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创业视角下民营企业领导者特质探析
2021-01-02耿美荣陈祎鸿通讯作者
耿美荣 陈祎鸿(通讯作者)
(1.兰州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甘肃 兰州 730070;2.兰州交通大学铁道技术学院,甘肃 兰州 730070)
一、引言
自李克强总理在2014年9月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理念以来,国内越来越多的产业紧随这一理念将发展战略从技术复制与跟随层面调整到了技术原创与引领层面。据统计,2016年以来我国创新产业(通信设备、电子设备、汽车、运输工具等)在所有产业中所占比例持续上升,总产值占比已达32.23%[1]。但是,由于多种因素导致创新创业型民营企业发展依然缓慢的状态仍然是客观的既定事实。其中,作为创新创业型民营企业的领导者,领导者特质直接决定了企业的发展趋向与整体绩效。从2018年《中国人力资源管理现状研究与发展分析报告》中的有关数据来看,目前我国中小民营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方面尚存在诸多缺陷,譬如家长式管理仍然是当下运营常态、管理层在员工潜力探索层面尚显薄弱等,客观上反映了员工组织认同度不高,工作绩效低下、人才流失频繁等诸多问题,最终导致民营经济低速、低效发展。本文在创新创业的视域下通过探索民营企业领导者特质,并在多重视角下分析当下创新创业民营企业亟须的领导者类型,希求为进一步提高创新创业型民营企业绩效提供一定的决策依据。
二、领导者特质理论梳理
1.早期领导特质理论——“天生”性格特质
领导特质理论也称素质理论、品质理论、性格理论。20世纪早期的研究者Carlyle(1907)认为领导者的特质是与生俱来的,“伟人”是天生的,后天无法培养。在随后一段时期内,学者们的研究重点进一步集中在对比领导者与非领导者所具备的特殊素质,如个性、社会、生理或智力等方面。20世纪30年代,西方管理学界专门针对高效领导者特质进行了系列研究。Henry(1949)认为成功领导者包括强烈的成就需求、较强的决断力、较强的自信心等12种特质,Gibb(1954)则提出天才型领导者具有超凡的智力、支配他人倾向、自信心强等7种特性[2]。
2.现代领导特质理论——“后天”多因素影响
随着研究者认识的不断深入,对领导特质理论的研究也逐渐多视角化,不再像过去那样仅仅局限于对天生的性格特质本身的研究,而会更多地考虑包括环境在内的多种因素。并以此产生了魅力型领导理论、交易型领导理论、变革型领导理论等诸多理论。如House(1976)认为,高度自信、支配力和对自己的信念坚定不移是魅力型领导具备的三种个人特征[3]。交易型领导的特征是强调交换,通过领导者和被领导者互相满足的交易过程最终实现组织目标。变革型领导的特征是通过领导魅力、感召力、智力激发和个性化关怀等激发员工更高层次的需要,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掘自身潜力,取得最高水平的绩效表现。
3.当前领导者特质理论研究——基于创新创业视角
近年来,随着创新创业浪潮的兴起,领导者作为企业能否成功的关键性因素,其人格特质越来越受到国内外学者们的热切关注,并产生了创业型领导理论。Fernald 等(2005)建立了关于创业型领导的五维度模型,其中包括愿景建立、问题解决、决策制定、风险承担及战略积极。Hejazi(2012)等提出了创业型领导的四维度模型,包括战略、沟通、个人和激励。Agbim等(2013)指出战略、沟通、个人和激励等要素对于创业均有良好的激励作用,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创业者应具备长远的战略眼光、积极完备的沟通技巧和良好的个人价值特质与自我激励水平等诸多特质。国内学者专门针对创新创业型领导者特质理论的探索可以归结为以下几个代表性研究。唐宁玉等(2006)从敏锐洞察、自主创新、身体力行、勇于竞争、精细经营、承担风险、远景目标和激励他人等八个维度概括了创业型领导的特征。杨静、王重鸣(2013)基于扎根理论分析将女性创业型领导划分为变革心智、培育创新、掌控风险、整合关系、亲和感召、母性关怀六个维度[4]。曲维鹏(2005)、李华晶和张玉利(2006)、徐娟(2013)等学者的研究证明了创业型领导对创业绩效的正向作用。杨静(2013)基于中国变革的背景探究了女性创业型领导的内在多重架构及其产生的广泛影响效应。李恒等(2014)、陈文沛(2015)等学者通过实证研究分析了创业型领导对员工的影响。
