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肠道菌群理论探讨针灸治疗帕金森病便秘

2021-01-02金雯丽张广淞何美玲金肖青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1年10期
关键词:菌群针刺杆菌

金雯丽 张广淞 何美玲 刘 涛 金肖青

帕金森病(PD)是一种好发于中老年人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病变,临床症状表现为运动障碍和非运动症状,后者包括嗅觉减退、便秘、抑郁、睡眠障碍等[1]。便秘为PD 最常见的非运动症状之一,有研究指出,PD 患者的便秘发病率为61.4%,其中24.5%的PD患者在运动症状之前就出现便秘,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2]。近年研究发现,肠道微生物与PD的发生存在密切关系,且其通过脑-肠产生影响,进而形成了微生物-肠-脑轴理论[3];研究证实便秘患者常伴有肠道菌群的变化[4]。针灸作为传统中医特色疗法,对于PD 伴便秘的治疗具有疗效优势,且副作用小。本文基于肠道菌群理论按讨针灸治疗PD 便秘的作用机制。

1 肠道菌群

近年来,肠道菌群日益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人类微生物群的最大部分聚集在肠道中,肠道微生物群被称为“新器官”或“新兴系统”,包括细菌、古细菌及病毒等,其数量超过人体的总细胞量[5]。有文献指出,健康人群的肠道微生物中大部分是细菌,其中厚壁菌门和拟杆菌门等菌种总占比>90%[6]。肠道菌群不仅可以促进营养吸收、能量代谢,还能够防御免疫和抑制炎症反应等,甚至能够影响中枢神经系统[7]。正常情况下,肠道菌群处于相对平衡的状态,能调节肠道及肠道外各系统的功能和稳态。而各种原因引起的肠道菌群失衡将会影响人体的健康,导致各种疾病的产生[8]。

2 脑肠轴理论

研究表明,肠道菌群与中枢神经系统性疾病的发生存在相关性,通过脑肠轴,肠道微生物可对人类大脑发育、行为和情感的形成产生影响[9]。肠道菌群作为肠道环境的重要角色,其与大脑之间的沟通途径包括迷走神经、肠道激素信号、免疫系统以及色氨酸代谢等[10]。肠道菌群可产生和调节神经活性分子,通过干扰迷走神经活动和血脑屏障通透性等,从而间接影响脑功能[11];相反,中枢神经系统也可以通过肾上腺素能神经元传递调节肠运动、神经免疫应答的信号来控制肠道微生物群[12]。因此,肠道微生物被认为是人体的“第二大脑”,并且可以与神经系统进行“对话”。

3 肠道菌群与PD 便秘发病机制

PD 伴便秘的病因复杂,尚不能完全明确,PD 与便秘既是个体也是共体,两者相互作用使病机变得更加复杂。PD 的主要病理特征是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的缺失及α-突触核蛋白包涵体即路易小体的出现。研究发现,最早且最常受α-突触核蛋白病理影响的结构是肠神经系统和副交感神经[13],而肠神经系统的病变可引起便秘。肠道菌群及其代谢物可增加肠道通透性,激发肠道炎症与氧化应激反应,使肠道中产生路易小体病变[14]。一项动物研究表明,将取自PD 患者的α-突触核蛋白裂解物注射到大鼠的肠壁中,随着时间推移,可检测到α-突触核蛋白通过迷走神经到达神经背核,进一步表明α-突触核蛋白可从肠道转移至脑内[15]。有研究发现,PD 患者粪便中潜在致病菌群增多,有益菌群减少,菌群比例不平衡[16]。由此可见肠道菌群的失衡可通过脑肠轴影响中枢神经系统,从而与PD 的发生相关联。

便秘是PD 主要的非运动症状之一,与肠道菌群失调也具有相关性[16]。研究表明,肠道菌群参与机体各种生理功能,肠道菌群紊乱可引起肠道功能失调,导致便秘[17]。临床检测发现,大多数便秘患者肠道内存在有益菌与致病菌数量显著变化、菌群结构紊乱的状态[18]。Adams-Carr 等[19]发现,有便秘症状发生PD的风险是无便秘症状患者的2.27 倍。Scheperjans等[13]将PD 患者的粪便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分析显示肠杆菌科的丰度显著升高,普雷沃氏菌科丰度明显降低,较低水平的普雷沃氏菌属导致黏液素蛋白合成减少,肠壁通透性增加,从而引起胃肠道症状;此外,普雷沃氏菌科丰度降低与生长激素释放肽产生减少有关,并证明其与黑质多巴胺活性相关。因此,肠道菌群紊乱是PD 便秘的潜在危险因素。

