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安院校大学语文课程思政教育初探
2021-01-02吴招弟
何 敏 肖 莹 吴招弟
(陕西警官职业学院,陕西 西安 710021)
在2016 年12 月7 日至8 日召开的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指出:“我国高等教育肩负着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大任务,必须坚持正确政治方向。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他还强调:“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此外,国务委员、公安部部长郭声琨在全国公安院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进一步指出,要“紧密结合青年学生的思想实际和现实关切,不断丰富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式,推进具有公安特色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建设”,强调思政教学要立足公安大学生思想实际和现实关切,创新形式、丰富内容、保证效果。
公安院校以培养高素质的党和人民忠诚卫士为主要目标。大学语文作为公安院校普遍开设的一门素质教育课程,承载着发扬优秀文化、培育民族精神,培养文化自信的重要使命,在学生忠诚教育、审美教育、职业素养提升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课程思政教育作为一种新的教育理念,是全方位育人的重要环节,用课程思政理念引导公安院校大学语文教学,是公安院校人才培养的新思路,也是顺应立德树人的客观要求。在课程思政大背景下,大学语文教学应借势发展,坚持以文化人,以美育人,积极探索思政教育融入课程的路径,使隐性的课程思政与显性的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
一、大学语文课程教学融入思政教育的可行性
(一)大学语文课程具有天然的思政元素
大学语文的篇目闪耀着中华语言的独特魅力,蕴含着两千多年的华夏文明精髓,在一首首动人的诗歌中,我们读到的是“劳者歌其事,饥者歌其事”的大众淳朴之美,抑或“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纯洁爱情,又或者是“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的爱国激情。而如“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的绮丽风光,则文字优美,意境迷人,仅仅是阅读就能让我们油然升起一股爱国激情。不论是磅礴如海的散文、情节曲折的小说,还是戏剧冲突强烈的元明戏剧等,徜徉其间,祖国各地的风土人情,古人的道德观念、审美趣味、生活习惯等一一呈现在读者眼前,让人叹为观止。这些优秀文化的精髓,均是天然的课程思政元素。只要语文老师合理挖掘,那么在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积极进取、诚实守信、提升文化自信等方面,就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语文天然是思政。
(二)大学语文课程是思政教育的有益补充
“传道、授业、解惑”中“传道”是第一位的,是对人生方向、人生价值的指引,其根本是灵魂的塑造。在高校中,思政教育是学生必须要学习的一门公共基础课,学生要重新认识和完善自身,进而在世界观和人生观上确立较为正确的方向。大学语文课程中名篇佳作文质兼美,倡导人文情怀,弘扬正确的理想信念,往往自带人文价值导向功能和思政育人功能。大学语文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有着共同的素质培养导向功能,有着共同的育人目标,这就为大学语文教学融入思政教育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大学语文课程是思政教育创新的有效载体
大学语文课程中具有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是拓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主要表现为:网络时代,大学语文有着更为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更易于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大学语文课程是基础必修课,受众面广,影响广泛,可以扩大思想政治教育的覆盖度;大学语文是传统文化基本精神的综合体现,对思政教育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和应用价值;大学语文教学主要倡导以情动之、以德感化的教育方法,提倡推人及己、修己安人的教育方式,这能改变传统思政教育中那种讲政策、讲理论、讲道理的刚性灌输的教育方法,在实践中能让学生潜移默化地产生共鸣,有助于主体功能的发挥[1]。
