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重视6岁以下儿童的近视防控△

2021-01-02周行涛陈志赵婧

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 2021年3期
关键词:屈光户外活动视力

周行涛 陈志 赵婧

[1. 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眼科 上海 200031;2.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近视眼重点实验室(复旦大学) 上海 200031;3. 上海市眼视光学研究中心 上海 200031]

近几十年来全球近视发病率呈现暴发性增长,并呈现发病早、进展快、度数高的趋势[1]。除了治疗所带来的经济损失,高度近视并发症,如视网膜脱离、黄斑变性、脉络膜视网膜萎缩,带来的社会损失不容忽视[2]。

儿童、青少年是近视发病与发展的重要人群。上海学龄儿童10岁时近视患病率(≤-0.75 D)已发展到46.1%,但6岁时仅为3.8%,3~5岁时更低[3],说明6岁以前是预防近视发病的重要时间窗口。如果为这部分低幼龄儿童提前建立屈光发育档案,对其进行危险因素分析和近视发病预测,并针对高危人群制订及时的干预策略,延缓近视发病,将可能有效降低学龄儿童的近视患病率[4]。因此,我们更应重视6岁以下儿童的近视防控工作。为更好地贯彻落实教育部会同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等八部门制定的《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我们倡议将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的年龄前置,制订6岁以下儿童近视的防控方案。

1 方案目标

有效降低学龄儿童的近视患病率,减少高度近视患病率及相关并发症。

2 方案内容

落实并完善6岁以下儿童屈光发育档案的工作,建立该年龄段近视防控的规范化流程。工作流程主要分为视力筛查、档案建立、近视预测、方案制订、方案执行及跟踪随访6个步骤。

2.1 视力筛查 目标为发现视力低常的儿童,积极转诊至专业医疗机构进行诊断与治疗。需要医疗技术人员向幼儿园和社区提供初步的医疗服务,检查项目包括视力、电脑验光及角膜曲率等,建议测量眼轴长度。必要设备包括电脑验光仪、标准对数视力表和光学生物测量仪。筛查数据获取后,应由医疗技术人员完成纸质化或电子化存储,并将初筛结果及时反馈于家长和学校卫生保健老师。

2.2 档案建立 目标为规范化、系统化建立儿童屈光发育档案,便于分享与查询儿童眼生物学参数,使儿童眼健康的受重视程度最大化。视力正常的儿童由筛查机构(社区医院、眼病防治中心等)直接建立屈光发育档案,视力异常的儿童转诊至专业医疗机构做进一步诊断。对转诊的儿童需要采集患儿完整病史,进行睫状肌麻痹下的验光[5],评估眼健康并测量眼轴长度。该部分儿童在检查后,由医疗机构负责建立屈光发育档案。

2.3 近视预测 目标为发现早发近视的高危人群,及时进行行为干预和医学干预,延缓近视发病或减缓近视进展。需要结合患儿近视家族史、屈光发育史及当次检查的屈光度对近视发病的可能性进行预判。其中,睫状肌麻痹下的远视储备测量为重要指标[6]。根据远视储备量将儿童近视发病的危险程度划分为安全(远视储备充足)、预警(远视储备不足但尚未近视)、危险(已近视)3个区间。其中,处于安全区的儿童每6个月复查1次;处于预警区和危险区的儿童每3~4个月复查1次,并需要制订近视防控干预方案。

2.4 方案制订 目标是为处于近视预警区、危险区及有高度近视家族史的儿童制订近视防控方案,延缓近视发病与发展,降低高度近视的风险。对处于近视预警区的儿童,需加强家校联系,增加户外活动时间;对于高危人群可酌情使用包括药物和光学方法的医学干预。对处于近视危险区的儿童,应首先进行视力矫正,保证儿童清晰的视觉。在此基础上,针对近视快速进展的儿童,应积极采用包括药物和光学方法在内的医学干预,减缓近视进展,降低高度近视与并发症的发生率。

2.5 方案执行 目标为执行所制订的近视防控方案,加强方案的执行力度。采用药物方法干预的儿童需由医护人员按时配发药物,详细告知用法,监测患儿依从性及并发症,由医护人员及时调整药物种类、浓度、频次。采用光学方法干预的儿童需定期检查并更换光学镜片,达到屈光度的精确匹配,有条件时使用具有延缓近视进展的光学镜片。药物与光学方法可以联合用于延缓近视进展。

2.6 跟踪随访 目标为监测近视防控成效,及时调整方案和处理并发症。建议借助数字化平台记录屈光度进展和眼轴增长,评估近视干预方案成效,并及时做出调整。观察药物并发症,及时调整或停止用药。观察光学镜片的屈光匹配程度,及时更换镜片度数或镜片种类。近视防控的有效性评价参考《近视管理白皮书》[7]。

3 方案重点

6岁以下儿童近视患病率低于5%,这个阶段的工作重点在于尽可能地保留儿童远视储备,预防近视过早发生。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去执行。

3.1 通识教育 幼儿园漫画读本和中小学生物课程教育应作为眼卫生教育的首选时机,培养幼儿园儿童养成良好的用眼卫生习惯,同时培养小学生、中学生的科学思维,让他们掌握包括眼卫生在内的人体健康常识,是正视“全民近视化”这个现象,做到科学防范与治疗,不迷信、不传谣的最有效措施。

3.2 科普教育 应鼓励专业人士结合循证医学与临床经验,以各种形式对大众进行科普教育,尤其是与儿童密切接触的成人,包括家长、老师及校医等。要非常注意科普教育内容的科学性,不能带有商业目的,杜绝夸大治疗效果,尽量减少出于善意但无证据的方案宣传。

3.3 户外活动 增加户外活动时间是目前降低儿童近视发病率最行之有效、副作用最小的可行方案[8]。幼儿园可考虑每日增加一节户外活动课或提供更长的课间休息时间,鼓励儿童到户外活动。户外活动的侧重点在于户外暴露,而非运动强度。应鼓励学校进行一部分课程“露天化”的尝试,也鼓励社区将一部分的室内活动搬到户外进行。

3.4 用眼习惯 针对6岁以下学前儿童的教育重点在于体能、智力、道德、情操、习惯的全面培养,与年龄不匹配的学业负荷会显著减少儿童的户外活动时间,从而加速正视化与近视化的过程,导致早发性近视。6岁以下儿童应禁止不必要的电子产品接触,并非是屏幕比书本更伤害眼睛,而是因为儿童会因此失去户外活动的兴趣,从而容易诱发近视。

3.5 定期监测 定期监测儿童眼健康是防患于未然的最佳方法。3岁以内儿童以发现眼部疾病、及时诊疗为工作重点;3~6岁眼部健康的儿童以建立屈光发育档案、定期随访为工作重点;已经发现屈光不正的儿童应及时转诊,按上述工作流程进行治疗。

重视6岁以下儿童的近视防控对我国的近视防控事业具有重大意义。家庭、幼儿园或学校、社会各方均应相互协作,落实相关工作,从而真正地从源头抓起,延缓我国儿童、青少年近视发生与发展,降低高度近视发病率。

猜你喜欢

屈光户外活动视力
上午给眼睛“充电”或可改善视力
云南省寻甸县小学生视力不良及屈光不正患病率调查
幼儿园户外活动组织的研究
18~30 岁近视病人眼生物测量参数的分布及相关性分析
学龄前儿童Suresight 视力筛查仪检查屈光异常标准的探讨
浅谈大班幼儿户外活动组织现状
保护视力等
组织幼儿园情境式户外活动的探究
视力测试
户外活动开始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