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概念建构的小学科学阅读实践探索

2021-01-02鲁玉娣

科学咨询 2021年13期
关键词:概念教学内容科学

鲁玉娣

(浙江省慈溪市崇寿镇中心小学 浙江宁波 315334)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的教学也在不断向实践教学过渡,课标中已明确提出,要侧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对学生而言,阅读能力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开掘有效信息的能力。站在小学科学教学的实践角度,从概念构建的层面上来讲,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有助于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更好地掌握相关概念,使学生构建起解决问题的思维,并以此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一、帮助学生归纳思维,学习阅读技巧

学生在学习时对于需要学习的知识和概念,并不是处于一张白纸的状态,教师需在教学前帮助学生归纳总结其已有的思维,以契合教学内容,将实际教学概念联系到学生对日常生活现象及事物的特定认识和理解上,以此提高学生的阅读技巧[1]。在教师进行归纳总结的过程当中,学生能够通过教师的思路,巧妙地连接到事物与实践的联系,并且,学生在接触正式的科学概念之前,通过自身对生活的感知和理解,对一些已有的日常现象已具备独特的理解。因此,教师要在教学中巧妙运用学生的理解,将这些理解带入对教材的阅读中,帮助学生学习阅读技巧、归纳思维,让学生在阅读之后,用自己的理解将正式的科学概念描述出来,再由教师进行归纳总结,以此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相关概念。

例如,在三年级上册“水”的教学中,教师可在课前帮助学生整理日常生活中所遇到的与水相关的现象,让学生思考与水有关的生活规律,别人可能在课上提出了生活规律主要有雨水的消失、冬天水变成冰等,在学生描述这些日常现象之后,教师可让学生具体阅读课本中的内容。学生在阅读后可对一些与科学概念相关的生活现象有一定的理解,如水消失是由于水的蒸发,而水结冰则是凝固的过程。通过这样的学习顺序,能帮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提高阅读意识,发现相关科学概念,以此帮助学生掌握科学概念。

二、帮助学生联系生活,发散阅读思维

在小学科学教学中,联想思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能力,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帮助学生联系现实生活,以此发散学生的阅读思维。从教学内容上说,小学科学的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小学阶段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往往更容易形成属于自己的思维,但这些思维在实践过程中缺乏一定的科学性,然而由于该年龄段的学生自主意识较强,因此,教师往往难以纠正学生的思维。因此,教师可采用课上演示的方法,帮助学生联系实践,从科学实践的角度入手开展课堂教学。

例如,在三年级下册“物体的运动”的教学过程中,其中涉及不少与实践相关的教学内容,且可操作性很强,教师可将学生在生活中遇到的实际例子转化为物理模型开展实践教学。首先,教师可为学生展示各种运动类型,在课堂上准备直尺、指尖陀螺等,通过具体的实践操作,让学生认识到运动的类型,再通过下一节的教学,即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具体地归纳具有特殊性质的运动规律,以此帮助学生从阅读内容中寻找到相关的科学概念,再将生活实例归纳为物理模型,这一过程可以帮助学生发散阅读思维,并在教学中帮助学生建立学习和生活的联系。

三、帮助学生开展实践,运用阅读技能

小学科学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因此,教师可帮助学生在课上开展实践,帮助学生运用阅读技能,通过具体的实践操作,让学生运用在课本上学习到的知识,帮助学生建立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思维,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2]。

例如,在“动物的一生”的教学中,教师可组织学生开展具体的养蚕工作。教师可购买一定批量的蚕宝宝,并在课堂上将这些蚕分发下去,在课堂上讲述相关的培养方法,通过实践教学的方式让学生了解到与科学相关的知识。考虑到学生的差异性,教师可采用自愿的形式,让学生自主领取,不愿领取的学生也可以通过参观的方式去了解蚕宝宝的一生,以此帮助学生运用课本中的相关知识开展实践活动,使学生的阅读技能有发挥实践作用的舞台。

四、结束语

要想提高小学科学阅读教学的质量,教师就必须深入研究教材内容,了解教材的编写思想、熟悉知识框架,同时要捋清各个内容之间的关系并建立知识框架,进一步优化教学方法。教师要通过概念建构的方式,引导学生发现、探究、运用科学,在实践过程中深化学生对科学知识的理解,促进对其科学素养的培养。

猜你喜欢

概念教学内容科学
综合利用单元教学内容进行整体单元复习
Birdie Cup Coffee丰盛里概念店
幾樣概念店
点击科学
科学大爆炸
学习集合概念『四步走』
等差数列教学内容的深化探究
深入概念,活学活用
科学拔牙
衰落的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