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时代的高校学生教育管理模式转变与应对策略
2021-01-02靳亮
靳 亮
(江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 江苏淮安 223003)
大数据必将改变我们这个时代的思维和观念,成为“下一个创新、竞争、生产力提高的前沿”[1]。传统的高校教育管理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现代高校建设的需要。高校应该积极促进学生教育管理模式的转变,改变单一的教学模式与评价模式,促使我国高校教育体系更加成熟和完善。
一、大数据视角下转变高校教育管理模式的必要性
(一)人才培养的要求
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教书育人。高校是学生与社会联系的窗口。培养具有创造力、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人才是它的核心目标。在今天经济全球化的大环境下,我国经济迅速发展,对外开放不断深化,决定了我国对于高端技术性人才、综合性人才的需求愈加增大。因此,高校应顺应时代的需要,利用信息化的高科技管理手段实现对教育管理模式及人才管理模式的创新,使其与社会人才需求接轨。
(二)高等学校教育持续发展的需要
大数据拥有的海量信息资源可以快速帮助老师和学生获取所需要的资料,有助于老师和学生学习工作的开展。此外,大数据对信息的处理方式也是多样的,对信息的统计和资料的调研十分便捷。高校可以通过创建学校大数据库的方式来实现对学生信息资料的登记和评估,并制定个性化的教学方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现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二、大数据时代高校转变学生教育管理模式的意义
(一)深化高校教育管理改革
高等教育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发展水平和潜力的重要标志,需要在时间的见证下不断在实践、改革中提高。高校需要以学校的现在和未来很长一段时间的发展规划及当前教育管理氛围为基础,利用大数据的优势,转变教育管理模式,逐步完善学校的各项管理规章制度,适应学校发展建设的需要,让学校教育管理体制更加成熟,实现高校教育管理改革的目标。
(二)推进高校教育管理现代化
高校教育管理现代化指教育管理工作的现代化,也就是在大数据时代,以教育管理理论为指导,通过对数据的获取、分类、处理及运用,研究、分析影响教育管理工作的因素,在此基础上,选择合理的方法来应对,并不断调整政策,达到提升学校自身竞争力与凝聚力的目的。大数据时代的优势推动了高校学生教育管理的现代化。这是大数据时代转变教育管理模式的显著意义。
(三)促进高等教育的发展
大数据时代的高校学生教育管理模式变革能在很大程度上推动高等教育的发展[2]。高校教育改革不断深化、高校教育管理不断现代化等,都为高等教育的持续、健康发展奠定了基础,具体为高校办学目标的明确、老师教学目标的清楚、学生学习目标的清晰。大数据分析和基于大数据的体制设计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教育的公平。另外,教育的核心目标是教书育人。高校教育要教给学生专业知识,更要注重对学生人格的培养。从另一个角度看,大数据时代能够前瞻性地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为学生提供优质、多元的教育资源,从各个方面不断促进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
三、大数据时代高校学生管理教育模式转变的趋势
无疑,大数据时代对高校教育管理模式的影响是深刻的。其推动管理碎片化朝着信息化、前瞻性、动态化、互动化的方向发展。
(一)实现了学生教育管理的信息化
在大数据背景下,云计算、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不断应用到高等教育领域,如学习通、中国大学MOOC、翻转课堂、腾讯会议等大量被应用于大学课堂教学。特别是在此次疫情中,线上课堂教学的开展使高校教育模式向信息化的发展目标更进了一步。另外,部分高校引进了智能决策系统及智能计算机辅助教学系统,给高等教育的发展带来了很大的支持。
(二)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
高校必须全面落实素质教育方针,注重学生的兴趣爱好培养和学习能力培养,不再以分数作为衡量和评价学生能力的唯一标准,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也给现代社会带来了不小的冲击。有研究表明,未来会有710万个工作岗位消失,47%的工作将会被人工智能取代。因此,高校教育必须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和生产性为基础,基于大数据的分析,及时调整人才培养目标和教育管理方向,以发展学生多元学习能力为主,使学生更好地契合不断发展、变化的社会。高校当前应及时转变教育管理模式,实现从注重知识培养转向以能力培养为核心。当然,这并不意味着完全不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而是要求高校在夯实学生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对个人能力培养的重视。
