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管理专业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应用创新性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2021-01-02詹芸
詹 芸
(西安汽车职业大学 陕西西安 710038)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不断变化,尤其是对掌握了最先进技术的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对人才创新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职业本科对培养符合市场需求的高技能、高创新能力的人才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义务。相关文件也指出,要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本文顺应时代要求,在当前高校物流专业人才培育模式普遍滞后于现代物流业发展速度的现实背景下,主要研究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的物流管理专业创新性人才培育模式,旨在解决当前社会企业对物流人才的需求与高校人才培育契合度不高的问题[1]。
一、我国物流专业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现状分析
与一些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物流专业的开设时间较晚,但物流专业人才的社会需求量在我国普遍较高。调查发现,我国有几百所本科高校和一些职业性较强的高职院校近年来纷纷开设了物流类的专业。虽然我国物流类专业人才有了大幅增加,但依然满足不了我国社会对物流专业人才的需求。
高校所培养的物流专业高校生不能满足社会对物流专业的人才需求,不仅是就数量而言,而且是就质量而言。学校所教授的理论知识与社会所需专业技能不能很好地呼应和对接,致使我国大量物流专业人才不能在岗位上发挥自己的所长。这也说明学校的教育方式和物流专业知识的教授方式没能跟上社会发展的步伐,没有及时呼应社会的需求。我国高校需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跟上教育改革的潮流[2]。
二、物流专业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创新性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体系单一、陈旧
本科层次职业院校大多无法准确定位物流人才培养模式,不能将应用创新能力真正融入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物流专业课堂教学体系中,并有效解决以下具体问题:教学方法单一,教育过程中不重视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课程内容更新不及时,不能完全契合物流企业对一线人才的最新能力要求;不同课程的教材存在部分知识重合的现象,影响学生的学习效率。另外,部分物流专业“双师型”教师的职业素质、水平不能满足实践教学的最新需求;部分学校缺乏有效的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物流专业创新性人才培养质量的评价体系。
(二)理论与实践训练脱节
本科层次的物流管理专业在培养相应的物流人才时还是沿用单一的、传统的教学模式,不能根据社会发展、行业变化及时做出调整和改变。在传授给学生知识点时,一些教师还是一味地进行理论教育,没有从理论出发,延伸出相应的应用型项目,不能合理地平衡学生对理论与技能的应用要求;同时,在与其他高校进行合作性的项目管理和实践时,不能兼顾学校与学生的利益,考虑不周全,合作方式和合作方法传统、单一,不能有效地测评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实践能力,导致与其他高校的合作不能长时间保持,达不到合作的目的和效果,使学生的专业应用能力跟不上社会的要求,不能与企业开展深层次的交流和合作。因此,传统教学模式所培养的学生学习能力和应用能力不全面,无法解决工作实践中的专业问题和技术问题。
三、物流专业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创新性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策略
(一)突出人才培养定位
每一个学校的专业课程和相应的训练程序都不尽相同。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突出学校的教学特色和实训特色,让学生在多样、丰富的活动中增强自己的专业本领。学校也要加强创新性训练,突出自己的办学特色,让学生在校内实习时能够最大化地锻炼自己的创新能力。只有创新性的教学模式,才能让学生在社会上站稳脚跟,灵活应对各种复杂难题。
(二)加强创新性训练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积极的课外训练和实践活动也是检验学生理论知识水平的一把重要标尺。在课外的实验训练中,教师要大胆地让学生完成实验,注意让学生完全投身于实验过程。在实验中,学生能真正理解做这次实验的必要性及重要性,明白实验的结果从何而来,也就能真正深刻地掌握活动的结论,进而提升自己的创新力。在实验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分组进行实验,也可以让能力较强的学生带动普通学生进行实验。这可以增强学生的进取心和汲取知识的能力,进而增强学生的好胜心。
(三)对学生的实践能力进行合理考核
学校要积极探索科学的、多元化的量化标准,对学生的应用能力进行考核,有针对性地调整课程体系,保证学生的培养质量,进而确保高校物流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不同的学生对创新性活动的接受度不同,学校应该考虑到大多数学生的接受能力来进行人才培养,也要考虑到个别突出人才的全面发展,使其发挥最大的创造力,并起到带头指导作用,为其他同学提供帮助,增强其他人创新的自信心,让他们共同进步。
对高校学生,学校可以开展合理的考核来检验他们是否在一段时间内对自己的实践能力有了准确的定位。学校对学生进行考核的同时,能解决以下可能出现的问题:学校对考核模式进行自我检验考核时,对学生而言,人才培养方案是否切实可行,又彰显特色?在教学体系中,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的比例是否合理?实践教学的内容是否体现了当前最新的物流技术?
学校要注意:理论教学一定要根据教育改革理念及时更新;教学模式一定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思路和学习能力及时进行调整;在对学生的应用能力进行测评和检测时,可以合理整合运用校内有限的专业器械和资源,构建一个可以进行竞赛的训练场地;也可开展丰富的课外活动,增强学生的理解能力,锻炼学生的思维灵活性;在开展竞赛类的实践训练时,给予学生足够的鼓励和关怀,采用物质和精神的奖励方式,让学生积极进行训练和实践[3]。
(四)为物流创新性人才提供实习岗位
学校在物流管理专业进行教学模式的调整和改革时,一定要全方位、有效地进行。学校要积极开展与专业理论相对应的实训课,让学生及时、有效地学会应用所学知识。在实践课程中,教师一定要发挥自己的指导能力,带领学生按部就班地进行实践,也要关注学生训练时的状态,确保良好的教学效果。在校外,教师要最大化地整合、调配社会资源,积极联系实习点,或开设工作室,让学生大胆实训、发挥才干。学校可以开展校级合作项目,锻炼不同学校学生之间的合作能力和交流能力。与其他学校合作时,学生能从其他学校、专业同学的身上找到自身的不足,查缺补漏,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
四、结束语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的教育理念越来越高等化。要想让教育改革发挥出最大功效,我们就要完善现代本科职业教育体系,从本科高校出发,对专科类院校做出调整,循序渐进地改革物流专业的教学模式。因此,我国在对物流管理专业本科人才的培养中要全面、合理地考虑社会的需求,从社会的应用性需求出发,培养物流专业人才的实践能力和专业能力,减少人才与社会职位的就业冲突和矛盾。各大高校在调整教学方案和进行专业领域的改革时,一定要考虑人才的实用性,让学生所学理论能在校内就与实践相结合。这样培养出的专业人才才能跟上社会的发展要求。通过校内实践,他们能吸收大量的宝贵经验,并潜意识地应用到社会中,增强专业知识的应用能力,增强自信心,在社会上走得更高、更远[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