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共生理论下高校在线教学共同体的构建研究

2021-01-02

齐鲁师范学院学报 2021年2期
关键词:共生高校教师共同体

谷 磊

(徽商职业学院 商贸系,安徽 合肥 230000)

目前,以资源共享模式为主的教育改革已经成为教育发展的热点问题,网络技术与教育相结合的教育模式衍生出来的创新知识和共享知识改变了师生对学科的认识,在线学习共同体模式逐渐被渗透到高校各类专业发展过程中。学习共同体是随着人类社会化、知识完善化逐渐形成的新的学习组织,目的是满足个人和社会发展对知识的需求。而在线学习共同体是将网络作为载体构建的新型网络学习体系,是一种开放性的学习方式。共生理论背景下的在线教学共同体为高校师生情感和智力的多角度培养提供了适当的环境,在线教育平台的共享理论和知识会受到专业领域众多师生的批判或支持,创造出以主体学习为中心的教育价值观[1]72-80。参与构建在线教学共同体的师生应该积极将在线共享教学平台转变成培训教师教学技能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机制,在支持高校师生教学与学习的同时,鼓励相关专业群体构建“跨文化”“跨专业”“跨学科”的合作共享方案,确保学习共同体在网络环境中健康发展。

一、共生理论的内涵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科技水平的提高,“共生”逐渐转变为人类探索未知世界的视角,进而随着科技教育领域的发展演变成一种方法论与认识论。共生理论的提出使人类认识到,自然界的任一物种、任一事物都不是单独存在的,事物之间会形成一种互相促进、优势互补的共生关系。

(一)共生理论的含义

共生理论(Symbiosis)最先出现在生物学领域,后逐渐发展到人文学科领域,渗透到教育、教学体系。因此,共生并不单指相互依存的生物学概念,还包括人类世界各个群体之间生存和发展的人文科学理论关系。有学者认为,“共生”存在的本质为“he”,第一层面即“和”,不同方面、作用、要素之间的混合或对立;第二层面即“合”,将这些不同方面、作用、要素混合在一起,彼此不可分离;第三层面为这些不同方面、作用和要素的相互渗透[2]60-65。换句话说,共生来源于人类对自身缺点的认识和对他人优势的肯定与认同,合作共赢是共生理论的本质特征,共生理论强调存在竞争关系的事物之间相互理解、积极发展的态度。共生的过程即共生体系中各个单元通过合作共同进步的过程;进步过程中,共生体系的各个单元相互独立,具有自主性,同时会逐渐生成新的共生形态,产生新的物质结构。总而言之,事物之间的竞争和冲突是共生的前提,共同的价值、规范和目的是共生体系构建的意义,共生理论体现出创新、发展、保持事物异质的形成过程。

(二)共生理论三要素

共生系统一般包含三个要素,即共生单元、共生模式和共生环境[3]53-62。第一个要素为共生单元,指共生系统中存在共生关系的个体,这些个体是构成共生系统的基本物质条件。不同的共生系统中,共生单元的特征和性质各不相同。在线教学共同体中,为了提高专业水平,提升综合素养而进行在线资源共享、交流合作的个体就是该共生系统的共生单元,共生单元可以是专家、教师、研究员或学生。第二个要素为共生模式,指共生系统中各个共生单元之间相互结合或相互促进的强度和方式。共生模式可以反映共生单元之间信息、能量和物质的交换。共生模式有很多种类,不同的共生模式构成了不同的共生系统,共生模式的类型与共生环境和共生单元息息相关。目前,许多高校认为构建教学共同体可以有效地提高教师教学质量,构建了一些教学共同体实践模式,如高校教师校本教研模式、研究员与教师协作教学模式、同专业或相关专业集体备课模式、高校教师与基础教育教师合作模式、学科领域专家引领模式等。值得注意的是,大多数教学共同体使用的不是单一的共生模式,同一教学共同体可能使用两种或更多共生模式。第三个要素为共生环境,即共生系统内除共生单元外的其他因素,如文化、政治和经济等因素。根据李燕博士对共生理论内涵的阐述[4]12-14,可知共生环境主要通过信息、物质和能量等环境变量对共生系统产生正向、中性及反向作用。在线教学共同体的共生环境包括文化环境、资源环境、技术环境和社会环境等。对在线教学共同体有促进作用的为正向共生环境;反之,阻碍在线教学共同体发展的为反向共生环境。目前的高校在线教学共同体中,正向共生环境为在线共同体平台的建设、新型学习模式、高校鼓励机制等;反向共生环境包括高校考评体系的功利性、教学制度的缺失、教学组织结构的阻碍等。高等院校和教师要对正向共生环境秉持积极的态度,保证共生系统积极、健康、稳定的发展。

