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产出导向法的大学英语线上教学实践设计
——以写作为例
2021-01-02赵仕君侯丽娟杜青青
赵仕君 侯丽娟 杜青青
(兰州理工大学 外国语学院,甘肃 兰州 730050)
一、在线英语教学
在线大学英语教学在新信息教育技术和高等教育的深度融合背景下发展迅速,现已出现大型开放式网络课程(MOOC)、小规模限制性在线课程(SPOC)以及基于此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等形式。MOOC 以优势院校的优势学科为背景,优质的录制课程被本校和其他院校引进,SPOC 着力于小面积的本校线上课程资源开发。这些在线英语教学资源大多与翻转课堂相结合形成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旨在让学生获取丰富的线上教学资源的同时,加强师生互动,使教师有效掌握学生动态学习过程,学生实现个性化学习,从而提高教学有效性。
二、产出导向法
产出导向法(Production-oriented Approach)是文秋芳教授基于“输出驱动假设”[1]和“输出驱动-输入促成假设”[2]提出的全新的本土化中国大学外语教学理论和方法,适用于成人外语学习理论。产出导向法以输出作为起点,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也以输出作为目标,主张学用一体、学以致用。输出活动是驱动手段“output-driven”和教学目标,输入活动是促成手段“input-enabled”。产出导向法指导下的英语教学极力促成输入和输出的有效对接,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强调输出活动,旨在提高学生英语学习效率。产出导向法的教学流程包括3 个部分:驱动(motivating)、促成(enabling)和评价(assessing)。教师在此教学流程中是中介,在3 个部分中分别发挥引领、设计和支架作用。
国内学者就产出导向法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做了广泛的探索。张文娟研究了产出导向法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实践,获得了较满意的教学反馈[3]。李佐探索了产出导向法在高职大学英语翻转课堂中的应用[4]。毕争、唐美华对比任务型教学法和产出导向法在外语教学应用中的异同,发现产出导向法更适合中国大学英语教学[5-6]。邱琳研究了产出导向法应用中的教师发展路径[7]。张艳将新信息教育技术和产出导向法结合,探讨了其学习模式和有效性[8]。此外,很多一线教师积极探索产出导向法在大学英语、研究生英语各类课程,如写作、听说、精读等多种课程中的应用,进一步丰富和推动了产出导向法的实践应用和发展。
本文提到的在线英语教学将基于文秋芳教授的产出导向法,使用“QQ 直播+超星尔雅平台”,在教学实践中注重教学环节的设计,尽量实现驱动、促成和评价,从而增加师生互动,提高教学效率,促进学生学习。此教学方式既体现了在校教学资源的丰富性、多样性,又发挥了学生的学习能动性,并且在体现教师引领作用的同时,促进了学生的语言输出。
三、在线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产出导向法应用实践
笔者以英语专业综合英语教程4 为教学样本,在2020 年春季学期展开基于产出导向法的在线教学实践,所选实验班级共29 人,综合英语教程4 每周6课时,教学内容涵盖听说、阅读、写作、翻译等。以下以某个单元的写作部分为例,开展基于产出导向法的在线教学设计。
(一)教学主题
本单元作文选取英语专业四级2017 年作文题目——With intelligent machines to do the thinking, will our brains get lazy?引入人工智能对人类和人类社会的影响这一热点话题。写作话题具有时代性、信息性、可探讨性。计划课时3 小节,时长150 分钟。
(二)课堂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阅读给定英文材料;深化认识议论文的写作方法和要求。
技能目标:运用批判思维,分析人工智能带给人们的各方面变化,并聚焦With intelligent machines to do the thinking,will your brains get lazy?把自己的认识和分析转成成英语文字。完成材料作文中议论文的写作要求。
情感目标:正确认识人类社会出现的新科技。
(三)任务设计
最终的产出任务是就给出材料写一篇不少于200字的英文议论文。为完成最终任务,本次写作课的总任务被分解成3 个子任务:线上阅读和讨论、在线写作提交与在线同伴互评。
(四)教学过程
1.驱动环节(motivating)
产出导向法的出发点是精心设计能调动学生学习热情和应对挑战的主观能动性的话题——人工智能。人工智能既可以是简单的大话题也可以是精细的可深入话题。本堂课就是要设计由简单到具有挑战的话题,激发学生的“创造饥饿感”[2],先输入再输出,让学生成为阅读、讨论和写作的主动主体。因此,课堂一开始就要通过电影图片和新闻影像等途径引入人工智能话题,打破学生已有认知。
