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个本不该凋零的生命

2021-01-02胡峻岩

中国医学人文 2021年8期
关键词:室颤救护车家属

文/胡峻岩 王 慧

导语:当下,医护人员因为各种原因,常常被患者投诉。但对于广医三院急诊科副主任胡峻岩来说,却有一次令他难忘的经历,他不是因为被投诉而气恼,而是因为一个本可以挽救的生命,却因患者家属的不信任而耽误治疗,最终令人惋惜地逝去。

见到患者第一眼 心里咯噔一下

那是几年前的一个夏季早晨,8点钟我刚上班,120急救电话就响起,是附近的社区医院打来的。

患者是一位60岁左右的大叔,在晨练时突发胸痛1小时就近在社区医院就诊。患者之前有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一个月前曾在X医院进行了心脏介入手术。社区医院医生在检查后发现患者生命体征不稳定,血压很低,在简单处理后拨打了120。

该社区医院距离我院较近,不到十分钟,我们立即驱车赶到那里。

第一眼见到患者,我心里“咯噔”一下,情况不妙!由于长时间的急救工作经验,对患者的病情快速做出判断,这似乎已经内化为本能反应了。

患者当时躺在病床上,表情痛苦,大汗淋漓几乎浸透了全身的衣服,口唇发绀,患者胸痛气促,四肢冰凉,说明已经出现了明显的缺氧、先兆休克,患者心肌收缩能力严重下降。

社区医院给患者进行了心电监护,其血氧饱和度还不到80%。我立刻通知护士给患者面罩高流量吸氧,并就地做了一份心电图。心电图显示患者下壁心肌梗塞,情况非常严重。

护士给患者进行护理支持治疗,吸氧、建立静脉通路,患者血氧饱和度回升至接近90%,但患者血压仅80/50mmHg,情况并未得到有效缓解。患者当时神志清楚,我在询问了用药无禁忌症后,立刻给患者服用了300mg阿司匹林,患者血压较低并不适宜使用硝酸酯类扩血管药物,最佳治疗方法就是立刻到医院进行介入手术,对患者进行心血管疏通。

从社区到我们医院急诊室大概10分钟,危重病人安排绿色通道,进行介入室手术,预计能够在60分钟内完成,患者被救回的概率非常大!

患者妻子:我不要去你们医院!

“时间就是心肌,时间就是生命!”这个“时间”就是患者心肌梗塞发生到堵塞的血管开通时间,抢救真的是争分夺秒,一点都耽搁不得。我言简意赅又心急如焚地向患者家属交代完病情,期待他的妻子给我积极的答复。

没想到,患者妻子听了我的话后非常坚决地说:“不,我们要去X医院,因为我们之前一直在那里治疗,那边的医生都了解我老公的情况。”

“不能去那里!”我一听立刻急了,“今天是周一,又是上班早高峰期,内环路上肯定堵车!这个病的治疗要分秒必争,而且你老公现在病情非常严重,路上一堵车,随时会有生命危险!”

“不行!去新的医院,什么都要重新检查一遍,而且我在X医院有熟人。”患者妻子仍然不为所动。

“必要的检查当然是需要做的,但是急诊的救治和住院治疗不一样,而且危重病人是通过绿色通道,会很快的。”我耐着性子解释着。

“这里离我们医院只有10分钟,而且不塞车,时间才是生命啊!”护士也开始劝说。

“你老公这个病真的很紧急,耽误一分钟结果都不一样,就近治疗才是正确的选择啊!”社区医院的医生也忍不住劝解道。

我们心急如焚,但仍尽最大的努力解释和劝说,但患者的妻子态度非常强硬,对我们的解释甚至充耳不闻。

早高峰的救护车上 度秒如年

实在没有办法了,按照规定,我在车上填写好出车救治单,在转送医院那一栏,选择了“患者要求去其他医院”,让他妻子签字。

车子开动前,我还不死心,又劝说了一次,但患者妻子仍听不进去。

我只好电话汇报120患者病情危重,通知X医院准备接收患者。

救护车扯着警笛飞驰起来,我一边观察着患者的病情,一边祈祷“不要塞车,不要塞车……”结果车一进入主干道就发现拥堵严重,司机师傅经验丰富,立刻掉头绕了一小段路上了环路,比之前顺畅多了。

然而好景不长,环路出口塞得水泄不通,车辆在蠕动中前行。早高峰的救护车,警报声响起,但社会车辆即使想让路却也没有空间,救护车在这样的路况下也是毫无办法,只能随着车流缓慢地挪动。

我在车上真是度秒如年,紧盯着监护仪心急如焚,在路上已经过去40分钟了。我心里默念,再坚持一下,千万不要出现病情恶化。

不好!室颤!