目前,国内外学者针对“创新型领导者”的直接研究还较少,研究重点也主要体现在探讨创新型领导理论和领导者的创新素质方面。王寿松(1999)认为:敢冒风险、不怕挫折、奉献精神是创新型领导者的思想特征。梁丽芝(2002)则是从研究培养创新型领导者的价值意义与影响因素入手,并给出了造就创新型领导人才的措施与路径。奚洁人(2006)为陈尤文《领导者的创新思维:从理论到实践》作序时,简要概括了创新型领导的素质与能力要求。吴新华(2006)提出智商、情商、胆商、韧商是领导创新的四个素质要求。杨显岳(2007)指出,创新型领导应具备八个方面的素质。何卫华(2008)详细分析了创新型企业家的综合评价指标。胡国栋、魏伊含(2011)提出了创新型领导者的特质包括创新信念、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三个方面。武建军(2016)指出创新型领导人才特点的三要素:强烈的创新意识和激情、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和卓越的创新才能和实践能力。
总的来说,当前对于创新创业型领导者特质的相关研究尚处于初期阶段,其关涉范围主要是理论模型的建构及其创新模式、创业型领导理论和其他领导理论的比较研究,但对创新创业型领导者特质的概念界定、维度模型等,目前学术界并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
三、民营企业的概念、特点与创新创业型民营企业
1.什么是民营企业
针对这个在中国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产生的非常具有中国特色的概念,国内学者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各抒己见,至今仍然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有的学者基于生产资料所有制来界定民营企业,认为民营企业就是私营企业或者除国有企业外的其他一切企业。有的学者基于资产经营方式来界定民营企业,提出民营企业与所有制没有关系,只是资本运行的一种方式。有的学者综合以上两种观点来界定民营企业。由此,国内学者对民营企业的类型进行了以下四种划分。第一种,民营企业包括七类企业:国有民营企业(所有制属于国有,但通过承包或租赁的方式,经营变为民营)、国有控股民营企业、非国有控股民营企业即股份制企业的一部分、城乡集体企业、私营企业、个体企业和三资企业。第二种,是将三资企业去掉后剩下的企业。第三种,企业中不能包括丝毫的国有成分,也就是第二种观点的基础上去掉国有民营企业和国有控股民营企业。第四种,民营企业只包括私营企业和个体企业[5]。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民营经济已经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民营企业”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但纵观《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还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独资企业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合伙企业法》等相关法律,都没有“民营企业”的具体法律概念和具体企业类型。综合以上多种因素,本文认为民营企业是指这样一种概念(在广义范围上讲):是除国有资产和外商资产占控股地位的企业以外的所有中国境内企业,其类型主要包括个人独资企业、合伙制企业、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同时,即使内部拥有小部分国有资产和(或)外商投资资产但不具其经营权和控制权的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也属于民营企业的范畴。
