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探索的路向及启示

2021-01-02马会芳马小红

科学咨询 2021年6期
关键词:阅读教学素养家长

马会芳 马小红

(甘肃省平凉市崆峒区西阳乡学区 甘肃平凉 744018)

小学阶段是学生学习生涯的基础阶段,因此,小学教师在学生的学习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语文是学习其他学科的基础,小学生在学习中需要夯实基础。阅读是语文学习中重要的学习单元,可以让学生在阅读板块中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并且拓展自己的知识素养。在新课程目标改革的背景下,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思维模式去创建全新的课堂,不断改变教学模式与教学手段。阅读是一种理解语文的基础方式。随着教育教学方式的不断改革,学校对小学语文这门课程的教学模式也一直处在探索之中。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

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符合新时代下的教学模式。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打破传统的教育方式,跟紧时代的步伐,在教学中开发学生的思维并且引导学生进行思维拓展。小学语文教师应该注重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从而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小学生的思维相对跳跃,他们需要十分灵动、有趣的课堂。可是,现在部分教师在教学中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教学设计以自己为主,没有充分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的个性化思维无法得到发展。[1]

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探索路向

(一)利用信息技术进行阅读教学

伴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小学语文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可以将阅读与信息技术相结合。小学语文教师利用信息技术能够将阅读内容生动、形象地展示在学生面前,使学生激发对语文阅读的喜爱,从而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使自己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展现。 我国古代教育学家孔子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当学生喜欢上阅读之后,就会将兴趣作为自己在阅读课堂中的最大原动力,从而能够在学习中强化自己的知识。

例如,在学生学习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去年的树”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在课堂导入环节为学生展示树和鸟儿的图片,让学生根据图片充分发挥想象力,并将树和鸟儿的故事拟人化,激发学生阅读童话故事的兴趣。之后,学生会对课文中树和鸟儿发生的故事产生好奇心,从而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这样一来,学生们能够在童话故事中感受到阅读的乐趣,并且通过设想童话故事来培养自身的思维联想能力。[2]

(二)利用阅读活动进行阅读教学

小学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需要激发学生对阅读的热情和主动性。一个良好的阅读环境能够让学生更加投入其中。因此,教师为学生举办一些关于阅读文章的校园活动,以及关于文学知识的竞赛,也可以邀请名师为学生演讲阅读文章的重要性和趣味性。学生能够从中感悟到文章的奥妙,并且丰富了自己的课余生活,在良好、积极的阅读氛围中提升自己的思维能力,从而养成优秀的阅读习惯,并且使自己的内心得到升华。

例如,教师在学生学习了一些教材文章之后,可以专门针对这一板块举办阅读知识比赛。教师在比赛开始之前告知学生比赛的知识考查范围,让学生能够做好充足的准备。教师在比赛的过程中考察学生复习的文学知识点,使学生们能够在比赛的过程中了解自己的优势和不足之处,从而激发学生的好胜心和竞争意识,并且能够促进他们在以后的阅读课堂中认真听讲,为下次的阅读知识竞赛做准备,培养他们良好的阅读习惯。

另外,学校可以开展相应的读书活动,一周空出两节阅读课,营造一种浓厚的阅读环境,让学生们能够身临其境,感受到阅读文章的快乐。学校可以通过一周一次的读书分享会,让学生们推荐各自喜欢的书目,并将其分享给身边的同学。学生可以分享自己读书的心得体会,并用笔记本记录下来,形成一个良好的阅读记录习惯。这种阅读记录对于语文课本中的口语交际是十分有用的。[3]

(三)利用课外阅读进行阅读教学

优秀的阅读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养成的。这需要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地积累经验,拓展自己的阅读范围,提升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教师除了要求学生课内阅读之外也要鼓励、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学生在选择课外阅读题材的过程中可以让教师给予大致的方向,正确提升自己的阅读品质。例如,在学生学习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小英雄雨来”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向学生推荐一些与课本文章相似的故事书,比如,《少年的荣耀》和《抗日英雄的故事》。故事中的抗日情节会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能够在阅读一系列关于抗日战争题材之后产生强烈的共鸣,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以及提升学生的阅读品质。除此之外,教师可以让学生利用周末时间去市内图书馆或者书店感受阅读的氛围,使他们自愿花费一些课外时间来进行阅读。这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是十分有利的。

(四)利用家校合作进行阅读教学

俗话说:“家长是孩子们的第一任老师。”家长也要重视对孩子阅读能力的培养。家庭环境对孩子的成长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孩子的很多习惯都是在家庭环境中潜移默化形成的。因此,小学语文教师采用家校合作的教学模式,是为了更好地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小学语文教师在课堂中要有意地引导学生去阅读相关的课外读本,引发学生对知识探求的好奇心,让家长参与到学生的课后阅读当中,使学生在阅读学习时更加高效。

例如,在学生学习“赵州桥”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对这篇文章的讲解,在课下布置一个小小的阅读任务,让学生们通过阅读课外书籍,了解赵州桥设计与建造及其在造桥史上的意义。在预习的过程中,家长可以引导孩子了解该建筑的建造背景以及积累文章中的优美语句。除此之外,小学语文教师要做好一个沟通者的角色,在学校组织家长会的时候,通过宣传教育新思想,来提醒家长尽量参与到学生的学习中来,告诉家长家庭教育对学生成长的重要性。并且,在课下的时候,教师可以在家长微信群里推荐一些好的阅读书目,发布一些让家长和学生共同阅读的读书任务,让家长和学生一起阅读,一起探讨,进而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4]

三、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启示

(一)有利于其他学科的学习

语文是一门语言类学科,是学习所有学科的基础。阅读是语文学习中的重要单元,当学生们在阅读课堂得到良好的培养之后,能够更好地理解其他学科知识的字面意思。

(二)有利于综合素养的提升

如今,大多数学校都过于注重成绩的考评,忽视了对学生综合能力方面的培养,只是机械地让学生做试题。这种教学方式对于小学学生的学习成长来说是十分不利的。因此,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能够拓宽学生们的知识视野,从而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小学语文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年龄特点合理丰富学生的阅读内容,提高学生的语言理解能力,增加自身的文化素养。不仅如此,阅读教学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和世界观,为以后的综合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有利于亲子关系的促进

家庭是孩子们成长的第一个重要环境。家长日常的行为习惯对孩子们的影响很大,应对孩子的成长负责,肩负起为人父母的责任。有效的语文阅读教学活动需要借助良好的家庭氛围。小学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可以通过家校合作的方式来促进学生的家庭亲子关系,让家长参与到学生的课后阅读学习中,对学生的学习状况和知识接受能力有进一步的了解,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语文是学生学习生涯的重要科目。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在学生的重要起步阶段做好正确的引导,让学生能够在阅读中提升自己的语文核心素养。小学语文在教学中应该打破传统的教育模式,让学生从根本上参与到阅读学习中,并使他们在文章阅读的过程中树立良好的世界观和人生观。语文作为学生学习中的重要科目,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在阅读中打破固有的思维方式,而且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思维能力,培养学生高效的学习习惯,使他们的学习效果得到充分的提高。

猜你喜欢

阅读教学素养家长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家长日常行为规范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我心中的好家长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家长请吃药Ⅱ
近8成家长不认同只要学习好就行 健康最重重
谈高中研究性阅读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