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学科视角下高中生法制教育实践探究

2021-01-02李颂一

科学咨询 2021年13期
关键词:法制化学学科

李颂一

(广西河池市宜州区高级中学 广西河池 547000)

新时代教育教学更加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要求教师培养复合型人才、全面性人才,这就需要教师创新教学方法,从多学科角度探讨教育内容,提高教学水平[1]。因此,本文以高中法制教育为例,站在语文学、化学、心理学、体育学等视角,对法制教育进行更加全面、科学的分析,解读其有效开展的教育思路和实施路径。

一、多学科视角下高中生法制教育实践思路

开展法制教育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是保障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在要求,是构建和谐社会主义的重要保证[2]。高中是学生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形成和提升的关键时期,法制教育可以影响学生今后的人生道路。而学校课程之间的互相渗透和资源拓展,是全面提高法制育人质量的关键,对此,为实现高效教育,在实施法制教育时,教师可以站在多学科视角下构建教学思路。第一,以理解为主,渗透语文学科,从词语教学入手,以情促学,提高学生法律素质。第二,以可持续发展为主,渗透化学学科,站在绿色生活、健康发展视角,提高学生法制意识;第三,以完善人格为主,渗透心理学,关联法制与心理教育,形成整合性的法制教育,培养学生法制素养。

二、多学科视角下高中生法制教育实践方法

(一)词语教学巧认知,促进法制理解

提高学生的法制意识,培养法制素养,让学生对“法”有一个深入的理解是关键,这就考验到了学生的字词理解能力[3]。在法制教育环节,教师可以渗透语文学科,从词语教学解析入手,关联语文与法制教育,使其感知法、认识法、理解法,能够懂法、守法、用法。

例如,在进行法制教育时,教师可以站在语文学科的视角下对学生进行普法教育,如在文章《陈情表》中提到“躬亲抚养,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原乞终养”可以从词语解释入手,关联赡养和抚养,指出:抚养是父母长辈养育后代,赡养是指成年子女对父母或者长辈的养老行为,然后结合《未成年人保护法》《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第十一条:赡养人应当履行对老年人经济上供养、生活上照顾和精神上慰藉的义务。结合文中李密对祖母的孝子之心促进学生自觉履行自己的义务和责任,促使其在学习语文过程中,提高对法制的理解。

再如,《窦娥冤》文章中,可以抓住一个“冤”字为核心,让学生化身正义的检察官,站在人民视角,为人民主持争议,结合窦娥的冤情对该文章内容进行分析,在此过程中,可以让学生综合《刑法》知识内容,由桃杌不顾事实,刑讯逼供,渗透法官贪污受贿、徇私枉法等刑法内容,第三百九十九条,司法工作人员徇私枉法、徇情枉法,对明知是无罪的人而使他受追诉、对明知是有罪的人而故意包庇不使他受追诉,或者在刑事审判活动中故意违背事实和法律作枉法裁判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从而在潜意识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促进其对法制内容的理解,从而提高高中法制教育质量。

(二)绿色化学促发展,提高法制意识

化学学科中涉及易燃易爆、腐蚀性、毒性等物品,涉及大气污染、污水处理、重金属污染等事件,还有生活中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和国家法规要求等。为提高学生的法制意识,使其能够走绿色、可持续发展道路,可以将法制教育与化学建立关联,结合对应教学材料,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例如,在进行法制教育的时候,可以辅以化学知识“环境保护与绿色化学”,环境污染、环境保护人人有责、可持续发展、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素养等是本次教学的重中之重,为提高学生的法制意识,在学习的时候,教师可以按照以下方法为辅助,进行学科渗透:

在学习之前,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导出资料《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的要求:采取有效措施,防治在生产建设或者生产活动中产生的废气、废水、放射性物质以及噪声等对环境污染和危害,必须遵守国家规定防止污染环境。让学生了解有关法制知识,从而导出此次所学内容,从绿色化学的视角入手,设计以下情境:

情境一:播放人类不合理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造成生态环境破坏的场景,后来受到法的管制。

