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导图在初中数学复习课中的合理应用
2021-01-02赵红
赵 红
(吉林师范大学 吉林四平 136000)
一、问题提出
在新课程改革的推动下,如何提升教学效率一直是奋斗在教学一线的教师不断探索的课题,也是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基于数学核心素养的教学模式层出不穷,教学方法百花齐放。究其根本,教师只是想很好地完成概念教学,学以致用,用得其法,从而优化核心素养下的数学教育。复习课是有效完成教学任务的必备课型。通常情况下,复习课都是按照“回顾知识点——讲解练习题”的步骤进行。结果,教师以为面面俱到,但是学生由于思维品质不健全,其在解决问题时依然不能融会贯通。面对这样的情况,我们不妨尝试引用学科思维导图进行教学,最大化地提高教学质量。
二、思维导图的内涵及理论基础
(一)思维导图的内涵
思维导图(Mind Mapping)也叫心智图,是20世纪60年代由英国学者托尼·博赞(Tony Buzan)提出的一种利用图形记笔记的新方法,是一种图象式思维工具[1]。思维导图形象地反映了学习者的抽象思维结构,即根据个人思维习惯和知识基础,在确定一个中心主题后,将关于中心主题的下一级主题与之相连接,并标明连接依据,再分别联系出更下一级的主题,以此类推。由于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思维方式和习惯,以及其对相关概念的掌握程度也有所不同,因此,相同主题的思维导图也可能是千差万别的。
(二)思维导图的理论基础[2]
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对于同一知识概念,不同的学生绘制的思维导图不尽相同。但是,每一个学生的绘制根本都是在自身所获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建立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概念不是独立存在的,个体的知识是以原有的经验为基础建构起来的。思维导图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基础,充分体现了学生已有经验之间的联系。
2.知识可视化理论
知识可视化理论是指任何抽象、复杂的关系都可以通过图形图画的形式进行展现。学生通过思维导图的形式来展现已经掌握的知识,使知识体系以及它们之间的关联清晰明了地呈现出来。教师不仅可以根据学生绘制的思维导图判断学生对某一方面知识的掌握程度,还能直观地发现学生的知识体系中缺失的链条,并及时弥补,帮助学生完善知识框架。
3.图式理论
图式理论研究表明,每个人的头脑中都存在着大量对外在事物的结构性认识。图式不仅指对事物的概念性认识,还包括对事物的程序性认识。它是存在于记忆中的认知结构或知识结构。当面对外部事物时,人可以根据记忆中原有的知识进行相应的思维或行动反应。思维导图正是学生面对知识时对原有经验做出的思维反应过程。[3]
三、学科思维导图与概念图的区别
“学科思维导图”的概念是由华东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思维可视化教学实验中心主任刘濯源提出的。它是以思维导图技术为表现形式,融入逻辑思维理念的内涵,结合中小学各学科的思维规律、学科规律、考试规律,以实现提升教师教学效能、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高效学习工具[4]。
概念图(Concept Mapping)也叫做概念构图或概念地图。是20世纪60年代由美国康奈尔大学的诺瓦克(J.D.Novak)博士依据奥苏贝尔(D.P.Ausubel)的有意义学习理论提出的。概念图包括概念、命题、交叉连结和层级结构四个基本构成要素。为了使学习有意义,学习者将新知识和已经学过的概念联系起来,从而建立一个概念网络,之后不断地向网络中增添新内容。
学科思维导图与概念图都是思维可视化的表征。不同的是,概念图是一种知识以及知识之间的关系的网络图形化表征,而学科思维导图侧重的是思维的逻辑架构,更注重逻辑性。在以往的教学中,有些教师在复习课上也会绘制知识结构图,但都只是以概念图居多,因此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效果不明显,只是是使知识结构更清晰而已。这远远背离了数学教学中思维方式的培养教育。
四、思维导图与主题教学设计相结合
(一)主题教学设计的含义和步骤
主题教学设计是在系统论、学习理论和教学论指导下,围绕某个特定的教学主题而展开的设计。一个教学主题主要包括主题内容、主题目标、主题形式、主题方法、主题评价、主题行为。主题教学设计是一种整体设计,是对教学主题中轴的真实凸显。
(二)以“圆”的专题复习课为例
结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提到的课程目标,我们不难得出,“圆”复习课的教学任务是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特定的教学活动,使学生理解概念、掌握技能,从而培养学生逻辑推理和直观想象的能力。我们可以将主题教学设计与思维导图结合起来,对“圆”这一部分内容进行专题复习。这样,九年级学生和教师都可以达到很好的复习效果。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引导学生自行绘制思维导图,或是教师提前准备好思维导图以带动学生共同复习,促进学生知识结构的搭建和思维方式的形成。如图1 (圆的专题思维导图)。这里只是简单给出思维导图的初步模式,具体内容可以由教师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进行调整和填充。
教师可以根据主题教学设计的框架,利用思维导图这个工具对某一部分知识进行专题复习。这样既能有效复习知识内容,又能培养学生发散思维。
五、在初中数学复习课中应用思维导图的必要性
思维导图的显著特点就是其具有逻辑性,可以促进学生逻辑思维的形成。数学教学需要实现的教学目标也是使学生形成良好的逻辑思维,能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解决问题。初中数学的复习课不只是知识的复习回顾,更应成为学生逻辑思维发展的重要契机。在复习课中合理地利用思维导图,是促进学生逻辑思维形成的重要途径。
思维导图可以推动学生创新意识的发展。在目前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学生的创新意识与能力的培养是所有学科都面临的教学难题。创新思维在数学学科范围内显得更为重要。思维导图的创作思路是多种多样的。学生可以围绕相同的知识主题,按照自己的知识体系完善新的知识框架。这在很大程度上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发散思维。
思维导图的绘制可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思维导图可以由教师绘制,也可以由学生自己动手绘制。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主体意识可以极大地发挥出来,自主学习和主动思考的积极性也会大大增强。只有拥有了自主学习的能力,学生才能对知识理解透彻,灵活运用,也才能获得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结束语
在快速发展的时代,广大教师只有与时俱进,丰富思想,提升思维,改换思路,才能成为学生畅游书海的领路人。思维导图的方法不应简单理解为是知识结构框图,更不能与概念图相混淆。教师要充分利用它的优点,将其合理引入课堂,发挥价值,促进数学教学效率与效果的提升,从而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最终实现以人为本的教育发展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