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训促改
——包头医学院非体育专业学生田径教学训练实践研究

2021-01-02

科学咨询 2021年6期
关键词:田径身体素质教学内容

李 伟

(包头医学院 内蒙古包头 014040)

田径运动是一项较为古老的传统运动项目,其内容主要围绕走、跑、跳跃、投掷等基本活动展开,对提高人体的身体机能具有明显作用。田径运动可以有效提高个人的身体素质,包括力量、速度、耐力等等,增强身体免疫力,有效提高运动技能,磨砺锻炼者的意志素质。田径运动的各种实用手段和方法,为拓展其他种类的运动奠定了良好的身体素质,并在掌握其他运动技巧和提高运动成效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田径运动有着“运动之母”之称,是开展其他运动的基础。教师通过有效的田径教学训练实践,可以引导非体育专业学生在课外进行有意识的锻炼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勤奋向上的精神品质。

一、非体育专业学生田径教学开展的必要性

(一)增强高校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田径教学是对学生意志力的考验,其教学内容包括敢于挑战自我的精神、勇于竞争的拼搏精神、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和关爱他人的体育道德精神等等,以及理解和妥善处理个人与群体之间的关系。同时,田径教学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增强学习能力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这些均有利于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二)田径运动有利于提升身体素质

许多运动都是特定条件下田径运动基本动作的不同组合。教师通过田径训练,可以帮助非体育专业学生有效提高速度、耐力等基本的身体素质。在田径运动中,长跑训练可以提高学生的耐力,短跑训练可以提高学生的奔跑速度,而跳远训练可以提高学生的弹跳力。实践证明,身体素质的提高是提高运动水平的重要途径。从专业角度来看,体育教师都非常重视身体素质的提高,并将田径运动视作其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排球、篮球等其他体育运动也都会通过田径训练提高运动员的身体素质。例如,足球比赛前还采用十二分钟跑步测试来评估参赛者的身体素质状况,这充分展示了田径运动在体育中的重要位置。同理,身体素质水平越高,越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和日常生活。如果非体育专业的学生具备良好的身体素质基础,就能更好地掌握运动技能,有效提升运动水平。

(三)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终身运动意识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加强锻炼和增强体质已成为促进健康的重中之重。经过漫长历史形成的田径运动深受人们喜爱,人们参加田径运动的热情也相应提高。田径运动种类较多,运动内容丰富,方法简单多样,不需要太过复杂的运动设备,也没有性别、时间、场地等条件的限制。学生通过学习一些田径运动的基本技巧,有助于培养自己的体育锻炼意识,使自己掌握一些基本运动技能,并在此基础上发展成自己的兴趣爱好。因此,我们针对非体育专业学生开展田径教学,可以为其树立终身运动意识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高校非体育专业田径教学实践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实践活动

近年来,高校非体育专业田径教学越来越受到关注。然而,部分教学还是以理论知识的讲解为主,主要是向学生讲授一些田径运动的基础知识和相应技能。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总是处于被动状态。这便忽略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田径教学本身就是一项注重实践的运动。这种缺乏实践活动的教学方式使学生无法很好地运用理论进行田径实践,表现出较弱的田径实践能力。

(二)教学方法单一

教学方法可以直接影响到非体育专业田径教学的效果,对提高学生的田径水平也有着重要影响[1]。目前,在一些院校的非体育专业田径教学实践活动中,教师仅仅使用示范教学方法等等向学生介绍田径运动技能,灌输式教学痕迹严重。这种单一的教学方式使很多非体育专业学生失去了学习田径运动的热情,田径教学并未达到很好的效果。

