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PBGS的经管类专业统计学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
2021-01-02朱彩虹
朱彩虹
(绍兴文理学院元培学院 浙江绍兴 312000)
社会的不断发展为教育领域带来了一定的挑战和机遇。统计学专业在此形势下需要进行一定的改革和创新,基于PBGS教学模式构建完善的课程体系和人才培养模式,提高统计学课程的教学效率,为社会输送全面型、综合型的应用人才。
一、统计学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统计学是经管类专业的基础核心课程之一,在整个课程体系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位置。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数据分析已经深入到各个领域当中,社会和企业迫切需要更多专业素养较高的统计学人才。由此可见,统计学专业面临着一定的挑战和机遇。然而,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学资源存在滞后性,教学方法单一等问题,这就导致很多高校统计学课程的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其将更多的时间放在了对传统理论的讲授上,而实践教学的时间占比较少。这就使得一部分学生虽然掌握了足够的理论知识,但是一旦接触到实际的问题,就难以应用这些理论知识进行解决,实用性不强,从而影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只有解决了这一难题,才能提高统计学的教学效率,并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在这一形势下,引进PBGS教学模式是十分必要的。我们可利用项目,形成项目驱动,推动教学进行改革创新,并将学生划分为多个小组开展团队学习,提升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引导学生认识到理论知识在实践中的具体应用,提高对实践锻炼的重视程度,使其积极参与到各类实践活动中。这样才能充分发挥项目驱动的优势,构建崭新的课程体系,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1]
二、统计学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缺乏足够的创新意识
经管专业的统计学教学一般会选择资历较老的教师承担理论知识的教学。这些教师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数学基础知识也十分牢固。然而,这位教师往往更加注重对理论知识的教学,缺乏足够的创新意识,秉承着用传统的经验教学推动课堂的教学进程,忽略了将学生带入到实践当中,学习统计学基本理论统计处理的方式等等。这就导致学生对统计学的认知仅仅停留在理论知识层面,缺乏和实际生活的联系,实践能力不强。
(二)先导课程基础薄弱
统计学的先导课程主要是概论率课程。大部分的学生在学习时由于没有掌握恰当的学习方法,对一些公式不敏感,导致其学习效果并不理想,基础知识比较薄弱,难以为后续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从而影响了他们的全面发展。
(三)教材内容与实践脱节
大多数的统计学教材内容侧重于统计理论和统计方法以及数学的推导,忽略了对学生统计思想、创新思维等的培养,导致教材内容和实践相脱节。这也使学生对统计学的学习认识并不全面,忽略了对自身实践能力的培养和提升,再加上教师的教学模式比较单一,教学观念落后等各种因素,导致统计学的实践教学效果并不理想。
三、基于PBGS的统计学教学改革措施
(一)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明确PBGS的教学目标
实现统计学课程的改革创新,渗透PBGS教学法,我们要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引导教师认识到统计学中实践指导的重要性,使其学习并认识到PBGS教学法的具体应用和重要性,能够在课堂教学中积极实践。教师要明确PBGS的教学目标,结合这一目标来制定教学计划,充分体现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构建高效的统计学课堂。例如,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发展情况设计多个教学目标,将学生划分为不同的团队,使每个团队实力相当。教师则需要根据教学目标、教学任务设置几个不同的学习项目,引导各团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项目,然后在教师的指导下开展合作探究活动,相互配合、交流讨论,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项目任务。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当明确如何引导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合作能力,使其认识到PBGS教学法应用的重要性,并根据这个教学方法制定教学计划,掌握明确的方向,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
(二)结合项目主题,设计教学流程
项目驱动有助于为学生提供更为全面的实践指导,提高实践教学的比重。然而,基于项目的团队合作学习方法能够充分发挥项目驱动的作用,为学生带来全新的体验,引导学生直接切入到不同的项目模块中,利用团队协作的方式探究项目中存在的实际问题,运用所掌握的理论知识解决问题,引导学生认识到统计学知识在实践中的具体应用,加深对统计学的认识,提高学生收集、整理、分析数据的能力,引导学生积极开展实践探索活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2]
例如,对于监管类统计学专业的学生,一般而言,统计学开设于第3个学期。在此之前,学生接触的是一些基础的理论知识,能为统计学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将PBGS教学法应用于统计学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已有知识基础来设置项目主题,并根据这一主题来设计课堂的教学流程,先是需要引导学生掌握统计学相关的材料、研究成果等。随后,教师要明确项目主题,合理划分小组,引导小组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项目,然后将各个小组带入到项目当中,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结构解决项目中存在的问题。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渗透统计学的相关知识和实践操作,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学习效率,实现统计学的教学目的。
(三)小组合作,合作探究
PBGS教学法的重点在于团队的组建。一个好的团队能够充分发挥各位成员的优势,使其相互弥补、相互促进,打破学生传统的学习方式。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发展情况、项目的特点、知识点的要求等来将学生划分为多个项目小组,小组成员以6~8人为宜,包含优等生、中等生和学困生。在项目实施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小组成员相互配合、共同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分享各自的学习经验,完善思维模式,逐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例如,在研究中国建筑行业市场的发展趋势及对相关企业绩效的影响时,教师需将学生分为多个小组,要求小组根据这一项目主题来设计各自的研究方案。有的小组提出需要先对建筑行业开展资料搜集,掌握建筑行业的发展历程以及相关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明确新时代建筑物市场的主要发展方向,然后运用统计学的知识,进行数据的分析,明确新时期市场动态环境下,市场与企业绩效的关系。教师通过这一实践活动的开展,磨练了小组的团队契合度,引导学生认识到了团队协作的重要性,在团队合作学习中积极贡献自己的力量,学习他人的优点,不断完善和发展自我。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应当注重做好项目进度的控制工作,为各小组提供一些参考意见,引导小组朝着正确的方向进行研究讨论。教师还应当定期检查学生们项目的进展情况,要求学生提交阶段性的总结报告,报告中包括进度情况、调查的资料,研究中出现的问题等等,根据学生们的阶段性报告掌握各个小组项目开展的情况,给予科学合理的评价,作为期末考核的重要依据。由此可见,在项目驱动中,教师应当充分发挥PBGS教学法的优势,体现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相互弥补、相互促进,提高其对统计学的学习兴趣,高效完成学习任务,为今后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新的时期将PBGS教学法应用于统计学课程教学当中,为了推进课堂的改革创新,体现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设置不同的项目,利用项目来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将学生合理划分小组,开展团队合作学习模式,使每个小组之间形成竞争关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认识到实践操作的重要性,积极参与到实践训练的活动中,逐步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水平,巩固理论知识基础。高校则可通过PBGS教学法的应用总结创新的经验,不断调整教学模式和教学计划,完善人才培养模式,提高教学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