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企业公益慈善行为研究

2021-01-02申长玥

企业改革与管理 2021年1期
关键词:流派慈善公益

申长玥

(澳门科技大学,中国 澳门 999078)

一、引言

企业社会责任是一个对于现代化企业所提出的责任观念。与传统企业将追逐利润作为唯一的发展目标的理念不同,企业社会责任督促企业除了追求自身的经济效益外,也要注重社会效益的影响,积极主动承担自身的社会责任,尤其是对于环境、消费者以及社会三个方面的关注和贡献。实际上通过对于企业社会责任的研究来看,社会责任的履行实际上能够为企业获取更多的利益,除了社会效益外,还能够吸引消费者,降低经营成本等,对于企业长期发展而言,意义重大。

二、企业慈善行为研究的发展

企业慈善行为的研究最早是来自于西方,当时有三个比较具有代表性的流派对于企业慈善行为提出了不同的看法。首先是股东资本主义流派,这一流派的学者认为,企业如果进行慈善行为,将企业内部资源重新投入到社会当中去,显然会对于企业的经营者造成一定的利益或资源上的损失[1]。建立在经济利益最大化的视角来看,这显然是一种非理想的分配状态;其次是企业公民流派,这一流派对于企业慈善行为提出了另一种看法,即认为企业与社会本身就是互惠互利的关系,因此,企业慈善行为实际上也可以看作企业促使自身与社会达成和谐关系的一种主动性的行为。企业慈善行为对于企业自身而言是积极行为,且企业不应当从经济效益的角度去考虑问题;最后是战略性慈善流派,相对于前两个流派而言,该流派所提出的内容显然更加具有平衡性,该流派认为,慈善行为本身就应当是企业发展战略当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慈善行为的实践,能够较好地帮助企业获取社会效益,提高社会地位,并从中获得更多的有利于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发展的资源,因此,该流派认为对于企业而言,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显然缺一不可。而这一流派的主张,也成为对于企业慈善行为的主流理论[2]。

国内对于慈善行为的探讨起步相对比较晚,因此在流派定义的学习与主张上也比较少,但总体来看,国内对于企业慈善行为的认知,同样具有不同的分歧,例如,柯江林等一众学者,就认为慈善行为本身对于企业而言,应当从不同的角度来划分,即分为内部和外部,并通过内外部不同的慈善行为进行不同的意义阐述。

而无论是国外对于企业慈善行为的研究,还是国内形成的视角看法,本质上都是建立在不同利益群体的视角下,对于利益群体与企业慈善利益关系形成的分析。因此,对于企业慈善行为的定义上来说,实际上基于不同的群体有不同的看法和定义,不存在完全精准的定义行为[3]。

三、测量方法

对于企业公益慈善行为的测量方法主要以公益慈善行为的具体行为进行划分,主要有四种,分别是以现金捐赠数额进行测量、以慈善支出比重进行测量、以实物捐赠数额进行测量和以企业慈善方案进行测量。

以现金捐赠数额进行测量,顾名思义,就是通过企业实际的现金捐赠,通过对于货币价值的分析来形成对于企业公益慈善行为的测量,具体到实际中,往往是通过上市公司的捐赠支出比重,作为主要的参考素材。以慈善支出比重进行测量,就是通过将其所捐赠的数额与其实际的年收入进行百分比计算,然后对其公益慈善行为进行衡量[4];以实物捐赠数额进行测量与以现金捐赠数据进行测量的测量方法大体相同,前者比较的是货币价值,后者则是比较实物价值;以企业慈善方案进行测量,就是通过企业设定的慈善方案,对于企业展开慈善活动的预计效果与实际进行的慈善行为的具体效果进行对比分析,来形成测量。

但是综合来看,无论是上文哪一种对于企业公益慈善行为的测量方式,实际上都存在较为单一化、片面化的情况,且参考依据明显过于外部化。实际上,要完成对于企业慈善行为的测量,还要考虑到更多内容,形成更加具体的维度补充,如对于领导行为、公益慈善行为的规范操作等。

四、企业公益慈善行为的责任及范围

建立在对于企业公益慈善行为概述分析以及企业公益慈善行为的测量办法探讨上,围绕企业公益慈善行为的研究,还要立足于企业开展公益慈善行为实际上所承担的具体责任和责任范围。

