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供应链金融的创新发展研究
——以青岛市为例

2021-01-02刘志亭

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1年3期
关键词:供应链融资核心

刘志亭

(青岛市社会科学院 经济研究所,山东 青岛 266071)

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是长期性难题,在新冠肺炎疫情给世界经济造成极大冲击的情况下,融资更是攸关中小企业生死存亡的关键问题之一。金融机构一般倾向于为国有或大型企业提供信贷支持。只有信用良好、有发展前景、有抵押或担保、经营风险较小的中小企业,才能获得银行等金融机构的青睐,且贷款多以流动资金贷款为主。美国经济学家斯蒂格利茨和威斯曾通过计量模型实证分析得出,借贷双方的信息不对称是导致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根本原因。借贷双方因信息不对称引发的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使金融机构把更多的资金投向大企业或国有企业。

近年来,国家把发展供应链金融作为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的重要手段之一。国务院办公厅于2017年1月发布《关于积极推进供应链创新与应用的指导意见》,提出到2020年形成一批适合我国国情的供应链发展新技术和新模式,并提出为供应链的发展提供更好的保障措施,营造更好的融资环境。鼓励商业银行、供应链核心企业等建立供应链金融服务平台,为供应链上下游中小企业提供高效便捷的融资渠道。2019年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金融服务民营企业的若干意见》,提出强化融资服务基础设施建设,着力破解民营企业信息不对称、信用不充分等问题,发展各类信用服务机构,鼓励信用服务产品开发和创新。2020年10月,国家六部委联合印发《关于支持民营企业加快改革发展与转型升级的实施意见》,提出支持大型企业协助上下游企业开展供应链融资,依法合规发展企业应收账款、存货、仓单、股权、租赁权等权利质押贷款。

供应链金融是由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的相互渗透催生的,成为近年来金融机构的重要创新和学术界研究的重点、热点问题。供应链金融对融资企业的信用评价不再单纯地强调融资企业的规模和财务指标,而是基于整个产业链的角度对供应链参与主体进行整体信用评级,更注重融资企业的交易历史记录、与供应链核心企业的合作紧密程度以及核心企业对融资企业的依赖和支持力度等。其载体是供应链,核心是供应链上下游中小企业依托核心企业的资信来提升自身的信用,用自偿性贸易融资的方式获得融资服务。

一、供应链金融的国内外研究与发展

(一)供应链金融的国内外研究

在供应链金融的研究方面,国外学者的概念界定可以分为两类,一类为从金融角度出发的“金融观”,一类为从供应链角度出发的“供应链观”。从金融观角度,拉姆雷和埃文斯提出,供应链金融是技术解决方案和金融服务的结合,通过防止成本转嫁,降低全球价值链上全部参与者的融资成本来提高供应链的融资效率;大卫·伍特克等认为,供应链金融提供的金融服务与产品会给供应链相关的上下游企业带来更高的价值,带给企业更多的增值机遇。从供应链角度,霍夫曼等认为,供应链金融是供应链中两个或多个企业和外部服务提供者一起对跨组织的金融资源进行管理和控制,来增加供应链全部参与者的价值。卢肯和瓦格纳提出供应链金融使用最优化的策略来计划、管理和控制供应链上的现金流,是一种提高供应链可视性和控制整个供应链现金活动的综合方法,优化了供应链上的融资结构和现金流动过程,从而帮助提高物流的运行效率。

国内学者相关研究主要侧重供应链金融如何得到合理应用等方面。王营等针对供应链上下游企业运营过程中的资金运转不良现象,提出了应收账款、保税仓、存货质押三种供应链金融服务模式;张珂莹认为供应链金融降低了企业的管理成本,提高了企业的生产效率,提出供应链相关企业用应付账款为抵押,以银行为主导进行融资;付一夫等认为供应链金融对实体经济有着强大的赋能作用,在改善中小微企业生存困境方面尤为明显,为中小微企业融资困境的缓解开启了一扇窗户。[1]