2.民营企业的主要特点
(1)资本主要来源于民间,包括非政府机构和个人。民营企业的初创资金大部分依靠自身原始积累和向亲朋好友的借款,社会资本则主要体现为以血缘、地缘关系为基础的互相信任。随着民营企业的发展,业务范围逐步扩大,通过业缘、学缘、友缘等建立与其他企业的合作关系以扩充社会资本。但是,由于民营企业性质,较难获得政府机构资本支持。
(2)产权明晰,经济利益完全独立,并以实现利润最大化为经营目标。无论是个人投资型民营企业还是合伙型民营企业,与传统国有制企业相比,其产权关系都比较清晰,经济利益不受政府等非市场因素控制,能够做到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和自我发展,并始终致力于利润最大化。
(3)市场化程度较高,体制机制灵活,组织层次精干。对于民营企业来讲,一般不存在严格的组织层级构架,而只是按照实际需要设置岗位。市场化条件下,这种体制机制能够快速做出反应,及时抓住市场机遇,提高生产运营效率和企业创新能力。
(4)普遍存在“融资难”、“融资贵”现象,发展壮大时受资金限制明显。随着民营企业的发展壮大,普遍会出现资金短缺现象,急需外部资金支持。尽管近年来国家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以破解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难题,但是,从全国工商联发布的《2019年中国民营企业500强调研分析报告》可以看出,认为融资难融资贵的500强企业数量从2016年235家增加到2018年的265家。
(5)大部分民营企业没有形成规范的现代化管理体系,“家庭式”管理色彩较重。多数民营企业的投资者与经营者融为一体,“家长式”管理思维导致管理方式较为随意,且多采用“任人唯亲”的用人方式,缺乏科学有效的决策与监督机制,没有形成规范的现代化管理体系,不利于民营企业的长期发展。
(6)中小型规模较多,较难做大做强,竞争力弱。虽然民营企业的发展历程中涌现了一批知名的大型企业或企业集团,但毕竟占少数。总体看,民营企业自有资金少,市场份额小,产品结构单一,技术含量低,而且由于没有强大的后盾,资金链很容易断裂,抗风险能力弱,较容易被市场淘汰。
(7)多集中在第三产业、新兴产业和高科技产业。由于自有资金有限,民营企业初创时的投资多集中于门槛较低的第三产业。近年来,随着新兴产业和高技术产业的兴起,民营企业由于其特有的灵活性、创新性和激励机制优势,在新兴产业和高技术产业中占据愈来愈重要的地位。
(8)生存时间相对较短,平均寿命不超过10年。全国工商联2017年《我国民营企业发展报告》显示,中国民营企业的平均生命周期只有2.9年,有60%的民营企业在5年内破产,80%的民营企业在10年内死亡。民营企业的生存时间长短和领导者的能力、水平密切相关。
3.创新创业型民营企业的界定
自2014年起,“创新创业”这一概念成为热门话题,全国各地都在开展“创新创业”各项工作,民营企业是重要载体,并把“创新创业”作为生存发展之道。创新是一种行为,这种行为能够改进或创造新的事物、方法、元素、路径和环境等,并能达到一定良好效果。1912年,美籍奥地利经济学家约瑟夫·熊彼特(Joseph Alois Schumpeter)在《经济发展理论》中提出:创新包括开发一种新产品,采用一种新方法、开辟一个新的市场以及实行一种新的组织形式[6]。经过100多年的发展,创新的含义也在逐步完善,内容更加广泛,主要包括新理论、新技术、新机制、新产品、新文化等。创造性是创新的核心,没有创造就不能称之为创新。创业是一种活动,这种活动要求创业者具有创新精神,并参与社会经济实体的创造。广义上讲,创业是指个人利用自身知识、技能和资源,通过创新思维、艰苦努力开创新的工作途径,以实现梦想、追求及一定目标的活动过程。狭义的创业,则特指自主创业,即创业者主动放弃其他就业机会,凭借自身知识、技能和掌握的资本,采取技术入股、资金自筹、与他人合作等方式开展的创业活动,并同时能够为他人提供就业机会。创新创业既不是单纯的创新,也不是单纯的创业,而是指创新基础上的创业活动。创新注重开拓性与原创性,而创业注重通过实际行动获取利益的行为。所以,对创新创业来讲,创业的基础是创新,创新的体现和延伸是创业,二者相辅相成,相互融合,密不可分。