二、大学语文课程思政的实施途径
(一)强化立德树人教学理念
公安院校的语文课程不仅应该注重工具理性,而且应该兼具价值理性,做到两者的统一[2]。传统大学语文授课以语言文字、文学分析、文学鉴赏、课文内容为主,面对当前严峻复杂的时代形势,公安院校须培养能打善战、高素质的综合性人才,才能更好地履职尽责。学院应做好顶层设计,教师也应秉承立德树人、以文养德、以文化人、以美育人的育人理念,以文化传承为使命担当,以警魂铸就为职责要求,以课堂教学为中心环节,以教学改革为不懈追求,正确认识大学语文在践行课程思政方面的优势作用,充分发挥大学语文的隐性思政教育功能,在注重提升学生职业能力的同时,强化对学生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的培育。
(二)加强专业师资,德育先行
传道者自己要先明道、信道。德国哲学家雅思贝尔斯曾说过:“教育就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教师要不断加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学习,积极参加思政理论培训,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水平和理论素养。要坚持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课堂教学守规矩,用与时俱进的教学理念和专业学识,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主动承担起传播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重任。身教胜于言传,因此,教师还要用“四有”好老师的标准要求自己,全心全意做好学生的引路人。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文学是人学,是人心灵、情感的抒写。大学语文教师还必须是有情之人,必须有渊博的知识、开阔的视野、君子如兰的品格,这样才能把文学之情、文学之美、文学之魂讲透讲深,才能在经典文化作品的阐释中感染学生,点亮学生的心灵。
公安院校的大学语文教师应比普通院校的大学语文教师还要更加专业。第一,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目前,公安院校大学语文课的教师多是师范专业出身,较少接触公安一线,相关公安法律知识比较薄弱。作为公安院校教师,应兼顾警察和教师的双重身份意识,注重政治素养与专业学识齐头并进,以正确的政治认知、扎实的学识和高尚的师德引领学生。这就要求教师不断更新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式,在不断提升自己语文业务能力的同时,还要定期到基层调研,如到派出所、治安大队、戒毒所等单位,在实践中锻炼和学习公安业务知识,丰富自己的公安阅历,增强自己的社会认知,使自己的教学更加贴近公安实战。此外,各公安院校还要鼓励教师积极参加公安技能实践活动,在公安一线参与科学研究,考取相应的公安或非公安行业的从业资格证书,努力将人文教育同公安特色相融合。第二,加强教育培训交流,增强思政教育意识。语文教师可积极参加文学、通识教育与思政教育研修培训,不断提高文化素养和德行修养,真正成为优秀文化的传播者和思政教育的实践者,成为引领学生健康成长的典范。同时,加强师德师风教育培训,大力提升教师的思想政治与道德文化素养,强化其对课程思政的认同,塑造新时代公安院校教师应有的精神风貌和气质形象,为“立德树人,塑造警魂”作贡献。第三,积极参加教学大赛,以赛促教,以赛促改。教师通过比赛,积极备课、磨课,寻找相关的教学案例,让学生深入理解相关知识。
(三)深挖德育内涵,优化教学内容
公安院校学生相较于普通院校学生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学生们在日常活动中不仅要进行警务相关训练,还要学习学校设置的公安专业知识。教师在有效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应用能力的同时,应结合新时代对大学语文的要求,将语文基础知识与思政教育相结合,着力挖掘课程思政闪光点,如“家国情怀”“英雄主义”“民族意识”“奉献精神”等,最大限度与公安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相结合。通过关注和挖掘文本的人文精神内涵,唤醒学生的情感体验,引发学生对生命的思考[3]。比如,在讲解《论语》中所提到的“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时,将古义与现在的意义相结合,对于公安院校的学生,这里所提到的“礼”便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十六字”要求。在讲《史记·李将军列传》时,可以挖掘司马迁对生与死的界定,体会司马迁勇敢坚毅、忍辱负重的精神,也可以将李将军与《史记》中那些为正义、为理想、为家国奋斗抗争的人物联系起来,进行对比分析。在讲授巴金的《爱尔克的灯光》时,引导学生认真体会这个关于爱、关于执着追求光明之路的故事,体悟“人要忠心,火要空心”的朴素道理。
