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而行劲 温故且知新
——初中科学自主复习三部曲
2021-01-02郑超龙
郑超龙
(江山市第二中学 浙江江山 324100)
初中科学复习课是在每章每节结束后,期中、期末考试前要上的一种必不可少的课型。传统的复习课就是知识点的罗列、练习题的堆砌、学生的反复读背练做。它导致的结果是教师口干舌燥,学生精疲力竭,最终失去对学习的兴趣,更谈不上快乐地学习了。新课程理念不仅要求学生学会知识,还突出要求培养学生会学的能力。因此,复习课更要把课堂自主权真正交给学生。如何真正地提高复习课的效率,全面提高每一个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合作探究能力?笔者在教学中多次尝试改进复习课,形成了以下促进学生自主复习的三部曲。
一、巧用目录,回顾质疑,善整理成体系
(一)善用目录,形成体系
1.思维导图“忆”重点
复习的第一阶段,我会引导学生先翻开章节目录,看看自己是否能够根据目录依序记忆各个章节里面的知识内容,回忆起其中的概念、性质、规律、公式和解题方法等。在“忆”的过程中,学生可以边忆边把知识要点用思维导图的形式记在草稿纸上,以加深印象。对于忆不起的内容,学生可以先在目录上做个记号,等“忆”完了全部内容再进行针对性复习。
2.小组互“说”补漏洞
这一环节中,在学生独立回顾、记忆一番后,我会让学生组成小组,共同述说各个章节的基础知识、重点内容以及知识间的联系与区别等,以此起到相互启发、相互补充、相互完善的作用。如果学生在看着目录复述时,发现某些内容说不清楚,或者这部分的知识点和题型想不起来了,就要在目录的相应位置上做个标记,等到把所有内容都理过一遍之后,再回来仔细解决这个问题。实际上这就是一个发现问题的过程。只有找到问题的所在,才能做到对症下药、有的放矢。这种方法会让复习变得更有针对性。
学生通过对照本节课要复习的目录,边看目录边回想,就使这些知识点有效地联系在一起的,形成自己的知识网络体系。
(二)回顾错题,分析错因
笔者在备复习课时,先会收上部分学生的平时作业本和练习卷。被收取的学生要有代表性,即上中下成绩的都要有。教师根据学生作业本、试卷中的错误,进行有针对性的备课。教师要分析学生的错因、学生的真实想法,对一些我们分析不出的错因,就直接找到学生谈谈他的想法。
(三)鼓励提问,有的放矢
在传统教学中,一般都是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回答问题。这时,很多学生往往皱着眉,低着头,极不情愿地起来回答。在通过作业中的错误回顾、目录回想法之后,我一改传统教学法,鼓励学生大胆地提出在回顾反思中自己看不懂、想不通的问题。学生提问题时尤其要重视课本上的图片,以及图片说明了什么道理的问题。我在刚开始时硬性规定每人必须有两个以上的问题提出,并写在本子上,然后收上来检查。教师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再次备课,把学生提出的普遍性的问题结合到以后的讲课中。通过这样的提问,不仅学生梳理了自己的知识漏洞,而且教师可以抓住难点引导学生复习,从而提高复习的效率。
二、组团复习,注重实验,破难点寻规律
(一)小组合作,共赢共喜
对于学生提出的很多问题,若让教师一个个进行回答,就变成了教师讲学生听的“一言堂”模式。有的问题对一些学生来说太过简单,他听起来一点劲都没有。因此,我采取学生分组合作,共同讨论解决问题的策略。在分组时,教师尽量做到成绩上中下搭配好,四人一组,一个组长。学生通过讨论把仍没有解决的问题交由组长记录下来,教师则在他们讨论之后对没有解决问题进行当面解决,对一些典型的问题进行公开点拔讲解。通过生生合作,胆小的、能力差的学生可以向能力强的学生请教。这样不仅增强了学生参与的主动性,而且弥补了教师个别辅导的不足。
(二)精设实验,巧妙点拔
科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旨在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教师在针对学生平时作业、试卷中的典型错题进行讲解时,如果能用实验解决就一定要准备好实验,让学生通过实验得出结论,而不是空洞地说不能这样做而应那样做。例如,在复习酸碱盐相互反应时,有这样一道鉴别题:如何鉴别H2SO4NaCl,往往用AgNO3试剂。这时,教师说这是错的,因为这样会生成Ag2SO4微溶于水,不能看清现象。但是,学生在下次鉴别时还是会出错。因此,我就准备药品、仪器让学生自己动手做,做后总结得出用AgNO3是不行的。教师在上复习课时,针对学生存在的普遍性问题,能用实验解决的应尽量创设实验,由学生上台亲自做实验后再总结纠错得出结论。
