴胺等神经递质,和心理、生理过程存在着紧密的联系。Ach作用在于对肌肉收缩进行控制,都能够人体过于亢奋和紧张时,就会出现Ach分泌增多的情况,进而在肌肉上发生作用,使肌肉紧张性增强,抗耐能力减弱,加快形成机体疲劳。同时,当机体处于过度紧张的状态下,便会增多多巴胺分泌量,使得动作出现不协调和僵硬的情况,让运动员长时间的运动能力受到影响,加速疲劳的出现。由此可见,机体过于紧张时,运动员耐力会受到影响,肌肉紧张性加剧,最终加快机体疲劳的出现。
另外,对于这一定论,多德森与耶克斯提出的倒U形假说无疑为其提供了一定的支持。对于倒U形假说而言,唤醒和操作的关系可用倒U型曲线表示。对此,唤醒水平与操作成绩呈正比,最终到达最佳点,但随着唤醒水平的不断提高,成绩会慢慢降低。所以,适当兴奋刺激会让心跳加速,血管扩张,同时也会增加心输出量,在短时间内分解体内糖原和脂肪,最终提供较多的能力给运动员。
3.2 有助于体力的快速恢复
在运动开始阶段,内脏器官活动往往无法使运动器官的需求得到满足,所以人体会出现许多无法忍受的生理情况,诸如头晕、呼吸困难、肌肉酸软无力等,即运动的极点。积极心态和良好心理素质有利于身体机能调节的改善,进而缓解运动员缺氧的情况,促进第二次呼吸到来,并让运用员维持良好生理状态和心理状态运动下去。运动结束后积极心态有利于运动员体力恢复,缓解疲劳。同时,举重运动员通过心理调节恢复的方式,可以降低精神方面的紧张程度,并缓解比赛过程中心理压抑的情绪,加快神经能量恢复,进而让身体器官机能迅速恢复。
3.3 有利于运动员超越自我
在举重运动中,运动员的意志品质十分关键。有关研究显示,意志品质顽强和薄弱的运动员相比之下,前者通常会取得更好的成绩,甚至于超常发挥。通常情况下,举重运动员受比赛前和比赛中负面心理的影响,诸如紧张、怯场等的,无法发挥出真实水平。所以,对举重运动员开展自我调节训练,有利于他们在比赛的过程中将自己掌握的技能全面的发挥出来,甚至于超常发挥。此种自我控制训练的主要方式为自我暗示训练。积极心态运动员在自我调节的过程中,能够自我控制思考内容,调动积极情绪,化解慌乱紧张情绪,维持最佳竞技状态。
3.4 促进训练效果和比赛成绩的提高
对于心理状态而言,其属于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方面的内在心理背景,在不同心理状态影响下,运动员在训练效果方面会出现巨大差异。日常训练和比赛时能够发现,情绪高涨、积极活跃的运动员比赛时的失误较少;缺少生气,略显消极被动的运动员则经常失误。所以,注重培养举重运动员训练效果与比赛能力,属于提高举重教学训练的重要内容。
运动竞赛属于高度对抗的过程,过程中不仅竞争激烈,且还容易有诸多变数出现,除了会消耗运动员大量的身体能量外,其所付出的心理能力也比较多,可以说运动员的心理能量对比赛成绩具有非常大的影响。同时,运动员积极心态属于一种内部精神力量,能够激发对运动员有利的身体素质,并充分发挥技术动作,能够确保运动员展现出良好技术水平,以及夯实提高运动成绩的相关条件。
3.5 积极面对挫折和伤病
就运动员而言,比赛胜负属于一时的,但挑战属于不断的。在失败面前需要挑战;困难面前需要挑战;在疲劳面前需要挑战;在伤病面前更需要挑战。并且,也只有不断挑战才可以实现更好的发展,攀登上更高的高峰。强者均喜欢挑战和善于挑战。立足于积极心态与顽强意志迎接挑战,可拓宽走向成功的道路。积极心态主要指的是通过积极和有利角度考虑事情,维持良好情绪态度。比如,举重运动员被教练员训斥后会出现一定的想法,消极认为自己得不到认同等。反之,积极心态则会觉得这属于教练员重视自己的一种表现,希望自己能够取得进步。如此一来,教学关系就会出现完全不同的情况,并影响最终训练效果。语言的力量属于无穷无尽的,积极心态的举重运动员会通过正面词语来暗示自己,进而形成强大力量与良好心情,诸如伤病时经常对自己说:“伤痛在减轻,感觉愈来愈好!”
