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发展格局下中国石油企业对中亚五国投资合作路径选择
2021-01-02努尔兰别克哈巴斯
努尔兰别克·哈巴斯
(新疆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新疆 乌鲁木齐 830000 )
一、引言
在改革开放至2021年“十四五”开局之年的发展历程中,高质量发展和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在不同阶段都在以不同的形式表现出来。进入21世纪之后,随着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水平的进一步提高,中国石油企业在内的大型企业更多选择投资合作的方式进入国际市场。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不断加快的同时,区域经济一体化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态势。在这种发展趋势下,各国之间的相互依赖程度大大加深。所有高质量供给必须匹配有效需求,因此通过推动国内、国际“两种资源、两种市场”实现充分有效配置,增强我国经济发展的活力。高质量经济发展需要新发展格局作为支撑。对于我国大型企业面向中亚跨国投资来说,“一带一路”相关政策与上海合作组织为中国企业高质量走出去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另外,从国内形势上看,2020年中国是唯一实现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中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带动石油、天然气等能源消费的快速增长。中亚所覆盖地区正好是一个拥有丰富油气资源的地区,中国经济的“发动机”还需要中亚五国油气“血液”的不断供应。在新形势下加强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中亚五国的跨国投资合作,将成为中国经济持续发展的新增长点。
“十四五”时期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个五年,创新和发展是新形势下解决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国内生产总值增长6%以上,是2021年3月5日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上提出的今年主要工作目标之一。在当前的疫情之下,保障产业供应链稳定畅通,是巩固产业竞争优势、把握未来发展主动权的需要。在新发展格局下,我国大型企业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投资合作,不仅有利于减少当前的疫情对各国经济发展带来的负面影响,也将促进哈萨克斯坦等中亚五国的稳定和安全,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基于上述因素,本文以中国石油企业面向中亚国家投资合作为研究主题,对缓解中国资源需求、维持“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二、面向中亚跨国投资合作的动因
1.我国对资源需求的不断增加
在新发展格局下,我国经济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的现实情况,对能源资源等要素投入的质量要高,这要求我们能扩大可利用的资源范围,充分有效的利用国内资源的同时,必须利用资源型对外直接投资的方式,为我国的资源需求提供保障。我国总体能源自给率基本保持在80%以上,但油气对外依存度较高。如,2019年原油对外依存度提高到72%。虽然新冠疫情导致2020年国际油价全年平均跌幅超过30%,当年第一季度中国油气需求增长下滑,但从世界重大疫情与石油价格的走势看,疫情结束后往往会出现反弹。如,2021年2月,国际油价突破60美元关口。
目前,我国已是石油、天然气、煤炭等矿产资源的消费大国。2020年全球遭遇了公共卫生危机——新冠疫情。在新冠疫情的影响下,虽然一段时间全球石油消费下降,但新冠疫苗成功研制、疫情防控国际合作使疫情终将过去,全球正迎来后疫情时代。在后疫情时代要解决我国资源保障不足和日益增加的供需矛盾问题,不仅要立足于国内资源,更要积极参与国际资源领域的经济合作,以建立稳定、经济、安全的可持续供应链体系。
2.中亚丰富的自然资源
中亚五国中尤其是哈萨克斯坦、土库曼斯坦、乌兹别克斯坦三国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其中,油气和煤炭的蕴藏量丰富,主要集中在哈萨克斯坦与土库曼斯坦接壤的里海地区,大部分资源尚未被开发,潜力巨大。