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大数据等新兴技术的崛起,供应链金融再次成为业界和学界广泛研究的对象,人工智能、云计算与大数据的结合为精准营销、智能决策和金融风险控制提供了新途径,使供应链金融的创新发展上了一个新台阶。

(二)国外供应链金融的发展阶段

在西方发达国家,供应链金融业务经历了200多年的创新和发展,形成了现代供应链金融的雏形,可概括为三个阶段:

1.初级阶段。19世纪中期以前,供应链金融业务比较单一,主要针对存货质押的贷款业务。

2.规范发展阶段。19世纪中期至20世纪70年代,供应链业务开始丰富起来,但仍然以存货质押为主,应收账款为辅。1954年美国出台了《美国统一商法典》,明确了金融机构开展存货质押的规范,供应链金融步入了规范发展时期。

3.快速发展阶段。20世纪80年代至今,伴随物流业的快速发展,全球化供应链逐步完善,供应链金融业务更加丰富,出现了预付款融资、结算、保险等融资产品。供应链金融形成了以物流为主的金融运作理念,供应链金融因物流企业的深度参与获得了快速地发展。

21世纪以来,发达国家的供应链金融年均增长率为10%—30%,发展中国家年均增长率约为20%。由此可见,供应链金融仍然具有非常大的发展空间。[2]

(三)国内供应链金融的创新发展

在我国,最初供应链管理集中于物流和信息流,相对忽视资金流。20世纪90年代初,以深圳发展银行、广东发展银行为代表的一些国内商业银行开展了以动产质押为主的融资业务模式。20世纪末,一些核心企业和金融机构开始关注整条供应链的财务管理过程,供应链金融这种创新的金融模式在我国应运而生。2008年,因为全球金融危机,企业经营环境恶化,商业银行实行信贷紧缩,在这一背景下,供应链融资却呈现出逆势而上的态势。随着互联网、大数据的发展,我国供应链金融模式共上了三个台阶。

1.供应链金融1.0时代。供应链金融1.0时代注重基于“物”的要素,基于核心企业的线下“1+N”模式。即资金方或服务方基于核心企业为1,以供应链上下游交易为基础,针对中小企业为N的融资模式。

2.供应链金融2.0时代。供应链金融2.0时代核心是“线上化”。“线上化”需引入第三方信息平台,使得核心企业的数据和银行完成对接,银行获取核心企业和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涉及付款、物流等真实经营信息。

3.供应链金融3.0时代。供应链金融3.0时代基于云计算和大数据,通过更加高效和多纬度的数据接入,得以对供应链的真实流动性状态作出更准确的判断并加以补充。通过结合不同产业供应链特性,构建大数据核心企业及上下游产业链数据、多维度风控数据构相结合的供应链金融动态融资模型。

数字经济时代,供应链金融的推动者不再仅仅是传统的商业银行,同时也包含了产业中的企业和信息化服务平台公司,他们直接参与到供应链运营的过程中,在把握供应链商流、物流和信息流的基础上,与银行等金融机构合作,为供应链中的企业提供融资等服务。

三、青岛市供应链金融的发展基础与创新发展方向

(一)供应链金融发展基础

2016年8月,青岛城乡建设小额贷款公司在全省率先推出在线供应链金融平台——“诚e贷”,通过数据化风控模型,实现全流程在线,建成并运行8个线上融资平台,依托供应链金融服务平台,以“一拖二”的模式(一个核心企业及上下游的供应商及经销商),为核心企业上下游的小微企业提供信用贷款,业务涉及光伏、医药、制造业、商超等多个行业。2017年8月,青岛市成为全国供应链体系建设试点的17个城市之一。2018年4月,海尔集团、酷特智能、金王集团、利群集团、山东高速西海岸港口公司、国泰通供应链公司、赛轮金宇集团、双星轮胎8家企业入选全国试点企业。

除各商业银行都在积极开发供应链金融业务之外,相关企业平台也应运而生。由海尔集团主导开发的万链指数平台,创建了中小企业金融产品超市,共有30余款定制化线上融资产品,为中小企业化解燃眉之急,解决各类资金需求。其中许多产品无需抵押担保,甚至无需提供纸质材料,可一键申请,随借随还,简易快捷。万链指数平台不仅为核心企业的供应商、经销商提供信用评级及物联网金融服务,还可以服务其物流、售后等配套企业。目前,万链指数平台注册用户已经超过2万家,从中获贷受益的中小企业更多。

