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诗歌灵动散文化,水到渠成现美文
——巧用中国风歌曲诗化学生的语言表达

2021-01-02王睿凯

课外语文 2021年10期
关键词:诗歌散文意境古诗词

王睿凯

(广东省东莞市松山湖实验中学,广东 东莞 523000)

一、中国风歌曲的起源、定义及特点介绍

中国是诗歌的王国,古往今来留下的经典诗歌浩如烟海,而几千年来中国诗歌与音乐有着密切的联系,诗乐结合具有悠久的传统。这就有了“歌诗”一说。赵飞在《中国古代歌诗与当代歌词鉴赏》中提出古代“歌诗”的定义:“歌诗是一种独立而特殊的文体,是指合乐的诗歌。”这种文体除了具有一般诗歌所应有的一切艺术特征和表现手法外,更加注重抒写对现实生活的强烈感受,更注重运用语言文字鲜明的节奏和韵律,更注重与音乐的形式和体裁的协调,是具有优美音乐性的最高语言艺术。近年来涌现的一些中国风歌曲也有类似的特点。

中国风歌曲的定义,还没有官方的论证。经过网络整合,较普遍的定义是——中国风的歌曲以“宫调式”为主旋律。大量运用中国乐器,如二胡、古筝、箫、琵琶……唱腔上运用了中国民歌或戏曲方式。题材上改编中国的古诗文或者传说故事赋予其现代意义。能营造古诗词意境,大量运用古诗词中的意象。(如《东风破》《涛声依旧》)

综合中国风歌曲,可以归纳出如下特点:

1.歌词具有古诗词用词典雅、句式整齐的特点。如《千里之外》的歌词。

2.能借鉴转化拆分古诗词。

方文山创作的歌词《发如雪》中两句“邀明月,让回忆皎洁”“我举杯,饮尽了风雪”,将李白《月下独酌》的“举杯邀明月”拆开成“举杯”与“邀明月”。

3.营造如古诗词一样的丰富的意象和动人的意境。如我们非常熟悉的《菊花台》歌词就具有以上特点,“你的泪光,柔弱中带伤,惨白的月弯弯勾住过往,夜太漫长,凝结成了霜……”此歌词就如同在月色如水的夜里,娓娓道来一段为时已晚的感叹,一种恍若隔世的惆怅。菊花意象意味深长,全篇配合曲调营造出凄美动人的意境。

4.多种手法的巧妙运用。

中国风歌曲部分歌词创作手法与作文写作手法类似,比如借景抒情、以小见大等,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尤其是比喻、排比更是可以借鉴到作文中去。

二、诗歌散文化的四个阶段

阶段一:古诗新唱及赏析中国风歌曲激发兴趣。坚持古诗新唱。如课文上有的《卜算子》的词曲,再辅以课外同学都耳熟能详的《水调歌头》《月满西楼》《一剪梅》这些以古诗词为歌词的流行歌曲。并要求学生比较李叔同先生写的《送别》歌词和课后古诗范仲淹《苏幕遮》的异同。这一系列的举动已让学生对古诗有了一定的兴趣。更让他们兴奋的是我将周杰伦的《菊花台》《青花瓷》《千里之外》等极具中国风特色的歌曲搬上讲台进行赏析时,他们更开心了,整个课室都成了K歌大会的舞台了。

阶段二:学会克服诗歌的跳跃性将中国风歌曲的歌词散文化。诗歌散文化最关键的第一步是要让学生学会连贯成文。因为诗歌具有跳跃性。中国风歌曲的歌词有优美的意境,但词句有时晦涩难懂甚至弄巧成拙,就是因为有诗歌的跳跃性在内,而词作者往往以辞害意导致歌词唱出来好听,但理解很难,直接引用就成了病句。比如《千里之外》歌词“我送你离开千里之外,你无声黑白”这个黑白如何理解?《菊花台》中“你的笑容已泛黄”,很有意境,但直接用到作文中,就成病句了。

在讲解过程中,我特意指出联想和想象的重要性。“黑白”可以联系到最早的无声电影——黑白默片。所以“我送你离开千里之外,你无声黑白”可以变成“我与你如同无声的黑白电影般寂静”。同理,“泛黄”一词可以联想到老照片、旧书信。“你的笑容已泛黄”一句可以变成“你在照片上的笑容已经泛黄”。

经此讲解,学生的思路打开。在诗歌散文化过程中,佳作频出。现摘录如下:

1.《菊花台》歌词:雨轻轻弹,朱红色的窗。《青花瓷》歌词:冉冉檀香透过窗心事我了然。炊烟袅袅升起 隔江千万里。

散文化:朱红色的漆木窗半开,透露出外面的青色诗意。墨绿色的弱柳随风飞,挑描出人间的炊烟袅袅。

点评:小作者很好地联系了几首歌的歌词。挖掘出“窗”这一意象,配以各种颜色。描写出江南美景,诗情画意,非常惬意!

