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物理教学中创新精神培养策略探究

2021-01-02陈妍焱

科学咨询 2021年13期
关键词:杠杆创新能力物理

陈妍焱

(辽宁省沈阳市第一七五中学 辽宁沈阳 110101)

初中物理是一门研究物质运动规律和基本结构的学科,具有很强的探索性,因此,教师在开展物理教学时要充分发挥学科优势,结合学生的实际学情,循序渐进地激活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良好的创新精神,实现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

一、培养探索兴趣,激发创新意识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活跃的思维离不开浓厚的兴趣,兴趣是学生思维的动力也是实施创新的源泉,因此,教师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时首先要充分激发起学生的探究欲和学习兴趣,使兴趣成为驱动学生积极主动发散思维、展开多角度思考的内动力。中学生处于青春期,有很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结合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开展教学设计,激发起学生内心强烈的探究欲,进而跟随教师的引导打破固化思维,激发自身的创新意识。以“牛顿第一定律”教学为例,本节课中包含阻力对物理运动的影响、牛顿第一定律、惯性这三部分知识内容,教学其中关于“惯性”的内容时,教师可以利用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进而使其积极发散思维,多角度揣摩生活现象中的惯性物理知识。之前学过力是导致物体运动的主要因素,如果不受力,物体的运动状态就不会发生改变,那么,是不是原本施加的力突然消失物体的运动状态马上就会发生改变?带有启发性的问题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使学生自然联想到生活中的各种场景,如滑板不施加力也依然快速前行,使学生产生认知冲突,进而围绕惯性展开多角度思考。将生活现象与牛顿第一定律联系起来,在质疑中寻找问题的答案,能够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1]。

二、发展自主个性,挖掘创新潜能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个性化是学生开展创新的前提,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为学生营造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发展个性,给予学生自由探索的空间和时间,这样有助于充分挖掘学生的思维潜能,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创新精神。比如,学习“杠杆”时,教师利用生活中常见的跷跷板、剪子、核桃夹等物品,使学生理解杠杆原理,使学生对杠杆从感性认知上升到理性认知。然后教师引导学生利用身边的生活素材动手制作杠杆,鼓励学生挖掘思维潜能,锻炼动手能力,在充满创意的杠杆制作中发展个性,实现学生创新精神的提升。在了解杠杆原理的基础上展开趣味实验,学生利用杠杆原理验证来“支点撬地球”的说法,学生尝试用一根小细木棍撬动很沉的书包,用杠杆原理制作了迷你投球装置,在计算篮筐和杠杆发射的位置后,学生将球放在杠杆的一端,另一端施加力,使球投出掉进篮筐。生动有趣的物理实验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杠杆知识的理解,也能张扬学生个性,挖掘学生的思维潜能,使学生在发散思维中创新精神也得到提升。

三、借助实验教学,提升创新能力

初中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是物理教学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也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主要手段。教师可以在开展实验教学时将传统的验证性实验转化为探究性实验,鼓励学生结合教师的问题导学自主设计实验,亲自经历实验设计、实验操作、分析实验现象、归纳实验结论、推断物理原理的完整探究过程,使学生打破传统实验教学限制,利用物理实验进行知识探索,使学生在实验探究中提升创新能力。比如,学习“大气压强”时,教师为学生讲解了“马德堡半球实验”,使学生对大气压强有了初步了解,然后教师启发学生展开联想,利用生活中常见的物品模拟上述实验,这样既能使学生对实验原理理解得更透彻,也能使学生亲自尝试实验改进,可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学生深入分析马德堡半球实验原理并进行生活观察,发现生活中吸盘式挂钩可以当实验用具,于是尝试将两个吸盘式挂钩面对面吸在一起,当分开两个挂钩时由于压强的存在很难分开,而撬开一条缝后则很容易分开。学生在实验改进过程中揭开了创新的面纱,体会到了创新实验的乐趣,提高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促进了学生创新精神的形成[2]。

四、结束语

物理是初中阶段的一门重要科目,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科优势,为学生创设自由探索的空间,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学生在兴趣的驱使下积极地在知识探索中发挥联想和想象,借助个性化思维激活自身的创新意识,积极挖掘思维潜能,展开具有创新性的实验设计。学生在实验创新过程中能够体会到乐趣和成就感,不仅能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创新能力也能得到显著提高,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形成良好的创新精神。

猜你喜欢

杠杆创新能力物理
只因是物理
高考物理模拟试题(六)
拓展探究实验 培养创新能力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留言板
问评作杠杆 督改常态化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推进软件产业创新能力提升
判断杠杆哪端下沉的方法和技巧
完美的咬合——变形杠杆之齿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