4 培养举重运动员积极心态的方法
4.1 调动运动员积极的训练、比赛动机
训练和比赛动机等属于促进运动员参加训练与比赛的主要原因,以及内在动力。举重运动员因为动机性质存在差异,会形成性质不同的情绪体验,进而影响训练效果与比赛成绩。对于动机崇高、正确的举重运动员而言,极易形成荣誉感和责任感,进而直面困难,获得胜利。反之,动机狭隘、错误的运动员,更加关注个人得失,情绪波动大,面对困难极易形成消极情绪,进而畏缩不前。所以,培养与调动举重运动员正确动机,属于积极心态形成的关键,教练员需重视此方面的教学。
4.2 利用模拟比赛消除紧张情绪
模拟比赛指的是练习性比赛,需要教练员对部分运动条件进行控制,让举重运动员在情绪方面出现变化,并在此过程中培养其适应比赛能力、调节情绪能力,熟练掌握自我调节方式,同时在正式比赛中指导举重运动员对比赛状况予以了解,实现心中有数。另外,提高自身修养,确保面对任何场合与情况均能够镇定自若,胜不骄败不馁,客观、真实的评价自己,不因一时失败否定自己和改变心态,以正面动机参与到比赛中。
4.3 淡化比赛名次,转移紧张情绪
对于举重运动员而言,和名次相关的硬性指标属于动力,但是若此种动力过大或过强,会成为压力,进而引起心理负担的情况,想赢怕输,比赛过程中患得患失。对此,教练员需要结合举重运动员情绪方面的特点,采取语言技巧等,缓解举重运动员心理负担。转移紧张情绪,指的是让举重运动员注意力脱离紧张的竞赛氛围,诱导他们想一些轻松的事情,等情绪相对平稳后,再将注意力放到现场竞赛中。详细方式需要结合运动员情绪紧张特点与原因进行明确。例如,与队员进行交流,转告现场情况、听音乐放松,亦或是适当降低成绩要求。总而言之,需要做到因人而异,通过灵活的方式转移举重运动员紧张情绪,使之在获取到紧张体验的基础上,控制好自身情绪。
4.4 通过积极的心理暗示,增强运动员的自信心
皮格马利翁效应由心理学家罗森塔尔与雅各布森提出,他们认为:“要想使一个人发展更好,就应该给他传递积极的期望。期望对于人的行为的巨大影响。积极的期望促使人们向好的方向发展,消极的期望则使人向坏的方向发展。”同时,运动心理学也指出:心理暗示具备着重要作用,除了能够对人心理与行为产生影响之外,还可以影响人的生理机能。因此,教练员不只是要经常从正面给予举重运动员心理暗示,还应引导运动员自己展开积极心理暗示,使之对自身所具备的运动天赋深信不疑,明白努力便能够将运动水平提高,不论是在平时的训练,还是比赛中均表现出强烈的自信。
5 结语
综上所述,培养举重运动员积极心态十分重要,与训练效果、比赛成绩之间存在紧密联系。所以,一方面培养举重运动员积极心态属于运动训练本身的需求,也是加强训练效果的主要途径。另一方面,培养举重运动员积极心态时,需要秉承一般技能训练规律,结合长期、系统、科学的原则才可以实现最佳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