2.《千里之外》歌词:你从雨中来,诗化了悲哀,我淋湿现在。芙蓉水面采,船行影犹在,被岁月覆盖,你说的花开,过去成空白。

散文化:你从雨中缓缓向我走来,雨模糊了视线,诗化了悲哀,远远看到你立于小船上,芙蓉般的笑脸映入粼粼的湖面,如同湖中的睡莲。小船匆匆从我面前驶过带着你的离去,为什么你不回来?雨落在花台,我在雨中等你回来,过去,现在到未来……

点评:原歌词跳跃性极大,且有句子不合文法。譬如“我淋湿现在”一句。而小作者大胆删除此句,充分发挥想象联想,用“芙蓉”这一意象修饰笑脸确实别具一格!

很多老师也尝试过用改写古诗的方式来锻炼学生文笔。但因缺乏类似中国风歌曲这一载体,语言文字略显粗糙。当然第三阶段的训练非常关键。

阶段三:在克服诗歌跳跃性的基础上将诗歌散文化。古诗词句优美精练,前后跳跃性大,这为学生发挥想象提供了广阔的空间。通过联想和想象去感受、去感悟诗人通过意象营造的意境。引导学生去领会,去感悟,去想象,去联想,学会推己及人,学会还原意境。

《登幽州台歌》散文版

时空无尽地徘徊,我的面容已沧桑。孤独寂寞伤感来袭。我独泣,我独悲!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任天地如何广大时间如何久远,我也只能任泪满襟,任感伤随时空穿越。

点评:这首诗的改写,保留了原文的情感。再辅以适当的想象和联想进行描写,情感细腻,与原文意境也很契合。

阶段四:注意克服忧伤的小尾巴,让学生快乐出美文。中国风歌曲及课后的古诗有大部分是讲述离愁别恨的。“少年不识愁滋味,为赋新词强说愁。”为了避免这一虚假成文的现象产生,我们还要让学生学会用欲扬先抑的手法,把快乐表达出来。同时,我还选择一些快乐的诗歌、快乐的歌曲让学生体会。很多学生也开始学会跳出悲伤,开始写出快乐。例如:

范仲淹《苏幕遮》句: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我要求学生将其 “悲”改为“乐”。

有学生就改为:这一杯酒是家乡之美,这一杯酒是家乡之乐,这一杯酒是家乡之爱!杯酒入喉,思乡不苦,先天下之忧,后天下之乐,保家卫国,堂堂男儿真本色!

点评:能联系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名句,选取原诗“酒”之意象进行巧妙排比。巧妙点到保家卫国。表达军人雄伟志向,满篇尽是男儿豪迈之乐!

三、诗歌散文化的作用

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联想能力。诗歌的赏析,很大程度上依靠的就是联想和想象。通过诗歌散文化训练,学生能仔细去揣摩、领会诗歌的意境。能经常通过想象和联想进行遣词造句。久而久之,他们将长久地保留这一很容易丢失的思维能力。

提高写作能力。谭海生教授在《中小学生写作用语应提倡华丽反对朴实》一文中明确指出,语言训练应从华丽入手,借鉴使用经典文章中的丰富书面语言,通过反复训练形成相应技能。对此观点我深表赞同,中国语言华丽之最莫过于诗歌,如果能从诗歌中汲取营养润泽作文则善莫大焉!

提高默背能力。学生在对诗歌进行散文化创作的过程中,会进行识记—理解—运用—鉴别四大过程,他们在揣摩中写作,在写作中揣摩。在潜移默化中,诗句的意思就已经记住,经常能脱口而出。

经此训练,学生也就能达到新课标所提出的通过古诗词的积累和运用达到提高品位的标准了。

新课标也指出:新时代,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对语言文字运用的规范带来新的挑战。时代要求我们具有开阔的视野、开放的心态、创新的思维。而以中国风歌曲为载体进行作文教学和诗歌教学,可以让课堂灵动起来。

猜你喜欢

诗歌散文意境古诗词
踏青古诗词
墨彩出奇 意境清雅
有效整合教材,上好选修课——《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专题教学尝试
我和古诗词
趣读古诗词
古诗词中的新年
舞蹈意境的认知与养成
浅谈《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选修课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