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区儿童理财教育问题研究

2021-01-02周晶晶

科学咨询 2021年6期
关键词:社会工作者意识社区

周晶晶

(安徽大学社会与政治学院 安徽合肥 230601)

现今社会中,出现了“啃老族”“月光族”等这些名词,我们从中可以看出当代年轻人对于金钱规划感较弱。盲目且冲动的消费导致其工资花费较快,而且有些家长一味地追求名牌效应,给孩子买名牌鞋子、衣服等,这会对孩子的钱财观以及消费观念产生恶劣的影响,让其产生强烈的攀比心理。这一系列现象反映出了我国对于儿童理财教育不够重视。相对于西方来说,中国儿童理财教育起步较晚,大多数中小学课程中很少有系统性的理财教育课程,家庭和社区都缺乏对儿童进行理财教育的意识。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多数儿童都是独生子女,备受宠溺,孩子习惯直接要钱,过年或过节时,长辈们给的红包也是一笔不菲的财富,零花钱不断增加,但其理财观念并没有随之增长。刘裕权也曾说过“无论什么样的家庭,要想让孩子在未来生活、工作中具有较强的竞争力,以及具备基本的财富管理意识和能力,就应当对孩子较早进行理财教育。”[1]由此可以看出,理财教育对于儿童形成正确的钱财观、消费观以及财富管理能力和意识起着主导作用。儿童期,行为意识的培养会使其长大后获益颇多,提升其创造性思维和跳出思维定式,不论是对其学习还是生活都有一定的益处。

一、儿童理财教育概述

本文中儿童是主要研究对象,所以需要对儿童的年龄进行界定。文中的儿童是指0~14岁的孩子,并将儿童分为两类,即低龄儿童(0~6岁)和高龄儿童(7~14岁)。理财教育兴起于国外,首次提出者是美国学者安德森,其坚持从孩童抓起。国外,其他国家对于理财教育都有自己的核心理念。比如说,法国是培养计划用钱的本领;英国的理念为“能省的不省很愚蠢”;以色列重视责任。[2]现代社会中经济与教育联系广泛,“理财教育”成为教育研究领域的热点词汇。然而,对理财教育概念的释义,国内外学界至今尚未达成统一口径。[3]在本文中,笔者认为儿童理财教育是指根据社会发展的需求及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给予0~14岁儿童,尤其是三、四岁以上的儿童传授基本的理财知识,使儿童了解金钱的样式、来源和功能,发展其理财意识,并培养其把理财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的自信心和能力,让儿童认识到自己作出经济决策重要性的教育。我国理财教育兴起较晚,在理财教育中,大部分学者提到了对于幼儿理财的重视以及大学生理财的培养,却忽略了对7~14岁儿童理财意识的培养,这方面的研究成果还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二、社区儿童理财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一)社区内未形成系统的儿童理财教育体系

社区内对于儿童理财教育属于“一锅端”模式,未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缺乏个别化,对所有儿童实行同等教育模式且未追求反馈。除此之外,社区仅限于理论知识传授,缺乏实践活动。社区工作人员认为儿童并不具备理财能力,开展活动只是为了娱乐,混淆了理财教育真正的意义。理财的最终目的是使商品增值,而对于理财教育活动来说,更多是借助于理财中的许多方式进行教育,最终使人的身心素养发生变化。[4-5]只有当社区真正理解儿童理财教育后,才能开发出适合本社区的儿童理财教育体系并用心去实施,提升社区儿童理财教育经验。

(二)家长忽略了对儿童理财意识的培养

大部分家长没有相对专业的理财经验,自身意识较为薄弱,更不用谈对孩子进行适当的理财知识传授。家庭是儿童所处时间最长的场所之一,家长会对儿童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并成为其主要模仿对象,尤其对于3~4岁的低龄儿童来说,一旦家长的行为或者消费观念与社会主流消费观存在差异,儿童便会学习一些错误的理财知识,甚至会产生盲目消费的心理。社区中,对于儿童理财教育宣传力度较低,这就使家长存在困惑。家长认为,其开展的儿童理财教育活动对于儿童毫无益处,还会浪费其学习时间,成绩更重要。上述观点会导致儿童无法感知金钱的来源、钱财对于家庭的重要性以及父母为了支撑家庭收支而付出的努力,造成其盲目消费的习惯。

(三)未充分链接社区外部资源

社区在开展儿童理财教育时未系统且充分地运用其外部资源,导致活动开展具有一定的局限性。社区的外部资源包括学校、社会理财机构等,若合作互助,可以打破传统教育模式,给社区儿童理财教育注入新的活力。学校对于儿童观念的树立具有重要意义,与学校合作可以提升家长参与度,更容易获得集中理财教育的时间与场地。社会理财机构专业性与权威性较强,更利于高龄儿童的理财意识培养且教授的专业知识更倾向于实践操作,同时也能向居民们普及理财常识,使其规避风险。