2020年2月,为进一步助力全市国际航运贸易金融创新中心攻势,强化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经济高质量发展,缓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青岛市地方金融监管局、人民银行青岛市中心支行等部门联合发布了《关于促进全市供应链金融发展的指导意见》,使全市供应链发展迎来新的局面。深圳前海方舟母基金已与青岛啤酒、中车四方、青岛双星等机构在推进供应链金融发展方面建立了合作关系,重点支持这些供应链核心企业上下游小微民营企业、农业龙头企业等解决融资需求。

(二)供应链金融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1.许多供应链核心企业积极性不高。核心企业是供应链金融的重要担当,需要和金融机构保持紧密的合作,为其提供所需要的各种资料和信息,不仅劳神费力,而且会加大核心企业的风险管理成本和财务风险。由于收益与责任不相匹配,导致部分供应链核心企业参与供应链金融积极性不高,影响供应链金融业务开展。

2.信息开放程度低,信用穿透能力不强。信息作为供应链金融中的重要因素,信息的共享程度对供应链金融起着非常大的作用。虽然金融机构和相关平台,可以直接对整个供应链信息进行整合,降低了部分信息不对称的问题,但是仍然存在信息开放程度低的问题。企业的信用穿透能力不强,金融部门不能将完全的信息整合在供应链金融中,不能完全避免信贷违约,会对供应链金融的稳定发展造成一定的影响。

(三)供应链金融的主要创新方向

1.应用区块链技术的供应链金融。通常,供应链金融在运作时需要处理大量的审阅、验证交易单据和纸质文件等环节。这些环节不仅人工成本高,花费大量的时间和人力,而且会增大违规事件发生的概率和操作风险。基于区块链技术所形成的智能合约、统一的离散数据库以及去中心化,可以帮助供应链解决这一问题。供应链中的所有企业都可以使用区块链的去中心化账本分享文件,并在达到预定的时间和结果时进行自动支付,这样就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减少对人工的依赖程度,从而减少人工作业带来的操作风险。区块链技术具有不可篡改性,系统可以通过自动比较的方式辨识出真假账本,区块链技术的不可篡改性为供应链金融的交易提供了一个相对安全的交易环境,也可以有效解决供应链金融的信息不对称的问题。

2.互联网供应链金融。互联网供应链金融是供应链金融进行跨界转型的重要方向,是互联网金融的重要组成部分。互联网供应链金融利用互联网平台,相较于传统供应链金融业务大大提升了业务办理效率,减少了人工办理业务的步骤,降低了操作可能出现错误率,省去了一般手续处理的时间,对于降低中小企业的融资成本降低具有显著效果,并且能够有效避免上下游供销商之间围绕核心企业造成的利益冲突。互联网供应链金融为资金供应方提供了更好的风险管控,保障了资金的安全,使得企业的未来发展也拥有好的平台。互联网供应链金融能够有效平衡银行与中小企业间的信息不对称,降低逆向选择的可能,使银行对中小企业授信的意愿得到加强,达到银行、中小企业的双赢,能够效解决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问题。

3.打包式整体授信供应链金融。供应链金融中的构成要素有很多,其中主要包含了融资企业、核心企业、物流企业、金融机构以及第三方平台公司。传统的融资模式当中,金融机构是对单一企业进行授信的,这样在一条供应链之下的不同企业,往往是由不同的金融机构进行资金提供的;而在打包式整体授信供应链金融模式下,银行对于供应链是实行整体授信的,同时还可沿着供应链进行营销工作,为多个企业进行融资服务。[3]

四、青岛市加快供应链金融创新发展的对策

(一)进一步完善法律体系,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推动供应链金融业务创新

切实落实国家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有关文件精神,以完善法律体系、提升融资效率、优化服务、加强监管为重点方向,及时出台供应链金融支持政策措施,促进实施供应链金融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升供应链核心企业参与供应链金融的积极性,建立常态化金融创新问题研究机制,宣传推广供应链金融思维、理念和技术,营造供应链金融创新与应用的良好环境,积极争创“全国供应链创新与应用示范城市”。

