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资金要用在刀刃上
2021-01-02田欣鑫
文|田欣鑫
“财政政策要谨慎,必须真正将资金用在刀刃上,不能简单给企业减税降费,有些企业该破产就破产,政策要精准精准再精准。”清华大学中国经济思想与实践研究院院长李稻葵在接受中国财富网采访时表示。
李稻葵还就宏观政策的调整方向、财政政策中的地方债问题、货币政策的相机行事等方面作出解读。对于如何看待当前偏谨慎的宏观政策,李稻葵提到的关键词是“留有余地”,就是在新冠疫情影响下,以及在加快变化的国际形势下,政策留有充分调整的空间。“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将GDP 增速目标定为6%以上,这是一个较宽松的目标。”李稻葵指出,很多国际组织、投行及研究机构都认为,中国今年的经济增长速度在8%以上,因为2020 年的基数很低。这个宽松增长指标的背后也反映了政策要留有余地,要进行调整。
调整的第一个方面是将金融领域积攒下来的风险调整到位,要在保证经济平稳增长,实体经济得到金融服务的同时,化解一部分高杠杆带来的风险。第二个方面是开源节支,缓解财政资金紧张的态势。第三个方面是在推进科技创新的过程中,想办法解决一些基础设施方面的问题,将开局性、基础性的工作尽快开展起来。例如明确激励机制,激发科研人员的积极性等。
李稻葵表示,进一步看,整个“十四五”期间的政策基调也偏谨慎,“十四五”没有提整体的经济增长目标,同样意即留有余地,是为未来可能来自国际或者其他市场的冲击做好准备。同时也说明经济增长不能盲目追求增长速度,而是将目光放长远,不仅要顾全“十四五”期间的增长,还要考虑到“十五五”“十六五”的远景规划。
疫情之下,财政吃紧是意料之中的事。李稻葵表示,全国地方的财政情况不是太乐观,中央的财政情况也有一定的困难,因此,财政政策必须要谨慎,要精准、精准、再精准。“财政方面还有一个问题必须要重视,就是对地方债要有比较好的处置办法。”李稻葵表示,地方政府应该提出一个“三年行动方案”,不仅涉及国企改革,还涉及地方债和地方财政。要理清楚地方的财政情况,不但要把账算清楚,而且还要讲清楚未来怎么发展,财政收支在什么地方,哪些项目可持续,哪些项目不可持续,以及解决的办法等。
货币政策方面,李稻葵指出,利率的调整影响面太广,这种价格的政策应该慎之又慎。而相机行事的公开市场操作,还有一些针对不同金融机构的差别化准备金、再贴现政策,可以灵活使用。货币政策同时还要关注国际形势的变化。目前发达经济体货币政策较为宽松,资金流向随时可能逆转,比如美元国债收益率上升,资金回流,前段时间很多追求高收益的资金会流到美国去,届时对我们的货币政策会有影响,这种可能性不得不防,需要纳入考虑范畴。
另外还要注意的是,现在国内很多企业面临破产重组的压力,所以债务违约肯定会出现。如何保证债务违约不传染、不传递,也是货币政策需要考虑的地方。要保证流动性的基本充足,不会因为债务重组而造成“股灾”“债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