因此,结合前人相关研究成果,本文认为:一切有创新创业活动的民营企业都是创新创业型民营企业。具体来讲,创新创业型民营企业包括初创民营企业、二次创业的民营企业和具有创业行为精神的部分民营企业,它将创业活动的特质与企业运营管理相结合;也包括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有持续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形成了比较成熟的、有推广价值自主创新经验的民营企业[7]。创新创业型民营企业一般具有以下特点:有自主权和企业家精神;领导者和员工都具备创新潜质;熟练业务特质,与顾客积极沟通;重视创新型人才对激发企业潜力的意义;将创新内在于企业价值观中;组织形式简单,组织特性是集中与分散相结合。
四、创新创业型民营企业领导者特质维度
创新创业型民营企业领导者是指在民营企业经营发展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管理者和决策者。创新创业型民营企业领导者特质是指同创新创业活动相关的人格特质,不仅包括其固有的心里特征,也包括各种相关的环境因素,既有“先天”自生的,也有“后天”养成的。根据国内外学者研究成果,结合中国实际,本文提出以下观点:创新创业型民营企业领导者特质主要有成就需求、开创性、自我效能感、感召力、合作性、自律性六个方面。
1.成就需求
成就需求是创新创业型民营企业领导者的首要特质。美国学者戴维·麦克利兰(David C.McClellelland)曾提出了著名的成就需求理论。成就需求是指争取成功、追求优越感、希望做得最好的需求。由成就需求理论可知,成就需求高的创新创业者往往不满足现状,有学习新事物的强烈欲望,会想法设法去完备任务的各个阶段以实现既定的目标与标准,试图以一种超脱的心态对待难题,即:在主动承担责任的同时不会依赖于偶然要素获得成功;时刻保持一种高度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密切关注事态变化与任务阶段的进展并关注结果的及时反馈。成就感在某种程度上比经济利益更能够激励创新创业者,因为成就需求高的领导者能够在其思想特征中表现出一种对战略目标的执着追求的趋势,在战略进展中始终重视其现实效果,内在动机与现实结果不断相互作用。因此从任务完成方面来看,战略结果的积极反馈明显与其有直接相关性。由此看来,能够创新创业成功的领导者一般都具有比较强烈的成就需求。
2.开创性
开创性是指领导者全局观念强,好奇心和求知欲强,看问题能够高瞻远瞩、追求创新的精神。创新、创业比常规事项更复杂、更艰难,更费时、更费力,而且不容易成功。民营企业领导者如果具备开创性特质,他们会致力于追求创新创业,并以创新创业为乐。一般来讲,开创性特质具体包括想象性、挑战性、冒险性、追求性和创造性。其中,想象性指领导者的思维空间,善于联想,并善于接受新事物和不同意见。具有想象性的领导者更容易打破封闭和保守,形成开放性思维和独创性思维。挑战性,即敢于向已知和未知提出挑战,发表新论,尤其是敢于求异而又不畏困难的主动出击的敢于创新的精神。具有挑战性的领导者会永远不满足于现状,能够不断向更高目标挑战。冒险性是指领导者处事大胆,并敢于承担风险的精神。具有冒险性的领导者敢于干大事、成就大事,有一股勇往直前、不达理想目标决不罢休和不怕任何风险的精神。追求性是指领导者对问题的不断追问和探求的执著精神。具有追求性的领导者往往更容易创新创业成功。创造性是指个体运用自身知识架构对即将展开的任务进行能动地思维拓展,进而产生独特新颖并有价值的社会产品的心理特征。高效的创造性意味着领导者本身在提炼与处理信息时具有其鲜明的价值立场与独特的思维活力,也预示着领导者能够通过对复杂多变的环境的深度解析与准确判断能够迅速抓住问题要害,进而从容应对可能出现的环境风险与危机状况,使其战略布局能够摆脱常规模式并获得超出预期的市场效果。
3.自我效能感
