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背景下中职英语核心素养培养的探索
2021-01-02李丽
李 丽
(东莞市机电工程学校 广东东莞 523846)
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2020年3月教育部颁布了最新的《中职英语课程标准》,对中职学生的英语学科核心素养提出了新的要求。中职英语教学应紧跟教学改革的方向,深入分析新课程标准的内容,理解标准的内涵,在实际教学中有效融合课程标准的要求,探究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一、新课标对核心素养的新要求
《中职英语课程标准》中提到中职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由四个方面构成,即职场语言沟通能力、思维差异感知能力、跨文化理解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与原课程标准相比,新的课程标准的要求中突出了职场因素,强调中职英语教学应着眼于未来的职场需要,教学要为学生的职业发展奠定基础。教师在教学中应在一般话题的基础上创设常用职场情景,让学生在解决职场情景问题的过程中锻炼语言能力,提高英语应用能力。教师可以通过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锻炼提高学生的语言使用能力。例如,教师可通过网络语音或视频连线,邀请职场人事进行真实职场环境的介绍。除了课堂活动,教师还可鼓励学生充分利用校外空间和资源,使其在实践中操练自己的英语。
中职英语核心素养的第二方面是思维差异感知能力。语言是思维的体现,汉语和英语的差异也体现了两种语言背后的思维的巨大差异。我们以往在教学中不够重视思维差异感知能力的培养,甚至对中英文在思维差异方面的认识也不充分。因此,我们必须深入理解和感知中西思维差异,增进理解并促进有效的沟通。思维差异的感知需要有意识地对口语和书面语进行观察、分析和比较,只有了解了中英文背后不同的思维方式,我们才能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种语言,真正架起沟通的桥梁。
中职英语核心素养的第三方面是跨文化理解。所谓的跨文化理解是指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通过学习中外优秀文化,拓宽国际视野,获得开放包容的胸怀。中职英语教学应使学生通过语言学习,了解更多国外的风土人情、人文历史,增强对各国的了解,形成对中西文化的正确认识。同时,这样能增强学生对中华优秀文化的自豪感,既学习外国的优秀文化,也要学习推广中国优秀文化,及对中外企业文化的客观了解,以开放包容的心态理解多元文化,坚定文化自信,促进文化传播。
中职英语核心素养的第四方面是自主学习能力。中职学生很快面临着就业,而现代社会行业和职业种类变化飞快,终身学习是对每一个人的必然要求。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就是培养学生适应社会变化的重要前提。自主学习能力包括自主制定学习计划,多种途径获取学习资源,掌握一些学习方法和策略,进行自我反思和评价,进而调整学习内容和进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等。提高学生的语言自主学习能力有利于促进学生未来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我们必须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1-3]
二、目前中职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中职英语教学一直在教改之路上努力前行,不断探索适应新时代需要的路径。在教学过程中,我们目前仍面临着很多的问题,需要我们不断探究。
1.重书面,轻口语。中职学生的特点是文化课基础比较薄弱,因此英语也是大多数学生的弱项。书面英语尚且吃力,听力和口语更是学生的老大难问题。中职生的口语普遍语音差,表达不自信,词不达意。教师的教学与评价方面也更倾向于书面阅读和语法知识,对听力和口语的训练与考查普遍不够重视。以笔者所在的学校为例,公共基础英语学科教学倾向于阅读和语法方面,考试和考查只有笔试,没有听力和口语考试。
2.重应试,轻能力。实践中,我们常会看到教师卖力地讲解,学生一头雾水或开小差的情况。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情况呢?主要原因是由于教学偏于应试导向。大多数中职学生不属于考试型选手,偏于应试性的教学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师越卖力地推销应试知识,学生越是远离学习。这就导致了教学面临着尴尬的“教师硬教-学生兴趣索然”的怪圈。应试导向的教学让课堂缺乏活力,期待在路上的能力导向的课堂能尽快铺开,给中职英语课堂注入更多鲜活的动力。