1.具体责任

企业公益慈善行为的具体责任,可以划分为两大部分、八个方面。两大部分分别是对内公益慈善行为和对外公益慈善行为;八个方面分别归类为两大部分。其一是诚信。对于企业而言,公益慈善行为在企业内部的体现,首先就体现在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的诚信问题,无论是企业生产、采购还是销售、经营,企业诚信都是企业实现社会责任,进行公益慈善行为的根本;其二是科学发展。企业的发展是企业公益慈善行为开展的持续动力,而在发展过程中,即不能只顾全局,忽视企业经济效益,也不能够只看自身,过度强调经济发展,要形成科学的发展态势;其三是可持续发展。与科学发展相同,可持续发展同样也是指企业发展要具有长久性,持续性,结合我国的国家政策,现阶段企业发展要与节约资源、生态绿色环保理念相结合,形成稳定长期的发展路径规划;其四是生态环境保护上。无论是哪种类型的企业,保护环境都应当是企业在公益慈善行为中要着重实践并强调的内容;其五是文化建设工作。对于企业公益慈善行为而言,文化建设是公益慈善行为的主观表现,尤其是在特殊情况下,企业更是承担起分担国家扶植困难的重任[5];其六是大力发展公益事业,我国经济发展讲究先富带动后富,而企业在这个过程中,就承担了带动的重要责任;其七是职工健康。对于企业而言,任何企业发展的竞争力最终都是以人的形式进行表现,职工健康,是企业对内公益慈善行为的基础,也是根本;其八是发展科技。现代企业经济发展受到了信息技术的影响,且伴随着智能化的提升,科学技术对于企业发展所占的比重将越来越大。所以,无论是基于自身经济效益还是社会效益,在企业行为中,推动科技发展存在一定的必然性[6]。

2.责任范围

基于上文中对于企业公益慈善行为的具体责任的阐述,不难发现,企业公益慈善行为实际上就是通过对内与对外的责任体现,形成的具体公益慈善行为方案,进而达到不同的行为目的。

在这个过程中,企业公益慈善行为责任落实所涉及的企业内部职工与股东,企业外部消费者、社会和环境,成为企业公益慈善行为开展的主要责任对象。

从企业内部来看,对于企业职工而言,企业公益慈善行为,形成了一定的组织公民行为,如企业公益慈善行为,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企业伦理责任,在企业内部中形成了宽容慈爱的环境,这一环境对职工形成思维和行动上的积极影响,促使员工也进行效仿。而职工的行为,又代表着企业行为的一部分,促使企业形成优良的企业形象[7]。对于企业股东来说,通过企业公益慈善行为,所带来的不仅仅是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更是个人对于社会责任负责的一种精神体现,有利于引导社会风气。而从企业外部来看,消费者通过企业公益慈善行为,对于企业本身形成了积极的态度和观感,易于刺激消费者选择企业进行消费。而对于社会来说,企业公益慈善行为,本身就是社会构造优良积极社会风气的一部分,能够形成积极的带动作用。从环境的视角来看,也有利于资源环境节约型发展以及社会可持续性发展。

单从人的视角来看,企业公益慈善行为,对内会形成组织认同感,对外则能够影响组织公民行为,而在组织公民行为引导下,又有利于组织和他人行为的改善,在这一过程中,无论是企业还是其他组织公民,都能够获取积极的自我效能感,进而促使其产生良性循环。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本文通过对于企业公益慈善行为的概念、测量方法、责任与责任范围的阐述,对于企业公益慈善行为展开了系统的论述与探讨。对于企业而言,尤其是对于现代企业而言,公益慈善行为是企业发展壮大过程一个重要的行为途径,如何促使其发挥更大的价值和作用,则是企业需要分析和讨论的重点内容。

猜你喜欢

流派慈善公益
公益
公益
俄罗斯藏学研究的主要流派及其成就
赵建忠《红学流派批评史论》序
公益
慈善之路
百川何以争流
——关于戏曲流派传承的再讨论
当代诗词“实验体”流派与艺术风格的建构
关于慈善行为和慈善促进的几个问题
慈善组织相关知识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