以哈萨克斯坦为例,该国始终重视石油的开发利用,颁布了一系列政策法规,以吸引外国投资,促进本国经济的发展。石油出口也成为国家财政主要来源之一。
3.明显的区位优势
东方伦理认为,远亲不如近邻。中亚是我国重要的能源合作伙伴,对我国能源安全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中亚地处东亚经济圈和欧洲经济圈的中间地带,成为贯通两端的核心区,其战略地位是非常重要的。中国与中亚充分发挥各自的地理优势,努力发展全面合作。哈萨克斯坦是世界上最大的内陆国家,没有出海口。在中国与哈萨克斯坦两国共同努力下所建成并投入使用的中哈连云港物流合作基地,使中亚国家有了太平洋出海口,直接连通亚太市场。如今的“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与中亚的互联互通持续发展。中国与周边其他国家相比,中亚五国的优势非常明显,如油气质量高、良好的交通运输实施、开采运输较为便利、双方有很好的能源合作基础等。
对我国来说,参与中亚油气资源开发,其重要性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弥补我国的油气缺口,我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拥有门类齐全的制造体系,实现可持续发展和全年经济正增长,需要消耗大量的资源。二是实现油气来源多元化。三是有利于双方达到互利共赢,实现西北边远地区社会稳定与经济发展。中亚国家是“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与我国合作基础最好、地缘相亲性最近的国家和地区之一。双方经济合作的巨大发展是以资源型产业合作为主要特征。
三、面向中亚跨国投资合作的问题
1.大国对中亚的博弈
由于中亚地处东亚经济圈和欧洲经济圈的中间地带,其战略地位显著提升,甚至被称为“亚洲的心脏”。原来没有出海口的中亚国家如今成为全球最大的陆港和重要的过境交通走廊。中亚已受到大国的关注,不断深化与中亚的合作。因此,2020年2月初,美国前国务卿蓬佩奥结束中亚访问之后,美国发布了对中亚的新战略,全名为《美国中亚战略 2019-2025:促进主权和经济繁荣》,由此开启了美国的新中亚战略。随着美国、中国、俄罗斯等全球大国之间的公开对抗,在拜登政府的领导下,中亚方向将被视为美国2019-2025年战略目标实施的一部分。对于美国来说,中国在中亚地区的影响力主要体现在经济层面,尤其是“一带一路”倡议被视为中国扩大在该地区影响力的主要抓手。为了对冲中国,拜登或许会进一步推进“蓝点网络计划”以应对“丝绸之路经济带”倡议的建设。
此外,与中亚五国接壤的俄罗斯、印度,以及欧盟、日本、韩国、土耳其等都是中国强有力的竞争者。可见,大国在中亚国家的博弈,增加了中国投资的不确定性。
2.资源型企业缺少风险防范和风险控制能力
由于历史原因我国资源型企业海外投资时间较晚,所积累的跨国投资经验少,因此风险防范和控制的能力较弱,这是导致我国跨国投资发展缓慢的原因。另外,中国石油企业海外投资过程中财务制度不健全、忽略与有经验的中介机构合作等因素也加重了该问题的严重程度。
以获取资源为目的的跨国投资比较复杂:一是所涉及的关系、利益多;二是外部不确定性因素导致的可能遭遇的风险种类也多,如政治风险,法律风险,财务风险,市场风险,运营风险等。这些因素往往都可能成为跨过投资合作失败的因素。
3.跨国投资规模有限,缺乏国际化人才
中国与中亚各国建交近30年来,虽然我国企业面向中亚市场上形成一定的投资规模,但与英国石油公司、埃克森美孚公司、皇家荷兰壳牌集团等欧美国家石油公司相比有一定的差别。中国企业跨国投资规模有限的因素很多,其中主要的原因之一为参与跨国投资合作的企业以央企为主,民营企业的资本利用率低。
在国际化经营过程当中,我国企业缺乏具有国际经验的跨国投资人才,已成为我国企业实现国际化经营成功的重大障碍之一。大量成功案例已证明,企业的运营状况、跨国并购以及并购后的企业整合等,都需要具备国际视野的跨国经营人才。中国企业想要成功地“走出去”,就必须尽早培养人才。
四、面向中亚跨国投资合作的路径选择
1.政府层面
(1)建立跨国投资合作风险控制机制。新发展格局是开放的国内国际双循环。因此让更多有条件的企业顺利到国外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必须强化境外安全保障,加大培训力度。要牢固树立安全高于一切的思想,始终把国家利益放在第一位。进一步完善境外安全风险评估制度。
完善跨国投资合作的法律体系,加强境外安全制度建设。制定跨国投资风险管理的办法,风险管理工作程序。加强境外安全制度建设,制定分类管理的安全防范措施,加强国际间合作,有效防范危机及我国境外企业的威胁活动等。