三、非体育专业学生田径教学训练的实践策略

(一)更新教学理念

体育教师要不断更新田径教学观念,激发非体育专业学生的学习和实践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田径训练过程。田径运动是体育中最为基础的运动。教师通过田径运动训练,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非体育专业学生的实际运动能力。同时,在训练过程中,教师也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坚强意志,为学生从事其他运动奠定基础。在田径教学中,教师应摒弃传统的田径教学思想,将新课改理念与实际教学内容相结合,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在非体育专业学生的田径教学中,教师应深刻认识到学生才是田径教学的主体,学生应该成为田径训练的主人,着力提高他们的身体素质。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尽可能组织相应的活动,激发非体育专业学生的田径运动兴趣,让学生更加积极地参与整个训练实践过程。例如,在田径教学过程中,许多女同学觉得长跑太过劳累,因而不喜欢长跑运动。体育教师可以将长跑改为跳步练习,并从旁播放合适的音乐,通过这种形式激发女同学参与田径运动的兴趣,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完善考核机制

在非体育专业学生的田径训练实践教学活动中,教师有必要建立相应的考核机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田径训练实践活动。考核机制在田径教学中起着重要作用,它是评价学生学习效果和教师教学成果的一种有效方法。在开展田径教学的过程中,对于非体育专业的学生,教师可以通过建立考核机制来评价学生在田径训练实践中的表现,使学生获得一定的激励,从而努力进行田径训练实践。例如,在一门田径课结束时,体育教师可以对今天的内容进行总结,公正点评学生在训练实践中的表现,如“某同学在今天的训练中动作更加规范,表现出了团结合作的优秀品质”等等。与此同时,教师也应该指明学生在训练实践中暴露出来的问题,引导他们下一步的运动方向,争取更好的田径教学效果。

(三)转变教学方式

第一,体育教师要重视培养非体育专业学生在田径运动方面的成就感。根据非体育专业学生面对田径运动缺乏兴趣,甚至害怕训练的特点,教师可通过田径技能教学,使学生获得实际进步,使他们获得田径运动的积极情感体验。第二,教师要给学生一定的自由空间,营造宽松的训练环境。教师可以让非体育专业学生在不影响他人的情况下展现自己的运动长处,满足青年学生的表现欲。同时,这种方式也会影响到其他学生,缓解体育训练的紧张氛围,舒缓学生的情绪,让学生以更加饱满的情绪投入到田径训练实践中。第三,教师要注意田径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在每堂田径训练课程中,教师可给非体育专业学生新感觉,充分体现田径训练兼具体育性和娱乐性的特点。例如,针对非体育专业学生不喜欢的体育训练活动,教师可适当变换训练方式,增加游戏元素,让学生投入其中。第四,教师要根据田径教材的不同特点,注意对学生田径学习兴趣的培养。田径学习兴趣是非体育专业学生体育体验和形成认知的重要条件,教师可以采用语言引导、田径比赛等引发学生田径学习兴趣的方式。

(四)优化教学内容

近年来,新课改已经成为教育改革的核心内容,对各个学科的教学工作产生了重要影响。为了优化非体育专业学生的田径教学内容,教师必须牢牢把握“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以帮助学生树立“终身运动”的理念。针对非体育专业学生群体,教师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不断探索田径教学从理论到实践的新思路。只有这样,才能不断调整和优化非体育专业学生的田径教学内容,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更好地完成人才培养任务。因此,院校非体育专业学生的田径教学内容应突破枯燥固定、重理论轻实践等问题,注意将竞赛、健身和兴趣等要素进行有机结合,提高训练实践的比重,让学生真正掌握一门可以长期坚持的田径运动,更好地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2]。

四、结束语

尽管田径教学在教学内容上与其他运动课程有所不同,但在培养学生的顽强拼搏、努力竞争等优良品质方面具有无法替代的作用。当前,非体育专业学生的田径训练实践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因此,在非体育专业学生的田径教学训练实践过程中,教师应明确存在的问题,并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不断改进非体育专业的田径教学训练实践模式,从根本上激发非体育专业学生的田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田径运动水平的逐步提高。

猜你喜欢

田径身体素质教学内容
科学运动会:田径篇
综合利用单元教学内容进行整体单元复习
锻炼
身体素质对篮球技战术发挥的影响
从第15、16届世界田径锦标赛透析我国竞技田径的发展
足球专项身体素质练习与足球技能学习成效的相关性研究
等差数列教学内容的深化探究
如何进行高中田径教学改革
借助实心球进行田径训练之我见
体育锻炼也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