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科学高效课堂的构建研究
2021-01-02贡去才旦
贡去才旦
(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碌曲县阿拉乡吉扎小学 甘肃甘南 747200)
小学阶段的科学课堂,大多以基础的科学知识为主要的授课内容,而小学科学的教学目标旨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他们的科学思维,为学生之后的学习奠定基础。因此,科学作为一个包含趣味性的学科,更需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现阶段的小学科学课堂现状
由于现阶段的教育目标要求,大多数家长和教师都会更加注重小学阶段学生的学习状态,甚至让学生学习到更多超出他们认知以及理解范围的知识,从而获得更高的分数。随着时间的推移,孩子们在课堂中失去了属于他们的快乐,也让整个课堂变得不再能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学生在身心俱疲的情况下,也会逐渐消磨对学习的兴趣。虽然大多数的小学科学教师都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设计出非常有效的课堂教学以及教案,但是却不能让学生更好地参与其中,从而使得教师的课前认真备课变得更加没有意义,形成恶性循环。教师的教学不能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使得课堂效率变低,不能更好地帮助学生投入到课堂学习之中,从而浪费了教师的优秀教案。大多数教师都可以创作出非常优秀的教案,设计出完美的课堂,但更重要的是学生的参与感。一旦学生参与到课堂之中,那么这一节课才是完整的。
二、现阶段小学科学课堂之中的问题
(一)教师处于课堂中心,学生没有思考空间
核心素养下的小学科学课堂有着不同的要求,但是探究是无论什么情况下都非常重要的一种思维模式,并且是一个更加科学负责的手段及途径,[1]更是一种学生需要掌握的综合能力。因此,探究式学习也是在小学科学课程中一个重要的学习方式,并且可以广泛地运用到课堂之中去。
例如,如果探究的问题过于简单,那么答案一定会是所有人都知道的。因此,学生在进行讨论的时候并没有解决问题的实际方案,就可以得出答案,且在这一过程之中都不需要学生的思维能力。这一学习方式不仅降低了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也会使学生无法在课堂之中真正得到思维上的锻炼,从而也无法应用课堂上学习到的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二)重视个性化发展,教学复杂化
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小学科学课程就是从他们身边的各种事物出发进行学习的一个过程。随着教育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学校逐渐出现了各式各样的多媒体的教学方式。教师在实验用品的选择上,往往是“只求好的,不求对的”,使得学生的学习体验感较差,让他们在课堂的学习过程中很难和自身的实际生活相连,从而与核心素养的要求越来越远。学生是存在差异的,没有完全相同的人。在现实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会下意识地忽略学生的这一特性,没有在教学过程中做到因材施教,没有做到充分发挥学生的潜力以及个性。
对于课堂而言,太简单的提问不能锻炼学生的思维,也不能构建高效的课堂,从而使得刚刚接触科学的小学阶段的学生,越来越丧失对于学习的兴趣。这不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使得学生丧失积极发展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三、基于核心素养,选择合适的方式进行高校科学课堂教学
(一)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学习一切的开始,而好奇心也决定了学生的学习进度。无论是什么样的学习都依赖于“兴趣”,而学习的前提也不是对学生的强制引导,而是通过构建一个充满趣味性的课堂,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引导课堂高效地进行,帮助学培养核心素养。首先,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中强调“做中学、玩中学”。在课程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教师为学生创设更加适合学生的思维模式,从而实现学生动手动脑的有效结合。其次[2],课堂提问是一个比较有效的课堂互动方式。教师通过对问题和课程的精心设计,来吸引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再次,小学的科学是可以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的。因此,教师可以适当增加小组竞赛的环节,充分利用小学生的心理来进行课堂设计,鼓励学生积极地参与到课堂之中去。最后,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信息时代的到来,教师要学会善于运用多媒体进行情境的创设,以此来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针对一些不能搬到课堂上的实验,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播放视频、图片等来满足学生对于个别实验的好奇心,通过多媒体来播放一些地震、火山的视频,使学生真实感知自然的威力,让学生感受到视觉上的巨大冲击。
例如,在进行小学科学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如果光用语言来讲解一些概念,对于小学的学生而言,不仅难以理解,还会缺乏对于课堂的积极性。因此,在教学中,教师需要灵活运用教学方法,如通过游戏的方式让学生明确课本的概念。这样不仅更容易被学生所接受,也会让学生在游戏中获取知识。教师可以在课前利用激光笔进行课堂导入。为什么激光笔指向哪里,哪里就会出现光斑?教师将某一物体放在激光笔前方时,激光笔的光斑就会由前面转到天花板上,以此来引导学生进行激发式的学习,带动学生自主进行思考,引导他们通过观察来总结经验并解决问题,层层递进。这样不仅能有效帮助学生投入到课堂之中,而且也为他们之后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之后,教师可以小组竞赛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这个年龄段的孩子都是争强好胜的,所以让他们进行良性竞争,也会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意识。这在帮助教师快速完成教学目标的同时,让学生的思维和探究能力都得到充分的锻炼。
(二)联系生活实际进行教学,将课堂回归生活
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经提出“生活即教育”,意思也就是教育存在于生活之中,是不能脱离生活的。事实证明,学生的教育需要回归到生活之中,联系实际生活进行。首先,教师需要为学生营造一个生活化的学习环境,从真实的生活问题出发,带入学生的实际生活现象,引导他们亲自参与到学习的体验中去,主动探索并学习科学知识。其次,教师可利用生活中的一些简单材料进行科学课堂的实验,拉近生活和课堂的距离。如果在教学中光选择一些较为专业但毫无教育意义的器材,不仅会浪费学生的学习时间,也不能拉近课堂和他们生活的距离。这些简单易得、随处可见的实验材料反而能更加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最后,教师要让学生尝试将课堂中学习到的科学知识运用到生活实际中去,让学习到的科学知识最终运用于生活之中,用这些来解决实际的问题,为之后的发展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例如,有一个最简单的现象就是用气球在头发上蹭一蹭就可以粘到墙上,很多学生就会明确这是静电的一个简单应用[3]。教师可以趁机提问,你们还遇到其他的静电现象吗?例如,冬天脱毛衣的时候噼里啪啦的响声,或者说冬天梳头的时候头发会飘起来等等,这些都是生活中常见的经典现象。这一提问有效打开了学生思维的大门,让他们自然而然地产生想要去研究、探究的心情。在基本掌握杠杆及斜面等知识点的基本运用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设计,怎么样才能更省力地搬一块大石头到一辆卡车上,为什么要修建盘山公路等。这些都是教师可以和学生一起探讨的问题,由于生活中处处是科学,也需要教师善于发现,并将这些结合到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加强课堂和生活的关联,真正实现科学的高效课堂。
四、结束语
无论是什么样的教学模式,教师都需要针对本班学生的实际特点进行合理安排。需要明确的是,这些差异性不仅仅体现在一个班级的学生里,更会存在于各个年级的班级之中。教师需要针对这一特点进行教学设计,使学生更加轻松地融入课堂学习之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那么,在之后的课堂教学中,教师也会轻松很多。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之下,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也逐渐成为小学教育的主要目标。教师应该不断进行实践和探索,设计出最适合本班学生的教学方法,构建一个高效的小学科学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之中的主体地位,从而从根本上实现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最终目标,达到最佳的学习和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