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
2021-01-02黄永涛
黄永涛
(咸阳师范学院 陕西咸阳 712000)
一、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意义
思想政治理论课在课程设置方面包括理论讲授课时和实践课时两部分。无论怎样理解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都改变不了实践教学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高素质大学生的重要途径这个事实。
《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中指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所有课程都要加强实践环节。要建立和完善实践教学保障机制,探索实践育人的长效机制。”因此,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不是社会实践,不是第二课堂,它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属于课程教学规划内的教学任务,是在学生掌握了一定政治理论知识后,为了消化、吸收这些思想政治理论,达到知行合一目的而进行的有计划、有考核的实践教学活动,是师生共同参与的一种教学与学习环节。
二、强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主导地位很关键
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人才培养,关键在教师。教师队伍素质直接决定着大学办学能力和水平。”[1]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第一要素是教师。指导教师的理论功底、教学技巧、职业素养、人格魅力至关重要,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
第一,实践课指导教师的主导地位绝对不能丢。2019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2],再次对“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做了回答,指出“新时代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为人才培养指明了方向。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本身具有导向性的特征。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是理论学习的延续,具有强烈的政治性和方向性,目的是引导大学生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所揭示的客观世界本质和规律,使大学生在生动鲜活的实践活动中身体力行,感受理论对现实的指导意义[3]。想让学生学什么、怎么学,实践活动做什么、怎么做,这些都应该由指导教师去明确和把控。指导教师必须发挥主导作用,才能通过实践教学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知识教育,告诉学生“是什么”和“为什么”,使学生快速准确地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本概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然而,现实中往往因为各种原因忽视了教师的主导作用,有些观点还无形中弱化了教师在实践活动中的地位,将教师变成了服务者、胁从者、合作者。理想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教师应该是实践活动方向的提出者,活动内容的审定者,问题的指导者,过程的监督者,结果的审核者、评定者。
第二,实践课指导教师的引导作用不容忽视。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也是学习知识的过程。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是掌握了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优势”一方,学生是知识技能相对欠缺的“弱势”一方。在实践教学活动的初期阶段,由于学生是实践活动的初涉者,对实践教学活动开展的方法、技巧知之甚少,认识也往往是不够清楚的,很多实践活动存在盲目性和尝试性。教师的及时引导能够让学生对课程实践的目的、流程有更清楚的认识,使实践活动更加科学和具可操作性,保障教学活动的有序进行,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达到预期实践效果,确保实践教学任务的圆满完成。
三、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
本文默认所有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管理者、所有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都具有极高的理论认识水平、极高的政治觉悟,因而不再从思想认识层面进行论述,仅从实践教学的需要层次论述。
(一)扩充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师资队伍
国家规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与学生比为1:350,而且要采用中、小班教学。现实中,国内大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专职教师数量严重不足。同时,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不像理论教学可以采用大班合班教学方法,这使得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中教师数量不足、现有教师教学精力不足成为常态。为此,笔者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学校尽可能多地补充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教师队伍
由于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特殊性,专职教师队伍的扩充相对缓慢,但扩充实践教学指导教师却可以从这几个方面进行尝试。第一,聘用退休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或辅导员承担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工作。第二,聘用校外优秀人员担任实践课教学指导教师。第三,导师制,即将专业课教师纳入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教师队伍,就像学生论文指导工作一样,将专业课教师在新生入校时就与学生形成课业指导关系,由专业课教师协助思想政治理论课专职教师完成大学生在校期间的所有实践教学指导工作。第四,高带低,即让参加过实践教学活动并取得优秀成绩的高年级学生协助思想政治理论课专职教师带领或指导低年级学生开展实践教学活动。
2.提升现有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工作效能
各个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专职教师基本都具备指导学生完成实践学习任务的能力,现实中的人力缺乏,既有数量的问题,也有精力的问题。
国内高校教师科研任务繁重,考核名目繁多,将专职思想政治课教师从科研任务和各类繁多无效的量化考核束缚中解脱出来,使之全身心投入课程教学工作,无疑是当前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的一个有效措施。
(二)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综合能力,增强实践教学的实效性
比起单纯的理论教学,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需要指导教师具有更高的能力。2018年4月,教育部印发了《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基本要求》,明确提出要“统筹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理论培训和实践研修,加大教师社会实践的力度”[4]。加强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实践教学能力的培训和指导,使之既懂理论又有丰富实践教学经验是保证实践教学的关键。为了提高教师的实践教学水平,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实施有针对性的专门培训
第一,鼓励支持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参加各类实践教学研修培训与考察活动,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不仅成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专家,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能手,更成为学生思想的引领者、实践的指导者[5],使实践教学真正成为学生理解与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自我学习过程。
第二,建立校内实践教学交流研讨机制,设置实践教研室,组织教师开展集体备课讨论等活动,提升实践教学的能力水平,规范实践教学活动。
第三,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提供校外学习交流的机会,使之了解其他高校实践教学的状况,以学习他校的经验。
2.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知识广度
第一,尝试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轮换制。从实际情况看,国内各个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往往只承担一门或两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工作,不同教研室教师之间关于课程教学的交流相对较少,甚至是各自为战。同样,各个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也多是以本门课程为基础开展工作,不同课程实践教学之间的兼顾相对较少,最终影响了教学效果。
为此,我们可建立必要的合作交流机制,如交叉带课机制,让每个教师都熟悉所有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内容与教学体系,这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的提升是大有益处的。
同时,我们可以模仿中小学的轮换模式,建立教师与学生对应机制,从大学新生入校到毕业,其所有思想政治理论课都有一名教师负责。这样就可以做到学生熟悉老师,老师熟悉学生,课程教学的针对性最强、效果最佳。由于长期的合作,他们也会建立起师生友谊,更利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
第二,拓宽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认知视野。一名优秀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指导教师,一方面必须具备全面系统的思想政治理论知识和丰富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经验,更应该具备较广的知识视野和社会阅历。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必须走出校园,深入社会的方方面面,了解基层民众的生活,了解国家各行各业的发展成就,到革命圣地去体悟初心,到祖国经济发展的前沿去学习改革开放的成就与经验。这样才能用最鲜活、最生动的实例去说服感动学生,凝聚学生的自豪感、爱国热情,进而内化为学生的爱国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