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教学合一”构建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思考
2021-01-02马晓强
马晓强
(甘肃省庆阳市环县第二中学 甘肃庆阳 745701)
目前,在“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下,教师不仅要让学生牢牢掌握数学知识,还要帮助学生提升获取知识的能力。数学是一门抽象性较强的学科,初中阶段是小学时期和高中时期的重要衔接阶段。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学习能力十分重要。构建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关键之处是提高初中数学课堂的教学质量,初中数学教师应该注重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高效教学。
一、基于教学合一构建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重要性
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中,教师主宰着数学课堂,在讲授课本理论知识的过程中,学生一直充当着观众的角色,导致学习一直处于被动状态。这样枯燥无聊的学习方式会使学生渐渐丧失学习数学的兴趣,在课堂教学中会选择性的听知识,无法做到真正的应用。因此,利用“教学合一”的方式构建初中数学高效课堂势在必行。课堂教学是师生互动的中心环节,是学生获取知识和提升能力的主要环节。教师应该成为课堂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激发学生的学习认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教师教学时不仅需要传播知识,还要教会学生学会学习,在授课中将教和学紧密相连,有机整合在一起。以此,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强化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学习意识,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1]
二、基于教学合一构建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策略
(一)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
心理学家研究得出:兴趣是直接推动学生学习活动的重要心理因素,是激发学生求知欲和探索欲的最大原动力。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教师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数学知识抽象难懂,使很多学生有学习压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设计一些能让学生产生学习兴趣的环节。抽象和复杂都是数学科目的特征,教师在打造高效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时,应该让学生通过自身体验主动学习,教师注重引导学生在“教”中学会“学”。教师是学生课堂自主学习的引导人,学生在探索中挖掘自身学习的能力,从而体会到自主学习的快乐。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利用生活中的一些知识和经验,让学生迅速沉浸在自主探究学习中。
例如,教师在教学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五章“平移”一课时,可以利用生活实例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直觉思维。教师可以先为学生展示几幅动态图:物体随升降电梯上下移动;火车在平直的轨道运行;鸭子在水中沿直线漂浮;小船在水中匀速水平运行等。学生通过这些动态图了解了平移的特征,并且由这些生动的图像激发自己的学习兴趣,能够发现特殊图形的共同特点,并且学会自己根据平移的性质特点去绘制图形。“课程标准”中指出图形的变换是“空间与图形”领域中的重要内容。学生能够在学习和探究、归纳中总结出平移的基本特征,发展自身的抽象概括能力。
再如,教师在教学七年级数学上册第四章“几何图形”一课时,可以为学生播放丰富多彩的图形世界,学生从中找到熟悉的图形,积极投入到课堂学习中。教师为学生出示实物(方形纸盒、茶叶罐、足球),让学生在欣赏的过程中产生跃跃欲试的想法,教师抓住课堂氛围契机,让学生将相应的实物和图形用线连接起来。然后,教师为学生出示长方体、正方体、球、棱柱、圆柱、圆锥模型,学生通过真实感受,而探究出这些立体图形的特征,教师再引导学生在生活中找出立体图形的例子。学生通过与生活情境相近的课堂学习,能够积极主动参与到师生互动中。学生在“教学合一”的模式下,消除了学习压力,从而提高自身的思维想象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二)对学生因材施教,保证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初中的学生正处于精力充沛和活泼爱玩的年纪,他们接受新事物的能力比较强。不同学生的思维和学习能力都不尽相同,学生在课堂上理解知识的能力也不同。因此,教师可以根据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进行课堂教学,对学生采用因材施教的教学方式,提高初中数学课堂的有效性。教师的教学设计要立足于全体学生的实际情况,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在课堂学习达到饱和状态。教师抓住学生的身心特点去实行“教学合一”模式,让学生在课堂上发表见解。这样,才能做到因材施教,教师需要帮助学生树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2]
例如,教师在教学七年级数学下册第八章“二元一次方程组”一课时,在教学设计中要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这一节课的教学目标不仅需要让学生理解二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组以及它们的解的概念,而且需要掌握实际问题中会遇到有多个未知量互相依赖,互相影响的现象,学生需要体会到二元一次方程组就是反应现实世界中的两个未知量之间的关系的一种模型。学习成绩相对一般的学生,教师只要求他们掌握学习中的第一个目标。然后,让成绩优秀的学习引导他们第二个目标的学习;成绩相对优秀的学生需要掌握两个教学目标。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采用“教学合一”的方式让学生通过手动心记的感官学习。教师在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过程中,要对学生及时进行指导。教师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让学生能够更加乐于互帮互助,促进学习水平整体的提升,从而构建初中数学高效课堂。只有当学生的整体成绩和理解知识的能力得到提升,才能够构建初中数学高效课堂。
(三)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发展学生思维能力
教师在初中数学课堂实际教学中,要为学生的“教” 和“学”提供机会。学生在课堂学习中能够通过自己主动探究和教师的讲解掌握新知。教师可以通过问题式教学和小组合作模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思维创新能力。学生在教材中所学到的知识都是前人总结的经验,学生要学会把这些间接经验变为自己的直接经验。因此,学生需要在课堂上经历“学习—思考—实践”的过程,才能将课堂所学知识内化于心。
例如,教师在教学七年级数学上册第四章“直线、射线、线段”一课时,线段、直线和射线是一组比较抽象的图形,学生直接感知有一定困难,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线的特征”,借助生活中有关线条的图片让学生小组讨论它们的联系和区别。教师在学生小组讨论后,为学生总结出直线、射线、线段的定义和它们如何用字母去表示。然后,教师继续让学生讨论生活中有哪些可以近似的看做线段,学生思维后在小组内发言。这样,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能让学生体会到“教学合一”的方式,并在讨论发言中提高自身的思维创新能力。[3]
再如,教师在教学八年级数学上册第十一章“多边形及其内角和”一课时,可以采用问题式教学激活学生的思维。教师为学生画出一些线段围成的图形,在学生议论的基础上,教师提问:这些线段围成的图形有何特性?学生回答:这些线段都在同一平面内,并且由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几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组成。教师紧接着让大家根据三角形的定义给出多边形的定义。当学生对多边形的知识掌握了解之后,教师提问学生从四边形的一个顶点出发可以引几条对角线?它们将四边形分成几个三角形?那么,四边形的内角和等于多少度?学生开动思维积极回答,教师抓住契机为学生总结出多边形内角和的公式。学生通过这种学习方法,能够培养自身的知识迁移能力,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4]
三、结束语
总之,教学改革是一步步积累下来的,构建高效初中数学课堂并不是一蹴而就的。每一个数学教师都应该积极投身于课堂教学改革,在教学合一模式下发现问题,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帮助学生分析问题。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并不是课堂的全部,只有加上学生的“学”才能够让课堂找到支点。“教学合一”模式能够充分体现出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并且学生能够成为学习中的主人。学生在高效课堂中不断产生成就感,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最终牢固的掌握知识,为以后的综合发展打下良好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