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优雅地行走在苏式语文课堂上

2021-01-02李卫国

课外语文 2021年19期
关键词:苏式台阶苏州

李卫国 钱 进

(1.江苏省苏州高新区通安中学校,江苏 苏州 215000;2.江苏省苏州高新区阳山实验初级中学,江苏 苏州 215009)

苏式教育的提出是建立在苏州历史悠久、底蕴深厚的基础之上,是由苏州悠久的教育传统、丰富的教育资源、多样的教育思想共同孕育而成的。探索苏式语文课堂的内涵价值、打造具有鲜明特征的苏式语文课堂,是苏州语文教育专家与一线教师们的共同追求。

一、让苏式语文课堂呈现出精致的味儿

首先教学内容的选择要精当。既要契合教学大纲,突出教学重点与难点,更要符合学生实际情况,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其次教学方法要有的放矢,根据不同教学内容采用适宜巧妙的教学手段与方法,让方法随着教学内容走,随着教学情境走,随着学生反应走。再次教学思路的设计要精细,导入要自然巧妙、激趣设悬;教学环节要环环相扣、水到渠成;教学过程要体现以小见大、管中窥豹;结语应回味悠远、发人深省。此外,教学语言的呈现要精妙,能用诗意形象的语言描绘语文世界,彰显语文魅力,引领学生走入文本情境。

以苏州市学科带头人李老师教学《岳阳楼记》为例。老师先引导学生重点赏析文中景物描写的妙处,并让学生比较两处景物描写的不同。学生讨论后认为:一处是概括描写洞庭湖全景;一处是具体描写特定时段的洞庭湖景,是特写。教师因势利导,让学生探究作者如此处理这两处景物描写的原因,从而帮助学生突破了本课的教学难点:明确古仁人之心的内涵,理解范仲淹的政治抱负。在抓住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时,老师精心选用了教学方法,以朗读法贯穿整节课,同时积极开展小组讨论。学生在读通语句、读懂文意、读出感情的基础上,在老师的点拨引领下,积极有效地研讨文本,深入理解了文章意旨。

整节课的教学思路非常精细且自然顺畅。导入巧妙:古往今来,苏州是一个人才辈出的地方,火车站广场上有一座名人石像,同学们知道他是谁吗?(许多同学摇头)他就是北宋时期苏州杰出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倡导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思想(许多学生恍然大悟地点头)。这样的导入基于学生的家乡自豪感,糅进苏州元素和学生的生活体验。在教学切入点的选择上,依据文本特点,从表达方式切入,让学生先找出各自然段运用的表达方式种类,再自然过渡到对洞庭湖美景的赏析。在具体教学中,老师从不越俎代庖,而是让学生自主探寻答案。如赏析两幅画面时,他让两组学生以接力方式上台板演,给画面起题目。学生纷纷争抢板演机会,并在对各组题目的优劣评判中提高了语言概括能力,明确了两幅画面的不同特征,为后续学习打下了坚实基础。在难点突破环节,老师为学生搭建教学支架,而支架来自于文本本身。他让学生对文中的两个“异”字进行指向性比较。学生在思维碰撞后,在“古仁人”与“迁客骚人”的比较研究中,探讨出作者含蓄表达的先忧后乐的政治抱负这一主题。整个教学,老师语言精妙,循循善诱。时而澎湃,时而柔美,时而快,时而慢,如涓涓细流,引导学生一步一步由浅入深地理解文章中重难点,让学生感受文中悲喜的情感变化。

二、让苏式语文课堂呈现出灵动的味儿

苏州的水是灵动的,姑苏枕河水的盘旋清柔蜿蜒,太湖水的秀美浩渺,长江水的汹涌澎湃,孕育了苏州的文化,也渗透进苏式课堂。因此苏式语文课堂也是灵秀澄明的,是灵活激荡的,是灵性扑闪的,显示着灵动不拘的风格,折射着水的灵动光泽。

苏州语文教育名家黄厚江的本色教学、薛法根的组块教学、薄俊生的发展性教学等都让我们体验到苏式语文课堂的“生成式”导学。精致的预设,是灵动生成的土壤,绝不能埋没生成的光辉。两者是和谐统一,相辅为用的。因此,灵动的苏式语文课堂不是僵硬的、模式化的,而是有血有肉的、丰满鲜活的,这样才具有生命的活力与个性的张扬。

我们就来看看黄厚江老师是如何带着孩子们一步步“登上”《台阶》的。《台阶》是一篇较有深度也有争议的小说,对这篇文章的解读是“有一千个读者也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黄老师先带着学生走向第一层“台阶”:梳理台阶和父亲的关系。学生认真品读原文后,畅所欲言,解读出台阶的多种作用和自己心目中父亲的形象特点。黄老师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感悟,毫不吝啬的赞语让学生们神采飞扬。在此基础上,黄老师又带着学生们走向第二个“台阶”。他告诉学生小说的特点,并指导阅读小说的方法就是要由一个人能读出一类人来,以此引导学生从有关父亲的描写中读出中国传统农民的特点。学生在他鼓励的眼神下,合作探究出中国传统农民的诸多特点。黄老师带着孩子们又向精心设置的第三层“台阶”攀登:会读小说的人,还会关注小说中的次要人物,你关注了没有?孩子们一下就注意到了“我”和“母亲”这两个人物形象,体会到次要人物对主要人物的烘托和渲染作用。在讨论过程中学生对小说结尾有疑惑,黄老师以此为课堂生成点,及时引导学生去体会父亲的心情,分析“我”在结尾的感慨“怎么了呢,父亲老了”的含义(特别让学生关注此句标点符号的作用),同时根据学生的回答,引领学生爬上了第三层“台阶”,让学生对小说的主旨有了更深刻的解读 :重要的不是实现理想,而是实现理想后不迷茫。