(2)加大对中国跨境石油企业政策支持力度。在2021年2月25日举行的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塔里木油田分公司等国资央企被授予“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荣誉称号。这充分展现了中国石油企业等一大批中央企业托举起引领高质量发展的时代重任与所作出的社会贡献。因此政府相关部门针对石油企业应进一步加大金融、税收等方面的支持力度。健全税收管理制度、税收优惠政策。完善税收抵免办法,制定有关间接抵免的具体操作方法,进一步研究和完善跨国投资所得的确认,跨国并购亏损弥补等政策。
(3)设立中国企业海外远程医疗平台。中国适时推出“一带一路”倡议,促进与沿线国家和地区更深层次的连通和融合,因此中国企业在境外的投资所覆盖的国家地区范围不断扩大,但是,部分国家和地区医疗条件差等,对境外人员的健康安全构成了重大威胁。因此,政府部门要通过成立中国企业远程医疗平台,继续同各方共同努力,加强在疫苗、防控等各领域合作,解决境外员工的健康保障难题。
2.企业层面
(1)加强与金融机构的合作。在面向中亚跨国投资过程中,企业应加强与国家相关金融机构合作。跨国公司以不同的方式进入国际市场,其中跨国并购与新建投资方式对资金要求很高,而有些企业因资金紧张就直接影响对外投资经营活动。所以,企业应当积极与中国投资公司、国家开发银行、光大集团等相关金融机构、国有企业进行合作,借用国家政策性金融机构的资金实力和国有企业在国际上已积累的丰富外部经验实现优势互补,推动资源型企业自身实现全球化战略。
(2)提高企业国际化风险防范能力。中国与中亚国家建交以来在基础设施、农业及工业领域的合作进一步加深。但由于双方的政治稳定性、经济发展水平以及法律环境等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因此面向中亚市场的跨国企业应注重强化风险意识,尽可能的把风险降到最低。应做到:一是加强安全教育培训,提高境外人员的安全防范意识;二是面向中亚市场的中资企业应积极与当地政府、企业及相关单位进行沟通,发生风险时,可以取得当地政府和相关部门支持;三是提高企业自身的法律意识,遇到问题时,利用法律武器来保卫自己。
(3)加强国际化人才培养。人才是必不可少的群体支撑因素,所以中国石油企业对中亚五国投资过程中,人才支撑方面必须加强。如前所述,企业尤其是大型石油企业在跨国经营过程当中,所涉及的资金金额非常大,各种不确定性的制约因素也很多。所以必须要由精通国际经营管理业务的专业人员来运作。为弥补我国企业的人才缺口,我国企业要与政府部门协商,通过各种途径加强培训力度:一方面,大型石油企业要有的放矢,根据自己所需培养目标型人才;另一方面,积极与政府部门协助,进一步通过政府层面、民间等各种渠道来加强双方的人才交流合作,加大高校间的人才互换学习和出国留学计划,通过各种可能的正规渠道引进人才,为跨国企业提供良好的人才成长空间。企业只有加强国际化人才培养,不断推动技术创新,才能提高企业的知识积累和技术水平,以逐步实现技术创新,积累企业跨国经营的相对优势。
五、总结
2021年是“十四五”的开局之年,在这特殊的年份,中国石油企业的首要任务是:继续加大勘探开发力度的同时,积极推进“走出去”战略,参与国际资源领域的经济合作,从而更好的保障国内能源安全。2020年的新冠疫情全球蔓延对各国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而中国基本上控制住了疫情,并在全球率先开始复工复产。经济复苏态势已经明确,生产持续加快,需求也在逐渐改善。特别是工业生产恢复情况较好。这些新的变化趋势,必然会使对资源的需求不断地增加。
新发展格局是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的同时,更加深入地加入国际分工协作,利用两种资源两类市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实现。有什么样的理念就会有什么样的发展成果,进入新发展阶段,一定要有新理念来带动我们经济的发展。而“高质量”是我们现代化经济的本质要求。这二者之间又是相互关联,有必然联系的。所以我们希望通过新发展理念能够带动高质量的发展。中国石油在促进高质量发展方面,“十四五”规划当中,首先要从发展理念上进行转变,让创新成为第一动力,来推动高质量发展,通过科技创新打造新的竞争优势。
在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中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我国已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能源资源的强力保障。而企业做大做强的必然途径之一为加大跨国投资合作力度,整合全球资源,实现国内国际双循环。中国与中亚国家不仅具有地缘优势,而且具有很强的互补性分工。中亚的矿产资源非常丰富,经常用于出口创汇。而中国企业资金实力、技术水平和经营管理理念等在中亚地区具有较高的知名度。我国企业必须从国情出发,总结以往跨国投资合作的经验教训,充分利用自身优势,抓住机遇,不断提高国际竞争力,大胆“走出去”为新时代中国经济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