高校是教育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个微型教育体系。由教师、学生、教学条件、设施等构成的高校是一个小型组织,可以与技术、经济和社会发展提出的政策等形成的共生环境构成完整的动态共生系统。这个系统包含相应的共生单元,各个共生单元相互传递信息、共享资源、转换能量,共同推动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自我更新和进化,在人才培养和自我优化的同时又促进该系统中其他共生单元的进步和发展,最终达到互利互惠的共赢状态。

二、共生理论与在线教学共同体的联系

当前,在线学习这一模式已经受到国内外教育领域专家、学者的高度关注,部分高校开始推行、实施这一模式。随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提出,“共同体”一词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成为时下的热点词汇。教育领域也将这一词引进来,形成新的教育模式、教育理念,如“教学共同体”“成长共同体”等。从合作学习到学习共同体再到在线教学共同体的演变,体现出集体动力驱动下师生学习自由度的不断提高。共生理论中系统内部个体互利共生的理念与价值观和教学共同体吻合,同时,共生理论可以为在线教学共同体的构建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因此,构建在线教学共同体时以共生理论为依据是十分有必要的。

第一,共生理论中蕴含的价值观念与在线教学共同体构建的理念一致。共生系统中,所有单元都相互依存,而不是独立存在,各个单元之间实行的是同生共济的模式,也就是单元彼此在合作和相互依赖的过程中逐渐实现共赢的目标。在线教学共同体中,学生与教师是高校共生系统中的共生单元,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需要在在线教育共同体中实现互利互惠的目的:学生在共同体模式中个人的创新思维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实践能力以及科学研究素养得到提升;教师在共同体模式中自身的授课能力、科研能力、综合素质、计算机应用能力和教学技能得以提升。因此,以“合作共赢”为发展目标的共生理论和在线教学共同体的价值观一致,运用具有哲学思想的共生理论可以对高校构建在线教学共同体进行细致的指导和深入的分析[5]85-91。

第二,共生理论能够为高校构建在线教学共同体提供规范的思维范式。共生理论分别对共生单元、共生模式和共生环境展开系统、详细的分析,为在线教学共同体的构建提供教学主体、教学环境、教学运行模式这几个新的思维角度。同时,高校在线教学共同体的构建以共生理论为依据,为教学共同体提供更加规范、合理的思维范式,共生理论指导下的教学共同体才能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因此,将共生理论作为理论指导,构建具有规范性、科学性的高校在线教学共同体是非常有必要的。

第三,高校共生系统中的共生单元之间存在互利共生的发展关系。高校在线教学共同体中包含多种教学参与者,这些共生单元通过平等交流、合作发展形成共存模式,彼此优势互补、相互理解、共享知识和经验,最终达成共赢的发展状态。新加入高校的教师要利用先进的互联网技术,通过学习、吸收、模仿、实践等方式提高自身教学素养和能力;专家型教师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在教学活动中有引导作用,通过与教育系统中领导和其他教师的交流,更新、巩固自身教育技能[6]61-64。高校共生系统中的各个共生单元在合作交流中激发潜力,逐渐形成合作共生、互利共赢的教学新格局。

第四,高校共生系统中的共生单元与共生环境存在非线性、动态性、多维性的互动关系。高校教师与教学活动周围环境具有紧密联系:一方面,高校教师会根据自身的教学需求和特征,从共生环境中获取对教学有益的资源,教师之间产生双向性、非线性的相互作用关系;另一方面,共生环境也会随着教师的发展逐渐变化,是一个动态相互作用的过程。在线教学共同体中,动态互动实质上是共生单元与其他共生单元、共生环境之间的互动,共生单元从共生环境中学习、吸收新知识、技能,同时将自身具有的经验和知识反馈给共生环境。