(三)寻找规律,活用规律。
在解决了学生提出的问题之后,还有重要的一步常常被师生们所忽视,那就是寻规律,用规律。我常常和学生讲,考试如上战场,打战最高兴的事是什么?打胜战。打胜仗应该高兴,而更高兴的是打完战后,清扫战场,许多枪炮就归我所用,为下次打胜仗做准备。找规律的过程就是清扫战场的过程,找出来的规律就是清扫战场后得到的战利品,能在下次解决问题时为我所用。
例如,我在复习平面镜成像规律时,字母F在平面镜的像是怎样的?我们动手依据反射角=入射角,反射光线反向延长像的交点为像点,选了五个点进行作图。我们整整花了五分钟,才得到该选哪个像。学生觉得太烦了。有没有快点的方法呢?那就是找规律。学生开始仔细观察像的特点,将本子翻过来倒过去。有学生发现了只需将图像翻一页看便得到像。这个规律对吗?我们借助实验来验证一下,得出结果是正确的——平面镜与物平行时成像只需将本子翻一页看即可。我们一起又举了大量事例来运用这个规律。某人左手抱球站在平面镜前,他的像应是图中哪个?汽车观后镜中看车牌号为H10108,则实际车牌号是什么?挂在墙上的平面镜中看到对面墙上的钟如图,则实际是几点?对于这些问题,我们都可以利用发现的规律翻一页看,物就成了像,像就成了物,很快问题便迎难而解。
三、尝试命题,分层测试,尝喜悦促自主
(一)学生自主命题
教师根据复习过程中学生掌握不好的、易错的知识点,以及历年中考考纲的要求,提出一些出卷的要求,由学生自主出一份试卷,要求学生自己要会解答试卷中的问题。例如,我在上完七年科学下册第一二两章,迎接期中考试复习时,我就要求每个学生出一份试卷。要求:一、选择题:6—10题;二、填空题:6—10格;三、作图题:平面镜成像、透镜光路图、力学图示、示意图各一个;四、计算题:速度、重力计算各一个。试题的容量不需太多,只需20分钟的作业量即可。试题容量小,可节省学生出卷过程的书写时间和答题时间。最关键的是,试题内容一定要是学生本人平时最易错的内容,可参照平时作业、练习中的错题稍变一下得到。学生在变题中进一步加深了对这种题型的理解,获得了创新应变的能力。
(二)分层交换测试。
学生试卷出好后,交给教师检查。教师一是检查是试卷是否符合要求,从题型、题量分值上是否合理进行检查;二是对试卷进行分层次,依据试卷的难易程度分难中易三个层次。教师通过试卷的分层次,基本上就知道了该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然后,同个层次的学生试卷交换考。考完后,试卷交给出卷人进行批阅。学生有不懂的地方,就向出卷的学生请教。学生之间的交流合作,不仅使学生对解题的思路更如清晰了,还培养了学生口头表达的能力,让学生体会到了成功的喜悦。学生的喜悦心情来自两方面:通过复习考试提高成绩的喜悦;自己出的试题考倒了同学——竞争对手的喜悦,自身价值得到了体现。
(三)评比示范强化。
斯塔弗尔比姆指出:评价最重要的意图不是为了要证明,而是为了改进。评价的目的不是为了对学习者分等鉴定,而是帮助学生和教师把注意力集中在为进一步提高所必需的特殊学习上。一项调查表明:现代的初中生最看重的是自身在活动中的表现,第二位的就是同学对自身的评价,而教师的评价在第六位。每次试卷考完、学生批阅完后,我要求考试的学生写出对该试卷的评价,包括整份试卷版面编排的评价、试题质量的评价。然后,教师组织全体学生进行评选,评出“创新试题奖”“最佳编排奖”“最佳小老师奖”,并对被评的最优试卷、最佳试题进行展示。[1-4]
总之,对于复习课,教师应将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作为教学的出发点,把运用目录回想法建构知识网络作为教学的关键点,把自主命题巩固知识提升能力作为教学的落脚点,从而使学生真正成为复习课堂的主体、学习的主人。这样,学生才能充满干劲地展开复习行动,达到温故且知新的目的,让复习课焕发出生命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