终于驶出了环路,还有2公里就到X医院了!我仿佛看到了希望。

可是,患者突然昏迷、抽搐,糟糕!患者室颤!阿-斯综合征发作!

“赶快除颤!”护士迅速调好除颤仪放电能量,充电,放电。“啪!”我顾不上跟患者老婆解释病情了,一边CPR胸外按压,一边指挥护士用药,球囊面罩帮助患者呼吸。

患者妻子似乎被突如其来的情况吓坏了,哭喊着丈夫的名字……

经过一轮CPR后,患者还是室颤,于是再次电击除颤……

终于到了 但是患者却没救回来

终于到了X医院,救护车停在了X医院急诊室门口,但患者的循环还是没有恢复。在救护车狭窄的空间里,我和护士两人轮流进行胸外按压,一刻也不敢停止,因为我们知道一旦停止,患者就彻底救不回来了。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

心肺复苏本来就非常考验体力,加上广州的夏天30多度的高温下,汗水早已浸透了衣服,头上的汗水也不断滴落到我的眼镜片上,眼前也开始模糊起来,但我顾不上擦拭,眼前只留下了按压、交替、按压……

半个小时左右,我们又对患者进行了两次电击除颤,终于在心电监护上看到了令我欣慰的窦性心律波形。

“快转进抢救室!”我已经筋疲力尽了。

“患者又室颤了,准备除颤!”我准备离开时,听到X医院的医生喊道。

我没有立刻离去,喘着气默默看着X医院的医生继续抢救。理智告诉我,这么久有效循环还不能建立,这个患者即使抢救回来,预后情况也会很差。而且患者当时生命体征这么不稳定,也没有机会再做介入手术,生命很难延续下来了。

因为还有工作安排,我们离开了X医院,唯有在心里祈祷患者能活下来。

当天,患者家属向120投诉了我,说我抢救处置不当,导致患者在中午病情恶化死亡。

生命没有如果

假如当时患者家属同意直接就近来我们医院就诊……

假如当时有其他家属在场商量共同决定……

假如当时路上没有堵车……

或许,结果完全不同。

可是,生命没有如果,更没有重新选择一次的机会。

我并不埋怨患者家属的投诉,刚刚失去家人,家属一定非常的痛苦和无助。而投诉,或许是发泄情绪和转移伤心的一种方式吧!

我不知道,当他的妻子冷静下来后,是否能意识到,或许她当时一个执意的决定,耽误了抢救的黄金时间,也间接导致了丈夫的死亡。

在医患关系仍然紧张的当下,医患之间的不理解、不信任是常态。但如果患者抱着高度警惕和质疑的态度就医,那么面对医生的任何建议,往往只会是不理解、不信任甚至是对抗,而这将瓦解掉所有医患交流和决策的基础,也让所有的解释都成为了徒劳。

生命只有一次,是跌宕起伏,是生老病死。作为一名急救医生,似乎早已看惯生死,但正因为这样,我更明白生命的脆弱。我们和家属一样,都希望患者能跑赢死神。可有些时候,却可能因为患者家属的不配合,只有眼睁睁看着鲜活的生命逐渐枯萎,无能为力,唯有惋惜。

作为医者,我因这样的投诉感到委屈和辛酸,却更觉无奈与悲凉。其实在救治患者的过程中,医患从来都不是敌人,而是共同对抗疾病的战友,只有充分的理解、信任和支持,才能携手打败病魔,为患者生命续航。

猜你喜欢

室颤救护车家属
挡风玻璃爆裂致人死亡,家属诉至法院获赔偿
为何国外救护车车头上的这个词反着写
南平市妇联关爱援鄂医护人员家属
救护车
更安全的红绿灯
急性心梗并发室颤的急救与护理
1例重度低钾血症致反复室颤重症患者的护理体会
腹腔镜胃癌根治术中室颤抢救成功1例
1例重度低钾血症致反复室颤急救护理
救护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