建立金融机构、供应链核心企业、中小企业等主体间的对接机制,加强信用体系建设,完善个人和企业征信系统,引导大数据在征信业务中合规运用,支持供应链核心企业接入人民银行征信中心应收账款融资服务平台。

建立应收账款融资服务平台和动产融资统一登记公示系统等金融基础设施,建立“企业数据——数字资产——信用体——资金支持”产业数字金融新业态,发展仓单质押融资、应收账款融资等新模式,支持商业承兑汇票在供应链融资发展方面的应用,推动供应链金融业务创新发展,形成集支付、结算、投融资、保险为一体的供应链金融解决方案,为资金进入实体经济提供安全通道。

(二)利用大数据、区块链、云计算等数字化科技手段,建立供应链金融网络平台和生态圈

应用大数据、区块链、云计算等数字化科技手段,可彻底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使供应链情况透明化,企业底层资产可视化,潜在风险可控化,帮助金融机构降低因信息不对称而产生的风险成本,在风险成本降低、风险可控的基础上,降低金融服务成本。

加速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夯实实践过程两大基石:一是数字信息技术的改造赋能,二是供应链金融的输血赋能。数字金融服务和产业数字化技术服务相辅相成,双轮驱动才能真正让企业完成数字化转型,数字经济的全新形态才能真正落地。

加快以万链指数为代表的互联网供应链金融平台和金融科技公司创新建设,利用供应链企业大数据,加强科创云、政企云、智慧风控等数字化科技服务,整合链接上下游资源,创新“数字化+科技+生态”模式,打造“政产学研金服用”的主体融通发展的共创共享生态,并根据供应链金融各方需求提供定制化场景解决方案。

引进前海方舟等国内知名供应链金融企业,发挥龙头带动作用,加强对我市供应链上下游企业的协同和整合,着力完善产业供应链体系,促进产业降本增效、节能环保、绿色发展和创新转型。

(三)打通金融机构参与供应链金融路径,为中小企业提供多元化融资渠道

积极支持供应链专业机构规范发展壮大,依托现有的银行机构、创投风投机构、财富产品交易中心、金融资产交易中心、融资租赁机构、商业保理机构、融资担保机构等,为供应链金融创新、信息共享、非标资产交易等提供平台和路径。

发展工业供应链,在轨道交通、橡胶等制造业产业,打造供需对接、资源整合的供应链协同平台,在家电、汽车、纺织等与消费升级密切相关的产业中,构建对接个性化需求和柔性化生产的智能制造供应链协同平台;创新发展流通供应链,构建流通与生产深度融合的供应链协同平台,鼓励传统流通企业向供应链服务企业转型,建设供应链综合服务平台等。

积极探索电子仓单登记平台建设。加强与中国仓储与配送协会的合作,持续研究探索在国内率先建设电子仓单登记平台,推动在青岛港集团先行试点,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经验,为民营和小微企业提供多元化融资渠道。

(四)加强信息共享,提升跨行业、跨市场交叉性金融业务监管水平

探索供应链政府公共服务和治理新模式,有效推动政府、银行与核心企业加强系统互联互通和数据共享,加强金融监管,打击融资性贸易、恶意重复抵质押、恶意转让质物等违法行为,建立失信企业惩戒机制,推动供应链金融市场规范运行,实现微观审慎监管与宏观审慎政策的有效协调配合。一方面,汲取供应链金融领域风险事件教训,通过综合举措,强化制度建设,加强风险监控,防范次生风险。另一方面,积极引导供应链金融业务减少中间费用,降低融资成本,支持中小企业发展。

猜你喜欢

供应链融资核心
强化粮食供应链韧性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海外并购绩效及供应链整合案例研究
解锁西贝供应链的成功密码
为什么美中供应链脱钩雷声大雨点小
融资
融资
7月重要融资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