除了教材的传统经典篇目外,可以引入具有公安特色的文学作品,如侦探文学、公案文学、法制文学等,突出德育、公安教育的特色。例如,讲授董仲舒的《甲无子拾道旁弃儿判》、白居易的《不用父言殉葬判》、袁枚的《家翁笞媳判》,使学生不仅能了解古代判词的形式,而且能更好地理解法与情二者之间的权衡。又如,引入宋慈的《洗冤集录》序言,让学生感悟法律的严肃性和作为公职人员刚直不阿的重要性,并延伸到法国孟德斯鸠的《论法的精神》,体会中外法制精神的不同。又如,从早期海岩的《永不瞑目》《玉观音》到现在的《心理罪》《破云》《赎罪》,这些侦探小说贴近时代生活,更易引起学生的共鸣,增强他们正义为民的使命感。
(四)创新教学方式,渗透德育
与专业课程相比,大学语文教学缺乏实践场地、活动课堂,囿于教学环境的限制,只能局限于课堂,时间和空间上都不利于丰富支撑教学。因此,大学语文教师更应不断坚持教学改革,创新教学方式,让有限的教学空间最大化,学生的学习效果有效化。具体来说,教师要大力建立思政案例库,丰富案例教学,巧妙设置问题,合作探究,提高学生的认同感;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设计,调动学生的兴趣点和参与意识。同时,还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分析学生的心理特点,探索学生感兴趣的话题,运用他们喜闻乐见的方式组织教学;鼓励学生探索个人、国家、民族之间的联系,理解传统文化与当今多元文化的现状。
要积极探索模块教学,设计德育模块,使显性教学和隐性教学相结合。例如,教学中可以将经典篇目打造成不同的主题模块,如家国情怀、文化自信、警魂铸造、修身明理、敬业精进、社会责任等,培养学生爱国、忠诚、仁爱、守信、正直等精神和情怀。文化自信模块:精选各时代最具代表性的篇目,如《论语(节选)》《庄子(节选)》《乐府诗集》《世说新语(三则)》《春江花月夜》《张中丞传后续》《灯下漫笔》等,让学生体会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和标志,在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依靠自己的智慧和创造力,形成了绚丽多姿的中华传统文化。
要不断尝试多样的教学手段,推动教学改革,探索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翻转课堂、体验式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此外,网络平台也可以助力教学,如慕课、雨课堂、云班课、教学通等,在教学中,还要加强对相关网络平台的应用,实现课前、课中、课后教学的一体化。
(五)开展课程实践活动,践行德育
符合大学生兴趣爱好、可促进他们身心发展的丰富多彩的课外实践活动,有助于体现大学语文课的外延魅力,也能更好地体现课程的思政育人功能。陕西警官职业学院已建立人文艺术教室,开设“人文大学堂”定期开展人文艺术活动,积极打造校内人文素质活动品牌。通过“中华优秀诗文朗诵”“汉字书写大赛”“诗词诵写大赛”“国学知识竞赛”等校园比赛及“演讲与口才社团”“礼仪社团”等多样的社团活动,让学生参与其中,把具体的知识应用到实践中,让他们感受到把知识转化为能力的成就感,在肯定自我价值的同时,更加深刻清晰地认同传统优秀文化。在课前三分钟,陕西警官职业学校还开展了读书交流分享会,为学生提供了培养口才、胆识、礼仪等多方面素养的机会,也让学生之间具有更多交流的机会。在传统节日来临之际,陕西警官职业学校还把节日风俗和文化传统相结合,寓教于乐。比如,组织了端午包粽子、冬至包饺子、中秋赏月吃月饼等活动,学生参与度极高。这不仅弘扬了传统文化,而且丰富了学生的校园生活,提升了学生的人文认知水平和实践能力。再如,组织了文化vlog 活动,学生用文字、照片、视频等方式记录着团结友爱的宿舍文化、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底蕴深厚的地域文化等,既贴近他们的生活,又能更好地让他们感受文化的温度。
结语
课程思政是一门知识融合的艺术,我们应不断探索公安院校大学语文课程思政的途径,坚持立德树人,做好课程定位和教学改革,以大学语文的人文内涵来培养学生,使其成为既有良好人文素养,又有坚定的社会主义理想信念的高素质公安预备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