黄老师以爬“台阶”的方式带领孩子们读《台阶》,不只解读了小说的深沉意蕴,更是引导学生思考人生中不可避免的困惑。毫无疑问,这三个“台阶”是黄老师精心预设的产物,但爬“台阶”的过程黄老师没有预设,也无法预设,更没有刻意设置问题和答案来固化学生的思维。整个教学过程显得很自然,完全是老师陪着学生在行走。学生有什么需要,老师就会立刻出现;学生遇到障碍摔倒了,老师不是直接扶起来,而是送一句鼓励话语,或是递给学生一根拐杖,让学生自己站起来继续往前走。可以说,攀爬三级“台阶”的过程完全是在师生交流互动中一步步生成的,从中我们可以体味到苏式语文课堂呈现出的灵动味儿。整个课堂没有固定的教学环节、固定的方法与思路、固定的问题与答案,是灵活动态的,是“智慧而美丽的课堂”。

三、让苏式语文课堂呈现出从容的味儿

相比于北方人的直爽粗犷,苏州人是不急不躁的,是淡定从容的,是温情柔和的。因此苏式语文课堂也应呈现出从容的味儿,教学节奏是从容的,师生关系是从容的,教学情境也是和谐从容的。它追求的是“慢”的语文教学节奏,讲究细细品味,崇尚平和的教学对话,体现的是“润物细无声”的教学效果。这样的课堂,没有教师一言九鼎的气场,没有“我问你答”的单向传递,只有师生间平等地交流探讨,从而创设了生动、真切的交际情境,为学生搭建了真实而具体的体验平台。这种融错启智的教学过程本质上是一种沟通、理解和创新。

经典长篇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刻画了主人公保尔曲折而光荣的一生,故事完整连贯,人物形象生动丰满。在此书的整本书阅读教学中,一节课的时间往往让教师显得“太匆匆”,教学节奏过快,给师生带来时间与效率上的双重压迫感,缺少课堂行走的优雅与从容。但是苏州振华中学曹老师在上这节课时,教学节奏从容舒缓,教学时间分配恰当,教学密度合理有致,整个教学过程如行云流水般循序渐进。

老师首先运用少量时间,简单地教给学生一般小说的阅读方法:识记文学常识,梳理重要情节,辨析人物形象。此所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在屏显章回体长篇小说《西游记》的章回目录后,老师让学生模仿改写《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标题,在古今对照、中外融通的精妙教学设计中,学生对小说的结构和内容有了整体的把握和宏观的认识。此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工”。

此后老师才开始带着学生走入文本细细品读。课堂的从容离不开老师课前的充分准备,老师从书中精选出相关语段呈现给学生,引导学生花费较多时间掌握保尔在不同时期的不同身份,从而让学生在平等对话与合作交流中一步步梳理出他思想成长的轨迹和性格特点,进而深入理解“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个句子的含义,并由此概括出小说的主题。在从容舒缓的课堂教学中,老师带着学生共同研读原著,让学生熟悉了全书的内容,探究出全书的主旨,又由浅入深,由点到面,由窥一斑而见全豹,由读一本书到教给学生阅读小说的方法:读通、读细、读厚、读薄、读活。此所谓“慢工出细活”。

这样的课堂,老师关注的不是教学进度,而是学生的语文素养和思维发展方向,因此老师多次强调“不要忙着举手回答”,让更多的学生有更多的思考时间,并在学生思维困惑、理解错误时激发学生的思考,引导学生向更深处漫溯;这样的课堂,可以感受到老师在课堂情境的营造上,在故事情节的梳理上,在引导学生赏析人物形象上,都是从容的,娓娓道来,有如和风细雨般舒缓从容,润物无声;这样的课堂,节奏不快容量不小,这既是一种课堂速度,也是一种课堂态度,更是一种生活态度。它折射出我们语文教师对语文教学艺术的认知与理解,折射出以生为本的充满人性关怀的教育智慧。

总之,老师在苏式语文课堂中优雅地行走时,要使课堂教学更加精致,并灵动地引导学生在和谐的环境中从容地学习,让语文课堂散发出精致、灵动、从容的味儿,从而更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学生的关键能力。

猜你喜欢

苏式台阶苏州
苏式美酒——惠泉
打开一扇窗,读懂苏式生活
“洋苏州”与“新苏州”演奏和弦
园林美——童眼里的苏式家具
走在除法的台阶上
苏州一光
刍议苏式教育在体校英语课堂中的渗透
苏州十二忆
77级台阶
说个好苏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