2.促成环节(enabling)
在本环节,教师充分发挥主导作用,通过3 个子任务构建课堂活动,促成学生学习的输入和输出活动。
子任务1:线上相关阅读和讨论。
以人工智能作为话题,教师选取两篇相关的文章布置QQ 群在线阅读并发布讨论任务。相关话题的阅读将激活话题、拓展阅读面、提供可讨论的主题(时间为20 分钟)。讨论内容为引导学生挖掘人工智能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变化、人们对人工智能的认识和接纳态度。讨论以4~5 人为一组,可以在QQ群中视频讨论,比起超星尔雅更为方便(时间为10分钟)。要求讨论结束后在班级QQ 群上传讨论要点,以句子或者短语的形式出现,供全班同学在群里分享和讨论。随后,认真学习专四作文评分标准和要求(时间为10 分钟)。
子任务2:在线写作提交。
本课程以超星尔雅作为在线平台,在作业系统中通过简答题模式布置本次作文,题型设置为简答题(没有作文题型)。要求学生先对原材料进行阅读,然后按照要求就给出的问题进行分析议论,并落实成文字。作文将从内容思想、结构论证和行文规范3 方面做出评价,字数不少于200 字(时间为50 分钟)。
子任务3:在线同伴互评。
本次写作课的反馈模式是“同伴互评+教师评价+反思修改”,在线同伴互评是本堂课的第三个小任务。超星尔雅平台的作业系统有同伴互评功能。学生作文提交后展开在线同伴互评(时间为10分钟)。教师提供之前课堂中培训过的专四作文评分标准(分项式),学生再次进行复习。每名学生需匿名评价其他两名同学的作文,要求严格按照评分标准,找出所读作文的中心思想句、每个论证段落的主题句、结尾部分的结尾句。两名学生所给分数的平均分即被评价学生的作文分数。
同伴互评的过程正是输入与输出的交互过程,学生不仅阅读和欣赏他人作品,反思自己的写作问题,同时利用所学写作知识和前期讨论找到同伴写作中的错误并进行改正,这是激发学生主观能动性和学习兴趣的过程。
3.评价环节(assessing)
基于产出导向法的本次在线英语写作实践的评价环节主要指的是以促学为目的,教师通过QQ 语音直播对本次写作课程的产出作品进行评价,以便教师了解学生的动态学习效果,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成果,从而提高写作能力。具体步骤是教师从学生在线提交的作文样本中随机抽取高分、中等分数、低分作文,总结出有说服力的正反方理由,列出概括性强的中心句、论证段落中的主题句,以及具有代表性的错误句子。选取两篇较优秀的作文,教师当堂在线评价,详细整理出审题、结构和语言方面的修改意见,与学生共享,以此使学生更加清晰地意识到写作中的问题和常见问题的修改方法(时间为25 分钟)。最后,学生归纳总结,根据教师反馈,修改作文、写出本次写作的反思日志(时间为25 分钟)。
四、教学效果与反思
课程实践后,学生参与基于产出导向法的在线教学实践效果问卷调查,分发问卷29 份,回收29 份,回收率100%。大部分学生对以“QQ 直播+超星雅尔平台”的在线教学模式表示接受,44.83%的学生表示非常喜欢、51.72%的学生表示比较喜欢、3.45%的学生认为一般。此外,被问及此模式对学习的促进作用时,31.03%的学生认为很有效、58.62%的学生认为基本有效、10.35%的学生认为效果不大。在该课程在线教学模式给学生带来的收获这个问题(多选)上,学生认为获得了本课程要掌握的知识(89.66%)、探究学习能力(58.62%)、体会到学习的乐趣(51.72%)、与人协作交流的能力(34.48%)等。当被问及教师在在线教学模式中的作用(多选)时,学生认为教师主要提供学习资源和条件(82.76%)、学习方法指导(75.86%)、教授知识(75.86%)和学生进行情感交流(51.72%)。从上述问卷数据看,本次基于产出导向法的在线教学实践给学生带来的课堂感受总体是好的,而好的情感因素和体验对外语教学有重要影响[9]。基于产出导向法的任务设计把学习者纳入课堂的每个环节、鼓励学生参与,有助于改变英语课堂枯燥、单调的学习模式。通过3 个子任务,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有效克服了对课程内容的焦虑和抗拒情绪,体会到了学习乐趣,并在教师的引导下完成了语言输入和输出,最终在学习效果方面达到了学以致用。
在实践中笔者发现,在教学任务的设计和分解环节需要教师课前作好充分准备。教师在课堂中既是知识的传输者也是主导者,需要组织课堂,建构有序、有趣、有效的课堂活动和任务。同时,深入分解学习内容,按照教学目标设计教学任务,输入输出双驱动,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从而促成输出。在本单元的学习中,教师按照教学目标设计每个课堂子任务,学生积极完成任务。整个教学过程涵盖了解话题、阅读、思考、讨论、写作、互评、反思和反馈等步骤,既有输入也有输出,学生不仅聆听了教师的发言,而且发挥了自身的主观能动性。课堂有序有趣,比起单纯地进行写作,课堂气氛更加活跃,学生参与过程更长、互动更多,思想的碰撞和交流也更频繁。本课程教学任务在学期内也顺利完成,学生反馈良好。
然而,该教学实践涉及的学生人数较少,而且只是短期跟踪,之后还需要通过纳入更多的学生,在更长的时间跨度中观察基于产出导向法的大学英语教学实践,用更加量化的指标深度衡量其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