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安县“白叶一号”工程推进发展报告
2021-01-02甘正刚普安县茶业发展中心主任
(甘正刚,普安县茶业发展中心主任)
在浙江省宁波市帮扶队的积极协调下, 国务院原扶贫办、省扶贫办、捐赠方浙江省安吉县组织了有关领导及专家深入贵州省普安县实地调研考察,确定向普安县捐赠133 公顷(2000 亩)“白叶一号”茶苗,是此次获捐“白叶一号”扶贫茶苗最多的县。 普安县经过组织开展捐赠茶苗定村到户工作后,确定在地瓜基地种植100 公顷(1500 亩)、白沙基地种植 33 公顷(500 亩)茶苗,覆盖 10 个村(社区)建档立卡862 户2577 人。经过两年来的努力,普安县高标准、高质量建设“白叶一号”感恩茶园, 扎实有序推进 “白叶一号” 工程建设。 于2020 年3 月5 日以“打顶采摘、以采代养”的方式实现首采,2021 年 3 月 12 日, 正式实现开园采摘。
一、抓好后续管护,推进茶苗提质增效
为抓好“白叶一号”茶园规范有序管理,提高茶苗成活率,普安坚持边实践边学习边探索,总结出“两建三看四要”茶园后续管护措施,研究制定了《普安“白叶一号”工程感恩茶园后续管护实施方案》,强化茶园后续管护,全面提高捐赠茶苗种植成活率。 两建:一是建好管理队伍,即建立平台公司专业化管理队伍和培训好贫困户管护队伍;二是建好管理体系,即建立涵盖巡查、中耕除草、施肥、病虫害防治、鲜叶采摘等内容的茶园管理技术体系。 三看:一看叶、二看草、三看茶苗少不少。看叶主要观察叶片颜色是否正常,是否有病虫害,便于及时补充养分和开展病虫害防治。 看草主要观察杂草生长情况,坚持“除早除小除了”原则,适时安排除草。 看苗主要观察茶苗成活、缺失情况,及时补植补种。 四要:掌握“追肥、亮脚、揭膜、清沟”四要点。一是追肥要及时,苗期追肥坚持“少食多餐”、以速效肥为主,根据茶苗长势情况,适时进行施肥,每亩茶苗每次施肥10~20 千克。二是茶苗要“亮脚”,“白叶一号”茶苗栽植时为避免水分流失, 根部覆土较厚, 结合除草时减少茶苗周边覆土,亮出茶苗“泥门”(茶苗出圃时的土痕),避免土壤含水量过高导致茶苗根部腐烂。 三是揭膜要科学,若茶行土壤湿度太大,就将地膜全部移去,减少土壤含水量。四是清沟要适当,将茶行内侧土层清理到外侧,形成内低外高,便于茶行水肥保持。
二、做实利益联结,拓宽助农增收渠道
围绕贫困群众增收这个目标,坚持企业主导、合作社统筹、贫困户参与,按照“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贫困户”的模式,采取“3655”利益联结分配方式(企业共享30%、贫困户共享60%、合作社共享5%、土地流转户共享5%),充分发挥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和贫困户的积极性, 推动茶园有序健康发展。龙头企业主要负责茶园标准化建设、茶青保底收购、茶叶精深加工和茶产品开发销售,合作社具体负责统筹将茶园覆盖区域的所有贫困户全员入社, 组织有一定劳动能力的贫困户有序参与茶园建设、茶园管护、茶叶采摘、茶叶加工、茶产品销售等全产业链条务工获取收益, 统筹贫困户以土地流转和茶苗折股量化入股分红获取收益,组织设置公益性岗位和评定最低保障标准, 保障无劳动能力和不能参与茶园建设的贫困户获得收益, 从而实现茶园覆盖区域的所有贫困户共享发展成果。自普安“白叶一号”工程建设以来,在杂草清除、土地整理、茶叶种植、茶园管护等方面,共带动5.1 万人次(其中建档立卡户2.6 万人次)到茶园参与务工,共计增收551.4 万元。
三、强化宣传发动,增强群众感恩情怀
充分利用群众会、共商会、电视、自媒体等方式,紧紧围绕基层党建、利益联结、精准脱贫等内容,抓住关键,深入挖掘,集中力量做好茶苗种植、茶园管理宣传发动,积极引导群众参与到项目中来。依托新时代农民讲习所,围绕感恩教育,开展讲习活动30 余次,切实将“增强饮水思源、不忘党恩意识”等精神讲深讲透,不断提高干部群众思想认识。 因普安“白叶一号”工程意义深远,2019 年 4 月,普安县将该基地作为普安“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实训基地,进一步教育全县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增强饮水思源、不忘党恩的意识。
四、建设茶产业园,全力打造全产业链
在茶园建设中, 通过争取浙江省宁波市镇海区、省扶贫办、省林业厅、省农业农村厅、省自然资源厅、国家开发银行贵州分行、黔西南州农业农村局等单位共计投入资金2800 万元,县内整合各类资金230.9 万余元投入茶园建设, 为茶园建设提供了必要的资金保障。 在2 个“白叶一号”基地建成6.73 千米进场路,3.2 千米产业路,配套完成高位水池、蓄水池、管网铺设、拦水坝等工程。在浙江省宁波市帮扶工作队的帮助和协调下, 普安县与全球最大绿茶出口企业——浙茶集团携手合作,打造浙茶集团普安“白叶一号”茶产业园,明确将普安作为浙茶集团在西部地区进行名优茶加工的基地。目前,浙茶集团普安“白叶一号”茶产业园一期项目建成投产,并注册了“携茶”商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