自我效能感是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Albert Bandura)提出的社会学习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是指个体对自身能力的主观评估与判断,代表着一种自信程度的倾向,是基于对自身情况的了解及其对所处环境的判断实现的。自我效能感的高低与个体行为效果直接相关。当自我效能感较低时,个体即使具备任务所需的知识技能,也会使其行为效果大打折扣,可能表现出一种不胜任状态。当自我效能感提升到一定的高度,个体在工作状态、目标设置、承诺实现、解决困难等方面明显呈现出较强的效率与成果。这样的领导者往往会积极主动地去解决新问题,接受新事物。同时,在企业战略执行过程中可能会面临外部环境和内部组织的诸多挑战,譬如市场竞争环境的愈加恶劣、市场监管政策的实时调整、战略实施方案的思想分化等。但自我效能感高的领导者往往能正视并妥善处理这些问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将自我效能即实现战略目标的信念与现实环境的困境压力转变为有效行动。与此同时也形成一个良性循环:领导者的自我效能不断提升,企业的战略执行程度不断深化。
4.感召力
感召力来源于领导者的威信、毅力经验和才能,是领导力的一种深刻体现,其中囊括了领导者诸如担当奉献、自信坚毅等各种个人魅力因素。感召力能够潜移默化地作用于被领导者的工作和生活之中,特别体现在领导者对下属的情绪与能力的带动作用,以及对下属在重要事件与紧急事件方面的影响力。具备感召力特质的领导者,其权力一般不是通过制度化的程序而获得,不具有强制性,而是通过说服的方式来使下属遵循他的教训并保证下属的效忠,并且有稳定、广泛、长远的影响作用。具备感召力的领导者,是团队的核心力量,是团队中每个人效仿的对象,可以大大鼓舞团队中每个人的士气,充分调动个人所长,发挥每个人的主观能动性,进而有效影响整个团队的发展。对于创新创业型民营企业而言,感召力强的领导者更易成功。
5.合作性
合作性是指与他人互相配合完成工作或目标的性格特征。合作性领导者特质通常是“后天”通过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养成的。对于民营企业来讲,在创业初期和创业过程中,一般都是几个合伙人为了达到一定的目标而共同努力、分工合作。因此,合作性是民营企业领导者创业时必备的特质之一。在企业成长过程中,合作型领导能够在员工之间营造和谐、团结的工作氛围,使员工工作时心情舒畅;同时不过多关注员工完成自己工作的方式,员工有较多自由的工作时间和空间,有利于形成灵活的组织风格。具备合作性特质的领导者能够充分认识工作的成效性,对下属的评价更切合人的心理需求,无形中产生了激励价值。这样的领导者也能够与员工分享成功的欢乐,有利于建立组织归属感,保持团队的和谐,提高员工士气。虽然合作型领导风格非常有用,但由于过多强调表扬与包容,可能使组织中存在平庸之人,不利于提升业绩,因此,合作性特质应与领导者的其他特质结合使用。
6.自律性
自律性是一个领导者成功的必备要素。具备自律性的领导者,意志坚定,即面对困难和挫折勇于克服,对于要达成的目标不轻言放弃。对于民营企业来讲,创新创业的失败率相对较高,面临各种挫折和困境,如果没有很强的自律性,更不可能成功。自律性的领导者也可以有效引导下属的行为,使下属在无形中提高自身要求,对组织更负责任。因此,自律性是创新创业型民营企业领导者必备特质。
综上,创新创业型民营企业领导者特质主要体现在成就需求、开创性、自我效能感、感召力、合作性、自律性共六个方面。其中成就需求会引发领导者成功的动机,从而促使领导者采取相应行动,因此在领导者特质中属于内因因素。开创性的领导者会积极主动创新,是创新创业型民营企业生存发展的不竭动力。自我效能感强的领导者面对新挑战时能够及时调整企业发展战略,提高行动效率,有利于创新创业型民营企业的长期发展,延长企业生命周期。感召力的领导者特质能够较好地发挥团队协作能力,有利于创新创业活动的成功。合作性特质是创新创业型领导者必备特质之一,可以通过“后天”教育养成。对于民营企业来讲,失败率较高,因此具备自律性的领导者在民营企业创新创业失败时能够更加坚定理想信念,继续努力前行。鉴于此,为促进创新创业型民营企业的长足发展,建议今后注重培育领导者的六大特质,进一步发挥创新创业型民营企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