4 针灸对肠道菌群的调节作用

针灸对肠道菌群具有双向调节作用,可以改善肠道菌群的多样性及有益菌群的含量,维持肠道菌群的稳态,进而调整机体功能[20]。王茜等[21]通过针灸治疗肝郁脾虚型肠易激综合征,研究显示便秘型患者双歧杆菌、乳酸杆菌、双歧杆菌/大肠杆菌比值均较治疗前升高,大肠杆菌数量较前降低。张博等[22]发现,用自拟扶正平溃汤联合针灸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能够抑制患者肠道黏膜炎性损害,并且在患者的粪样检查中发现治疗后患者肠道菌群中乳酸杆菌、双歧杆菌数量升高,而致病菌如肠球菌、大肠埃希菌数量均减少。李湘力等[23]采用针刺疗法调节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大鼠肠道菌群结构发现,针刺可以改善腹泻症状,增加菌群多样性以及上调肠屏障相关益生菌丰度。这些研究表明了针灸对于肠道菌群具有正向调整作用,进而对疾病的治疗有积极影响。

5 针灸治疗PD 便秘及与肠道菌群的相关性

针灸治疗以脏腑、经络等中医理论为基础,将经络系统与临床相结合,有效地缓解了临床症状,并且能够延长药物的有效时间,避免了口服药物的毒副作用[16]。研究表明,针灸可刺激PD 患者的运动皮层,减轻PD 震颤,改善患者的日常生活[24]。此外,针灸疗法还能明显减轻PD 患者的非运动症状,如便秘、抑郁、疼痛等症状[25]。针灸在治疗PD 便秘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安全经济且副作用小。张瑜和魏燕[26]将70 例中晚期PD 伴便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在口服麻仁软胶囊的基础上应用针灸疗法,选取天枢、气海、归来、支沟、足三里、上巨虚等穴位,经治疗观察组便秘症状积分优于对照组,针灸有效改善患者的便秘症状。李立红等[27]采用电针双侧天枢穴治疗PD 伴便秘,其针刺组总有效率为82.12%,结果表明针刺改善患者便秘的疗效更优于口服聚乙二醇。张雯舒等[28]在常规针刺基础上加刺支沟、照海穴,显著改善PD 阴虚便秘患者的生活质量、粪便性质及排便难度。蔡丽等[29]采用止颤汤结合针刺疗法治疗PD 患者便秘症状,针药结合具有良好的近期及远期临床疗效,有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陆春霞[30]通过实验证明电针对6-羟基多巴胺(6-OHDA)诱导的帕金森病模型大鼠胃肠功能障碍调节作用优于药物,并且电针早干预的调节作用比晩干预的改善作用显著。刘佳惠[16]通过给予PD 伴便秘型大鼠“调神畅情三六九”针法治疗14 天后,观察到针刺能够改善大鼠行为学症状,并且能够显著提高肠道菌群的活性及多样性。王照钦等[31]通过动物实验证明,1-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MPTP)诱导的PD 模型肠道微生物多样性显著下降,而针刺能调节肠道菌群的丰度,对艾克曼菌等破坏肠道屏障的菌群有下调作用,上调了拟杆菌、普氏菌以及粪杆菌等保护肠神经的菌群。众多研究提示,PD 及便秘的发生都与肠道菌群失调存在一定的关联性,因此针灸治疗PD 伴便秘的疗效与调节肠道菌群有相关性。

6 小 结

综上所述,PD 便秘、肠道菌群以及针灸疗法三者间存在密切的相关性,针灸或许能通过调节肠道菌群治疗PD 便秘。但目前关于针灸治疗PD 便秘肠道菌群变化的临床研究甚少。因此,针灸对于肠道菌群的良性调节在PD 便秘治疗中的相关通路和具体机制等问题,仍需国内外学者不断地研究探索。

猜你喜欢

菌群针刺杆菌
从畜禽粪便菌群入手 降低抗生素残留造成环境风险
“云雀”还是“猫头鹰”可能取决于肠道菌群
发酵桂闽引象草替代部分日粮对鸡肠道菌群的影响
功能性便秘患儿的肠道菌群分析及治疗干预
清明的雨
针刺镇痛的临床研究进展
枯草芽孢杆菌在养鸡生产中的应用
单纯针刺与针刺配合半夏白术天麻汤的治疗对比
通过农杆菌介导法建立园林植物的遗传转化体系
Role of Microphysical Parameterizations with Droplet Relative Dispersion in IAP AGCM 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