三、构建高校在线教学共同体的途径

在线教学共同体的构建要以共生理论为依据,着力于定期检查和预约服务等角度,鼓励高校教育教学机制信息化发展,构建具有反思意识的信息化教学队伍和互联网云服务教学实践平台,强化现代教育改革的知识共享思维意识,制定共同体管理制度,设置互联网在线谈论模块,努力为高校师生协同发展提供合作平台,借助资源共享机制和网络交互式学习模式推动高校构建信息化教学共同体。

(一)优化高校在线教育共生环境

目前,由于高校教育机制不够完善,信息化教育环境中缺乏相应的视觉体验和感官体验,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信息化文本的编写和教学资源的多维度传播,导致共生单元在理解和吸收知识的过程中,极易出现对知识的认知观念或实践想法的误解现象,从而阻碍了资源参考者和资源分享者之间的交流沟通。由于在线知识共享过程缺乏有效的交流、沟通,极易出现个人意见被他人误解的情况,导致部分高校教师害怕在分享知识和个人经验的过程中受到不公正的批评或指责[7]45-49。信息分享模式缺陷的长期存在,阻碍了高校知识共享的广度和深度,限制了高校在线教学共同体的构建和发展。

教育领域相关学者建议,基于共生理论,高校在线教学共同体要建设由专业教师、辅导教师、教学监督员和高校学习社区组成的专门开展某一学科教学工作或提升该学科实践技术相关教辅工作的网络教学互动模块。网络教学互动模块具体构建方法如下。其一,高校积极开展教学研究活动。高校教学研究活动能够促进教学改革,预防高等教育教学风险。为了提高教师教学能力、技术水平和专业信息汇总能力,高校应当开展多元化的网络管理形式,如一对一指导教学、教学工作研讨会等,着重从教育多媒体、信息化工具和生产力工具等多个角度,使高校教师的专业学科技能、科研探究技能等都得到提升和发展。其二,高校应当不断完善和优化校园形象共享平台。以互联网为介质的个人资源需要经过网络交互渠道来帮助在线教学使用者接受和依赖信息、资源共享模式,努力将现有的科技力量转化为教学资源互动的常规模式。其三,高校在线教学相关管理人员要在实践中发现不足,根据共生单元和共生环境之间的关系合理配置服务模块中的文本内容和互动工具,减少网络平台因语言缺失或视觉审核缺失造成的匿名负面评论等。通过网络管理更高效地站在不同共生单元的立场进行教学指导,关注平台信息传递的革新性和系统性。其四,高校管理者要实时关注“技术壁垒”对高校在线教学共同体构建的限制作用。在高校网络教学共同体的构建过程中,知识共享信息中有关问题解答和共同体项目提示等方面的版块,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升高校教师对信息技术的理解准确度。在线教学共同体相关工作人员必须对资源核心内容和资源列表服务等方面的理论知识和知识拓展内容进行严格把关,对共享资源进行语言的优化和内容的审核,秉持预先建立误解处理机制的共享原则,将系统中的共生单元个人见解和遵循的原则及时反馈给高校教学共同体项目管理者。

(二)提高教师团队的共生意识

网络学习平台是一个集内外教学资源、信息审核以及知识实践为一体的多维度学习、交流平台。传统的教育思维方式阻碍了高校教师的主观发展及其对教学客观环境的改造。高校在线教学共同体中,高校教师交流使用的网络工具大都是留言板或知识论坛,平台中的个人空间或教师个人博客、电子邮件等通讯软件交流实践效果欠佳。高校中参与在线教学共同体的多数为青年教师,教学经验丰富、职称较高的教师所占比例较少,青年教师相比资历高的教师有机会接受更多的专业教学反馈,开展反思性教育。但青年教师教学经验和专业课程知识等较为薄弱,因而,反思实践时需要有经验教师的引导和帮助,从而建设一支具有反思能力的信息化师资队伍。