三、社会工作者介入社区儿童理财教育的建议

(一)建立系统的社区儿童理财教育体系

作为专业社会工作者,其在建立社区儿童理财教育体系中扮演着倡导者及协助者的角色,要通过系统的体系来帮助社区居民从整体性认知儿童理财教育。首先,需要从儿童父母及观察儿童了解社区中儿童的概况,再根据所获信息为不同年龄段儿童设计不同的活动,具有针对性。对于低龄儿童,其课程可以偏认知性,儿童这时处于认知发展阶段,可以使其了解钱币的来源、如何辨识钱币及进行小额钱币的使用等;而高龄儿童的课程偏向实践性,但在实践之前,其必须了解价值与价格的区别、能够制定简单的周或月收支预算等。大部分高龄儿童经过教育是完全具备该能力的,相信其有正确的钱财观以及消费行为习惯。其次体系建立应贴近儿童生活,让其在生活中体验金钱的作用,不能脱离现实进行纯理论教育。最后,该体系应符合我国消费观,立足于理性消费文化,量入为出,教儿童如何理性地去看待一些消费行为,理性分析各种广告,学会辨识。

(二)提升家长对儿童理财教育意识的培养

专业社会工作者在增加儿童社区理财教育宣传力度及提升家长意识的过程中扮演着倡导者的角色。社会工作者及社区工作人员深入社区中,通过通俗易懂的话语使其了解儿童理财教育的益处,从而调动家长参与积极性;社区可以邀请儿童理财教育专家,以“儿童理财的意义”为主题,定期举办系列教育讲座,教家长一些方法与专业知识,教育与引导家长提高对儿童理财意识的培养。例如,家庭是孩子养成良好习惯的重要场所,家长的消费行为对其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家长应以身作则,改变自己的消费行为,在日常生活中向儿童渗透理财意识;家长可以让儿童参与家庭日常收支预算,让其有参与感,更加了解家长对于财富慎重的态度。这会使其在消费时多思考,而不是毫无节制的索取。当儿童有自己的零花钱时,家长可以让其学习为自己制定预算,以周或月为期限,这会增加儿童理性消费行为,并且学会如何做选择。每次活动结束后,社会工作者应随机抽取一些家长和儿童进行课程效果交流,听取反馈意见,争取下次给予大家更好的体验感。

(三)充分链接社区外部资源

在社区链接外部资源时,专业社会工作者扮演社区链接资源的协助者。学校以教育理财知识为主,社会工作者协助社区配合学校开展实践活动。学校的学习氛围更浓厚,对于儿童来说更利于知识的吸收;而社区在儿童的潜意识里是娱乐场所,在社区内开展实践活动更符合儿童的意愿,同时局限性小,让儿童有充分发挥的空间。对于低龄儿童,社区与幼儿园可以开展一些情景模拟游戏、观看有关理财知识的动画片、进行手工做账本等活动,需要家长与儿童一起参与,但家长是辅助者,具体操作权在儿童手中;每周家长与孩子一起阅读一篇与理财知识有关的文章,让儿童在课堂上分享自己学到的新知识。该阶段主要是让儿童打基础,以习惯养成为主,让其理财意识更加体系化。对于高龄儿童,社区与小学联合开展理财大比拼、理财知识竞赛、跳蚤市场、儿童义卖等实践性活动,组成社区儿童理财小组,把知识运用到生活中,最后将所得钱财合理规划、支配,使其对钱财认知更明确,而不是完全变成功利主义者。社区可以与固定的理财教育机构合作,请其来社区进行银行、保险、证券讲座,为想投资的家长和儿童提供学习的机会。低龄儿童可以与家长共建一个账户,将其压岁钱与零花钱存储进去,可以进行定期储存;高龄儿童可以为其开设单独的账户进行存储,给予更多的自主权。

社区儿童理财教育对于儿童理财意识的提升具有重要的作用,其打破了传统的教育模式,采用“教育+实践”模式。社区社会工作者在其中扮演倡导者与协助者的角色,促进社区建立系统的儿童理财教育体系,这有利于儿童将理财知识运用到实际,与生活相结合,养成理性消费行为习惯以及树立正确的钱财观。社区儿童理财教育的作用无法忽视,但是不能为了教育而教育,主要是为了培养儿童的意识、技能和观念,不是为了把儿童培养成精明的利己主义者。这是在进行儿童社区理财教育过程中不能混淆的界限!

猜你喜欢

社会工作者意识社区
高等继续教育在提升社会工作者核心职业能力中的作用
人的意识可以“上传”吗?
社会工作者职业认同的影响因素研究
角色理论下学校社会工作者的角色及困境研究
社区大作战
3D打印社区
在社区推行“互助式”治理
增强“四个意识”发挥“四大作用”
意识不会死
强化五个意识 坚持五个履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