情境二:工农业生产和人类生活造成环境污染,受到法制监管等场景。

通过真实情境的播放,让学生认识化学学科中的法,提高学生的法制意识,使其在学习该内容的时候,能够站在绿色化学的视角,树立科学社会态度和责任,对环境保护提出可行性建议。

再如,高中化学学科中的乙醇、甲醛等内容,在学习的时候,可以线上资源为辅助,为其播放不法分子利用工业酒精造假、中毒等事件,饮用后人视力降低、失明、死亡等,关联《食品卫生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内容,使其在学习化学知识的时候,通过法的深入,给予学生心灵震撼,以图文并茂的形式,提高学生的法制观念。还可以为其播放酗酒事件导致犯罪的视频,为其普及《道路交通法》,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使其能够在法的范围内科学、合理使用化学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

(三)健康心理塑人格,培养法制素养

人之所以忽视法律走上犯罪道路,是个人不良个性在社会消极因素作用下发生的。可见,心理素质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关键因素。因此,为培养学生的法制素养,可以站在心理学视角和体育学视角,从认知、情感、意志和行为等方面,帮助学生塑造健康人格,提高法制教育质量。

例如,在进行法制教育的时候,教师可以站在心理学和体育学视角进行法制教育,先分析高中生心理环境,然后基于心理状态,普及有关法律知识,培养学生的法制素养,如:

首先,站在心理学视角分析:高中阶段,是少年期的结束,青年期的开始,具有不平衡性,生理发展迅速成熟,而心理发展却相对落后等特点,在理智、情感、道德和社交等方面还为达到成熟指标,具有异时性和较大的不平衡性。动荡性也是其突出特点,具体表现在知情意行等各个方面,片面性较大、容易偏激、冲动,心理、情绪有极大的波动性,勇敢但也蛮干,容易出现困惑、交流、逆反心理等。在此阶段,对高中生进行法制教育,对培养其健康心理,塑造健全人格有积极意义,具体开展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提高学生对法制的认识。要让学生知道青少年学法的意义,重点围绕什么是犯罪、如何预防青少年犯罪展开,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调查一些青少年犯罪案例,围绕犯罪青少年的特点展开,从心理学分析犯罪依据,如:

犯罪青少年通常有两个特点,性格自私和没有社会责任感;社会环境中的消极因素是青少年走上违法犯罪道路的催化剂。不健康的社会文化、不健康的书刊杂志、暴力影视作品、电子游戏等强烈刺激着缺乏分辨判定能力、充满好奇心、处于青春发育期的青少年的感官,导致学生以身试法、铤而走险、制造了一起起骇人听闻的校园惨案。

在案例分析的基础上,为学生普及《刑法》知识点,在知法、懂法的基础上,引导其守法,培养其健康心理素质。

然后站在体育学视角,播放学生平时的一些体育活动,如篮球比赛、足球比赛等,从规则入手,如果没有规则,出现体育事故怎么办,如果没有规则,裁判员不公正,会出现什么后果?从体育学视角入手,培养学生健康的法制观念,培养学生的积极情感,使其在参与体育运动的时候,能够和队友友好相处,公平竞争,从而提高心理素质。也可以为学生播放守法和违法的体育比赛案例,让学生进行评价交流,将法育、德育和心理教育、体育融合在一起,培养学生的法制素养,也可以开展对应的法制主题活动,如今日说法,让学生搜集时事案例,进行讲解,当说法人,对其中的人物、事件进行点评,从犯罪心理、如何预防犯罪等视角出发,培养学生的健康心理素养,提高法制教育效率。

三、结束语

基于多学科视角进行高中生法制教育,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还可以使其对法制教育有一个全面、深入的认识,提高理解能力,培养法制素养。对此,在具体实践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多学科在法制教育中的渗透,从语文词语理解、绿色化学发展、健康心理人格塑造等方面入手,提高学习效果,提升教学质量。

猜你喜欢

法制化学学科
慈善法制的当下问题与完善路径
【学科新书导览】
《民主与法制》杂志1000期大事记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Making scents of history古法制香,感受非遗魅力
“超学科”来啦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