3.重讲授,轻活动。学生小组讨论、合作探究、任务型教学等都是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学习兴趣。但目前,很多教师日常的教学方式上还比较保守,课堂活动比较单一。教师对课堂活动的开发较少,导致课堂上还是以教师为中心,难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课堂上学生的表现比较被动,学习效果自然不尽如人意,更严重的是逐渐使学生丧失学习的兴趣,对教和学都造成了不利的影响。
4.重课内,轻课外。外语教学中沉浸式教学法就特别强调在外语学习中完全沉浸在第二语言的环境中,完全通过用第二语言思考和解决生活中的所有问题来提高语言学习效果。目前,中职英语教学主要集中在课堂范围,学生课外使用和学习英语的活动比较有限。这样,学生就缺乏语言实践的机会,对于提高语言应用能力非常不利。
5.重语言,轻文化。学生学习英语的目的是进行跨文化理解、沟通和交际,如果忽略了对中西方文化的学习,语言就失去了它的意义和价值。然而,我们在教学中却常常忽略了文化的部分,把语言作为一种知识来讲解。这就让我们的教学失去了应有内涵和丰富的色彩,教师讲得枯燥无味,学生听得昏昏欲睡,课堂失去了应有的生机和活力。
三、培养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对策
面对目前中职英语教学中的问题,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尝试和探索。
1.书面与口语齐重视,改变学生开口难、不会说、用不上的困境。首先,教师可在教学中强化口语教学,增加学生的语言实践。其次,教师可加强语音教学。良好的语音能给予学生敢于开口的强大底气,职场语言沟通能力更离不开良好的语音。最后,教师可加强对常用语境中表达方式的讲解,使学生积累语言材料,避免沟通中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尴尬。
2.情景与任务齐应用。教学中,教师要尽量应用常用的职场情景来设定学习任务,鼓励学生以小组合作等形式完成特定语境下的任务,充分发挥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真实的职场情景下任务导向的学习方式,可以促进学生的积极思考,促进知识的快速转化和吸收。学生展示任务成果既是对学生学习效果的及时检查,也是对学生职场语言应用能力的锻炼。
3.思维与文化齐学习。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感知中西方思维的差异。例如,从词的角度来讲,语言学家把汉语划分为分析性语言,英语为综合性语言。汉语词没有形态变化,通常是通过词的叠加来清楚地表达某个意思。英语词是通过前缀后缀或词根的语音变化来改变词义。因此,英语中代词的性、数、格,动词的时态、语态等变化很多。再比如,句子方面,汉语重心在后,英语重心在前。以请假条为例,汉语我们说“因为感冒,我要请假一天”,英语则说I’m writing to ask for a sick leave because I have a cold. 如果我们能注意把这种思维差异传导给学生,那么学生就能学会用更地道的方式来表达。在授课中,教师要把文化的内涵传递给学生。例如,在讲问候这个主题时,我们可以把不同国家见面问候的习惯做个介绍,让学生对各国的社交礼仪有所了解。这样在未来职场中,学生在与外国友人交际时就可以做到心中有数,不会造成失礼或尴尬。[4]
4.课内与课外齐开发。众所周知,课内教学是一个重要的阵地,但要真正掌握语言技能不能只靠课内的学习,课外可供开发的资源和实践活动也是十分重要的学习途径,如利用手机app练习口语,利用网络下载学习资源,利用假期进行社会实践等。教师通过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如制定学习规划、进行自我管理、及时反思并改善计划等。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新课程标准中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方面。教师通过课内、课外齐开发的教学,既让学习全方位立体式地发生在每个时刻,又促进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5]
四、结束语
中职英语教学的实践之路蜿蜒曲折,新课程标准为中职英语教学指明了方向,其着眼于学生的职业生涯和长远发展,中职英语教学必须注重培养学生的英语学科素养。我们既要看到中职英语教学中的问题,接纳现实的不完美,又要开放思想,接纳新的教学理念,敢于探索和实践新的教学方法,把中职英语教学不断推向新的征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