高校信息化教学环境中的先进技术能够成为建设学科技术和教学电子数据档案的教学共同体,为高校教师提供探究科学理论和专业交流的平台。要构建教学共同体,实现教学共同体的持续健康发展,必须激活和提升教师的共生意识。入岗前的学习和培训能够使教师对这一职业进行初步、简单的认识,这一阶段是教师自身提升合作意识的阶段;正式步入职业生涯,教师需要通过日常教学获得的感受和积累的教学经验来建立职业认同思维,掌控自身发展进度和教学环境,这是发展合作意识的自发阶段,教师的共生意识逐渐得到提升。首先,建设具有共生意识的师资团队,需要提高教师的合作、分享意识,帮助教师认清自我,培养其专业认同感和主动意识。在线教学共同体中,教师可以利用讨论区、微信区、钉钉等软件进行交流、探讨,不断学习专业领域其他专家、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技能,理解教育行业的本质和内涵,思考高校教师职业存在的价值,形成自己的专业态度。其次,高校行政管理部门或其他领导也要为提高教师共生意识提供帮助,提醒、鼓励教师秉持共享合作意识参与每一项网上交流会议或教研活动,使高校教师队伍积极参与高校建设,配合各个部门运转。最后,教师所处的共生环境应该为教师平衡专业发展和实际生活提供帮助。由于教师提高自身专业素养需要花费大量的精力和时间去进修或学习,会与实际生活产生矛盾,高校要站在社会化的大环境中,探究教师专业综合发展的有效途径,对教师为教育行业做出的贡献给予肯定和奖赏,使广大高校教师主动学习先进的网络管理知识,主动投身于在线教学共同体的建设。

(三)完善高校教学共同体的共生模式

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参与在线教学共同体专题活动的教师人数较少,参与主题活动的教师也大多受制于被动学习内容[8]49-53。高校教师面对的课堂管理、教学效率、课件设计等问题,大都需要设置专题模块进行讲解,并将不同专业教师的授课思路和教学经验作为现实支撑,推进不同专业学科重点难点问题的科学解决。现有的在线教学共同体专题活动缺少领导者,教学主题活动开展效率较低,使参与者出现“边缘化参与”的现象,出现在线教学资源话题单一或更新缓慢的现实问题。

构建和完善高校在线教学共同体是集高校教育目标和教师个人专业发展为一体的共同愿景,需要建设负责人对各个专业实践效益、教师个人兴趣和信仰进行全面的调控,构建科学、合理的教学共生模式。第一,高校共同体管理者要构建扁平化的师资队伍组织关系,作为完善教学共同体中结果评价和过程性评价的驱动力。目前,在线教学管理模式多为直线管理,教育体系中上下级关系明确,由于教师的教授学科、年龄等不同,应建立扁平化的师资队伍关系,全面评价教师的个人发展。第二,从高校支持教师综合发展的角度来看,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在线教学共同体需要以社会教学机构、高校作为依托,深入挖据不同的教育机制具有的批判性教学功能,时刻关注不同专业教师构建的在线教学生态系统,通过强调教学角色平等理论,为当前高校教学现实缺陷的弥补提供具有指导意义和能够促进高校教学可持续发展的新型教育模式。第三,共同体管理者要从资源普通化和特殊化的特征出发,审视高校教师在线教育发展的现实指向与基础特性。根据部分研究数据发现[9]37-39,在高校在线教学共同体项目实施过程中,项目参与教师在个人专业网页管理、创建多媒体课件、强化技术素养和整合电子资源等层面均显著提高,逐渐凸显出在线教学共同体在教学实践中的优势作用。因此,高校应当切实增强在线学习社区的共享职能。在共同体项目实施的过程中,不同专业领域的教师队伍需要分享自己的项目设计方案,并注明理论分析和实践评估,从现有的技术水平出发构建集小组讨论、演讲、竞赛、报告反思和教育成果周期性审核为一体的实施方案,提高高校在线教学共同体共生模式的完善和优化程度,提升高校在线教学综合实力。

以共生模式为依托,构建高校在线教学共同体,突破了教育领域原有的局部和整体的对立观以及线性社会系统结构观的限制,实现了将专业基础知识产生、创新等与高水平科研成果链接的发展模式,有效地实现了集体时间和个人时间管理的协同发展,为同一专业、不同地域的高校教师的交流提供了可持续的保障。

猜你喜欢

共生高校教师共同体
《觉醒》与《大地》中的共同体观照
爱的共同体
综合指数法在高校教师教学水平评价中的应用
论高校教师的法治素养培育
人与熊猫 和谐共生
构建和谐共同体 齐抓共管成合力
谈谈高校教师的教学学术
论《飞越大西洋》中的共同体书写
优生共生圈培养模式探索
优生共生圈培养模式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