(三)实现混合式的学习
在大数据发展的形势下,基于互联网的发展,高校学生的学习方式、学习空间不再局限于固定的书本和场所。学生可在线完成学习任务和目标。混合式学习即在学习过程中采用多种教学设备、教学方法和多元评价体系,学生同步学习和异步学习并存、多种学习资源混合。我国高校互联网的普及与基础设施建设的逐步成熟使得混合式学习成为未来高校教育管理的重要形态和发展趋势。
(四)使教育管理决策更加系统化
大数据时代的微传播、微内容[3]正在以其迅猛之势深刻改变和影响着青年一代。行为的简单化和思维的碎片化不仅影响着高校学生,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高校教育管理者。长期以来,高校教育管理工作都是比较分散的,资源共享不足,上下沟通不力,造成共建平台、共享资源、整体决策难以有效地融合和接轨。在这种局面下,大数据以其独特的优势改变了这种情况。大数据平台的创建、共享消除了“数字鸿沟”和“信息孤岛”的尴尬局面[4];高效连接大数据的多种渠道实现了多渠道的信息集成、跨部门协作的统一;基于大数据的管理分析克服了传统管理决策的分散化,实现了教育管理决策的系统化。比如,目前,很多高校搭建了自己的教育管理平台,通过这一平台实现了图书、自习室等资源的共享。
(五)使学校管理更人性化
一个好的学校要注重学术水平的提高,更应该促进对学生的人文关怀。大数据提供了相应的契机。比如,某电子科技大学曾做过这样一个课题——“寻找校园中最孤独的人”。他们以学生的校园卡为数据采集载体,从3万名在校生中收集到2亿多条行为数据。这些数据包括学生的选课记录、图书馆的使用、寝室活动、食堂就餐、超市购物等方面的内容。利用大数据的方式详细分析不同学生的校园卡刷卡记录,研究者可以发现某个学生在学校有多少亲密朋友,包括恋人、闺蜜、同学等。最后,他们通过这个课题找到了800多个校园中最孤独的人。他们在校时间平均为两年半左右,却没有一个知心朋友。再深入分析、了解,这些人中可能有17%患有心理疾病,需要学校和家长重点予以关爱。高校会根据大数据分析结果对这些学生予以关心和了解,使高校的管理更人性化。
四、应对大数据时代的高校教育管理模式转变的有效措施
(一)树立大数据意识和提升大数据管理素养
在大数据时代,高校要树立大数据意识来应对教育管理发展的转变趋势。第一,要重视数据类型的多维度性,包括数据的来源形式和存在形式等。这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建立数据意识的大局观。第二,注重从多种途径采集数据,包括官方发布的数据、公关资源数据、研究机构与非政府组织发布的数据等。第三,培养教育管理者的数据意识、数据定位和采集能力、数据分析和解读能力、数据反思与决策能力,深入挖掘信息的相关性,提升信息的预见性,增强对信息的敏感性。第四,运用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并开发一些可视化分析软件校本课程供学生选择学习。
(二)构建大数据分析的队伍
要有效地促进大数据背景下高校教育管理模式的转变,高校就必须构建高效的大数据分析队伍。高校在构建大数据队伍时,需要从自身实际情况出发,结合大数据的特点,建立具有较强数据采集、数据处理与分析能力,并对数据信息敏感的队伍,加强队伍成员对数据管理的深层次理解,以此更好地掌握、了解高校学生的思想感情。
(三)搭建大数据教育管理载体
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面对教育管理模式的转变,高校应该积极建立以大数据资源为基础的共享载体,充分整合社会各机构、教育部门、学校、院系等分散的大数据资源,创建共建互联平台,实现资源的共建共享,进一步提高教育管理的效率。
(四)推进大数据管理体制更加成熟
大数据管理体制是否完善和成熟也会对高校教育管理模式的转变产生影响。若要有效应对高校教育管理模式转变的趋势,高校就必须以成熟、完善的大数据管理体制为基础。
(五)形成数据共享同发展的局面
一方面,要实现数据共享,数据就不能被少数人垄断;另一方面,有关部门要“促进网络空间互联互通、共享共治”,推进大数据立法工作,用法律约束机制加强教育管理工作中的数据保护,防止资源数据外泄。
(六)全面落实素质教育
在大数据背景下,素质教育更需要全面落实。比如,高校社团等都是考虑到学生的兴趣而创办的,开设的选修课程也是为了开阔学生的眼界和提升学生的素质。因此,高校要借助大数据的优势,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进而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五、结束语
总之,大数据时代带给高校教育的变革是深刻的。高校应该顺应时代潮流,积极转变学生教育管理模式,促使学生更好地发展,推动教育事业向前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